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1价值与价值观 练习一、单选题1.生活污泥、污染土壤,在一般人眼里都是垃圾甚至是有害物质。人们通过“协同处置”方式就可以利用它们发电、烧砖、制作水泥,变废为宝,垃圾“吃干榨净”,废渣全利用、臭气被分解,处理过程实现监管无缝对接。从哲学的角度看,这说明( )①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 ②事物的价值是由人的不同需要决定的③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赋予事物新的属性 ④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习总书记这句话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不同民族国家的利益不同,坚持和而不同的思想B.对自己和世界的准确认识是我们正确前行的基础C.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需砥砺奋进方能实现D.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砥砺前行3.茶叶,采自天然;茶器,匠心独具;茶艺,彬彬有礼。从一片叶,到杯中茶,无不演绎着文明与生活,沉淀着中华文明独特的价值理念。从“一片叶子”到“茶文化”表明( )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②世界上一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意义就是主观赋予客观对象的意义③事物的价值及其大小,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④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依赖认识基础上的主体创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物。在古代,人们就发现柳树皮具有止痛和退热的功效。后来,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合成,发明了阿司匹林这种药物,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体现了( )①事物价值的实现受到人的知识水平的影响②事物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③事物价值因其属性的多样化而具有不确定性④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价值随着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年6月16日,暴雨侵袭,龙岩武平县中赤镇遭受严重水害。灾害面前,到处都是平凡人挺身而出的身影。对村民展开大救援的中赤村村民童城昌、抢险救灾行动中的蓝天救援队队员……这一切传递的是守望相助的暖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守望相助体现了正确价值观对人的导向作用②人生的价值在于个人为社会作出的独特贡献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于中华儿女的抢险救灾实践中④互助意识是“我为人人”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的客观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6.某法院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系列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弘扬社会正气,以法治力量促进社会正向价值。该法院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①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②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③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价值观会引导人们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某短视频博主在一片普通的叶子上,将店主的画像和店名通过自己的技艺巧妙地雕刻组合在一起,赋予了叶子二次生命,也让一片树叶成为了店主人生旅程中的一段美好记忆,引发了广大店主的情感共鸣。由此可见( )①叶子的价值由于观念的创新而实现了增值②叶子的价值随着其与人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③叶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④叶子对人的积极意义因博主的雕刻而诞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某地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秸秆回收模式,将收集来的秸秆打包供给企业加工成黄贮饲料。曾经不起眼的秸秆,从“生态包袱”摇身一变为“绿色财富”,不仅大幅减轻了秸秆禁烧工作的管理压力,更促进了农业绿色循环发展,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这一事例说明( )①新价值的创造改变了秸秆的属性②观念创新实现了秸秆价值的增值③秸秆的价值随着回收模式的改变而改变④秸秆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二甲双胍是一种常用的降血糖药物,最初是从植物山羊豆中提取出来的。山羊豆在19世纪初作为牧草使用。科学家研究发现山羊豆中的肌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作用,据此合成出二甲双胍化合物,作为降血糖药物。这体现了( )①事物价值取决于客体的属性②事物的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③不同事物的价值是不相同的④事物的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的赵志全,一生致力于振兴民族医药,坚持改革创业,注重科技创新,把一个濒临倒闭的小厂建设成现代化制药集团公司,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材料说明( )①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②价值观能够促进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③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是看他的物质贡献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西红柿原来生长在南美洲的森林里,人们叫它“狼桃”。由于它艳丽诱人,人们都怕它有毒,只作为观赏植物而没有人敢吃它。直到19世纪30年代,罗伯特用行动证明了西红柿没有毒。于是,西红柿名声大振,在世界各地广为传播。西红柿从“毒果”到“美食”的变化体现了( )①一事物的价值源于人们的“勇敢发现”②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间的特定关系③一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自身的需要④哲学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再生水是指污(废)水经过处理后,满足某种用途的水质标准和要求,可以再次利用的水,有城市“第二水源”之称。2023年,邢台市推进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再生水71%流向河湖和用于绿化洒扫,14%用于工业生产,2%用于农业灌溉。这表明( )①通过实践能将事物的潜在价值转换为现实价值②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可以推动事物价值的转换③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价值随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④事物的价值因其属性的多样化而具有不确定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钱七虎院士是我国防护工程学家,被称为“国家铸盾人”。倾心竭力六十余年,他为祖国“铸盾”,捐出奖金、津贴,资助584位困难学生,为国育才。钱老说,“为国家和人民安全贡献心血,有价值”。2023年3月4日,钱七虎获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材料表明(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独特贡献②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③要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奋斗目标④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读漫画(作者:林帝浣),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不用问别人好不好看,是因为( )①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主体的社会需要②价值的主体性不排斥价值的客观性③事物的价值在于价值的主观性④人们对价值客体的需要是具体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5.以往我国垃圾处理多采用卫生填埋甚至简易填埋的方式,不仅大量占用土地,也严重污染环境。然而生活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1吨废塑料可回炼600公斤的柴油。所以,我们要转变观念,树立起“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刻不容缓”的观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观念创新可以促进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②观念创新为事物价值转换提供了根本途径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认识的发展性④事物价值的转换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6.2023年10月7日,杭州亚运会宣布,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和覃海洋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优秀的竞赛能力和体育精神,当选本届“最有价值运动员”。