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人教八上道法同步精品课件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热点专题一亲近社会 善用新媒体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统编版八上道法 期末复习 讲解课件热点材料热点演练热点材料材料一:踏上历史厚重的石板路,参观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感受传习千年的江南文化……截至2024年3月,已有数千名学生来到金山枫泾古镇,开启富有文化内涵的研学之旅。一位学生感叹道:“走在石板路上,好像走进了历史。以前只在书本上学过小桥流水,来到这里,我和同学们才实际看到了江南古镇的样子,对诗句的意境也体会得更加深刻。”材料二:用火柴人动画展现物理公式,改编影视剧热门片段讲解声学知识,对着镜子演示“宇称不守恒”……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普短视频花式“火出圈”,引发新的科普热潮。某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科学和知识品类占其用户搜索排名第二位,相关内容播放量占41%。材料三: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情况。涉网络犯罪问题突出,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问题不容忽视。据介绍,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02 热点精练阅读材料一,回答1~2题。1.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研学旅行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属于( )DA. 地缘关系 B. 法律关系 C. 血缘关系 D. 业缘关系2.研学旅行有利于青少年( )B①丰富人生阅历 ②提前进入社会 ③提升学习成绩 ④感受社会生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3~5题。3.材料二表明( )C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工具②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完善自我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4.材料三反映的网络弊端是( )AA. 出现一些不良信息 B. 使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迅捷C. 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D. 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5.请你给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 )CA.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B.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C.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D. 网络危害不可避免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研学旅行属于什么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这种行为?(6分)[答案] 亲社会行为。(2分)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答出两点即可,4分)(2)请从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带给你的启示。(6分)[答案] 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⑤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答出三点即可,6分)材料一 202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热点材料材料二 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27日电 如果说身着青绿、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志愿服务代表,那么办赛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们的服务迎接即将到来的观众游客,让志愿服务的光芒在城市中闪耀。材料三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材料四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阅读材料一,回答第1题。1. 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是因为研学旅行( A )①体现了亲社会的品质 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 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 ④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02 热点精练2. 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说明( D )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 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 ③志愿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 ④通过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阅读材料二,回答第2—3题。3. 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我们就要( A )①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②主动了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实践 ③牺牲个人利益,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怀 ④爱岗敬业、倾其所有,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A 阅读材料三,回答第4—5题。4.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逐年增高,这是因为( B )①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 ②只有通过网络,人们才能很好地交往 ③网络出现后,人们不再需要传统的交往方式 ④网络方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B5. 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作为青少年来讲,我们应该( D )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 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 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 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D 阅读材料四,回答第6—7题。6.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 A )①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 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③能够彻底消除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 ④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难的问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A7. 材料四启示我们,生活在网络普及率高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 C )①沉迷于网络,浏览网络中的各种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的正能量④增强法治意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C8.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二中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的消极作用: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结合材料四,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请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网络安全防线。①国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网络谣言现象提供法律依据。②执法机关需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网络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参与者行为的监管。④网民需要加强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⑤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曝光因网络谣言而受惩处的案例,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兼职招聘: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善用新媒体热点材料材料一:踏上历史厚重的石板路,参观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感受传习千年的江南文化……截至2024年3月,已有数千名学生来到金山枫泾古镇,开启富有文化内涵的研学之旅。一位学生感叹道:“走在石板路上,好像走进了历史。以前只在书本上学过小桥流水,来到这里,我和同学们才实际看到了江南古镇的样子,对诗句的意境也体会得更加深刻。”材料二:用火柴人动画展现物理公式,改编影视剧热门片段讲解声学知识,对着镜子演示“宇称不守恒”……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普短视频花式“火出圈”,引发新的科普热潮。某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科学和知识品类占其用户搜索排名第二位,相关内容播放量占41%。材料三: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情况。涉网络犯罪问题突出,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问题不容忽视。据介绍,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热点演练阅读材料一,回答1~2题。1.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研学旅行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属于(D)A.地缘关系B.法律关系C.血缘关系D.业缘关系2.研学旅行有利于青少年(B)①丰富人生阅历②提前进入社会③提升学习成绩④感受社会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3~5题。3.材料二表明(C)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工具②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完善自我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材料三反映的网络弊端是(A)A.出现一些不良信息B.使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迅捷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D.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5.请你给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C)A.网络丰富日常生活B.网络推动社会进步C.网络是一把双刃剑D.网络危害不可避免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研学旅行属于什么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这种行为?(6分)[答案]亲社会行为。(2分)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答出两点即可,4分)(2)请从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带给你的启示。(6分)[答案]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⑤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答出三点即可,6分)热点材料材料一202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材料二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27日电如果说身着青绿、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志愿服务代表,那么办赛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们的服务迎接即将到来的观众游客,让志愿服务的光芒在城市中闪耀。材料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材料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热点演练阅读材料一,回答第1题。1.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是因为研学旅行(A)①体现了亲社会的品质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④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阅读材料二,回答第2—3题。2.