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单元 追求美好人生第十二课 第二框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一、课程标准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目标”中的“第四学段”的“健全人格”。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 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自我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保持乐观的态度,学会合作,树立团队意识。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讲“课程内容”中的“第四学段”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学会情绪调控,能够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具备迎接挑战的能力。二、课时教材分析《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十二课第二框的内容。本框主要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这个问题。人生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两者的作用都是教材两面的,学生应当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为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分析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要做到顺境不骄,败境不馁,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知道两者有可能相互转化,从容对待成败得失,使之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人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理解经历挫折和考验有助于走好人生路,增强抗挫折能力。三、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理解到不同人生态度关系到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要努力拥有积极的学情人生态度,在面对一般性的问题和困难时能够正确面对并保持良好的心态;知道顺境对人的分析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逆境具有消极作用。但由于自身认识水平有限,辩证、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不足,学生不能够全面正确理解顺境和逆境对我们人生的作用是双重的,不能理解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全面正确理解顺境和逆境对我们人生的作用是双重的,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做到顺境不骄,逆馁,正确对待成败得失,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增强抗挫折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2)教学难点:顺境和逆境之间的关系。五、核心素养目标(1)道德修养:知道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消极的人生态度对人的影响,理解拥有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性。(2)健全人格:知道人生有顺境和逆境,学会辩证看待顺境和逆境,正确对待人生重点顺境和逆境,创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3)责任意识: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增强抗挫折能力,遇到失败和挫折能正确积极面对。六、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回顾旧知: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生回答:①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乐观向上。②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认真务实。③积极的人生态度体现为勤奋进取。提问:同学们,我们的人生会是一帆风顺的吗?师引导:有顺境与逆境,指的是人生过得很顺没有阻碍和过得很慢阻碍很大的两种不同的情境。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让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人生中我们会有顺境和逆境,导入新课。(二)出示核心素养目标:道德修养:了解经典人物的经历,能热爱生活,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健全人格:通过议学活动,能够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做到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责任意识: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做到顺境不骄,逆境不馁。(三)自主学习要求:阅读教材P92-94,自主预习以下问题。(3分钟)1、顺境和逆境的作用是什么?2、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3、顺境和逆境的关系是怎样的?(四)新课讲授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子议题一:如何认识顺境逆境?子议题二:如何对待顺境逆境?子议题三:顺境逆境如何转化?子议题一:如何认识顺境逆境?议学情境一:【议学任务】你如何看待他们的观点?为什么?学生:议一议师引导:顺境和逆境的作用是双重的。【议学小结】1、顺境和逆境的作用(1)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历程中两种不同的境遇。