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 单元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题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届高中思想政治二轮复习 单元二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主题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课件 学案 练习,共3份)

资源简介

主题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分值:7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24·河南开封三模)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在海南举行,大会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能源、金融安全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深入分析全球发展主要问题,坚定信心,携手前行,共创亚洲和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该论坛的举行(  )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促进全球治理的完善
②有助于应对数字经济时代下的全球传统安全问题
③有利于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应对挑战携手开创未来
④旨在提供交流合作平台,展示中国外交良好形象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2.(2024·河北唐山二模)据中国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企业与非方积极加强合作,向商贸物流、数字经济、清洁能源、卫生健康、绿色发展、金融等新业态拓展,并在多个非洲国家投资建设产业园区。中非加强合作(  )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有利于实现共同繁荣
②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以“多边”替代“单边”
③助力非洲国家实现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④为完善新的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更多正能量
①②      ②④      ①③      ③④
3.(2024·安徽安庆4月联考)几年前《科技日报》曾持续三个月推出系列文章,报道梳理了制约中国工业发展的35项“卡脖子”技术。几年过去,其中很多项技术难题已经被攻克。我国举全国之力去攻关这些关键核心技术是基于(  )
①关键核心技术对保障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②我国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以科技安全为基础
③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
④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要坚持自主创新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4.(2024·安徽蚌埠三模)2023年11月28日,全球首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链博会的举办为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创造了国际化平台,体现了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和全球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我国举办链博会意在(  )
①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增加我国出口贸易
②推动全球供应链稳定,获得各国一致认同
③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④促进全球供应链畅通,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
5.(2024·黑龙江大庆三模)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不包含二手车),首次跃居世界首位。但美国正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对中国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欧盟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材料表明(  )
①中国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助推制造业趋向高质量发展
②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
③各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普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④各国应该把国家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来制定对外政策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6.(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从改革开放之初出口的衬衫、毛衣、袜子等生活用品,到前些年大量出口的服装、家电、家具等“老三样”,再到如今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我国出口主打产品发生了一次次迭代更新。2023年,我国“新三样”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逆势增长将近30%。这种“新旧之变”反映了我国(  )
①加快培育对外贸易新动能
②对外投资的质量不断提高
③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④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7.(2024·黑龙江三模)2023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到19.47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2.8%,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6%,规模和占比均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最高水平。据此可以推断出我国(  )
①与共建国家间互利互惠共享的程度不断加深
②维护多边贸易体制,推动改革完善全球治理
③倡导合作发展理念,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向好
④推动贸易自由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8.(2024·福建龙岩二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潮流,一些产品的设计、生产、组装、营销、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环节,形成了一条紧密相连的跨国性价值创造与分配链条,链条各个环节的利润率不同,有人以“微笑曲线”形象地形容这条全球性链条(如图所示)。为了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我国应该(  )
①坚持对外开放的国策,依托我国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
②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引导企业打造国际化自主知名品牌
③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
④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重塑跨国性价值链与分配链格局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9.(2024·福建厦门二模)2024年1月1日起,我国开启新一轮关税调整,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对氯化锂、低砷萤石等国内短缺的资源、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降低关税……此关税调整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
①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弥补供应链短板→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②创新贸易发展机制→培育合作新优势→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③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增加进口商品数量→满足生产生活需求
④加强国际分工协作→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优化全球资源配置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10.(2024·湖南益阳三模)近年来,中欧班列不仅开行数量保持稳定增长态势,而且货值也持续走高。目前,中欧班列货品以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为主,平均每柜货值约80余万元,比普通班列高出13%。2023年中欧班列承载的贸易额超过750亿美元,比前三年的平均值增长了50%。由此可见(  )
①中欧贸易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
②中欧班列的运行质量不断地提升
③中欧班列创新了双方对外投资方式
④中欧致力于推动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①③      ①④      ②③      ②④
11.(2024·江西开学考试)2024年4月22日,“一带一路”瓜菜产业发展大会在新疆开幕。本次大会以“新十年新发展”为主题,围绕瓜菜产业的政府间科技合作、人文交流、产业创新发展、未来瓜菜大数据平台共建等议题展开。举办“一带一路”瓜菜产业发展大会(  )
