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社会历史的主体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3社会历史的主体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5.3社会历史的主体 练习
一、单选题
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在青海,嘱托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在山西,强调“不利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事,坚决不能做”;在山东,提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一次次考察,一句句嘱托,化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沉甸甸承诺。这是基于(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②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
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实现自身解放和发展的根本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 )
A.维护群众利益是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C.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D.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3.“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的这一名言告诉我们( )
①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丰富的社会精神财富
④科学理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要求党和国家( )
①坚持群众观点 ②满足群众一切诉求
③贯彻群众路线 ④采纳群众所有意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纵观世界,一些大党、老党丢掉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脱离群众,导致人民生活得不到应有保障,进而失掉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彰显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做事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这表明( )
①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动力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
③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7.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完善收入分配和就业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一要求强调( )
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
②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
③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是对我们党百余年来理论创新经验的深刻总结。之所以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的趋势
②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对“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
1844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同撰写的《神圣家族》中指出:“历史什么事情也没有做,它‘不拥有任何惊人的丰富性’,它‘没有进行任何战斗’!其实,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
②社会发展源自群众的奋斗,历史由人民群众来书写
③人民群众是阶级斗争主体,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人民群众的创造丰富历史,推动社会形态不断跃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读原著悟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
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只有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走群众路线,才能够得到解决。——邓小平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习近平
以上论断共同反映出中国共产党人( )
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重视发挥人民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实现人民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③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视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
④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始终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4月1日出版的2024年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文章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③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观点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棚户区改造是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民心工程,也是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民生工程。近十年来,Y市坚持棚改为民、棚改惠民,对全市规划范围内的城市棚户区进行摸排整治,完成棚户区改造23.7万户、2600余万平方米,60多万群众“出棚进楼”,搬进了配套齐全的现代化小区。坚持“棚改为民、棚改惠民”的哲学依据是(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
②群众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③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
④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近年来,贵州榕江抓住历史机遇,立足自己几十年的足球文化实际,创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榕江村超”。赛前进场,群众身着民族服饰;中场休息,侗族大歌、各式舞蹈轮番展演。“村超”的火爆出圈,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而且还把苗绣、剪纸等当地特色元素融入生活化产品中,开发出了帽子、袋子等文创产品。“村超”的火爆出圈体现了(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④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2024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观点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现代化进程推进的力量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群众观点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④要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新年贺词中强调,辛勤劳作的农民,埋头苦干的工人,敢闯敢拼的创业者,保家卫国的子弟兵,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③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应得到满足
④党应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2023年“温州交警”微信公众号违法举报平台迎来全新升级,市民可通过拍摄视频或照片的形式,依法举报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后期市民参与热情高涨,因群众举报而被交警处理的违法案例不胜枚举。这说明( )
①人人都是历史的推动者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历史发展
④坚持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县委带领林县人民在太行山腰修建的引漳入林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的修建解决了当地靠天等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被当地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在10年修渠过程中,30多万林县人民前赴后继,克服重重困难,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伟业。新时代,当地人民继续护好渠、管好渠,形成了以红旗渠红色教育游、太行大峡谷绿色生态游、林虑山蓝天滑翔游为主的“红、绿、蓝”三色品牌,书写了文旅融合与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在参观河南安阳林州市(原林县)红旗渠纪念馆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红旗渠的修建、保护和利用生动诠释了林县人民是当地幸福生活的创造者。结合材料并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了一批批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优秀共产党员。
2024年是谷文昌诞辰109周年。谷文昌1915年出生在河南林州,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他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省东山岛,后来在东山担任县委书记。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他的工作动力。东山人民千百年来遭受风、沙、旱、涝灾害,谷文昌说“共产党人,不能做自然的奴隶,不能听天由命,不能在困难面前退缩!”为此,他和县委带领全县军民拼搏奋战了14个年头,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24年10月,在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谷文昌纪念馆,强调“学习谷文昌同志,不仅要高山仰止,还要见贤思齐,像他那样做人、为政”。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说明谷文昌是如何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雷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他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人们的勤务员,被群众称赞“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他与同志友善,把省吃俭用积存起来的钱用来帮助受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战友,当革命需要的“傻子”。他工作一丝不苟,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生命的每一分热,都无私奉献给了人民,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操,他以短暂的一生树起了一座令人景仰的思想道德丰碑,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观点的知识,说明雷锋是怎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的主题是“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
