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北斗星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北京时间11月20日18时42分,斐济群岛(20.75°S,175.85°W)发生了5.6级地震,震源深度200公里。下图为此次地震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地壳 B.地核 C.上地幔 D.岩石圈
2.此次地震的产生原因为
A.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碰撞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挤压碰撞
C.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张裂分离 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分离
马拉开波湖是南美洲最大的湖泊,仅通过一条狭窄的水道同加勒比海连接,南部湖水盐度比北部低,湖区也是委内瑞拉重要的石油产区。下图为马拉开波湖地理位置及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马拉开波湖南部湖水盐度比北部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B.洋流 C.径流 D.海区形状
4.若某油轮在甲海区失事,下列地区中油污可能最先影响到的是
A.墨西哥东海岸 B.美国西海岸 C.巴西东海岸 D英国西海岸
下表示意我国东部三地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主要组成对比。据此完成5-6题。
土壤 矿物质 有机质 水分 空气
a 49% 1% 30% 20%
b 37% 8% 25% 30%
c 47% 3% 35% 15%
5.表中a、b、c所代表的土壤分别是
A.黑土、水稻土、红壤 B.红壤、黑土、水稻土
C.水稻土、黑土、红壤 D.水稻土、红壤、黑土
6.造成a、b两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地形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下图为世界某两区域自然植被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甲乙两区域植被类型及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①甲一热带雨林一板状根,老干有茎花 ②甲一热带稀树草原一干季草木枯黄
③乙一温带落叶阔叶林一明显季相变化 ④乙一亚寒带针叶林一单一耐寒乔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由甲区域到乙区域,植被自然景观变化所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B.垂直分异规律
C.经度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地表形态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读某区域地层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
9.仅考虑地质构造,下列位置中向下钻探最有可能开采到油气资源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塑造丁处山地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岩浆活动 B.外力沉积 C.褶皱隆升 D.断层抬升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的“植物庞贝城”一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以蕨类植物为主)产地,成功入选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据此完成11题。
11.关于“植物庞贝城”形成的地质年代,说法正确的是
A.爬行动物开始盛行B.史上重要造煤时期C.现代地貌格局形成D.铁矿形成重要时期
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鲁番盆地北缘,山体以桔红、棕红色砂岩和泥岩为主,夏季气温最高可达47.8℃,是中国的“热极”。图1是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部分),图2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
图1 图2
12.从大气受热过程的角度考虑,下列关于火焰山地区白天气温高的最合理解释是
A.①弱 B.②弱 C.甲强 D.乙强
13.火焰山的这些桔红、棕红色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
A.I B.Ⅱ C.Ⅲ D.Ⅳ
2024年11月,台风康妮登陆台湾后沿我国大陆海岸线转向西北,擦过福建、浙江沿海后东移返回太平
洋,虽未登陆却也给浙江带来了大风暴雨,是有气象记录以来影响浙江最严重的11月台风。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及台风康妮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
14.受台风康妮影响,图中气象测站1日8时到14时期间的主导风向变化为
A.东北风转西北风 B.东北风转西南风 C.西南风转东北风 D.西北风转东南风
15.此次台风监测过程中可以利用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定位台风位置 B.遥感采集各地降雨量与风速
C.地理信息系统分析预测台风路径 D.数字地球获取区域受灾情况
2024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十六),某天文爱好者拍摄了“杭州之门悬超级月亮”,并绘制了该日月相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题。
16.下列诗句符合图示月相的是
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C.月落乌啼霜满天,夜半钟声到客船 D.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7.一周前,该天文爱好者在该地同一时刻,看到的月相最可能是
A. B.
C. D.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示意图,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为33.5°。据此完成18-19题。
18.该地纬度为
A.5°N B.10°N C.15°N D.20°N
19.②到③期间
A.该地日出方位逐渐偏北 B.该地正午日影逐渐变长
C.该地日落时刻逐渐提早 D.该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秘鲁鳀是生存于东南太平洋秘鲁沿岸的冷水性鱼类,研究表明,表层海水距平温度(SST)是造成秘鲁鳀渔业资源丰富程度和栖息地变化的最主要因素。SSTA连续3个月平均值超过0.5℃或低于-0.5℃即发生厄尔尼诺或拉尼娜事件。下图示意东太平洋2005一2009年表层海水距平温度月变化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据图推测,秘鲁沿岸
A.2006年8-12月期间,秘鲁鳀的栖息地北界北移
B.2007年8-12月期间,秘鲁鳀渔业资源产量增加
C.2008年2-6月期间,秘鲁鳀顺洋流向低纬度移动
D.2009年2-6月期间,秘鲁鳀在海域表层活动增多
21.与正常年份相比,2007年
A.南美洲西海岸低纬度地区出现洪涝 B.赤道太平洋东西海区海水温差减小
C.赤道太平洋西侧沿岸地区降水偏少 D秘鲁西部海域海气间热量交换减弱
青藏高原上空的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5千米,而同纬度地区年平均对流层高度约为12千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多年月平均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22-23题。
22.下列与青藏高原上空年平均对流层高度大于同纬度地区关系最密切的是
A.平均气温 B.风力大小 C.海拔高低 D.人类活动
23.据图推测,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A.a月 B.b月 C.c月 D.d月
下图是2024年11月某时刻我国北方部分区域气压形势略图。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地区此时可能