①可以通过深化共建国家瓜菜产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②为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③有利于提高中国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主导地位和影响力
④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12.(2024·广东佛山二模)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成功举行,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顺应时代呼唤,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在链博会上,大企业全方位展示自己的供应能力和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精心展示自己的独特产品、先进技术、创新服务。举办链博会(  )
①符合世界各国利益,有利于畅通全球供应链
②深化全球分工合作,能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
③体现了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深化对外开放
④彰显我国为全球繁荣作出的主导性积极贡献
①②      ①③      ②③      ③④
13.(2024·河北石家庄二模)近年来,石家庄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外贸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公路、铁路、海运物流综合服务。目前,该港口依托国际班列优势,打通了8个出境口岸,开辟了17条国际线路,覆盖52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石家庄国际陆港(  )
①依托口岸优势,降低国际物流运输成本
②搭建经贸合作的新平台,实现互利共赢
③开展睦邻友好合作,共享发展新机遇
④畅通内外循环,保障国际经济的安全性
①②      ①③      ②④      ③④
14.(2024·辽宁抚顺三模)免签指的是公民持有效护照可以入境,不需要办理签证。截至2024年1月底前,中国已经同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同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2024年3月14日,中国又对瑞士、爱尔兰、匈牙利、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这说明(  )
①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②中国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③免签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
④中国与世界在“双向奔赴”中深度融合
①②      ①④      ②③      ③④
15.(2024·广东深圳模拟)“我的手机是华为,我在中国网约车平台滴滴出行国际版上接单,我开的车也是中国品牌比亚迪。中国制造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圈粉”中东,造福当地民生。中国制造成功出海的原因在于(  )
①中国制造的品牌优势逐步凸显出来,竞争力不断增强
②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与中东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③中国掌握发展主动权,整体实现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④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动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更加平衡
①②      ①④      ②③      ②④
16.(2024·河北邯郸三模)以下是中国举办的重要国际会展:“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有同学查阅上述会展资料得出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举办各种会展旨在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建设贸易强国
②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始终坚持开放战略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③从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到链博会,彰显我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决心与信心
④链博会为各国搭建共享机遇、扩大交流的国际平台,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①②      ②③      ①④      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27分)
17.(2024·山西临汾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3月5日,李强总理代表国务院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提到“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一带一路”建设中,粤港澳大湾区是一颗靓丽的明珠。
在广东省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大湾区农产品越岭跨洋,出现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餐桌上,以品质著称的德庆贡柑就是广东农产品“走出去”的代表。海外营收的增长、海外产业链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国内的出口,TCL从原来出口产品变成出口核心器件,出口增长了7.9%。拥有智能制造能力的机器人企业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则选择以“开拓新赛道”来应对外贸挑战,开始将眼光投向墨西哥等国家,通过部署本地化就近“智造”服务持续捕捉外贸“先机”。
2024年2月10日(农历大年初一),一列满载家用电器、玩具、服装等“广货”的X8186次班列从广州国际港站驶出,将于15天后抵达欧洲市场。这是龙年粤港澳大湾区开出的首列中欧班列。而今,中欧班列线路已联通西欧、东欧、西亚、中亚、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个城市,为超过3 000家外贸企业提供了稳定的国际物流通道。
为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除了企业主动参与,粤港澳大湾区有关机构和部门也积极行动,组织“广交会线上平台”“贸易之桥”等供采对接活动。如今,大湾区正为“一带一路”建设注入澎湃动力,让这条开放合作之路、互利共赢之路焕发更大的活力。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外贸增长的原因。(12分)
18.(2024·湖北武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金融高水平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我国金融领域先后推出50多项开放措施,如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取消银行、证券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取消企业征信评级等领域的准入限制等。同2017年底相比,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外资银行资产增长了16.91%,外资保险公司资产增长了126%。同时,中国银行伊斯兰堡分行、建设银行马来西亚槟城分行等相继开业,中国银行业在全球金融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接下来,我国将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在这个过程中,要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形成“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金融管理体系,防止外部金融风险对国内产生冲击。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金融领域的开放举措对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意义。(15分)
主题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A [2024年博鳌亚洲论坛深入分析全球发展主要问题,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增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识,有利于完善全球治理,①符合题意。该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数字经济、能源、金融安全等热点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有助于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与非传统安全问题,而不是传统安全问题,②排除。该论坛围绕热点议题展开深入探讨,增进国际社会团结合作共识,有利于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应对挑战携手开创未来,③符合题意。该论坛的举行,提供了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有利于展示中国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但“目的并不是要展示中国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④排除。]
2.C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表明中非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合作实现合作共赢,①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多边主义,但是单边行动可以存在,②错误。中国企业与非方积极加强合作,向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等新业态拓展,表明中非加强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实现能源转型、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③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中非合作共赢,推动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而没有体现致力于完善全球治理,④不选。]
