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8.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练习
一、单选题
1.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可以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这表明( )
A.不同的文化蕴含着共同的本质和规律 B.文化交流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C.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 D.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2.在中国,西班牙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绽放,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为公众呈现西班牙丰富的艺术遗产和现代创意。通过这些展览,中国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西班牙的艺术精髓,体验西班牙文化的深度与广度。西班牙在中国的文化活动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也为艺术爱好者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与欣赏机会。这些活动开展( )
①促进两国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②通过超越时空的对话,促进两种文明的相互认同
③应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
④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一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创建我的文学领地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作的根本途径
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
C.根植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
4.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知识与教育理念。以蔡元培先生为例,他在主持北京大学期间,借鉴西方大学的学科设置体系,对北大的课程进行全面改革,同时引入西方的学术自由、教授治校等管理模式,并将其与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中的尊师重道、修身养性等观念相融合,从而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开启了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新范式。这体现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
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西文化交流推动了北大教育革新
②对传统文化要批判性继承,北大改革保留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积极吸收西方教育文化的优秀成果
④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北大改革顺应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需求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2024年10月7日,《时光流韵·中国戏剧艺术服饰展》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拉开帷幕,其题材跨越中国汉、唐、宋等时期,将中国历代传统服饰通过当代设计的概括和提炼,结合舞台艺术,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吸引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品鉴欣赏。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魅力
②文化具有多样性,要注重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成果
③要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④服饰是文化的物化形式,承载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二泉映月·无锡民族音乐汇”以“探索、传承、保护、研究、推广”世界音乐为初心,围绕“非遗·国潮·互看·关联”四个维度,策划推出50多场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世界音乐演出和活动,涵盖委约新作的全球首演、原汁原味的世界级非遗民族音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国乐等多样艺术形式和作品,奏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乐章。由此可推断( )
A.民族音乐已逐渐成为本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B.民族文化折射出各民族相同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
C.世界音乐作为人类文化成果,我们要积极主动吸收
D.文化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7.“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据此可知,对待外来文化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盲目照搬西方文化 B.彻底拒斥外来文化
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D.促进文化走向同一
8.2024年10月,中沙正式签署了《2025年沙特阿拉伯一中国文化年执行计划》。根据这项计划,中沙两国将于2025年举办文化年,期间双方将举办一系列文化活动,展示各自丰富的文化和遗产。从中方的角度看,这有利于( )
①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以及沙特民众的认同感
②积极推动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③不断丰富文化市场,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
④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成果,推动中华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24年4月29日,第33届阿布扎比国际书展在阿布扎比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中国图书精彩亮相,书香充溢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中国出版单位参展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有利于( )
①取长补短,推进世界文化繁荣
②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
③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④学习和吸收各民族文化成果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安徽省桐城市有一条长约百余米、宽仅两米的窄巷——六尺巷。巷虽窄,但蕴藏其中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注重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 ④传统文化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与时俱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我国主张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为世界文明朝着平衡、积极、向善的方向发展提供动力。为此,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时( )
①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全面吸收外来文化
②应坚持各民族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
④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我国隋朝的九部乐到唐朝增为十部乐,其中不仅包含汉族乐舞和西域少数民族乐舞,而且包含印度、东南亚地区等许多外国乐舞。“洛阳家家学胡乐”,对外来音乐的喜爱成为一种时尚,五弦琵琶、篮筷、横笛等外来乐器也大为普及。回顾历史,中华文明要保持生机和活力,需要( )
①保持开放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
②宣传普及外来一切文化,满足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③学习借鉴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外国经营管理理念
④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2024年4月1日,“丝绸之路:东西方的纽带——中国古代与中亚文明交流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中国古代与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之旅。这场文明“对话”的主旨应包括( )
①和平共处,文化交融 ②各自为尊,文化排他