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2)顺境中的有利因素,使我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3)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设计意图:运用学校辩论赛上对于顺境和逆境作用的讨论的两种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表达观点,知道无论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以何种态度对待人生的境遇。过渡语:同学们,顺境和逆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两种状态,那我们应该如何去对待这两种人生境遇呢?子议题二:如何对待顺境逆境?议学情境二:【李自成因骄傲懈怠】“明末李自成揭竿而起,他严明军纪、剿兵安民,起义军所向披靡。攻占北京后,起义军骄傲自满、军纪松弛、沉迷享乐,短短几个月就土崩瓦解。毛泽东在延安高级干部会议上特别指出:“近日我们印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也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议学任务】1.你如何看待李自成因骄傲懈怠而功败垂成?2.你还知道哪些因处于顺境而骄傲,导致失败的故事?学生:议一议师补充:因为骄傲而失败的故事①曹操在统一北方后,率兵百万南下。他因为骄傲自满,轻视了孙刘联军的实力,最终在赤壁之战被火攻而大败,逃回北方。②庞涓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名将,他自恃才能出众,不把齐国的孙膑放在眼里。然而,孙膑却以智取胜,通过巧妙的战术布局,在马陵大败魏军。【议学小结】2、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1)顺境不骄。①身处顺境时,我们应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②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警惕优越条件滋生的骄傲、懈怠等不良心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设计意图:学生在分析李自成因骄失败的原因来理解我们在处于顺境时,要顺势而为,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过渡语:同学们,顺境不娇,那逆境呢?议学情境三:【三年沉寂,李子柒归来】李子柒:文化类视频创作者。她以制作精美的视频为载体,将中国乡村田园般的生活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向海内外。2021年因与MCN机构微念产生官司纠纷而停更。停更的三年里,她走访了20多个省市,拜访了100多位非遗传承人和文化工作者。三年后,2024年她带着对非遗文化的热爱,创作出新的作品,回归大众视野。【议学任务】1.李子柒是如何对待逆境的?2.你还知道哪些在逆境中成长的故事?学生:议一议师补充: 明朝宰相张居正,从小聪明过人,13岁参加乡试的试卷令考官拍案叫绝,时任湖广巡抚的顾玉麟却建议让张居正落第。他解释说:“居正年少好学,吾观其文才志向,是个将相之才,如过早让他发达,易叫他自满,断送了他的上进心。如果让他落第,虽则迟了三年,但能够使他看到自己的不足而更加清醒,促其发奋图强。”这位巡抚的远见的确令人折服。后来张居正果然成为中兴明朝的杰出政治家,他在险恶的环境中坚持革新政治,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韧精神,这不能不说与他少年“落第”的逆境有关。【议学小结】2、如何对待顺境和逆境?(2)逆境不馁。①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②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设计意图:观看李子柒对传统文化热爱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当我们处于逆境时要迎难而上,接受逆境。过渡语:同学们,顺境和逆境是我们人生路上的两种状态,那两者的关系怎样呢?子议题三:顺境逆境如何转化?议学情境四:【中国女排精神】观看中国女排的视频。中国女排曾在1981年和1985年世界杯、1982年和1986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五连冠”。此后的十年,与国民经济蒸蒸日上相比,五连冠之后的中国女排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陷入低谷,很多人开始怀疑女排精神。但姑娘们顽强拼搏,砥砺奋进,2004年荣获雅典奥运会冠军,这之后再度陷入低谷,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战胜了强大的巴西队,再次获得冠军,2019年中国女排重返世界第一。【议学任务】1、女排姑娘们从低谷到最终逆袭成功,你有怎样的思想触动呢?2、顺境和逆境在怎样的情况下可以转化呢?设计意图:中国女排姑娘们的逆袭故事,让学生明确顺境和逆境可以相互转化的。七、板书设计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子议题一:如何认识顺境逆境?子议题二:如何对待顺境逆境?子议题三:顺境逆境如何转化?八、教学反思与改进本节课运用议题式教学,设计了一个总议题: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三个子议题:如何认识顺境逆境?如何对待顺境逆境?顺境逆境如何转化?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组织学生思考,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主张。12.2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作业设计单项选择题1.“爱你孤身走暗巷/爱你不跪的模样/爱你对峙过绝望/不肯哭一场……”歌曲《孤勇者》唱出了每个“小人物”的呐喊:不管是身处暗巷还是绝望,不管是逆风还是绝境,都能奋力为自己而战,为梦想而战。这首歌启示我们()A. 生活中的挫折是可以避免的 B. 要正确对待挫折和逆境C. 只有经历巨大挫折才能取得成功 D. 保持乐观心态就不会遭遇挫折2.“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意思是遭遇困境的人,应回忆自己的初心和抱负,振奋精神,继续前行;对于事业成功、万事如意的人,则要留意他是否能够坚持,考虑其结局如何。这一名句告诉我们( )①功成行满的人生定有好的结局 ②应对困境需要不言败、不悲观③成就事业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 ④面对困境需要磨砺坚强的意志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2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张雨霏从小就树立夺取奥运游泳金牌的梦想。尽管身体存在先天缺陷,她仍十年如一日坚持高强度训练,在逆境中崛起,最终实现青春梦想。