3.A [我国举全国之力去攻关这些关键核心技术是基于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这些关键核心技术对保障国家安全有着重要意义,①③符合题意。我国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②错误。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机遇,也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我们要积极应对这些挑战,而不应避免挑战,④说法错误。]
4.D [中国举办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进而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与发展,这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是推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表现,有利于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融合,推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构建,③④符合题意。增加出口并非我国举办链博会的目的,①表述错误。举办链博会有利于推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但是说“世界各国一致认同”的说法过于绝对,②表述错误。]
5.A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不包含二手车),首次跃居世界首位”,说明中国科技创新活力增强助推制造业趋向高质量发展,①符合题意。但美国正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对中国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欧盟也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了反补贴调查。这表明经济全球化迫切需要向更加开放、包容的方向发展,②符合题意。“各国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普遍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符合实际,③说法错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各国应该把国家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来制定对外政策”说法错误,④排除。]
6.B [出口主打产品从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品,且在出口中实现逆势增长,反映了我国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故①③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外贸易,不是对外投资,故②不符合题意。出口主打产品的变化主要强调的是中国自身培育发展新动能,这与中国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没有直接关系,故④不符合题意。]
7.B [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达到19.47万亿元规模,同比增长2.8%,据此可以推断出我国与共建国家间互利互惠共享的程度不断加深,①正确。完善全球治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②不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我国贸易结构优化,③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规模实现攀升,说明我国积极推动构建“一带一路”,同共建国家间贸易往来频繁,为经济全球化作出贡献,④正确。]
8.C [由图表可知,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应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竞争优势,而非依托市场优势吸引全球资源,①排除。由图表可知,在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微笑曲线”中占据有利位置,应该引导企业打造国际化自主知名品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营造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②③正确。中国不是重塑跨国性价值链与分配链格局,“重塑”说法错误,不符合实际情况,④排除。]
9.A [对国内短缺的资源、关键设备和零部件降低关税,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弥补供应链短板,增强经济发展韧性,①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创新贸易发展机制,②排除。对部分抗癌药、罕见病药的药品和原料等实施零关税,这说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增加进口商品数量,满足生产生活需求,③正确。加强国际分工协作,发挥各国比较优势,优化全球资源配置,这不是对我国的积极影响,④排除。]
10.D [材料没有涉及国际分工,也没有涉及对外投资,①③不符合题意。中欧班列货值持续走高,货品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品,所承载的贸易额快速增长,这表明中欧班列的运行质量不断地提升,推动了中欧经济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11.B [由材料信息可知,举办“一带一路”瓜菜产业发展大会可以通过深化共建国家瓜菜产业领域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为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了新的实践探索,①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促进“一带一路”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发展,②排除。③夸大了中国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排除。]
12.C [举办链博会符合世界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世界各国利益,①说法错误。在链博会上,大企业全方位展示自己的供应能力和对上下游的带动作用,中小企业精心展示自己的独特产品、先进技术、创新服务,这有利于深化全球分工合作,能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②符合题意。中国举办链博会,就是为了顺应时代呼唤,创造一个促进各方加强沟通、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国际化平台,这体现了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实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③符合题意。我国为全球繁荣作出积极贡献,但不是“主导性”的,该表述夸大了中国的贡献,④表述错误。]
13.A [石家庄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为外贸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提供一站式公路、铁路、海运物流综合服务,形成了贯通亚欧大陆的国际运输大动脉,搭建经贸合作的新平台,依托口岸优势,降低国际物流运输成本,实现互利共赢,①②入选。材料体现的是石家庄国际陆港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并不仅仅是开展睦邻友好合作,而是与整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同合作发展,③不选。石家庄国际陆港的发展,有利于畅通内外循环,但不能保障国际经济的安全性,④不选。]
14.B [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这说明中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①正确。中国免签再扩大,体现了我国开放更深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未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②排除。“免签把世界经济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说法夸大了中国免签再扩大的作用,③排除。截至2024年1月底前,中国已经同157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同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2024年3月14日,中国又对6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这说明中国与世界在“双向奔赴”中深度融合,④正确。]
15.A [中国制造成功出海,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圈粉”中东,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制造的品牌优势逐步凸显出来,竞争力不断增强,①符合题意。中国坚持正确义利观,与中东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因此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圈粉”中东,②符合题意。中国在一些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可控,但整体实力仍然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③错误。材料强调中国制造成功出海的原因,不强调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动发展使得全球经济更加平衡,④与题意不符。]
