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动物的主要类群1.“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与此观点不符的是( )A.河蚌具有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器官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C.蜥蜴体表覆盖有鳞片,利于贴地迅速爬行D.鸟类胸肌发达,收缩有力,利于空中飞行2.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成语中所涉及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A.如鱼得水 B.画蛇添足 C.飞鸽传书 D.花飞蝶舞3.在做“饲养和观察蚯蚓”的实验时,小深的观察和记录如下,他的记录有误的是( )A.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构成B.2是环带,1是蚯蚓前端,3是后端C.蚯蚓的运动主要由刚毛提供动力D.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维持呼吸4.我国上世纪90年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感染蛔虫的人数为5.3亿左右,整体感染率为44.59%,部分农村儿童的感染率更是高达90%以上。不注意饮食卫生,容易得蛔虫病。关于蛔虫说法正确的是( )A.身体细长,呈圆筒形,属于环节动物B.消化器官简单,有口无肛门C.寄生在人的小肠,生殖器官简单D.预防蛔虫病,需要管理好粪便,做肥料使用前要进行处理——杀死虫卵5.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它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血吸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人体血液内B.可以提取蛭唾液中的蛭素,生产抗血栓药物C.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受刺激能形成珍珠D.蝎、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6.媒体曾报道了一则关于某女士生吃荸荠(俗称“马蹄”)感染姜片虫的新闻引起了民众广泛关注。姜片虫全称为布氏姜片吸虫,此虫背腹扁平,前端有吸盘,无肛门,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下列关于姜片虫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扁形动物 B.生活方式为寄生C.与蛔虫属于同一类生物 D.食用荸荠时高温加热,可降低感染风险7.“弓鱼术”就是用一种比较特殊的绑法,把鱼绑成“弓”的形状,这么做不仅能让鱼儿离开水后多活一天左右的时间,而且还能祛除鱼身上的腥味,食用起来味道更鲜美,捆绑后的鱼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鱼离开水之后会死的原因是鳃丝相互黏结,与空气接触面积小B.把鱼绑成“弓”形,目的是让鱼鳃张开,使鳃丝接触空气,从而使鱼获得氧气C.鱼被绑成“弓”形后不能动弹,耗氧量增加D.鱼被绑成“弓”形后不能动弹,可以避免蹦跳损伤致死或鱼胆破裂而味苦8.下图表示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分析正确的是( )A.是涡虫,身体呈两侧对称B.是水螅,呈辐射状对称,有口有肛门C.是蚯蚓,身体分节,用鳃呼吸D.是蛔虫,生殖器官和消化管发达,营寄生生活。9.有关如图所示几种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山雀体温恒定,飞行时利用气囊辅助呼吸B.水螅的身体具有三个胚层,运动能力弱C.蝗虫体表有外套膜,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D.海龟能在水中和陆地上活动,属于两栖动物10.2022年,我国两栖爬行又添新物种,人们在云南发现了包括河口梭皮树蛙在内的共11种两栖动物和红唇棘蜥在内的8种爬行类。关于以上两种动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们的生殖方式都是卵生B.它们的呼吸方式都是用肺呼吸C.它们的生殖和发育都摆脱了水的限制D.它们都在陆地上生活,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11.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鲸鱼用鳃呼吸,适于在海洋中生活B.鸟类的骨骼轻、薄、坚固,胸肌发达,适于飞行C.雷达是人类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研制出来的D.狼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兔只有门齿、臼齿12.“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诗中出现的莺和燕具有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 )①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②长骨中空③体内有气囊④体温恒定⑤胸肌发达⑥有复杂的繁殖行为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⑥13.春天去烟台长岛游玩,有时会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斑海豹,它们从渤海辽东湾游至长岛海域休养生息,然后继续向西北太平洋迁徙。下列对斑海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肺呼吸B.皮下脂肪厚,有助于维持体温恒定C.胎生、哺乳D.既可以在水中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属于两栖动物14.《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里的新增物种,多数在生态环境较好、人迹罕至的地方发现。