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末优化练 2024--2025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选择题1.“赏诗词之美、寻文化之根、铸民族之魂”,《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带我们重温丰富灿烂的中国诗词文化。下列诗词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2.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C.加入稀盐酸 D.验满3.下列关于碳的各种模型(如图1-3)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1可推测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很活泼B.由图2可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12.01gC.图3中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D.图3中三种物质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不相同4.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表,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物质 甲 乙 丙 丁反应前的质量/g 27 x 10 6反应后的质量/g 3 5 18 22A.甲一定是化合物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9:115.对比分析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CO2的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CO、CO2均由分子构成 B.性质:CO、CO2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同C.用途:CO、CO2都可用于灭火 D.鉴别:CO、CO2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6.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某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发现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都没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着火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着火点240℃.)对此实验的认识错误的是A.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B.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不是可燃物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既供热又使白磷Ⅱ与氧气隔绝7.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8.冬季天气寒冷,流感多发,奥司他韦(C16H28N2O4)是对付流感的特效药物,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以下关于奥司他韦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50个原子B.奥司他韦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12gC.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6:28:2:4D.奥司他韦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9.鉴别 除杂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方法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A 鉴别氢气和甲烷 验纯后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的烧杯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取样,分别加入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C 除去CaO中的少量CaCO3 高温煅烧至质量不再减少D 除去CO中的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A.A B.B C.C D.D10.下列图像与反应过程的变化趋势对应正确的是A.高温煅烧石灰石B.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C.电解水D.铁在充满O2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二、实验题11.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 。(2)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装置B和C相比,C装置的优点是 。(3)实验室用E装置收集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先向大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固体,再检查装置气密性B.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氧气C.当气体收集满后,先从水中移出集气瓶,再用玻璃片盖住瓶口D.气体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4)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G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5)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为 (填字母序号)。三、计算题12.某工厂需要320kg氧气作原料。若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同时可以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四、填空与简答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3)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4)两个锌离子 。(5)高铁酸钠由和均成,则铁酸酸钠的化学式为 。(6)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 。14.化学是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请回答以下问题。(1)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存在“构成”或“组成”的关系,请按要求填空:在水、汞、过氧化氢和氯化钠四种物质中,汞由 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写具体名称)。(2)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A原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 (填字母,下同)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D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数值X= ;以下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 种元素的原子,表示离子的是 。A、 B、 C、 D、15.阅读下列科普短文,回答问题。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如图所示)。我国能源消耗的70%来自于煤炭。每秒有100吨煤在燃烧,年消耗量超过30亿吨。如果任由煤炭资源在诸多领域利用,将对大气、河流、土地产生污染,温室效应增强。实现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我国政府举全国之力,积极倡导并大力发展新的绿色经济。比如:电厂中的煤在极高的温度下充分燃烧,会产生大量的CO2,每年的排放量大约1600万吨,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这些CO2将不会进入大气。被封存的CO2有许多用途,如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以此来消除资源的巨大浪费。我国正以超世界一流的目光发展经济,完善环保体制。阅读文本,完成下列任务:(1)二氧化碳由 (填微粒的名称)构成。(2)“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的 增强。(3)煤(主要成分是碳)在高温下充分燃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将分离聚集的CO2压入地下的过程中,分子间隔会 。(5)将CO2封入蓄水层中发生的反应为CO2+H2O=H2CO3,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6)“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的先进之处是 。16.A~F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已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1)F的化学式是 ;(2)C物质属于 (选填“单质”或“氧化物”)。(3)写出C→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参考答案:1.CA、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只是位置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涉及爆竹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情景是下雪,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2.AA、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操作为:将导管的末端放入水中,用手捂住试管,若观察到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松开手后在导管的末端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选项操作正确;B、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的操作为:先将试管平放,把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再缓缓的竖直试管,使石灰石慢慢的滑入试管底部,故选项操作错误;C、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的操作为:打开试剂瓶塞,并倒放在桌面上,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两者都要倾斜,缓缓的将液体倒入试管中,故选项操作错误;D、氧气或二氧化碳的验满实验中,要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或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实验现象,不能伸入集气瓶中,故选项操作错误。