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一些国家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类还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而共产主义社会仍将继续发展。每个人的认识都经历着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因此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唯物辩证法发展概念的提出体现了( )①思维具有预见性 ②思维具有概括性 ③思维具有确定性 ④思维具有能动性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不同风格的诗词体现不同的思维风格。从思维的共同特征角度,对以下诗词理解正确的是①“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体现了思维的预见性③“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体现了思维的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莫高精神”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积淀。常书鸿放弃优越生活,来到黄沙漫天的莫高窟;樊锦诗“一生只做了一件事”,为敦煌石窟建立数字档案,实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无怨无悔、默默耕耘,践行“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彩。这表明( )①思维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②思维具有概括性,通过直接感知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③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④思维在实践中产生,正确的思维能够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为落实联合国发起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义应对计划”,联合国首个全球人道主义应急枢纽于2020年4月30日在华启动。该应急枢纽由联合国委派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运营,致力于为包括联合国系统、各国政府及其他人道主义合作伙伴在内的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抗疫应急响应。这表明(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B.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C.理性认识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D.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又反作用于实践5.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陶然于诗的绮丽如画之美,也不应忽视其璀璨的智慧之光。下列诗句与思维特征对应正确的是( )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想象性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主要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化解重大风险。这是基于底线思维是( )①具有指导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 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治理智慧③把握事物现象的重要思维方式 ④对人类感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我们可得出的结论是( )①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 ②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没有共同点 ④思维风格不同,反应速度不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想法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你的想法影响不了现实。”该观点( )A.合理,人们的思维在现实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B.不合理,正确的思维能推动实践达成预期目的C.合理,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D.不合理,思维能够把握各类事物的共同本质9.在生活中,我们做事遇到困难感到不可能时,也许稍微转换一下思路,想人之所不能想,见人之所不能见,为人之所不能为,可能就会自然地获得高人一筹的智慧,成功的道路也就宽广了许多。这意在说明( )①新思路会带来新方法、新效果 ②只要“想”,解决问题就能事半功倍③“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④学会科学思维将让我们终身受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2022年8月发布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指出,希望广大台湾同胞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认真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深明大义、奉义而行,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积极参与到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正义事业中来。从逻辑角度看,这是基于( )①实践是由思维派生的 ②思维对实践具有决定作用③思维能够反作用于实践 ④正确的思维能推动实践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在片面追求GDP的理念下,一些地方政府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发展;也有一些地方政府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导下,生态好了,旅游业发展起来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也增强了。这告诉我们( )①思维必须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 ②错误的思维会给人以误导③获取理性思维应善于加工感性材料 ④思维能反作用于实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漫画中“笑人者”所犯的错误是( )①只看到事物的外部矛盾,没看到事物的内部矛盾 ②只看到他人的可笑之处,没看到自己的可笑之处③思维具有片面性,没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④思维具有滞后性,没有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听诊、化验、切脉、量体温、量血压以及利用各种医疗器械,并凭借实践经验,对病人病情进行诊断,找准病因,对症下药。这体现的思维特征是( )①能动性 ②概括性 ③可靠性 ④间接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海口“天空之山”是新落成的“网红”建筑。为确保曲面玻璃成品率,施工方多次进行试验拆切,有效控制住尺寸误差;为了确保“天空之山”项目的线型流畅美观,施工方在进行异型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结合设计模型进行模板参数化设计,深化背楞及模板接近10000张。从思维与逻辑上看,施工方相关做法说明( )①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 ②思维决定着实践的进程③思维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 ④思维是对实践的如实反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一名主播直播自己心跳的声音,竟被网友听出心脏有问题,并留言“好像有点第一心音分裂,可能存在主动脉瓣、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反流,或者也有 ”这表明( )①思维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 ②思维能够凭借感性材料揭示事物的本质③思维能帮助人们实现预期目的 ④思维能够凭借已有经验揭示事物的本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一次露天演唱会,突然下起了小雨。