16.D [建设贸易强国必须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仅仅靠比较优势是不行的,且“旨在充分发挥我国比较优势建设贸易强国”的说法不正确,①排除。对外开放作为国家战略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而不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②错误。广交会始于1957年,但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坚持对外开放,所以广交会、服贸会、进博会到链博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过程的写照,从商品贸易,到服务贸易,再到产业链供应链的开放,体现了我国深化开放的决心、信心和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担当,③可选。链博会不仅是中国的机遇,也是世界各国的机遇,是中国提供的又一个国际公共产品,④可选。]
17.①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平台,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利用有利的经济政策和供采对接活动,主动“走出去”,为外贸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海外利润增加、产业链供应链完善对企业出口产生了拉动作用;质量、技术、品牌等出口竞争新优势有利于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优化外贸结构,提升了中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影响力。③充分发挥中欧班列作用,联通亚欧市场,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联动效应,提升了贸易合作的质量和水平。
18.①有利于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创新扩大开放的方式举措,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②有利于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促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动金融行业转型升级,塑造发展新动能,打造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③有助于我国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提升金融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发挥大国责任担当,推动经济全球化更好发展。④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建设金融强国。
解析 关键词①:取消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额度限制等→可联系构建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有助于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②: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增强开放政策的透明度、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可联系推进制度型开放,提升金融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积极发挥大国责任担当。
关键词③: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形成“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金融管理体系→可联系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主题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一 走进经济全球化
考向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典例1】 (2023·辽宁卷,11)2023年2月,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分别为64.2%、52.9%、40.7%和92.2%。结合材料及下表(数据来源:新华通讯社),可以推断出(  )
  项目年份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美元)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美元)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美元)
2020年 4.65万亿 1 329.4亿 1 443.7亿
2021年 6.05万亿 1 451.9亿 1 734.8亿
2022年 6.31万亿 1 465.0亿 1 891.3亿
①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②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③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
④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向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典例2】 (2023·辽宁卷,12)缺乏互信的两国开展合作,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对于两国决策者来说,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  )
①防范对方失信行为 ②开展两国对话协商
③向大型项目甲投资 ④向小型项目乙投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部分内容通常依托一般情境,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常与企业经营相联系,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和重要载体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主要影响因素 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②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③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载体(跨国公司) 目的 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地位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积极影响 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消极影响 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②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挑战 ①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如何应对 态度 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更有活力 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③要完善全球治理,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等原则
押题  以进博会的参展商为依托考查对跨国公司的认识
1.2024年1月9日下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播影响力报告》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该次进博会的多家参展商变投资商,或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或继续加码投资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化身投资者,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①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以破除国际贸易壁垒
②跨国公司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
③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
④我国不断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能够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押题  以所谓的“去风险化”为依托考查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2.近来,美国联合其盟伴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为借口,嚣嚷推出所谓对华“去风险化”政策。所谓的“去风险化”,只不过是为“脱钩”套上的新“马甲”,其实质是以污名化手段、以“去风险化”之名行“脱钩”之实,推动更加精准地对华构筑“小院高墙”、实施“脱钩断链”。可见,“去风险化”政策(  )
①本质是个别国家在推行强权主义,违背了多极化大趋势
②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
③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
④维护了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只会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押题  以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依托考查参与经济全球化
3.中国光伏产业助力全球绿色发展。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是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该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由此可以证明(  )
①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够发挥我国光伏产业优势
②中国银行等中企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③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能够独善其身
