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基础过关练
题组一 复合判断及其种类
1.(2024辽宁抚顺期末)习近平主席在2023年11月举行的中美元首会晤时指出:“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这一判断是(  )
A.由两个性质判断组成的简单判断
B.由两个否定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
C.如实反映中美关系的关系判断
D.两个选言支都正确的选言判断
题组二 正确运用联言判断
2.(2024安徽合肥期末)下列判断中属于联言判断的有(  )
①小张和小李都是江苏人
②小张和小李是老乡
③小张不是浙江人,就是江苏人
④小张不是浙江人,而是江苏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山东烟台期末)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步伐加快,被称为银发经济的老年产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银发经济既有衣食住行也有诗和远方,蕴含着巨大的消费潜力。“银发经济既有衣食住行也有诗和远方”,该判断(  )
①只有组成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判断才是真的
②是复合判断中的联言判断,断定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③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因此可以断定它属于真判断
④属于简单判断中的性质判断,断定认识对象的性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24河北唐山期末)小红长得瘦并非因为吃得少且消化吸收能力弱。由此可知(  )
A.小红长得瘦不是因为吃得少
B.小红长得瘦不是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弱
C.小红长得瘦或不是因为吃得少或不是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弱
D.小红长得瘦既不是因为吃得少也不是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弱
题组三 正确运用选言判断
5.(2024浙江杭州月考)下列关于“要么你说错了,要么我听错了”“或者你说错了,或者我听错了”这两个判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者具有不同的联结项、相同的选言支
B.前者为相容选言判断,后者为不相容选言判断
C.如果后者为真,前者一定为真
D.二者具有相同的联结项、不同的选言支
6.(2023广东潮阳实验学校阶段考)下列判断能够与“广东省既是经济大省又是人口大省”这一判断同时为真的是(  )
A.广东省既不是经济大省,又不是人口大省
B.广东省虽然是经济大省,但不是人口大省
C.广东省要么是经济大省,要么是人口大省
D.广东省或者是经济大省,或者是人口大省
题组四 正确运用假言判断
7.(2024山东潍坊月考)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创造奇迹的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他们从大山深处到大海之滨,一路追随、永不言弃;从翩翩少年到白发院士,矢志坚守、攀登不止。追梦没有坦途,圆梦唯有实干。“实干”是“圆梦”的(  )
A.充分条件   B.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非充分、非必要条件
8.(2024河南洛阳一中期末)有人说:“只有技术好的运动员才进得了国家队。”如果这一判断是真的,从遵循逻辑规则的角度分析,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A.某运动员技术好,进了国家队
B.某运动员技术好,没有进国家队
C.某运动员技术不好,进了国家队
D.某运动员技术不好,没有进国家队
能力提升练
1.(2023山东聊城一中期中)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涉及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重要的民生问题。目前,我国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但我国种业发展仍面临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等问题,亟须破难题补短板。因此,扶持国家种业阵型企业不仅要“破难题”聚焦少数主要依靠进口的种源,也要“补短板”充分挖掘优异种质资源。这一结论(  )
A.正确运用了关系判断,对认识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B.正确运用了联言判断,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情况
C.正确运用了选言判断,明确了解决问题的范围和途径
D.正确运用了条件判断,反映了事物情况之间的条件关系
2.(2023福建漳州一中阶段考)某单位要给职工发书报费,其过程如下:
之所以会有误解,是因为员工理解的单位通知与领导解释的区别在于(  )
①通知是一个联言判断,解释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
②通知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解释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
③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至少一真
④通知要求两种情况同真,解释要求两种情况有且只有一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24山东潍坊期末)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也就是说,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文化,丢掉了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从逻辑上看,下列判断与“文化强民族强”类型一致的是(  )
A.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B.如果触碰了生态红线,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C.只有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
D.只要国家需要、人类需要,再艰苦的科研也要去做
4.(2024福建厦门一中阶段考)学校秋季运动会即将举行。A同学是班级的体育健将,正在为填报项目而发愁。班上的同学纷纷给他建议:
①甲同学说,比赛间隔太短,如果参加800米的比赛,就不要参加跳远;
②乙同学说,跳远和跳高都是田赛项目,选择一个参加就可以啦;
③丙同学说,跳高和跳远都不要参加啦。
经过认真考虑,A同学没有接受上述三条建议中的任何一条。关于A同学的实际参赛项目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了800米和跳远,没有参加跳高
B.参加了跳远和跳高,没有参加800米
C.参加了800米和跳高,没有参加跳远
D.参加了800米、跳远和跳高
5.(2024北京海淀期末)除非调查,否则就没有发言权。以下各项都符合题干的断定,除了(  )
A.如果调查,就一定有发言权
B.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如果有发言权,则一定作过调查
6.(2024山西太原期末)以下是《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从逻辑角度看,下面《条例》第十条的内容(  )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
第十条 排放建筑垃圾的施工工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设置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围蔽设施;
(二)出口道路硬化处理,设置车辆冲洗设备并有效使用;
……
①共同构成了选言判断,断定了对象有几种可能的情况
②是合格工地的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条件
③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
④构成联言判断,断定合格工地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2024广东广州期末)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之本,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耕地保护工作成效显著,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偏低、违法占用耕地、人为因素造成土地荒漠化等问题依然突出。对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加快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
