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 学年度高一地理第一学期 12 月月考卷(考试时间:75 分钟 试卷满分:100 分)第 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2024年 9月 11日 21时 26分,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发生 3.7级地震,震源深度 10公里,震中位于北纬 39.42度,东经 122.21度。地震造成普兰店区、瓦房店市等地区有轻微震感,区域内通信、供电、交通道路、燃气状况运行正常,没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 )A.①圈层 B.②圈层C.③圈层 D.软流层2.图中圈层( )A.②圈层是岩浆发源地B.③圈层是岩石圈的一部分C.④圈层的主体是冰川D.⑤圈层的密度上下均一2023年 9月,经过 200多天野外发掘和长达一年的修复与分析研究,确认发现于福建省政和县约 1.5亿年前的地层中一件保存近乎完整的恐龙化石属于鸟翼类恐龙新物种,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同一地层中还发现大量水生、半水生的鱼类和两栖类等脊椎动物化石。图为“奇异福建龙”及政和动物群生态复原图。完成下面问题。3.该地层中发现的脊椎动物( )A.肉食类动物可能以大型哺乳类动物为食物B.最早出现于早古生代时期C.食草类动物有着丰富的裸子植被作为食物D.在第四纪时期遭到大灭绝4.推测“奇异福建龙”生存时期,福建省政和县地区的地理环境最可能是( )①浅湖、沼泽 ②广阔深海 ③温暖、湿润 ④寒冷、干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2024年暑假,西吉中学高二学生王某利用闲暇时间体验某款战术竞技型射击游戏,他发现其中也蕴含着不少地理知识。左图为降落时该岛东部小村庄地区海陆热力环流图,右图为气温变化特征图。完成下面小题。5.某队员在该岛从 1500米左右高空跳伞降落过程中,仅从大气的热力状况分析气温和气压变化状况是( )A.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B.气温降低、气压升高C.气温升高、气压升高 D.气温降低、气压降低6.据右图,降落后队员可能感觉到海风的时间段是( )A.16时至次日 8时 B.8时至 16时 C.18时至次日 6时 D.6时至 18时草莓喜温凉气候,喜光,不耐涝,冬季农户用白色塑料膜搭建大棚,黑色塑料膜覆盖草莓根部土壤以保证冬草莓的正常生长。下左图示意地气系统的热量传递,下右图是天津市某地草莓园,完成下面小题。7.上左图中( )A.④、⑤两种均属于长波辐射 B.④为地面反射C.①为对流层大气直接、主要的热源 D.⑤一般夜晚强于白天8.上右图中白色塑料大棚和黑色地膜分别可以( )A.增加①、减少④ B.增加③、减少⑤C.减少②④、降低土温 D.减少③⑥、保持地温试卷第 2页,共 8页2024年 2月 7日,中国南极第五站秦岭站建成开站。在建站过程中工人要克服南极下降风这一巨大挑战,其形成与地形地势、气温、重力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南极下降风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与下降风成因类似的风是( )A.城市风 B.海风C.谷风 D.山风10.秦岭站建成当日,南极地区下降风最强烈时段可能在( )A.午夜至凌晨 B.凌晨至正午C.正午至黄昏 D.黄昏至午夜某城市公园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来处理雨水。下图为该公园植草沟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1.在河道或沟渠边坡建造植草沟主要作用是( )A.减缓地表径流 B.增加降水 C.减少下渗 D.增加水汽输送12.推广此类公园对城市环境的主要影响有( )①构建生态景观 ②加剧热岛效应 ③净化沟渠水质 ④减小气温日较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冰架指陆地冰或与大陆架相连的冰体延伸到海洋的部分。长久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格陵兰岛北部的冰川相对稳定。然而,当他们通过分析数千张卫星图像和气候模型后发现,自 1978年以来,格陵兰岛北部的冰架已经损失了其总体积的 35%以上。科学家们分析了支撑格陵兰北部冰川的八个冰架,其中三个冰架,已经完全崩塌,剩下的五个冰架也随着海水变暖进一步消融。下图为格陵兰岛北部部分冰架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冰架快速消融时,对当地海水的影响可能是( )A.密度降低、盐度升高B.密度降低、盐度降低C.密度升高、盐度降低D.密度升高、盐度升高14.格陵兰岛北部海区表层海水盐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河流众多 B.海域封闭 C.全年多雨 D.冰川消融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汐的规律,赶在适当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示意通过手机小程序查询到的 2024年 10月 9日(农历九月初七)青岛港海域的潮汐表。完成下面小题。15.该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 )A.2时—4时B.6时—8时C.13时—15时D.20时—22时16.与该日相比,10月 17日青岛港海域的潮汐( )A.高潮更高,低潮更低 B.高潮更低,低潮更高C.高潮和低潮均更高 D.高潮和低潮均更低“棉花堡”位于土耳其西南部,如此可爱的名字,源自其外形像铺满棉花的城堡。棉花堡是闻名遐迩的温泉度假胜地,是上千年的天然温泉,更有钙化形成的好似棉花一样的山丘。完成下面小题。17.形成“棉花堡”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冰川堆积18.该地貌区地表常缺水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土层浅薄B.光照不足C.降水较少D.岩石渗透试卷第 4页,共 8页物极必反,河流“弯”到极限就会“裁弯取直”。莫尔格勒河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陈巴尔虎旗境内,号称“天下第一曲水”。图中断续的积水河道和有植被覆盖的“隐形”河道,是“裁弯”时留下的痕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该河流“裁弯取直”现象多发生于( )A.春季 B.夏季C.秋季 D.冬季20.发生“裁弯取直”后,河流( )A.泥沙淤积减少 B.通航能力减弱 C.水流速度减慢 D.洪涝灾害加重山顶矮曲林是指山地高海拔处受大风、低温等影响形成的有独特形态的林地或丛林。下图为某地区矮曲林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矮曲林植被特征为( )A.根系较浅 B.枝叶繁茂C.叶片宽大 D.树干低矮22.矮曲林枝干或叶片上常密集附生苔藓植物,说明该地( )①温差较小②温度较高③光照较少④湿度较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在非洲生长着一种形状奇特的大树,它的树干很粗,木质却非常疏松,像多孔的海绵,是名副其实的“大胖子树”。