有观众兴奋地说:“这太浪漫了!”便更积极地投入演唱会的氛围中。也有观众抱怨道:“真扫兴!”便退场离开了。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这表明( )①要用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分析问题 ②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思维风格③思维是人对事物现象的正确反映 ④思维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17.2023年2月的最后一天,一场持续34年、跨越蒙甘宁三省区的追逃正式完结。嫌犯韦庆明在1989年将堂兄儿子拐走并杀害,从此隐姓埋名藏匿34年,韦庆明仿佛人间蒸发一样,警方迟迟找不到关键线索,案件进展缓慢。2023年初,兰州新区公安局传来好消息。该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民警搜集到一张韦庆明年轻时的黑白一寸照片,通过技术手段找到了一个名叫“王权庆”的男子。为进一步查清事实,办案民警又赶赴阿拉善左旗,在当地警方协助下查阅卷宗,并提取了重要证物——王权庆的血样与指纹。王权庆很可能是韦庆明,这个念头在办案民警心中越发强烈。“从当时证人的描述看,他的年龄、口音、经历,与韦庆明都能对上。现在只差一个直接证据,便能锁定这个逃窜34年的嫌犯。”兰州新区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大队相关负责人张吉珍说。回到兰州后,警方连夜进行了DNA技术比对,确认王权庆就是韦庆明无疑。这一刻,追凶34年的民警们顿感“守得云开见月明”。上述材料体现了思维的什么特征,如何体现的?18.为提升人员密集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和防范火灾事故的发生,2023年4月3日,渝北区区长廖红军带队开展大型商业综合体消防安全检查。廖红军要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单位要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充分认清抓好商贸行业消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将思想行动统一到区委和区政府对消防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底线思维属于感性认识还是理性认识?为什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有何差异?除了底线思维还有哪些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有何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了单摆等时定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运用《走进思维世界》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现象。20.《庄子·秋水》载: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1)黄河之神河伯由欣然自喜到望洋兴叹,这种态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除了亲历感知之外,我们还有哪些办法突破井底之蛙、夏天之虫的思维局限?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D D A A B B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B A D D1.D【详解】②④:通过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发展过程,人们能动的探究出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征,体现了思维具有概括性和能动性,故②④正确。①:人的思维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材料没有涉及思维是否具有预见性,①不选。③:思维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反映,不具有确定性,③排除。故本题选D。2.B【详解】①: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再度繁荣,看到了事物的共性,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①符合题意。②:早晨起来看到雪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体现了形象思维的能动性,②说法错误。③:人们通过“条条绿柳在霞光晨雾中轻摆曼舞,粉红的杏花开满枝头”感知到春意妖娆,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③符合题意。④:思维的共同特征有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④排除。故本题选B。3.D【详解】①:材料强调一代代文物工作者践行“莫高精神”丰富了敦煌文化,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而思维能够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强调思维具有间接性,能够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①排除。②:思维具有概括性,能够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②排除。③:一代代文物工作者无怨无悔、默默耕耘,践行“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彩,表明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③正确。④:“莫高精神”是跨越时空的精神积淀,“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绽放出绚丽的时代光彩,这表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正确的思维能够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④正确。故本题选D。4.D【详解】D:联合国根据抗疫形势的需要启动此计划,体现了思维在实践中产生,“该应急枢致力于为国际社会提供全球抗疫应急响应”体现了思维反作用于实践,D符合题意。A:材料没有涉及思维是人脑的机能,A不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思维和实践的关系,没有涉及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B不符合题意。C:理性认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C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5.D【详解】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强调因为观看庐山的角度不同,而得出了不同庐山面貌的结论,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不是想象性,排除①。 ②:“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想象性,不是间接性,排除②。③: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大意是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却先有了感情,主要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③正确。 ④: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主要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把握共同的本质爱国主义,④正确。故本题选D。6.A【详解】①②:底线思维是认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方式,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是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的治理智慧,①②正确。