下图是常见的五种动物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B终生生活在水中,通过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动物D也是常见的水生生物,它用__________呼吸。(2)动物C的裸露,动物E的体表覆盖角质的__________。(3)动物E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因是__________。(4)某同学尝试将图中的五种动物进行分类,如果将A、D分为一类,B、C、E分为另一类,那么他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若这五种动物只分为一类,则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15.生物圈中的动物材料一:中科院动物学家在江西发现我国首例纯种野生大鲵——江西大鲵。材料二:白唇树蜥,俗名箭鬃马,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被称为“中国最漂亮的蜥蜴”,身体能随环境变化而变色。材料三:伊犁鼠兔栖息在高山裸岩区域,利用天然石隙群居,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夏季毛色棕黄或棕褐,冬季毛色浅淡。它是食草类哺乳动物,以禾本科植物苔草、早熟禾、塔草等为食,秋季有贮草的习性。图三是哺乳动物的两种牙齿组成示意图:(1)江西大鲵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呼吸,成体用_________呼吸。(2)与两栖类不同的是,白唇树蜥体表覆盖_________,卵外有坚韧的_________起保护作用,能保证在陆地发育成幼蜥。(3)伊犁鼠兔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具有_________的作用。伊犁鼠兔的生殖发育方式是_________、哺乳,这种方式大大_________(填“提高”或“降低”)了后代的存活率。(4)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_________系统和感觉器官,使它们可以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及时作出反应,以适应复杂的环境。(5)根据伊犁鼠兔的食性判断,它的牙齿组成与图三中的_________相同,判断依据是:___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具有两片坚硬的贝壳,能保护内部柔软的身体,A正确。B.鲫鱼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小游泳阻力,有利于游泳,B正确。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C错误。D.鸟类发达的胸肌,收缩有力,牵动两翼完成飞行运动,利于飞行,D正确。故选C。2.答案:D解析:结合分析可知:“如鱼得水”中的鱼、“画蛇添足”中的蛇、“飞鸽传书”中的鸽,它们的体内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而“花飞蝶舞”中的蝶身体中无脊柱,是无脊椎动物,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C解析:A.蚯蚓的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A正确。B.靠近蚯蚓的前端有一个较大且滑的体节称为环带,2是环带,故1是前端,3是蚯蚓的后端,B正确。C.蚯蚓的运动器官是刚毛和肌肉,刚毛的作用是协助运动,由肌肉提供动力,C错误。D.蚯蚓用体壁进行呼吸,因此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应经常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以维持其正常呼吸,D正确。故选C。4.答案:D解析:A.蛔虫属于线形动物,身体细长如线,呈圆柱形,A错误。BC.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消化管结构简单,有口有肛门,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生殖器官发达,BC错误。D.蛔虫在人的肠道内交配后,雌虫产下大量虫卵随人粪便排出体外。所以,要管理好粪便,粪便要经过杀死虫卵后,再做肥料使用,可预防蛔虫病,D正确。故选D。5.答案:A解析:A.日本血吸虫的幼虫主要寄生在钉螺的体内,钉螺是血吸虫幼虫的唯一中间寄主,人若进入含钉螺的水域可能感染血吸虫病,A错误。B.水蛭的唾液中有防止血液凝固的蛭素,可以用来生产抗血栓药物,B正确。C.河蚌等软体动物的外套膜受刺激能分泌碳酸钙,层层包裹在异物外面形成珍珠,C正确。D.蝎子、蜈蚣、蝉蜕等可以入药,用于治疗疾病,如蝎子用于治疗痉挛抽搐、风湿顽痹等,D正确。故选A。6.答案:C解析:姜片虫背腹扁平,前端有吸盘,一般寄生在人体小肠内,属于扁形动物,营养方式为异养,食用荸荠时高温加热,可降低感染风险,而蛔虫属于线形动物,可见C错误。故选:C。7.答案:C解析:把鱼绑成“弓”的形状后,鱼无法剧烈活动,从而降低鱼的能量消耗,鱼的耗氧量也随之减少,C错误。8.答案:A解析:A.是涡虫,属于扁形动物,身体呈两侧对称,A正确。B.是水螅,生活在淡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内外两个胚层构成,有口无肛门,属于腔肠动物,B错误。C.是蚯蚓,身体分节,用体壁呼吸,C错误。D.是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非常发达,D错误。故选A。9.答案:A解析:山雀属于鸟类,体温恒定.气囊辅助进行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的效率,有利于飞行生活,故A正确;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由体壁围成的空腔叫作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就在腔内被内胚层细胞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故B错误;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具有外骨骼,可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故C错误;海龟属于爬行动物,完全用肺呼吸,虽然能在水中和陆地上活动,也不属于两栖动物,故D错误。故选A。