④我国对自身利益追求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二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考向一 扩大对外开放
【典例1】 (2024·湖南卷,12)2023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超过1.1万亿元,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新设外资企业近5.4万家,同比增长39.7%,高技术产业外资占37.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外资占27.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中国已成为全球优质跨国投资的巨大引力场。这是因为(  )
①超大规模市场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②完整产业体系能为跨国公司提供低成本配套优势
③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能促进外资项目更多落地
④推进制度型开放能优化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典例2】 (2024·湖北卷,4)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他们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主要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这表明(  )
①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水电和火电更具有成本优势
②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发展中国家已广泛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和技术
④中国对全球绿色发展的贡献得益于科技和工业实力的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三 加强国际合作
【典例3】 (2024·黑吉辽卷,11)2024年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30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获得的专利可在全体缔约国中寻求专利保护。中国还同8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推动企业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体现出中国(  )
①促进了专利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完善
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扩大中外合作创造了机遇
③借助《专利合作条约》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④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和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本部分内容通常依托一般情境考查我国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等知识点。    
1.新时代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
开放战略 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市场优势 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贸易强国 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营商环境 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国际分工 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原则基点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奋斗基点
掌握主动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防范风险 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有防范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应对风险的本领
【链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
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脱贫减贫伟大成就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中国是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跨“模”融合】
押题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依托考查扩大制度型开放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以下符合制度型开放要求的是(  )
①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②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
③破除制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障碍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押题  以我国扩大免签证国家为背景考查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2.截至2024年2月,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与44个国家达成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同包括泰国、新加坡、马尔代夫、阿联酋在内的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此外,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上述举措(  )
①表明中国对世界各国已实现全面自由开放
②有助于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旅游业协同发展
③充分保证了中国公民更加安全地走出国门
④有利于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押题  结合目前外贸形势考查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2024年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我国商务部部长在会上表示,2024年的外贸形势仍十分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约3 000项贸易限制措施,远高于2019年的1 100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在3.3%,远低于往年历史平均值4.9%。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当(  )
①依托国家市场优势,推动全球开放体制的形成
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④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主题2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考点一 典例研析
典例1 A [2022年,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的增幅,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①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无法判断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②不选。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这表明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③入选。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为92.2%,只能看出是增幅较大,无法判断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④不选。]
典例2 C [甲乙两国虽然缺乏互信,但是两国合作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符合双方的利益,因而双方应该开展对话协商,①不选,②入选。在两国协商对话的前提下,甲项目收益巨大,且最终收益两国平分,乙项目收益远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而应该向大型项目甲投资,③入选,④不选。所以两国应该是协商的基础上,投资甲项目,其顺序是②→③。]
热点押题
1.C [材料涉及的是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没有体现破除国际贸易壁垒,①不符合题意。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这反映了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④不选。]
2.C [“去风险化”政策在推行霸权主义,违背了全球化大趋势,①说法错误;“去风险化”政策也会损害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④不选;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去风险化”政策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②③符合题意且正确。]
3.A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这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够发挥我国光伏产业优势,①符合题意。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等中企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②符合题意。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不能独善其身,③说法错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④说法错误。]