3.CA、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4,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不符合题意;B、由图2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不符合题意;C、石墨是层状结构,金刚石是八面体结构,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符合题意;D、石墨、金刚石和C60都是碳单质,燃烧产物都为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4.A解:A、x=3+5+18+22-6-10-27=5,反应后甲质量减小,是反应物,丙、丁质量增大,都是生成物,即甲分解生成丙、丁,因此甲是化合物,该选项说法正确;B、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不知道化学计量数,因此甲的相对分子质量不一定等于丙和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该反应中丙和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18-10):(22-6)=1:2,该选项说法不正确。5.A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均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CO、CO2均由分子构成,符合题意;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O、CO2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相同,不符合题意;C、CO具有可燃性,不可用于灭火;CO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可用于灭火,不符合题意;D、CO、CO2都是无味的气体,不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别,不符合题意。6.CA.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因为水中没有氧气,故A正确;B.因为燃烧的条件是具有可燃物、温度达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原因是红磷的着火点高,所以物质燃烧温度必须要达到着火点,故B正确;C.铜片上的红磷没燃烧,因为红磷没有达到着火点,故C错误;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是提供热量使白磷达到着火点,二是隔绝空气,故D正确;7.AA、C为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6,则C为SO3,SO3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2×1):(16×3)=2:3,故选项说法不正确;B、D为氢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则D的化学式为H2S,故选项说法正确;C、B为氧化物,且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C为SO2,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故选项说法正确;D、硫元素名称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8.AA、由化学式可知,一个奥司他韦分子中含有16+28+2+4=50个原子,该选项说法正确;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而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奥司他韦中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2×16):(1×28):(14×2):(16×4)=48:7:7:16,该选项不正确;D、奥司他韦是由分子构成,1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16个碳原子、28个氢原子、2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9.AA、氢气和甲烷燃烧都会生成水,验纯后点燃,分别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的烧杯,烧杯内壁均有水雾生成,现象相同,不能鉴别,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鉴别硬水和软水取样,分别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的是软水,产生较少泡沫、较多浮渣的是硬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能达到实验目的;C、除去CaO中少量的CaCO3,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达到实验目的;D、除去CO中的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炭,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能达到实验目的。10.B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高温煅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且石灰石中还含有杂质,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但是不会减少至0,故选项图像不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正确;C、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选项图像不正确;D、铁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选项图像不正确。11.(1)长颈漏斗(2) 控制反应速率(3)BD(4) a(5)A(1)由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2)C装置为固液常温装置,适用于过氧化氢制取氧气,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装置中,可通过分液漏斗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进而控制反应速率。(3)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B、由于刚产生的气泡中混有空气,则应当导管口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氧气,该选项操作正确;C、气体收集满后,先在水下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移出集气瓶,该选项操作不正确;D、气体收集满后,为了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该选项操作正确。故选BD。(4)大理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用G装置收集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5)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反应为加热固体的反应,发生装置选A。12.解: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可以得到氢气的质量为y,解得x=360kg解得y=40kg答:消耗水的质量是360kg,同时可以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是40kg。见答案。13.(1)N2(2)Al2O3(3)(4)2Zn2+(5)Na2FeO4(6)C60(1)分子是维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为氮气分子,故填:N2;(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非金属元素是 O,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2,所组成的物质是氧化铝,化学式为:Al2O3;(3)元素化合价的表示方法:确定出化合物中所要标出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H2O2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所以氧元素化合价为-1,表示为:;(4)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2个锌离子表示为:2Zn2+;(5)高铁酸钠是由Na+和构成的,则钠元素显+1价,高铁酸根显-2价,书写化学式时,一般正价的写在左边,负价的写在右边,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高铁酸钠的化学式为Na2FeO4;(6)分子中某元素原子的个数标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所以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表示为C60。14.(1) 汞原子 水分子(2) B 8 3/三 C(1)汞属于金属单质,汞由汞原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填:汞原子;水分子。(2)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所以A原子的化学性质与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18=2+8+X,得:X=8;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不同,元素种类不同,所以一共有3种元素的原子;离子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不相等,表示离子的是C。故填:B;8;3或三;C。15.(1)二氧化碳分子(2)温室效应(3)C+O2CO2(4)减小(5)化合反应(6)可以将封存的CO2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食物、物品灭火等(合理即可)(1)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2)运用“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能将二氧化碳封存,而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引起温室效应,则“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利于控制温室效应增强。(3)碳在高温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4)分子之间有间隔,二氧化碳压缩过程中,分子间的间隔会减小。(5)该反应为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6)“碳捕捉与封存”技术能将二氧化碳封存,同时将封存的二氧化碳用于食品保鲜、气体肥料、冷藏室温、物品灭火等。16.(1)H2O2(2)单质(3)C+O2CO2A~F是初中化学中几种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所以A为碳酸钙,常温下B、C为气体,且B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所以B为二氧化碳;D、F均为无色液体,都由两种相同的元素组成,F能转化为C、D,所以F为过氧化氢,D为水,C为氧气,C能转化为E,E能转化为B,所以E为一氧化碳,经过验证,推导正确。(1)由分析可知,F为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2)C为氧气,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3)C→B可以是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