“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在深入调查研究基础上启动、各级党委齐抓共管的重大工程,是在浙江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带来严峻的乡村环境问题,进而影响农民的生活环境这一背景下实施的。这一工程的启动和实施,是收集群众诉求、捕捉群众需求,再到解决群众痛点、满足群众意愿的政策工作推进机制的典型范例。“千万工程”得到农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实现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蝶变。
结合材料,运用群众路线的知识,分析浙江省“千万工程”是如何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蝶变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B B D D B D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B B B A D
1.B
【详解】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遍了黄河上中下游9省区”,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①正确。
③:一次次考察,一句句嘱托,化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沉甸甸承诺,说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③正确。
②: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②错误。
④:材料强调党为人民,没体现人民自身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2.C
【详解】A: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A说法错误。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说法错误。
C: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C符合题意。
D: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3.B
【详解】①:马克思在这里提到的“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暗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正确。
②: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排除。
③:马克思在这里主要是在讨论理论和物质力量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讨论人民群众的实践如何创造社会精神财富,③排除。
④:马克思的名言中提到“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表明科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④正确。
故本题选B。
4.B
【详解】①③:“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要求党和国家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①③说法正确。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关键在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不是要满足群众的一切诉求,②说法错误。
④:采纳群众所有意见,说法过于绝对,要采纳合理科学的意见,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5.D
【详解】①: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根本动力,①排除。
②: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排除。
③④:“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6.D
【详解】①: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①说法错误。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②说法正确。
③④: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③说法正确,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7.B
【详解】①③:聚焦改善民生、推动共同富裕体现了我党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改善和保障民生,①③符合题意。
②:“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内容,②说法错误。
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是物质财富的源泉,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8.D
【详解】①:人民群众能够主宰社会发展的趋势夸大了人民群众的作用,①错误。
②: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但人民群众并非直接创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②错误。
③④:之所以要“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9.C
【详解】①:占支配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一个社会的基本性质和发展方向,①表述错误。
②:“ 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在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且进行战斗”、“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才能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这都强调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人民才是历史的推动者,社会发展源自群众的奋斗,历史由人民群众来书写,②正确。
③: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表述错误。
④:马克思、恩格斯强调人民创造一切;习近平强调人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可见人民群众的创造丰富历史,推动社会形态不断跃进,④正确。
故本题选C。
10.D
【详解】①: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而不是“人民”,①表述错误。
②:材料强调的是认识到人民的主体地位和伟大事业必须依靠人民,而没有强调“为了人民”,②不选。
③④:材料中三位领导人强调了人民的地位。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践行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重视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始终强调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1.D
【详解】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①错误。
②④:材料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②④符合题意。
③:一切为了群众属于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2.B
【详解】①③:坚持“棚改为民、棚改惠民”,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①③符合题意。
②: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②错误。
④: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3.B
【详解】①③:群众创造出具有乡村特色和民族文化特色的“村超”,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还把苗绣、剪纸等当地特色元素融入生活化产品中,开发出了帽子、袋子等文创产品,这体现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故①③符合题意。
②④:材料没有体现社会变革,也没有强调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故②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B
【详解】①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把维护人民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①④符合题意。
②: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不是人民群众,②说法错误。
③:群众路线是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5.A
【详解】①②: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这表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们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做到紧紧依靠人民、一切依靠人民,①②正确。
③: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群众的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应该得到满足,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要依靠人民,而不是为了人民,④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A。
16.D
【详解】①:人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①说法错误。
②④:“温州交警”微信公众号违法举报平台充分利用人民群众的力量管制机动车和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路线,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②④符合题意。
③:“人民群众的动机、目的决定了历史发展”属于唯心史观,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D。
17.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林县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成功修建红旗渠,解决了人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人民的生存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孕育了红旗渠精神。新时代当地人民继续保护利用红旗渠,发挥其精神教育和生态旅游等功能,并努力为幸福生活而奋斗,不断创造出新的不凡业绩。
18.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谷文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当地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一直是他的工作动力;他带领全县军民拼搏奋战,紧紧依靠人民,改变了东山旧貌。
19.①党的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②在思想上,雷锋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时刻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坚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③在实践中,雷锋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甘当人们的勤务员,工作一丝不苟,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把生命的每一分热,都无私奉献给了人民,表现出崇高的共产主义情操。
20.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千万工程”实施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拜群众为师,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建设热情和创造精神,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精彩蝶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