考点二 典例研析
典例1 A [中国已成为全球优质跨国投资的巨大引力场,是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包括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等,①②正确。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才能促进外资项目更多落地,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会降低我国的开放水平,③错误。制度型开放是指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开放,推进制度型开放与优化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
典例2 C [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表明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②正确。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度电成本下降主要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表明中国对全球绿色发展的贡献得益于科技和工业实力的增强,④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风电、光伏发电与水电、火电的成本优势对比,①不符合题意。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广泛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和技术,③说法不符合事实。]
典例3 C [中国已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获得的专利可在全体缔约国中寻求专利保护,中国还同8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推动企业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体现出中国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借助《专利合作条约》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扩大中外合作创造了机遇,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30年来取得的成就,没有体现中国促进了专利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完善,①不选。中国正在朝着世界知识产权强国迈进,还没有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和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④与现实不符。]
热点押题
1.D [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等,均属于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在具体行为方面的表现,均有利于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但这二者并非制度性开放,①②与题意不符。制度型开放是以规制、规则、标准开放为主的开放。破除制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障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均属于体制机制类型的开放,③④符合题意。]
2.C [中国对世界各国已实现全面自由开放不符合实际,①错误。中国与157个国家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有助于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旅游业协同发展,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②④正确。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并不能充分保证中国公民更加安全地走出国门,③错误。]
3.D [面对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增加以及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下降,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才能更好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③符合题意。在2024年外贸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④符合题意。我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既巩固已有开放成果,又扎实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全球开放体制的形成”说法不准确,①排除。打造营商环境是从我国国内经济角度思考的,②不符合题意。](共38张PPT)
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主题2


Contents
1 考点一 走进经济全球化
2 考点二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考点一 
走进经济全球化
考向一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典例1】 (2023·辽宁卷,11)2023年2月,全球多个主要经济体公布2022年对华贸易年报,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分别为64.2%、52.9%、40.7%和92.2%。结合材料及下表(数据来源:新华通讯社),可以推断出(  )
A
典例研析
  项目 年份   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美元) 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美元) 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额
(美元)
2020年 4.65万亿 1 329.4亿 1 443.7亿
2021年 6.05万亿 1 451.9亿 1 734.8亿
2022年 6.31万亿 1 465.0亿 1 891.3亿
①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
②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
③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
④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2022年,韩国、德国、英国和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都有较大的增幅,说明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保持乐观,①入选。材料体现的是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但是无法判断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日益上升,②不选。从2020年到2022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不断增长,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实际使用外资也是不断增长的,这表明中外经贸投资合作近三年持续共赢,③入选。欧盟对华投资较上年增幅为92.2%,只能看出是增幅较大,无法判断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④不选。
考向二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典例2】 (2023·辽宁卷,12)缺乏互信的两国开展合作,现有甲、乙两个项目。其中,甲需两国合力完成,但收益巨大;乙可两国合力,也可一国独立完成,但整体收益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资金有限,在同一时期两国只能选择一个项目投资且无法撤资,合力完成项目后收益两国均分。对于两国决策者来说,对国家最有利的选择是(  )
①防范对方失信行为 ②开展两国对话协商
③向大型项目甲投资 ④向小型项目乙投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甲乙两国虽然缺乏互信,但是两国合作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巨大的,符合双方的利益,因而双方应该开展对话协商,①不选,②入选。在两国协商对话的前提下,甲项目收益巨大,且最终收益两国平分,乙项目收益远远低于甲的一半,因而应该向大型项目甲投资,③入选,④不选。所以两国应该是协商的基础上,投资甲项目,其顺序是②→③。




目录
本部分内容通常依托一般情境,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影响,常与企业经营相联系,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    
多维贯通
1.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影响因素和重要载体
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金融全球化
主要影 响因素 ①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
②根本动因: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
③体制基础:市场经济体制
重要 载体 (跨国 公司) 目的 实现自己的最大利益
地位 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积极 影响 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与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的科技合作与进步
消极 影响 实行跨国行业垄断、破坏国际市场的公平竞争,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落后产能和环境污染等