由此可见( )①运动员的人生价值取决于荣誉称号的获得②运动员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③价值观促使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④对运动员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主观题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与神舟十八号3名航天员顺利会师。至此,“70后”“80后”“90后”航天员齐聚“天宫”,完成中国航天史上第5次“太空会师”。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3名航天员组成。蔡旭哲表示“航天员的个人的成长是印刻在国家的航天事业的轨迹之上的。人员的轮替接替轮换只是一个表象。我们真正的传承的是这种使命和责任。我们中国的空间站也会有更多的人去参与,将来在太空也会留下更多的中国人的足迹”。宋令东表示“要跑好‘飞天’接力棒,展示好90后形象,将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王浩泽表示“我们现在走的是一条人迹罕至的路,但是我爱这条路,如果它荆棘丛生,我们就披荆斩棘;如果它寂寞荒凉,我们就结伴前行;如果它黑暗幽深,我们就用生命去照亮它。”从1999年神舟一号到神州十九号,神舟已走过35载,神舟家族持续接力,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长期驻留……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正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助力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中国航天人是助力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重要力量。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对此加以说明。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作为反映亚运会筹办工作的一面镜子,场馆设计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依托现代化科技发展成果,亚运场馆建设将“绿色、智能、节俭、文明”这四个办赛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56个亚运场馆实现100%绿色电能供应,绿色住宿、无纸办赛、绿色观赛;新建场馆仅占1/5,其他或改建或临建,注重“还馆于民”让百姓共享亚运红利;各个场馆建设中营造出的沉浸式体验,有效实现了办赛理念感受“身临其境”,让办赛理念“润物细无声”。中国兑现承诺,彰显负责任大国的自信、担当。运用“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杭州场馆设计营造办赛理念沉浸式体验的时代价值。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历史性访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并发表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多彩、平等、包容”的文明交流思想。随着文明交流实践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2023年,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要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和模式强加于人,不搞意识形态对抗;共同倡导重视文明传承和创新,充分挖掘各国历史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各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倡导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不同国家和民族都肩负起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的责任,在交流对话、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融合不同文明的优长、汇聚不同文明的智慧,根据现代化的特点和要求,丰富文明内涵、创新文明表现形式,一定能够绘就百花齐放的人类文明新图景。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原理,阐述你对“全球文明倡议”提出的认识。20.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构筑日益强劲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矢志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使全体人民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坚守共同理想、实现共同梦想的信心与决心。有人认为对于广大青年来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要加强道德觉悟,要放弃个人利益。请你评析该观点。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A A B A C D C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A D C C D1.B【详解】①④:在徐州,人们通过“协同处置”方式将生活污泥、污染土壤变废为宝,这表明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人与物的关系基础上,①④正确。②:事物的价值是由客观事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方面决定的,②错误。③:事物的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人们不能根据自身需要赋予事物新的属性,③错误。故本题选B。2.D【详解】A:习总书记的话强调了我们要需要弄清楚“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不涉及不同民族国家的利益不同,A不选。B:尊重客观规律,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正确前行的基础,而不是正确的认识,B错误。C:习总书记的话我们要认清自己的历史,正视自己的现实,明确自己方向,不涉及理想和现实的关系,C不选。D: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这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价值选择、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所以习总书记的话“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朝着目标前进”启发我们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砥砺前行,让全体人民都积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D正确。故本题选D。3.A【详解】①:“茶文化”的形成依赖于茶叶,说明物质决定意识,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人人脑并经过人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①正确。②:世界上一切事物所具有的特定的意义是客观的,不只是主观赋予客观对象的意义,②排除。③:哲学上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离开了茶文化,茶叶就仅仅只是一片叶子”,说明事物的价值及价值大小取决于客体的属性及满足主体需要的程度,③正确。④:客体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现实的价值依赖于实践,不是依赖认识基础上的主体创造,④排除。故本题选A。4.A【详解】①②:科学家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合成,发明了阿司匹林这种药物,为人类健康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体现了事物价值的实现受到人的知识水平的影响,事物价值是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的统一,故①②正确;③:事物价值是客观的,不会因其属性的多样化而具有不确定性,故③错误;④:事物的内在属性和价值是客观的,不会因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故④错误;故本题答案为A。5.B【详解】①:守望相助是一种正面的、积极的行为,它体现了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团结互助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①正确。②:虽然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因素,但题干强调的是在灾害面前人们的团结互助行为,而非个人的独特贡献,②排除。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多个方面。在抢险救灾中,人们表现出的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等行为,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等价值的体现,③正确。④:互助意识确实与“我为人人”的思想相关,但说它是这种思想的“客观反映”错误。互助意识是主观意识的体现,是人们内心对于团结互助的认同和追求,④排除。故本题选B。