③取长补短,共建华夏 ④尊重差异,促进和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中国画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精华,也是世界艺术的瑰宝。中国画包含丰富的儒家、道家和禅宗思想,讲求的是笔墨韵味,追求的是意境。在近代中国画的革新运动中,有人借西洋画改造中国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也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丢掉了中国画的灵魂。这表明( )
①文化差异可以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
②立足社会实践是保持民族文化特性的根本动力
③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在不同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衡量各国文明的高低优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是全球互联互通的符号,契合了杭州互联网之城的特征,传递了我们面向未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望。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 )
①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②以我为主,排斥外来文化
③立足实践,实现交流互鉴
④面向世界,保持开放心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旗袍,作为中国女性的传统服饰,一步一移一婉约,一颦一笑一风景,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美,有着“中国国粹”的美誉。作为中华民族服饰的代表,旗袍也在不断吸收外来元素:剪裁方式从中国传统的平裁到现代西方的立裁,西方的鱼尾、蕾丝拼接、小坎肩等元素也被广泛运用。现代旗袍不但保持了传统内涵、具有东方特色,而且也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可见,中华民族服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时应该( )
①推动中外文明融合同一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开放心态
③增强文化共识,消除中外文化差异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17世纪,两位同期的世界级戏剧家——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下,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风格,创作出了同样脍炙人口、超越时空的剧作,如果他们能相见,会不会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1792年5月22日、1925年10月10日,两座雄踞于首都中心、城市中轴线上的宫殿——卢浮宫与紫禁城,先后从皇家宫殿变为普通民众的博物馆。卢浮宫大金字塔的设计师是华人建筑家贝聿铭,他把古埃及的建筑风格搬进了巴黎;北京故宫收藏的《弘历雪景行乐图》作者是来自米兰的传教士郎世宁,他把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了中国的宫廷画家……东方与西方,总是如此的不同,又总是如此的有缘,人类文明的庭院里,东西交融、百花盛放、春色满园。
结合材料,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知识,阐述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9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在浙江乌镇开幕,大会主题为“共建网络世界共创数字未来——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精诚合作、互通有无,这无疑需要增进共识:人类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
互联网大会引发网民热议,下面是部分网民的网络留言:
事事关心: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
大千世界: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见贤思齐:各国顾全大局,共同携手才能共建命运共同体。期待明天更好!
结合材料,谈谈外来的有益文化怎样才能在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19.衣冠承中华之礼,载传统文化之精益。回望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历程,从纯粹地模仿照搬西方潮流到注重在设计中融入中国本土文化元素,转换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
曾几何时,带有民族元素的中国风服饰被视为粗制滥造和所谓“乡村审美”的代名词。
近年来,随着中国传统服饰研究不断深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服饰不再仅仅停留于想象中。古人留下的壁画、陶俑人物和古籍文献等,含有大量的服饰信息。对这些信息加以考证研究,对国风服饰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比较典型的案例是敦煌服饰文化研究所在考古资料的支撑下,对传统服饰装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与专业服装学院合作,把传统文化研究成果以实物形式再现并应用于生活中。根植于中华民族礼仪和文化土壤的中国传统服饰元素,与现代设计和剪裁工艺相结合,所呈现出的带有中国文化气质的精美服饰,成为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越来越多的中国风服饰出现在生活着装和世界顶级秀场的舞台上。
有人认为,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会因西方元素的嵌入而被抹杀。请你运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评析这一观点。
20.中国共产党根据时代之需,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不断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时代课题,紧扣时代脉搏,推动科学的理论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深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大理论成果。
从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的角度,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D B D C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B A D C
1.C
【详解】A:不同的文化蕴含着共同的本质和规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不符合题意。
B:文化交流交融促进世界文化繁荣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不符合题意。
C: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可以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这表明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化交流与交融,C正确。
D:在文化交流互鉴中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2.B
【详解】①③:西班牙在中国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活动,为两国文化交流搭建了桥梁,能促进两国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交流过程中应坚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①③正确。
②:我们应尊重文化多样性,认同本民族文化,而不是相互认同,②排除。
④:材料强调的是西班牙文化在中国的展示及交流,未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④排除。
故本题选B。
3.B
【详解】A:要借鉴和吸收外来优秀文化,而且它是文化创作的基本途径,A错误。
B:题干说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说明我们对外文化交流、借鉴的同时,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B正确。
C: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错误。
D:我们应该批判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成果,D错误。
故本题选B。
4.D
【详解】①:近代中国,在西方列强打开国门后,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接触西方的科学知识与教育理念,体现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不涉及文化交流,①排除。
②:材料体现蔡元培先生将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和西方管理模式的融合,没有体现北大改革保留了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②排除。
③④:材料中蔡元培先生的做法体现了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5.B
【详解】①:中国戏剧艺术服饰展的题材跨越中国汉、唐、宋等时期,吸引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品鉴欣赏,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正确。
②: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②错误。
③: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③错误。