(1)有人说,“只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就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这一判断是否正确 如果不正确,请你进行纠正。
(2)结合材料,以“节约集约用地”为主题,编写一个至少包括两个以上选言支的选言判断。
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基础过关练
1.B 2.B 3.A 4.C 5.A 6.D 7.B 8.C
1.B 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A错误;习近平主席的论断是由“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大国竞争解决不了中美两国和世界面临的问题”两个表示否定的判断组成的联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B正确,C、D不符合题意。
2.B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小张和小李都是江苏人”属于联言判断,它由“小张是江苏人”“小李是江苏人”两个简单判断组成,①符合题意;“小张和小李是老乡”属于简单判断中的关系判断,②不符合题意;“小张不是浙江人,就是江苏人”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③不符合题意;“小张不是浙江人,而是江苏人”属于联言判断,④符合题意。
方法技巧
3.A “银发经济既有衣食住行也有诗和远方”是一个联言判断,属于复合判断,断定银发经济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只有当各个支判断都是真的,这个判断才是真的,①②正确,④排除;判断来源于社会实践,但是不能说判断一定为真,符合实际的判断才是真判断,③错误。
4.C “吃得少且消化吸收能力弱”是一个联言判断句式,可以设为p并且q,前面加“并非”,即p并且q的矛盾关系(非p或非q),也就是小红长得瘦或不是因为吃得少或不是因为消化吸收能力弱,C正确。
方法技巧
  “并非:p并且q”(并非两个都有)等值于“非p或非q”(至少一个没有)。
5.A “要么……要么……”和“或者……或者……”是不同的联结项;这两个判断中的“你说错了”和“我听错了”是选言支,所以二者的选言支是相同的,A符合题意,D错误。不相容选言判断通常用“要么……要么……”来表达,“或者……或者……”可以用来表达相容选言判断,所以前者为不相容选言判断,后者为相容选言判断,B错误。如果后者为真,则选言支“你说错了”和“我听错了”至少有一个为真,也可以都是真的。如果选言支“你说错了”和“我听错了”都是真的,则前者不为真,因为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为真,要求它的选言支中有而且只能有一个是真的。C错误。
6.D 若题干“广东省既是经济大省又是人口大省”这一联言判断为真,则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广东省是经济大省,广东省是人口大省。显然A、B两个联言判断不能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排除。“广东省要么是经济大省,要么是人口大省”属于不相容选言判断,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选言支不能同时为真,排除C。“广东省或者是经济大省,或者是人口大省”属于相容选言判断,它允许“广东省是经济大省”“广东省是人口大省”同时成立,与题干判断可以同真,D正确。
7.B 如果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必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充分条件。实干不一定圆梦,所以A错误,同时可以排除C。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前一种情况就是后一种情况的必要条件。没有实干就不能圆梦,B正确,同时可以排除D。
8.C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题干中“只有……才……”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为假,只有一种情况,即前件假(技术不好)、后件真(进了国家队),C符合题意。前件真、后件真,前件真、后件假,前件假、后件假,必要条件假言判断都是真的,A、B、D与题意不符。
能力提升练
1.B 2.A 3.C 4.D 5.A 6.D    
1.B 材料中的结论“不仅要‘破难题’……也要‘补短板’……”,这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是联言判断,B正确;A、C、D排除。
2.A 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单位通知既断定“大专毕业的职工可以领取书报费”,又断定“工作两年以上的职工可以领取书报费”,符合联言判断的特征;相容选言判断是选言支所断定的对象情况可以同时存在的判断,领导的解释是说大专毕业的职工可以领,工作两年以上的职工也可以领,它是一个相容选言判断,①正确,②错误。在联言判断中,当且仅当,组成它的联言支都是真的,这个联言判断才是真的;相容选言判断是真的,要求它的选言支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也可以都是真的,③正确,④错误。
3.C 文化强民族强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即文化不强,民族一定不强,文化强了,民族不能确定强不强。A省略了“如果……那么……”,即如果人不负青山,那么青山定不负人,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B是典型的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只有……才……”通常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是必要条件假言判断,C符合题意。“只要……也……”是“如果……那么……”的变体,D也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
4.D 甲同学说,如果参加800米的比赛,就不要参加跳远。这是一个充分条件假言判断。A同学没有接受说明参加了800米,也参加了跳远。乙同学说,跳远和跳高都是田赛项目,选择一个参加就可以啦。这是一个不相容选言判断。A同学没有接受说明参加了跳远和跳高或跳远和跳高都没有参加。丙同学说,跳高和跳远都不要参加啦。这是一个联言判断。A同学没有接受存在三种情况:①参加了跳高、跳远;②没有参加跳高,参加了跳远;③没有参加跳远,参加了跳高。综上,A同学参加了800米、跳远和跳高,D正确。
5.A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除非……否则……”相当于“只有……才不……”,因此题干判断可以转化为“只有调查,才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它可以等值转换为“如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如果有发言权,就一定作过调查”,因此B、C、D都符合题干的断定,只有A不符合题干的断定,A符合题意。
学习点拨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之间存在着两种有规律的转换关系。第一,改变了前件、后件的值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只有p,才q=如果非p,那么非q。第二,调换前件、后件的位置,就改变了条件关系,其公式是:如果p,那么q=只有q,才p;只有p,才q=如果q,那么p。
6.D 《A市建筑垃圾管理条例》所规定的这些条件能构成假言判断的前件,表示合格工地应具备的条件,如果具备这些条件,就是合格的工地;要成为合格的工地,必须具备这些条件,所以这些条件是合格工地的充要条件,同时断定充分和必要条件。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不符合题意。
7.答案 (1)判断错误。节约集约用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正确判断应为:只有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才能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2)节约集约用地,或者依靠科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或者从严控制各类建设占用耕地,或者保护生态环境,防止土地荒漠化。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区分。设问观点是一个假言判断,从中不难看出,节约集约用地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但它不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唯一条件,因而前件与后件之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因此,应把联结项“只要……就……”改为“只有……才……”。
第(2)问考查选言判断的有关知识。由材料所列的我国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可知,可以同时采用多种方法或途径以实现节约集约用地,因此适合用相容选言判断来进行编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