2.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 ①经济全球化促进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促进国际分工水平提高和国际贸易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科技进步、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②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自身经济发展
挑战 ①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着不平衡问题
②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剧
如何 应对 态度 既要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又要勇敢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实现合作共赢
更有 活力 ①要适应经济全球化,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
②要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
③要完善全球治理,遵循平等、开放、合作、共享等原则
热点押题
押题
C
以进博会的参展商为依托考查对跨国公司的认识
1.2024年1月9日下午,《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传播影响力报告》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正式发布。报告显示,该次进博会的多家参展商变投资商,或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或继续加码投资中国。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化身投资者,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①跨国公司利用中国的比较优势组织生产以破除国际贸易壁垒
②跨国公司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
③跨国公司的大规模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
④我国不断地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能够引领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材料涉及的是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没有体现破除国际贸易壁垒,①不符合题意。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深度融入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加深本土化合作,加快创新引进,让中国大市场变成世界共享的大市场,这反映了跨国公司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载体,能推动全球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全球科技合作与进步,②③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我国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④不选。
押题
C
以所谓的“去风险化”为依托考查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2.近来,美国联合其盟伴以应对所谓的“中国经济胁迫”为借口,嚣嚷推出所谓对华“去风险化”政策。所谓的“去风险化”,只不过是为“脱钩”套上的新“马甲”,其实质是以污名化手段、以“去风险化”之名行“脱钩”之实,推动更加精准地对华构筑“小院高墙”、实施“脱钩断链”。可见,“去风险化”政策(  )
①本质是个别国家在推行强权主义,违背了多极化大趋势
②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
③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
④维护了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只会损害他国的国家利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去风险化”政策在推行霸权主义,违背了全球化大趋势,①说法错误;“去风险化”政策也会损害始作俑者的国家利益,④不选;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去风险化”政策严重违背经济规律,破坏国际市场规则和全球经贸秩序,会对经济全球化造成冲击,加剧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混乱,②③符合题意且正确。
押题
A
以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为依托考查参与经济全球化
3.中国光伏产业助力全球绿色发展。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是欧洲最大的已投运光伏电站,该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由此可以证明(  )
①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够发挥我国光伏产业优势
②中国银行等中企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③我国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能够独善其身
④我国对自身利益追求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弗朗西斯科·皮萨罗太阳能发电厂所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全部来自中国;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这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能够发挥我国光伏产业优势,①符合题意。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中企承建的沙特阿尔舒巴赫光伏电站是在建的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中国银行参与了阿联酋艾尔达芙拉PV2光伏电站项目、沙特萨卡卡300兆瓦光伏项目等,可以看出中国银行等中企是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②符合题意。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参与经济全球化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不能独善其身,③说法错误。世界各国对本国、本民族利益的追求,是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根本动因,④说法错误。
考点二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
考向一 扩大对外开放
【典例1】 (2024·湖南卷,12)2023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超过1.1万亿元,处于历史第三高水平,新设外资企业近5.4万家,同比增长39.7%,高技术产业外资占37.4%,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制造业领域外资占27.9%,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中国已成为全球优质跨国投资的巨大引力场。这是因为(  )
①超大规模市场能为跨国公司的发展提供重要机遇
②完整产业体系能为跨国公司提供低成本配套优势
③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能促进外资项目更多落地
④推进制度型开放能优化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
典例研析
解析 中国已成为全球优质跨国投资的巨大引力场,是基于中国自身的经济优势,包括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等,①②正确。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才能促进外资项目更多落地,扩大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会降低我国的开放水平,③错误。制度型开放是指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开放,推进制度型开放与优化国际货物和服务贸易结构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④。
考向二 做全球发展的贡献者
【典例2】 (2024·湖北卷,4)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中国出口风电、光伏产品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帮助他们获得清洁、可靠、用得起的能源。过去10年,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度电成本分别累计下降超过60%和80%,主要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这表明(  )
①风电和光伏发电相比水电和火电更具有成本优势
②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发展中国家已广泛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和技术
④中国对全球绿色发展的贡献得益于科技和工业实力的增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C
解析 2023年,中国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表明中国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②正确。全球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平均每度电成本下降主要归功于中国创新、中国制造、中国工程,表明中国对全球绿色发展的贡献得益于科技和工业实力的增强,④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风电、光伏发电与水电、火电的成本优势对比,①不符合题意。发展中国家还没有广泛普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产品和技术,③说法不符合事实。
考向三 加强国际合作