她的故事启示我们要( )①放弃顺境,在逆境中成才 ②鼓足勇气,走好人生道路③抓住机遇,寻求他人帮助 ④迎难而上,在逆境中前行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4.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启示我们( )A.面对逆境,要置之不理、听之任之B.在逆境中前行,需要我们鼓足勇气,迎难而上C.顺境不骄,逆境不馁,我们要有忧患意识D.我们应该珍惜美好时光,抓住机遇,顺势而为5.下面的漫画启示我们( )A.生活中的逆境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B.逆境会使我们更加盲目乐观、精神懈怠C.要勇于在逆境中锤炼自己D.面对逆境,我们会更加感到焦虑和失落6.“宁可肌肉在深夜里燃烧,不让情绪在失败中沉沦。哪吒,就是要脱胎换骨;蝶后,一定是蝶变之后。探索运动的极限,收割青春的金牌,冠军是胜者,更是逆境中崛起的人。”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张雨霏在接受采访时说:“将国家的责任扛在肩上,那就只有一个字—做。”从张雨霏的事迹中我们明白了( )①她乐观向上,能够及时调整心态 ②个人梦实现了,中国梦就实现了③在逆境中前行,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④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影片《送你一朵小红花》真实地再现了癌症患者及家属痛苦不堪但努力认真活着的坚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美好的向往让影片的泪点处都是温暖的。下列观点,你赞同的是( )①生命是脆弱而又坚强的,我们要珍视生命,对它怀有敬畏之心②人生难免有挫折,有些挫折是无法战胜的,但依旧要坚强面对③生命是短暂的,应该及时避开挫折,追求生活舒适,享受生活④我们每个人除了要关注生理需要和身体健康,还要满足精神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23年5月21日,苏迪曼杯半决赛,中国队在第四场决胜局16比20落后时并没有放弃,上演惊天大逆转,昂首挺进决赛。在决赛中,中国队发挥团队力量,力克韩国队,再次问鼎冠军。材料说明( )①人生难免有挫折,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②面对挫折,我们要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③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 ④集体力量是强大的,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某初中学校以“顺境与逆境哪个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为主题组织了辩论赛。正方观点为:逆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反方观点为:顺境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下列可以作为正方观点论据的是( )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②傅聪能成长为伟大的音乐家离不开其父傅雷的悉心教导③梁思成成长为一代建筑大师离不开其父梁启超的谆谆告诫④张海迪严重高位截瘫,但自学了医学、文学、外语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10.“齐鲁最美人物”马明涛,11岁时因为意外失去了双臂,但在运动中找到了人生理想和目标。2015年,马明涛被推荐进入越野滑雪国家队,参加了2018年和2022年两届冬残奥会。在他运动员生涯中,共获金牌49枚,打破2项长跑项目全国纪录。他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诚实守信,勇于承担责任 ②放弃顺境,在逆境中成才③直面逆境,发掘生命的力量 ④坚持不懈,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材料题11.材料一:长跑者几乎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跑到中间某一阶段时会出现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等状况。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专业术语叫作“极点”。只要坚持下去,“极点”会很快消失,随之而来的是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轻盈。(1)上述材料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材料二:永贞年间,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任通判。县长对刘禹锡并不满意,便将他安置在江边的一座普通小屋居住。从京城被贬到偏僻小镇,住所偏僻,交通不便,任何人被发配到这样一个地方,心情都不会太好。但刘禹锡却是个例外。他在日暮看晚霜落下,看白帆从眼前驶过,写下意境淡雅的诗句:“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县长听闻后又气又恼,又差人通知刘禹锡搬家。这一次,刘禹锡搬到城中一间破旧的小屋,远离江河,屋里陈设简单,只有一床一桌。可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总能把日子过成诗。刘禹锡提笔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不仅如此,他还请人将诗句刻在石碑上,立在门前,这便是流传千古的《陋室铭》。在刘禹锡看来,在哪里安家,都不会改变他内心的宁静。被贬23年中,逆境不但没有打败他,反而让他修炼出安然若素的品行。结合刘禹锡的故事回答:身处逆境,我们应该怎样应对?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2 3 4 5 6 7 8 9 10B D B B A A B C C D二、材料题11.(1)①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②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③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①逆境不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一帆风顺,但是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②在逆境中前行,需要鼓足勇气,迎难而上。③在青少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和考验,有助于我们走好人生路。培根铸魂 启智润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