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评估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西省忻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评估三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忻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评估三地理试题(晋教版)
(考查范围:1—3章完)
(满分:50分 答题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读“中国疆域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 地跨寒、温、热三带,北回归线穿过南部
C. 最西侧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帕米尔高原
D. 与中南半岛的越南、老挝、缅甸为邻
2. 对图中序号所在省级行政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省平原广阔 B. ②省民族节日是那达慕大会
C. ④省南临南海 D. ③省主食以面食为主
3. 1月份,关于①省和④省的环境差异,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省白昼时间更长 B. ④省树木葱郁
C. ①省人们着装更单薄 D. ④省河流结冰期更长
深圳与新疆喀什是结对帮扶的城市,每年有大量援建工作人员前往喀什开展帮扶活动。2024年7月,深圳某援建队自驾前往新疆喀什。读下面的援建队自驾路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地形区中,援建队会经过( )
①东南丘陵 ②四川盆地 ③天山山脉 ④秦岭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5. 关于这条自驾线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跨过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B. 在甲地可见成片麦田
C. 在乙地看到结穗的水稻 D. 在丙地见到成群牛羊
6. 到喀什后,援建队发现与深圳相比,有很大差异,大家白天穿短袖,晚上穿棉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地势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西北季风
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某校学生收集了二十四节气的谚语。下表是学生收集的关于丙省的谚语,图为中国雨带推移示意图(陆地上的阴影区为雨带),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 谚语
雨水(2023.2.19) 雨水有雨,一年多水
小满(2023.5.21) 小满不满,芒种不管
芒种(2023.6.6) 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
秋分(20239.23)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7. 根据图,丙省“芒种南风扬,大雨满池塘”中的“南风”是指( )
A. 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 B. 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
C. 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 D. 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8. 结合图,秋分丙省如果出现“雷电闪”的现象,判断下列可能发生( )
A. 甲省河流年径流量变小 B. 乙省湖泊面积缩小,湖底露出
C. 丙省境内发布洪水预警 D. 丁省发生洪涝灾害,农业歉收
9. 结合表中的谚语和中国雨带推移示意图,判断丙省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 B. C. D.
宁夏能源资源丰富,湖南是制造业大省,互补性强。宁夏红寺堡区立足丰富的风力和光热资源,抢抓“宁电入湘”机遇,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产业富民的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 从可否再生的角度分析,下列资源与风力和光热资源属性相同的是( )
①铁②水③空气④煤炭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1. “宁电入湘”开创中西部省区合作新模式,给宁夏带来的积极影响是( )
A. 减少就业人口 B.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C. 增加能源进口 D.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再生水是指废水或雨水经适当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指标,满足某种使用要求,可以进行有益使用的水。近年再生水占北京年度水资源配置总量近三成,大量再生水的补给,令北京的河湖重现水清岸绿的美景。读图“北京市再生水利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北京对再生水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再生水大部分用于生活用水 B. 可缓解水资源供给矛盾
C. 能彻底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 D. 可以替代南水北调工程
13. 下列能缓解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可行措施有( )
①加强跨流域调水②发展节水产业③大力开采地下水资源④推广节水器具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下图为我国耕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关于我国耕地资源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有( )
①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耕地所占比重最大
②我国耕地多分布在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
③我国耕地多分布在非季风区
④我国的耕地多分布在季风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5. 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有( )
①地把黑土地用好养好,提高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
②地大力推行“大水漫灌”的灌溉技术,提高粮食产量
③地大力推行“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④地要严守耕地红线,抓紧抓牢粮食生产,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 【寻找美食】几千年来,我国各地受环境、风俗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逐渐形成了八大菜系。鲁菜御膳、粤菜广博、苏菜鲜甜、川菜麻辣、湘菜美馔、闽菜海鲜、浙菜清鲜、徽菜浓厚。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寻找美食所在地
(1)小丽想品尝苏菜的鲜甜,小华想品尝川菜的麻辣,写出小丽和小华各自应该前往的省级行政区。
探究二自然环境对食材的影响
闽菜海鲜香脆,名菜有桂花蛤肉、东壁龙珠、清蒸笋江鲈鱼、油熵红鲟、橙汁加力鱼等。徽地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就地取材使徽菜菜肴地方特色突出,以鲜制胜。
(2)写出闽菜多海鲜的原因,写出徽菜就地取材的好处。
探究三读美诗品美味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
(3)写出诗句中“长沙”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名称和简称。
(4)我国菜系众多,试分析与我国纬度位置的关系。
17.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也是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黄河的生态治理是我国几代人前赴后继、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图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我国____山脉,该山脉所在的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该水源涵养区主要生态功能还有____。
(2)行至中游,黄河水质由清澈变黄。简要分析该河段黄河水质产生变化的原因。
(3)黄河流经华北平原后,落差急剧减小,泥沙淤积使得河床抬升,在此形成了“____”,与此同时,黄河的流经带来了____,也促使华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4)沿黄各省区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让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在治理中改善显著。试列举两条人们在黄河不同河段“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采取的措施。
18. 【中国风能,领跑全球】自“双碳目标”提出以来,我国风电产业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并已领跑全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内容。
探究一 风能的分布
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将全国风能分布区分为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欠缺区四类地区。
(1)说出我国风能丰富区面积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全称____和当地主要的少数民族____。
(2)描述我国风能资源的总体分布特征。
探究二 风能与环境
风力发电对环境的破坏很小。从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看,与火电、水电等相比,风电最少。且风力发电投入相对较少,运营成本低。加快发展风电产业对于促进大气污染的治理、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重要意义。
(3)按照可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分析风能所属的资源类型____,并说出风力发电的优点____。
(4)从气候角度,分析我国东南沿海风能最为丰富的季节____,并说出该季节风能丰富的原因____。
(5)说出图中M地所处的地形区____,简要分析该地风能欠缺的原因____。
探究三 能源可持续发展
发展新能源,是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我国正在推进建设总规模4.5亿千瓦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加快分布式新能源发展。新能源也为我国向工业强国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6)简述我国大力发展新能源的意义。
忻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学业水平阶段评估三地理试题(晋教版) 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3题答案】
【答案】1. B 2. D 3. B
【4~6题答案】
【答案】4. B 5. D 6. C
【7~9题答案】
【答案】7. B 8. C 9. B
【10~11题答案】
【答案】10. B 11. D
【12~13题答案】
【答案】12 B 13. C
【14~15题答案】
【答案】14. D 15. 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35分)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题答案】
【答案】(1)小丽:江苏省;小华:四川省
(2)濒临海洋,盛产海洋水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以鲜制胜。
(3)湖南省,湘 (4)南北跨纬度广,气候复杂多样,有利于发展多样化农业,农产品丰富。
【17题答案】
【答案】(1) ①. 巴颜客拉 ②. 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
(2)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水携带泥沙较多,导致河水变黄。
(3) ①. 地上河 ②. 肥沃土壤,灌溉水源
(4)上游: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保护区
中游:植树种草,打坝淤地,退耕还林还草,缓坡修梯田
下游:加固大堤,疏浚河道。
【18题答案】
【答案】(1) ①. 内蒙古自治区 ②. 蒙古族
(2)风能资源丰富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其他地区风能资源相对不足。
(3) ①. 可再生资源 ②. 清洁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大、分布广
(4) ①. 夏季 ②. 受夏季风影响大,风力强
(5) ①. 塔里木盆地 ②. 该地处于盆地地形且深处内陆,四面环山,山脉阻挡了风的进入,从而使得该地风能欠缺。
(6)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