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跨学科实践:制作望远镜——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寒假作业1.如图所示的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来观察很远的物体,看到的是( )A.正立的虚像 B.正立的实像 C.倒立的虚像 D.倒立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福建的天文爱好者颜明哲通过纯手工打磨镜片自制的望远镜,该望远镜不仅可以看到8亿公里外的木星,甚至能清晰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纹,图乙是该望远镜内部结构及光路示意图。下列关于该自制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颜明哲通过纯手工磨制的镜片是凹透镜B.看到8亿公里外的木星只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C.清晰看到木星表面的斑纹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D.木星到物镜的距离u满足(f为物镜的焦距)3.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经目镜成放大的实像 B.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4.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B.乙图: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5.我市在重要的位置都安装了“电子眼”,形成“天网”。关于“电子眼”的光学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眼”成像原理与显微镜物镜成像原理相同B.“电子眼”形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C.物体距离“电子眼”越远,所成像越小D.“电子眼”的镜头是凹透镜6.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让人们对宇宙的了解越来越多。这项伟大的事业与小小的透镜密切相关,下列有关透镜的知识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把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可在纸上发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B.乙图用照相机给物体照相时,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较远,像离镜头较近,像成在焦点以内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原理一样D.丁图望远镜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7.如图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关于它们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8.(多选)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活动课中自制的一个水滴显微镜,它是以小水滴作为物镜的,小明利用自制显微镜看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细盐粉、头发丝的细微部分。微小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再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下列有关水滴显微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实像B.水滴和目镜一样都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所成的像都是虚像C.水滴所成的像为虚像,目镜所成的像为实像D.水滴所成的像为实像,目镜所成的像为虚像9.(多选)显微镜能对微小物体进行高倍数放大,它利用两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分别作为目镜和物镜,则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是( )A.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物镜和目镜都成实像C.物镜和目镜都成虚像 D.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0.(多选)下列关于望远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可以都是凸透镜B.望远镜的直径越大,放大倍数越大C.望远镜的直径越大,越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D.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成缩小的实像11.自制水滴显微镜的过程是:①在透明塑料板上先滴一滴大小合适的水滴,透过水滴观察下方的黑色箭头(如图a),调节________(黑色箭头/人眼)与水滴间的距离,直到可以看到黑色箭头成________(正立/倒立)、放大的像为止。②再用一个________(凸/凹)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如图b),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12.夜晚,我们用望远镜观测天空时能看到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光年”是______的单位。13.如图为一种望远镜内部部分光路图,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为物镜光心,为物镜焦点,为目镜光心,为目镜焦点。(1)物体AB通过物镜成一个_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此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通过该望远镜观测物体AB时,会看到一个箭头向______(选填“上”或“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14.小华利用水滴、放大镜、平面镜、透明玻璃杯和可目镜调支架等制作了一台“水滴显微镜”(如图甲)。调节支架高度,适当调整标本、水滴和放大镜三者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与图乙所示光学显微镜相似的成像效果。(1)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______镜,标本经过水滴成倒立______的实像;(2)若要让标本放大倍数更高,可以使水滴适当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标本。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短文】①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叫作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作物镜(如图所示)。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②反射式天文望远镜中有一个很大的凹面镜,利用凹面镜能够把来自遥远宇宙空间的微弱星光进行_______,进行观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安装有口径为2.16 m的反射式望远镜,它能够开展多种天文课题的观测研究。③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问题】(1)短文①中空格处应填_______(选填“实”或“虚”),短文②中空格处应填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2)星体在望远镜中所成的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为什么?(3)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星体时会感到星体被放大了而且看得更清楚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能让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将物镜所成的像再次放大,形成一个虚像,而物体经过物镜所成的已是倒立的像,经过目镜后,像还是倒立着的。故选C。2.答案:C解析:A.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所以颜明哲通过纯手工磨制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错误;B.光线通过望远镜的凸透镜,发生了折射,故B错误;CD.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木星到物镜的距离u满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D错误。故选C。3.答案:C解析: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错误;C.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故C正确;D.物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4.答案:A解析:A.由甲图可知,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即用凹透镜矫正,故A正确;B.乙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该眼睛是远视眼,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B错误;C.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错误;D.天文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再对这个像进行放大。因此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错误。故选A。5.答案:C解析:A.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而“电子眼”相当于照相机,故A错误;BCD.电子眼相当于摄像机(照相机),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拍摄路面情况时,物距远大于2倍焦距,所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距离“电子眼”越远,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则所成像越小,故BD错误,C正确。故选C。6.答案:B解析:A.甲图把放大镜正对着太阳,可在纸上发现一个很小、很亮的光斑,说明通过放大镜的光被会聚于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故B错误,符合题意;C.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成像原理和投影仪的镜头成像原理一样,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成在目镜一倍焦距以内,故望远镜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7.答案:A解析: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①正确,②错误;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通过物镜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像通过靠近眼睛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③正确,④错误。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ABC解析:由图可见,水滴作为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是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BC不正确,符合题意,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BC。9.答案:AD解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是:被观察的微小物体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该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D正确,BC错误。故选AD。10.答案:AC解析:我们课本上讲的望远镜其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而大型的天文望远镜通常是反射式的,物镜是凹面镜制成的,故A符合题意;望远镜物镜直径比目镜直径大,目的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容易观察到较暗的物体,并非放大倍数越大,所以B不符合题意C符合;使用望远镜看物体时,物体位于物镜的2倍焦距以外,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此像再通过望远镜的目镜成像,此时所成的像和物在目镜的同侧,所以是虚像,凸透镜只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目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11.答案:黑色箭头;倒立;凸解析:由题意可知,在自制显微镜的过程中,首先调节黑色箭头与水滴间的距离(也可以调节水滴的焦距,即调节水滴的凸度),使之大于水滴透镜的焦距且小于二倍焦距,此时可观察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该实像通过目镜再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再用一个凸透镜作为目镜,缓慢调节透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会看到箭头更为放大的像。12.答案:伽利略;长度解析:望远镜的使用使人类对宇宙的研究更进一步,第一位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天文测量中常用的“光年”是长度的单位,表示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3.答案:(1)倒立;缩小;照相机(2)下;缩小;虚解析:(1)由图可知,物体AB到物镜的距离大于物镜的二倍焦距,物体AB通过物镜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物镜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2)物体通过物镜所成的倒立、缩小的实像位于目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该实像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是最后看到的是一个箭头向下、比物体小的虚像。14.答案:(1)物;放大(2)靠近解析:(1)从图甲可以看到,水滴靠近标本,所以水滴相当于光学显微镜中的物镜。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镜有放大的作用,即标本经过水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若要让标本放大倍数更高,水滴相当于凸透镜,根据凸透镜的动态成像规律,物近像远像变大,则可以使水滴适当靠近标本。15.答案:(1)实;会聚(2)(3)见解析解析:本题以有关望远镜和视角的信息,考查对相关问题和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科学推理能力。(1)使用望远镜时,物体在很远处,物距远大于物镜的两倍焦距,故通过物镜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由短文知远处物体通过物镜在焦点附近成像,可知星体在望远镜中所成的像是缩小的。(3)由短文分析知,使用望远镜时扩大了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从而使人感到星体被放大了而且看得更清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