A.大兴安岭风雪交加 B.山东半岛盛行上升气流
C.吉林省北风呼啸 D.北京市暖锋过境
25.甲地锋面过境前后,气压变化状况为
A. B.
C. D.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永乐环礁(约16°N)位于南海西沙群岛西部,是典型珊瑚礁,中间的渴湖有多个“门”和外海沟通。图1为永乐环礁及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二 永乐环礁的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据考证,蓝洞形成于海平面较低的冰川时期,后期由海水涌入形成。科学家观测到龙洞内与外海目前尚未联通,洞内水体无明显流动,水中溶解氧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具有重要作用。图2为海洋蓝洞垂直剖面示意图。图3示意永乐龙洞中藻类植物随水深的变化。
图1 永乐环礁及周边地区略图
图2 蓝洞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3 龙洞藻类植物随水深变化示意图
(1)分别推测甲门、乙门入潟湖海流冲击力较强的季节,并说明原因。(4分)
(2)描述永乐龙洞的形成过程。(5分)
(3)指出永乐龙洞内海洋鱼类的主要活动空间,并分析原因。(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位于非洲东北部的埃及,国土的96%都是沙漠,全国98.5%的人口分布在仅占全国面积4%的尼罗河流域,首都开罗就位于尼罗河入海口附近。1971年阿斯旺大坝建成,使纳赛尔水库蓄水1640亿立方米,相当于尼罗河两年的流量,埃及生产生活用水困难得到明显的缓解,但也对尼罗河河口地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二 卢克索神庙遗迹位于尼罗河畔,神庙外石质立柱下端还残留着971年前尼罗河季节性泛滥引起的水浸痕迹。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石质立柱水浸痕迹逐渐消退,立柱表面逐渐出现白色晶体,并有加速破损的趋势。
材料三 图1为埃及周边地区略图,图2为阿斯旺多年平均气候资料。
图1埃及周边地区略图 图2阿斯旺气候资料
(1)描述阿斯旺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4分)
(2)说出开罗所在地貌名称,推测阿斯旺大坝建成对该地貌海岸线进退的影响。(6分)
(3)从外力作用的角度,解释阿斯旺大坝建成以来神庙石质立柱加速破损的原因。(6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 新疆伊犁河谷受大气环流和地形格局影响,成为亚欧大陆腹地著名的“瀚海湿岛”,湿地资源
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干支流两岸河滩及周边沼泽地区。伊犁河水资源丰富,干支流均有汛期,且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图1为伊犁河谷及周边区域略图,图2为甲乙两个气象站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时统计图。
图1伊犁河谷及周边区域略图
图2 甲乙气象站5-9月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时统计图
材料二 冻土的结冰和融化过程深受气温、积雪覆盖等因素的影响。研究表明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图3为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年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变化图。
图3 伊犁地区不同海拔年降水量和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变化图
(1)从水循环角度,分析伊犁河谷多湿地的原因。(4分)
(2)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伊犁河干流汛期较长,流量相对平稳的原因。(5分)
(3)与甲相比,描述乙气象站5-9月多年平均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4)简述土壤冻结最大深度随海拔的分布规律并分析成因。(6分)
高二年级地理学科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A B A B A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A C B A B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A D
26(1)(注:两个位置应分别回答,如不区分位置统一答某季节则不得分。)
甲门:冬季(1分):盛行偏北风(东北季风)(1分)。
乙门:夏季(1分);盛行偏南风(西南季风)(1分)。
(2)沉积形成石灰岩(1分);冰川时期海平面下降,石灰岩层出露(1分)流水溶蚀,形成地下溶洞(1分):顶部重力坍塌(1分);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海水涌入(1分),形成永乐龙洞。
(3)主要活动空间:龙洞口/水面附近及洞内垂直水深约80(不大于100)米以内。(2分)
原因:藻类植物多(1分),饵料丰富(1分);藻类光合作用强/海气交互明显(1分),溶解氧含量高(1分)。
27(1)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少雨(1分);
原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1分);受副热带高气压带(1分)和干燥东北信风(1分)交替控制。
(2)(河口)三角洲(1分);入海水量减少(1分),挟带泥沙减少(1分),流水沉积减少(1分),海水侵蚀作用明显(1分),海岸线后退(1分)。
(3)昼夜温差增大(1分),物理风化作用增强(1分);周边土地沙化加剧(1分),风力侵蚀作用增强(1分);石材内水分蒸发使可溶盐类大量结晶(1分),盐风化作用增强(1分)。
28(1)盛行西风迎风坡,降水较多(1分);冰雪融水,地表径流流量大(1分);河谷地形平坦,地表径流流速缓慢,排水不畅(1分);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弱(1分);地下冻土发育,阻滞水分下渗(1分)。【任选4点,得4分】
(2)冬季积雪量大,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2分);夏季,高山冰雪融水(或山地降水),形成夏汛(2分):多湿地,调蓄作用明显,流量相对平稳(1分)。
(3)降水特征:降水量大(1分);多夜雨(或降水变率较大)(1分):
原因:地势较高,对西风抬升作用明显(1分);位于山谷,夜间山风将暖湿空气抬升(或夜晚山谷暖湿气流上升)形成降水(1分)。
(4)分布规律:随海拔升高先增后减(1分),峰值出现在海拔约1200米(1分)。
原因:1200米以下地区,随海拔升高,温度下降(2分);在海拔较高的地区(1200米以上地区),(积雪增厚)积雪对土壤的保温效果增强(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