6.A【详解】①②:某法院推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裁判”系列典型案例,以案释法弘扬社会正气,以法治力量促进社会正向价值。该法院这样做,是因为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行为选择和改造世界的活动,①②符合题意。③: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而不能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③错误。④: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会引导人们在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④错误。故本题选A。7.C【详解】①:叶子的价值并不是因为观念的创新而实现了增值,而是随着其与人关系的改变而改变,①错误。④:叶子对人的积极意义取决于人的需要和事物自身属性,④错误。②③:将店主的画像和店名通过自己的技艺巧妙地雕刻组合在一起,赋予了叶子二次生命,并且引起共鸣,说明叶子的价值随着其与人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叶子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②③正确。故本题选C。8.D【详解】①:事物的属性是客观的,人们新价值的创造是在其原有属性的基础上,而不可能改变其固有的属性,①说法错误。②:观念创新本身并不会秸秆价值的增值,必须通过实践来实现,②说法错误。③:“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农民参与”的秸秆回收模式,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说明秸秆的价值随着回收模式的改变而改变,③符合题意。④:事物价值是由人的需要和事物的属性两个方面决定的,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9.C【详解】①: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事物的价值并不是只取决于客体的属性,还有人的需要,①错误。②④:山羊豆本来是用作牧草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山羊豆中的肌类化合物具有降血糖作用,于是用于提取降血糖药物,这体现了事物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价值离不开主体的需要,②④正确。③:题干反映同一事物价值的变化,不反映不同事物有不同价值,③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10.B【详解】①:赵志全因其突出贡献,被中央宣传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体现了社会对他的尊重和认可,体现了人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①正确。②: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价值观能促进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②排除。③:赵志全致力于振兴民族医药,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做出了突出贡献,体现了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③正确。④: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既要看他的物质贡献,也要看他的精神贡献,④错误。故本题选B。11.C【详解】①:该选项说法表述错误,一事物的价值取决于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①排除。②④:西红柿从“毒果”,人们不敢吃,到广为传播的“美食”的变化,体现了价值是主体需要与事物属性间的特定关系,哲学上的价值是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②④正确。③: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包括物本身的性质和主体的需要两个层面,③排除。故本题选C。12.A【详解】①②:将污(废)水处理后进行有效利用,变“废”为“宝”,这表明改变事物存在的条件可以推动事物价值的转换,通过实践能将事物的潜在价值转换为现实价值,①②符合题意。③:事物的内在属性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事物的内在属性随人的需求变化而变化的观点错误,③错误。④:事物的价值是由物的属性和人的需求共同决定的,并非没有确定性,④错误。故本题选A。13.D【详解】①:人生的真正价值不仅仅在于独特贡献,而是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种贡献可以是独特的,也可以是普遍的,①排除。②④:钱七虎院士为祖国“铸盾”、育才,获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表明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②④正确。③:人的价值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不仅仅是追求自我价值,③排除。故本题选D。14.C【详解】②④:漫画“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不用问别人好不好看”这强调自己认为好的、喜欢的东西,在别人来讲,可能是不好的、不喜欢的。说明对事物价值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但价值的主体性不排斥价值的客观性,既然自己真正喜欢,说明该事物具有满足自己需要的属性,其价值是确定的和客观存在的,不会因为别人(其他价值主体)的价值判断而减少,也说明人们对价值客体的需要是具体的,②④符合题意.①:事物的价值取决于事物自身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①说法错误。③:价值的主体性不排斥价值的客观性,事物的价值在于其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 ,即客体以自身属性满足主体的需要。“事物的价值在于价值的主观性”错误,③排除。故本题选C。15.C【详解】①④:材料强调我们要树立起“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刻不容缓”的观念,随着人们的观念创新,人类将“垃圾”经过实践活动转换为可再生资源,实现了事物价值的转换,而这种转换要依赖于事物属性的多样性,①④正确。②:实践为事物价值转换的根本途径,观念创新不能起根本作用,②错误。③:事物价值的转换取决于事物的属性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③错误。故本题选C。16.D【详解】②④:中国游泳运动员张雨霏和覃海洋在比赛中展现出了优秀的竞赛能力和体育精神,当选本届“最有价值运动员”,这表明运动员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享受者,对运动员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看他的贡献,②④正确。①:人生价值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而不是取决于社会的认可,①错误。③:价值观对人生有导向作用,但价值观有正确与不正确之分,正确的价值观有利于引导我们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③错误。故本题选D。17.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有重要导向作用,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中国航天人扎根祖国航天事业,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攻坚克难,团结协作、拼搏奉献、开拓创新,充分发挥载人航天精神,以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行稳致远。18.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将办赛理念融入各个场馆的建设中,营造沉浸式体验,有利于理念深入人心,落实于人们的生活中。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人们的活动都是在一定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的。通过场馆规划、建设的沉浸式体验,可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生态观,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9.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有利于促进各国文化的平等、互鉴、对话,包容。②价值观承载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全球文明倡议”的提出,展现了中华民族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③要求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践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实现人类文明共同繁荣。20.提示: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要放弃个人利益,而是主张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统一。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②广大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加强道德觉悟,注重道德实践。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要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还得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③此外,还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