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说明(D)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③志愿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通过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我们就要(A)①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②主动了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实践③牺牲个人利益,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怀④爱岗敬业、倾其所有,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阅读材料三,回答第4—5题。4.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逐年增高,这是因为(B)①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②只有通过网络,人们才能很好地交往③网络出现后,人们不再需要传统的交往方式④网络方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作为青少年来讲,我们应该(D)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阅读材料四,回答第6—7题。6.《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A)①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能够彻底消除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④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材料四启示我们,生活在网络普及率高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C)①沉迷于网络,浏览网络中的各种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的正能量④增强法治意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二中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的消极作用: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结合材料四,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请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网络安全防线。①国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网络谣言现象提供法律依据。②执法机关需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网络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参与者行为的监管。④网民需要加强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⑤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曝光因网络谣言而受惩处的案例,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道法学科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善用新媒体热点材料材料一:踏上历史厚重的石板路,参观年代久远的古建筑,感受传习千年的江南文化……截至2024年3月,已有数千名学生来到金山枫泾古镇,开启富有文化内涵的研学之旅。一位学生感叹道:“走在石板路上,好像走进了历史。以前只在书本上学过小桥流水,来到这里,我和同学们才实际看到了江南古镇的样子,对诗句的意境也体会得更加深刻。”材料二:用火柴人动画展现物理公式,改编影视剧热门片段讲解声学知识,对着镜子演示“宇称不守恒”……如今,越来越多的科普短视频花式“火出圈”,引发新的科普热潮。某网络平台数据显示,2023年科学和知识品类占其用户搜索排名第二位,相关内容播放量占41%。材料三:2024年4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通报了人民法院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工作情况。涉网络犯罪问题突出,网络不良信息侵蚀问题不容忽视。据介绍,未成年人实施抢劫、盗窃、暴力伤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长期沉迷网络,未成年人受网络不良信息影响产生犯罪动机占比较高。热点演练阅读材料一,回答1~2题。1.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研学旅行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属于(D)A.地缘关系B.法律关系C.血缘关系D.业缘关系2.研学旅行有利于青少年(B)①丰富人生阅历②提前进入社会③提升学习成绩④感受社会生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阅读材料二和材料三,回答3~5题。3.材料二表明(C)①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最重要的学习工具②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完善自我③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④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材料三反映的网络弊端是(A)A.出现一些不良信息B.使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迅捷C.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D.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5.请你给材料二和材料三提炼一个主题,下列选项合适的是(C)A.网络丰富日常生活B.网络推动社会进步C.网络是一把双刃剑D.网络危害不可避免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的研学旅行属于什么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养成这种行为?(6分)[答案]亲社会行为。(2分)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④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答出两点即可,4分)(2)请从合理利用网络的角度,谈谈材料二、材料三带给你的启示。(6分)[答案]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学会“信息节食”。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⑤我们要在网上传播正能量。(答出三点即可,6分)热点材料材料一2023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加强劳动实践、校外活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基地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家长学校、服务站点建设”,研学实践基地位列其中。此前,教育部等11部门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指出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材料二新华社杭州2023年8月27日电如果说身着青绿、洋溢青春的“小青荷”是杭州亚运会赛场上的志愿服务代表,那么办赛城市中的志愿者,也在用他们的服务迎接即将到来的观众游客,让志愿服务的光芒在城市中闪耀。材料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材料四《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2024年1月1日起实施。该《条例》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旨在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热点演练阅读材料一,回答第1题。1.材料一中“要求各地结合实际,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是因为研学旅行(A)①体现了亲社会的品质②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③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事情④体现了诚信的价值观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阅读材料二,回答第2—3题。2.材料二中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获得成长,展现了青春的风采和力量。这说明(D)①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的关爱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③志愿活动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④通过社会实践养成亲社会行为,积极融入社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要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我们就要(A)①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②主动了解、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实践③牺牲个人利益,在物质上给予他人支持和关怀④爱岗敬业、倾其所有,提供物质方面的帮助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阅读材料三,回答第4—5题。4.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12月,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77.5%,网民规模达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和网民规模逐年增高,这是因为(B)①网络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②只有通过网络,人们才能很好地交往③网络出现后,人们不再需要传统的交往方式④网络方便信息的传递和交流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网民共同参与,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作为青少年来讲,我们应该(D)①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制裁网络犯罪②抵制不良诱惑,远离网络世界③文明上网,传播网络正能量④学会“信息节食”,提高媒介素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阅读材料四,回答第6—7题。6.《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它的施行(A)①有利于营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②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③能够彻底消除网络带来的消极影响④解决未成年人上网难的问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材料四启示我们,生活在网络普及率高的时代,我们青少年应该(C)①沉迷于网络,浏览网络中的各种信息②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网络媒介素养③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网络的正能量④增强法治意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问题。(1)请你从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材料一、二中研学实践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意义。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②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材料二中的志愿者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②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9.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网络的认识。网络的积极作用: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网络打破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网络的消极作用:①网络时代,信息变得丰富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②沉迷于网络,影响学习、工作和生活。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2)结合材料四,运用网络生活新空间的相关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②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节食”。③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3)请你多角度分析如何共筑网络安全防线。①国家需要制定并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治理网络谣言现象提供法律依据。②执法机关需要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执法力度,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③网络平台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网络参与者行为的监管。④网民需要加强自律,遵守道德和法律,不信谣、不传谣。⑤新闻媒体可以通过曝光因网络谣言而受惩处的案例,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4秋统编道法八上期末复习】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 善用新媒体(原卷版).docx 【2024秋统编道法八上期末复习】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 善用新媒体(解答版).docx 【2024秋统编道法八上期末复习】热点专题一 亲近社会 善用新媒体(讲解ppt).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