【典例3】 (2024·黑吉辽卷,11)2024年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30周年。截至目前,中国已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获得的专利可在全体缔约国中寻求专利保护。中国还同8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推动企业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体现出中国(  )
①促进了专利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步完善
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扩大中外合作创造了机遇
③借助《专利合作条约》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④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和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解析 中国已成为提交国际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获得的专利可在全体缔约国中寻求专利保护,中国还同80多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建立了知识产权合作关系,推动企业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体现出中国积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借助《专利合作条约》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扩大中外合作创造了机遇,②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加入《专利合作条约》30年来取得的成就,没有体现中国促进了专利保护制度在全球范围内的完善,①不选。中国正在朝着世界知识产权强国迈进,还没有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强国和全球科技创新引领者,④与现实不符。




本部分内容通常依托一般情境考查我国发展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引进来”和“走出去”、对经济全球化的贡献等知识点。    
多维贯通
1.新时代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措施
开放 战略 新时代,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更加主动地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市场 优势 要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
贸易 强国 要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
营商 环境 要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国际 分工 要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原则 基点 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奋斗基点
掌握 主动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防范 风险 要统筹发展与安全,要有防范经济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掌握应对风险的本领
【链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扩大自主开放,有序扩大我国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对外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深化援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全链条管理。
维护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建立同国际通行规则衔接的合规机制,优化开放合作环境。
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依法保护外商投资权益。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推动电信、互联网、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有序扩大开放。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保障外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标准制定、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国民待遇,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便利制度。完善促进和保障对外投资体制机制,健全对外投资管理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
2.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 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贡献者 脱贫减贫伟大成就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有益启示,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促进世界共同发展、持续发展,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
中国是全球治理和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中国奉行多边贸易体制,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规则制定,按照共同制定的规则办事,通过协商为应对共同的挑战找到共赢的解决方案
【跨“模”融合】
热点押题
押题
D
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为依托考查扩大制度型开放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以下符合制度型开放要求的是(  )
①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
②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
③破除制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障碍
④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推动生产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等,均属于落实对外开放政策在具体行为方面的表现,均有利于把我国对外开放提高到新水平,但这二者并非制度性开放,①②与题意不符。制度型开放是以规制、规则、标准开放为主的开放。破除制约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障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均属于体制机制类型的开放,③④符合题意。
押题
C
以我国扩大免签证国家为背景考查让经济全球化更有活力
2.截至2024年2月,中国已与157个国家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与44个国家达成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同包括泰国、新加坡、马尔代夫、阿联酋在内的23个国家实现全面互免签证。此外,还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给予中国公民免签或落地签证便利。上述举措(  )
①表明中国对世界各国已实现全面自由开放
②有助于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旅游业协同发展
③充分保证了中国公民更加安全地走出国门
④有利于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中国对世界各国已实现全面自由开放不符合实际,①错误。中国与157个国家缔结了互免签证协定,有助于实现中国和周边国家旅游业协同发展,促进中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②④正确。缔结互免签证协定并不能充分保证中国公民更加安全地走出国门,③错误。
押题
D
结合目前外贸形势考查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3.2024年3月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经济主题记者会。我国商务部部长在会上表示,2024年的外贸形势仍十分严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约3 000项贸易限制措施,远高于2019年的1 100项。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在3.3%,远低于往年历史平均值4.9%。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应当(  )
①依托国家市场优势,推动全球开放体制的形成
②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③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
④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面对全球贸易限制措施增加以及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下降,启示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才能更好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③符合题意。在2024年外贸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我国应当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贸易规则的制定,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④符合题意。我国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既巩固已有开放成果,又扎实推动制度型开放,加快形成我国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全球开放体制的形成”说法不准确,①排除。打造营商环境是从我国国内经济角度思考的,②不符合题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