④:将中国历代传统服饰通过当代设计的概括和提炼,结合舞台艺术,呈现出焕然一新的面貌,吸引众多中国文化爱好者齐聚一堂品鉴欣赏,这表明文化需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服饰是文化的物化形式,中国戏剧艺术文化通过传统服饰展现出来,④正确。
故本题选B。
6.D
【详解】D:“二泉映月·无锡民族音乐汇”涵盖委约新作的全球首演、原汁原味的世界级非遗民族音乐、传统与现代交融的创新国乐等多样艺术形式和作品,奏响“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新乐章,表明文化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D正确。
A: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A错误。
B: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导致不同民族文化有差异,B错误。
C:对人类文明的成果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吸收各国文化有益的成果,C错误。
故本题选D。
7.C
【详解】C:“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对待外来文化要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正确。
AB:西方文化和外来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要学习借鉴西方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果,而不是盲目照搬或彻底排斥,AB排除。
D: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不能走向同一,D错误。
故本题选C。
8.C
【详解】②④:中沙两国将于2025年举办文化年,对于中方来说,这有利于推动中沙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利于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发展,②④正确。
①:面对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增强沙特群众对中华文化认同感说法不妥,①排除。
③:丰富文化市场,不断满足人民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人们各种文化需求”说法错误,③排除。
故本题选C。
9.A
【详解】①②:中国图书精彩亮相,书香充溢阿布扎比国际书展。中国出版单位参展阿布扎比国际书展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推进世界文化繁荣,①②符合题意。
③:各民族文化无优劣之分,一律平等,“展示中华文化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应该是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0.A
【详解】①②:六尺巷中蕴藏的“以礼为先、以让为贤、以和为贵”理念,几百年来,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世人。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尚和合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①②正确。
③:材料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未涉及吸收借鉴外来文化有益成果,③排除。
④:材料强调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理念一直影响世人,未体现传统文化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与时俱进,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1.C
【详解】①:要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④: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时应坚持各民族平等,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应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②④说法正确。
③: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而不是拒斥其他民族文化,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①④:材料中展现了我国对外来文化的态度,强调对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心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激进观点,要博采众长,立足国情,把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中外文化的互鉴融合发展,①④入选。
②:要学习借鉴健康有益的外来文化,且不是普及来一切文化,②不选。
③:材料体现的是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不涉及学习借鉴有利于我国文化发展的外国经营管理理念,③不选。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①④:展览以中国古代与中亚地区的经济、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之旅,体现了中国古代与中亚地区和平共处,文化交融,尊重差异,促进和谐,①④符合题意。
②:体现了尊重差异,文化交流。而不是各自为尊,文化排他,②错误。
③:这场文明“对话”是中国古代与中亚的文明交流,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中亚的文化发展,世界文化的繁荣,并不是‘共建华夏”,③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A
【详解】①:中国画借鉴西洋画提高了中国画的表现力,这表明文化差异可以推动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①符合题意。
②:材料没有体现立足社会实践,②不符合题意。
③:有人过分模仿西方绘画技法,秉承西洋画的观念,丢掉了中国画的灵魂,表明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多用,③符合题意。
④:各国文明一律平等,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5.D
【详解】③④:杭州亚运会主题口号为“心心相融,@未来”,“@”这是全球互联网通用符号,这启示我们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保持开放心态,立足实践,实现交流互鉴,③④符合题意。
①:材料强调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交流互鉴,没有体现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①不符合题意。
②: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排斥外来文化”说法错误,②排除。
故本题选D。
16.C
【详解】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应尊重文化多样性,“中外文明融合同一”说法错误,①排除。
②:旗袍不断吸收外来元素,剪裁方式从中国传统的平裁到现代西方的立裁,西方的鱼尾、蕾丝拼接、小坎肩等元素也被广泛运用,符合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这启示我们中外文化交流应该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符合题意。
③:中外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消除中外文化差异”违背了文化的多样性,③说法错误。
④:旗袍在不断吸收外来元素的同时,保持其传统内涵,使其具有东方特色,这表明中华民族服饰进行中外文化交流时应该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①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开放心态——学习借鉴三个有利于)③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④推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与精华,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
18.①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需要世界各国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②外来文化不能孤立存在,需要与我国丰富的本土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实现互联网+背景下的文化创新,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通过交流融合,使外来文化能够适应我国的文化环境,更好地被大众接受和理解。(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19.①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盲目照搬西方元素会侵蚀国风服饰的民族特色。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互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经历的过程。国风服饰在传承的过程中也需要吸收西方服饰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国风服饰在学习和借鉴西方服饰文化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永葆民族文化的生命力。
20.①外来文化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实现中国化,才能发挥作用。
②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