③:底线思维是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③错误。④:底线思维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④错误。故本题选A。7.A【详解】①②:当时孙权送来了一头大象,曹操想要知道大象的重量,询问他的属下这件事,但他的手下们都不能说出称象的办法,而曹冲想出办法解决了问题,说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不同思维的结果有很大差异性,①②正确。③:不同的人的思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性,③说法错误;④:曹冲称象的故事没有体现不同风格思维的反应速度,④不选。故本题选A。8.B【详解】A: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人们的思维在现实面前并非无能为力的,A错误。B:意识能够影响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思维具有能动性,因此正确的思维能推动实践达成预期目的,B正确。CD:材料强调的是想法对实际的影响,没有体现思维能够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以及思维能够把握各类事物的共同本质,CD错误。故本题选B。9.B【详解】①④:“转换一下思路……可能就会自然地获得高人一筹的智慧,成功的道路也就宽广了许多”等信息表明,新思路会带来新方法、新效果,也说明学会科学思维将让我们终身受益,①④符合题意。②:科学地“想”,才能使解决问题事半功倍,并非所有的“想”,②错误。③:“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 阐述了“想”是什么,而材料强调新思路和学会科学思维的意义,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0.D【详解】①:实践决定思维,思维在实践中产生,①错误。②:实践决定思维,思维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②错误。③④:《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指出,希望广大台湾同胞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思考台湾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反对“台独”,努力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这说明思维能够反作用于实,正确的思维能推动实践发展,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11.C【详解】①③:材料没有涉及是否如实反映认识对象,也没有体现加工感性材料,①③不选。②④:片面追求GDP的理念牺牲了绿水青山,说明错误的思维会给人以误导,思维能反作用于实践,②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2.C【详解】①:他人的滑倒和屋檐上的危险,都属于外部矛盾,笑人者并未看到屋檐上的危险,①不合题意。②③:根据漫画可知,笑人者只看到了他人不慎滑倒却没有看到自己头上的危险,没有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②③观点符合题意。④:漫画的主旨是讽刺只能看到别人的问题,忽视自身问题的现象,与思维的滞后性无关,④观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3.B【详解】①④:内科医生不能直接看到病人体内各种脏器的病变,却能通过一系列方法并凭借实践经验,对病人病情进行诊断,体现了思维具有能动性,间接性,①④符合题意。②:材料强调思维具有能动性,间接性,并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②不符合题意。③:可靠性并不是思维的特征,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14.A【详解】①③:为了确保“天空之山”项目的线型流畅美观,施工方在进行异型双曲面薄壳清水混凝土结构施工前,结合设计模型进行模板参数化设计,深化背楞及模板接近10000张,这表明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的,思维能正确反映认识对象,①③入选。②:实践决定思维,②说法错误。④:思维对实践的反映可能是如实的,也可能是歪曲的,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5.D【详解】①:不是所有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正确反映,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①错误。③: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③错误。②④:一名主播直播自己心跳的声音,竟被网友听出心脏有问题,并留言“好像有点第一心音分裂,可能存在主动脉瓣、二三尖瓣关闭不全产生反流,或者也有 ”这表明思维能够凭借感性材料,凭借已有经验,揭示事物的本质,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16.D【详解】①:不同的人对下雨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并不涉及立场和观点正确与否,①不符合题意。②④:不同的人对下雨有不同的思考和感悟,说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思维风格,同时又说明思维产生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②④符合题意。③:思维有正误之分,不一定是正确反映,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D。17.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虽然不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直接感知,也不能直接感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但是人们的思维可以凭借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通过抽象思维方式,对未知事物进行认识。材料中,刑事科学技术大队民警依靠已有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DNA比对)、已有的侦察经验,还有证人描述等感性材料,确认王权庆就是韦庆明无疑,实现了对未知事物的认识,这反映了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征。18.(1)底线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与理性认识同义,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2)①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②人类特有的理性思维能力是构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关键性因素。领导干部提高底线思维能力,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19.①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定律以及魏格纳创立“大陆漂移”学说,都是通过观察活动领悟出来的。②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人的思维概括性,思维能够透过现象,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④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要获得对事物木质和规律的认识,占有丰富、真实的感性材料,并对其进行科学的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20.(1)①欣然自喜的原因:河伯认为他所在的黄河是最为广大的,这个认识是正确的。②后来望洋兴叹的原因:他又看到了比他所在的黄河更为广大的大海,发现他之前的认识是不正确的。③这种态度的变化原因:是由于他对所看到的现象作了比较,认识到此前自己的认识是错误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其态度变化的思维原因。(2)我们还可以运用思维的间接性,通过学习人类思想的成果,弥补个体感性认识中思维的局限,获得超越个体感知能力之外的更广泛、更深刻的理性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