该树是大型落叶乔木,主干短,分枝多,自然分布区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年平均温度 20~30℃,适生区的年平均降水量 300~800mm,该树耐旱力强。下图为“大胖子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3.图示自然景观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 B.热带荒漠C.热带草原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4.“大胖子树”耐旱力强的习性主要表现在( )A.枝叶很小且多呈刺状B.木质部像多孔的海绵C.适应各种类型的土壤D.对大风有较强的抵御力挪威南部某高寒地区的植被主要由地衣、小灌木等组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灌木向高海拔的地衣群落扩张,植被出现“绿化”现象(下图);夏季地衣下的土壤温度比灌木下的土壤温度高 1.45℃。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5.该地区植被“绿化”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增多 B.气温升高 C.光照增强 D.风力减弱26.随着灌木的扩张,该地区土壤( )A.日温差变大 B.厚度增加 C.有机质减少 D.生物多样性减少泥岩地区的土壤遇水易形成泥浆,干燥时则迅速硬实结块,对植物的根系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使之较难进行农业生产。泰国位于热带,河流流速较慢的洪泛区是泥岩主要分布区,当地人利用一种根系较发达的培地茅来改善土壤性质,种植果树,进行农业生产。下图为培地茅景观图、土壤改良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泰国泥岩土壤形成区( )A.降水季节变化较大B.地形陡峭,水流速度快C.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D.土壤中大颗粒砾石较多28.培地茅对土壤的改良作用体现在( )①增加下渗,起到固土作用 ②产生残体多,有效增肥③根系发达,消耗有机质多 ④根系庞大,改善土壤板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试卷第 6页,共 8页2024年 9月 16日 7时 30分,强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成为 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受台风影响,多地发生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增加。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对强台风“贝碧嘉”的预警、监测和救援中,可( )A.利用 GIS 对本次台风灾害的危险性进行评估B.利用 GIS 确定台风中心位置、监测移动方向C.利用 RS 准确获取被困人员位置并实施救援D.利用 GNSS 技术迅速、准确地获取受灾范围30.在野外遭遇泥石流威胁时,可采取的避灾措施是( )A.连续降雨时在沟谷中逗留 B.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C.向泥石流沟下方迅速逃离 D.爬到沟谷中的大树上躲避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综合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入海口处表层海水盐度受径流、潮汐、岛屿等诸多因素影响。长江多年平均径流量为 9.513×10 m ,最大洪峰流量在 5×10 m /s以上,每年向近海区域输运了约 9.24×10 m 的淡水。钱塘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为 3.64×10 m ,最大洪峰流量达 2.90×10 m /s,每年向近海区域输运了约.91×10 m 的淡水。红卫盐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六横岛东南部,居东海之滨,三面环海,海岸线长,地势平坦开阔,该盐场东面多个岛屿地势偏高。下图示意夏季长江口、钱塘江口及附近海域表层海水盐度分布。(1)描述长江口至外海夏季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2)与长江口相比,指出夏季钱塘江口的表层海水盐度的高低并分析原因。(6分)(3)分析舟山市红卫盐场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呼伦湖位于内蒙古境内,呈东北—西南狭长分布,湖水面积 2339平方千米,地势西高东低,且东岸坡度大,多陡崖,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大。呼伦湖东南岸沙丘分布多,形成沙丘带,近年来沙丘带增长趋势较明显。下图为呼伦湖地理位置及沙丘带分布示意图。(1)推测呼伦湖沙丘带的主要沙源地及沙丘带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2)简述呼伦湖沙丘带的形成过程。(6分)(3)判断呼伦湖沙丘带增长最快的季节,并说明理由。(10分)试卷第 8页,共 8页2024-2025 学年度高一地理上学期 12 月月考卷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C A C B A D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B D C A B D B A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D C B B B A D A B31.(1)分布规律:从长江口向外海,表层海水盐度逐渐升高。原因:夏季长江径流量大,向近海区域输送的淡水多,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强,导致盐度较低;离长江口越远,淡水稀释作用越弱,盐度逐渐升高。6分(2)钱塘江盐度较高。原因:夏季钱塘江口径流量相对较小,向近海区域输送的淡水较少,对海水的稀释作用弱;钱塘江江口较窄,潮水涌入时,海水容易上溯,导致盐度较高。6分(3)位于沿海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方便生产和运输;气候适宜,光照强,晴天多,气温高;海水资源丰富,为盐场提供充足的原料;岛屿阻隔水体的交换,减小陆地淡水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提高了盐场的产量和质量。8分32.(1)沙源地:湖床(湖滩)。主要外力作用:风力堆积。4分(2)呼伦湖盛行西北风,湖面开阔,风力较大;强劲的西北风携带湖床(湖滩)的沙子向东南方向移动;受地形阻挡,大量沙子堆积形成沙丘。6分(3)季节:冬季。 理由:冬季西北风风速更大,搬运能力更强;冬季呼伦湖水位低,湖床(湖滩)暴露多,提供沙源多;冬季呼伦湖结冰,冰面摩擦力更小,风速更大;冬季植被少,固沙能力弱,沙源更丰富等。10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