10.答案:A解析:A.结合分析,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都是卵生,A正确。B.两栖动物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爬行动物用肺呼吸,B错误。C.两栖动物的生殖是有性生殖,卵生,雌雄抱对时将两性生殖细胞产在水中,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两栖动物的幼体和成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很大,属于变态发育,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由此可见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爬行动物体内受精,卵生,其受精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完全摆脱了对水的限制,C错误。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是从水生向陆生过渡的类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生殖发育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D错误。故选A。11.答案:A解析:A.鲸鱼属于哺乳动物,胎和哺乳,用肺呼吸,适于在海洋中生活,故A错误。B.鸟类的身体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骨骼轻、薄、坚固,胸肌发达,适于飞行,故B正确。C.蝙蝠能通过口腔或鼻腔把从喉部产生的超声波发射出去,利用折回的声音来定向,这种空间定向的方法,称为回声定位。雷达就是模仿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来工作的,因此人们研究雷达的回声定位系统,是模仿蝙蝠而研制的,故C正确。D.哺乳动物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狼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兔只有门齿、臼齿,没有犬齿,故D正确。故选A。12.答案:C解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所以诗中出现的莺和燕具有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①体表覆羽、前肢变为翼,②长骨中空,③体内有气囊,⑤胸肌发达。13.答案:D解析:海豹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14.答案:(1)尾部鳍鳃(2)皮肤鳞片(3)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并且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适应陆地生活(4)体内有无脊柱它们都是动物解析:(1)动物B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动物D河蚌属于软体动物,也是常见的水生生物,它用鳃呼吸。(2)动物C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裸露,辅助呼吸;动物E蜥蜴属于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具有保护作用,防止水分的散失。(3)动物E蜥蜴是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原因是其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的依赖,并且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能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4)某同学尝试将图中的五种动物进行分类,如果将A螳螂、D河蚌分为一类,它们体内没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无脊柱动物;B鲫鱼、C青蛙、E蜥蜴分为另一类,它们体内有脊椎骨构成脊柱,属于脊柱动物,那么他的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若这五种动物只分为一类,则分类依据是它们都是动物。15.答案:(1)鳃肺和皮肤(2)鳞片;卵壳(3)保温;胎生;提高(4)神经(5)乙;伊犁鼠兔属于食草动物,没有犬齿解析:(1)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其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2)白唇树蜥属于爬行动物,其体表覆盖鳞片,卵外有坚韧的卵壳起保护作用,能保证在陆地发育成幼蜥。(3)伊犁鼠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于恒温动物;伊犁鼠兔体表被毛、绒毛较多,具有保温作用。伊犁鼠兔属于哺乳动物,在繁殖期间哺乳动物雌雄交配,雄性的精子进入雌性的体内,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在雌性动物的子宫内发育形成胚胎,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通过胎盘和母体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发育成胎儿,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叫胎生,刚出生的幼体身上无毛,眼睛没有睁开,不能行走,只能靠母体的乳汁生活,叫哺乳,所以称为哺乳动物,这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4)由于陆地环境比较复杂,陆生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所以伊犁鼠兔具有高度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环境的复杂多变及时作出反应。(5)伊犁鼠兔与其食性相适应,牙齿分化为门齿、臼齿,与图乙相同,牙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