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36张PPT)
2024年3月4日和3月5日,两会将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齐聚北京,共商国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你知道两会的全称是什么吗?
五年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2、全国人大、政协几年换一届?
4、我国的根本制度是什么?
5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是什么?
社会主义制度
依法治国
知识竞答:你对国家的了解有多少
观看视频:宪法宣传片
导语:通过观看视频,我们知道宪法是根本法,是总章程,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一个国家要稳定,要长治久安,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治理。宪法制定之后,也不是摆设,而是要实施下去,习近平指出:“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今天这节课就来学习《坚持依宪治国》
2.1 坚持依宪治国
政治认同: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感受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树立宪法至上的理念;体会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基本制度、国家机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内容的规定,懂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国家认同感。
道德修养:自觉热爱宪法、拥护宪法。
法治观念: 提高对宪法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宪法意识
健全人格: 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责任意识: 培养责任意识,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参与学习宪法,遵守宪法。
重点:宪法是根本的活动准则;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难点: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
根本的活动准则




1.我国宪法的构成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知识拓展
1
2
3
4
时间: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1975年1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
时间: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现行宪法
1
2
3
4
2004年宪法修正案
1999年宪法修正案
1993年宪法修正案
1988年宪法修正案
2018年宪法修正案
5
我国的“四部”宪法“五次修正”
“七五宪法”
“七八宪法”
“五四宪法”
设立监察委员会
(1)构成:
(2)本质: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
我来读宪法:宪法的内容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国家性质、根本制度
我来读宪法:宪法的内容
第三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第五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我来读宪法:宪法的内容
第五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它的常设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
我来读宪法:宪法的内容
第五十八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宪 法
根本任务
问题:依据从上述信息,思考我国宪法的主要内容。
2.我国宪法的规定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所有、一切问题、具体问题
不是社会生活
★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民的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等。
★公民的基本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纳税等。
★国家标志: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宪法规定了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问题
1
2
3
宪法的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
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3. 为什么维护宪法权威
宪法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所以作为执政党,可以不受宪法的约束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思考:你同意哪种观点?说明理由?

知法学法
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①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
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党”大还是“宪法”大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
我国基本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
依宪治国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执政党
依法执政
依宪执政
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
“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我国宪法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
宪法在序言中规定: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②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
“打虎成绩单”
2024年1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2023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通报称,2023年共处分61万人,其中党纪处分49.8万人、政务处分16.2万人;处分省部级干部49人,厅局级干部3144人。
相比于前几年,这份2023年的“年度反腐成绩单”中首次出现了对行贿人员处理情况的内容,“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立案行贿人员1.7万人,移送检察机关3389人。”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2023年处分人员按职级划分图 图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我国宪法序言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相关链接
③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
2
3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法律为行为准则。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4. 如何维护宪法的权威
必须以宪法为
根本的活动准则
最高的法律效力




观察漫画,结合所学思考,在法律家族中,宪法有着怎样的地位?
1.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我国宪法规定的 公民基本权利 其他法律的相关规定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法规定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条件。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刑事诉讼法规定了拘留、逮捕的条件
刑法规定了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
合法的私有财 产不受侵犯 民法典规定了物权、债权
刑法规定了侵犯财产罪
受教育权利 义务教育法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比较一下,这些法律和宪法规定的内容有什么不同?
全局、根本性问题
规定某一方面具体问题
(1)规定的内容上: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区别:
宪法是一切/全部/所有法律的总和( )
宪法=义务教育法+环境法+民法+刑法+....( )
×
×
2.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第一条 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条 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条 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思考:比较一下,这些法律和宪法在法律效力上有什么不同?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3)制定和修改程序上: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意义是什么?
(1)一方面使得宪法的内容具有更广泛的民意基础,
(2)另一方面保障了宪法的长期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宪法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有何意义。
区别:
辨析: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其他法律都不重要。
(宪法与其他普通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宪 法 普 通 法 律
区 别 规定内 容
法 律 效 力
制定修改程序
联 系 规定国家生活中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国家生活中一般性的问题,某一方面的问题
最高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依据宪法制定,不得违宪,否则无效,应立即修改或废除
比普通法律更加严格
严 格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①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内容上 )
②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效力上 )
③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程序上 )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统一 )
宪法是一切法律的总和。
宪法是法律的法律。
宪法是母法,其他法律是子法,是对宪法的具体化。
宪法=民法典+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他法律……
有了宪法,就不再需要其他法律了。
其他法律只要将来变得完善了,就能代替宪法。
易错观点训练
3、联系:
(1)全面依法治国,保障宪法实施,必须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
(3)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4.宪法的地位,重要性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3)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坚持依宪治国
根本的
活动准则
最高的
法律效力
1.我国宪法的构成、本质、内容?
2.为什么要维护宪法权威?
3.如何维护宪法权威?
4.宪法的地位(重要性)?
5.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课堂练习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
①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
②提高行政法规的地位
③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④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D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如果认为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性法规等同宪法法律相抵触,都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书面提出审查建议。这一规定(  )
①有利于公民直接参与立法,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②确认了人大及常委会行使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
③是我国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体现
④有利于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确保国家法治统一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D
3.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B.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C.普通法律是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宪法变动必然引起普通法律做出相应修改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