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强化练习题--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早起来,发现院子的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我们可以据此断定昨天晚上下过雨。这说明(  )
A.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B.思维具有间接性,能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C.思维具有概括性,能抽象出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2.自然界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鸟,它们在大小、形态、生活习性、叫声、颜色、会不会飞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差异,但我们总能找出鸟的共同特征。于是,我们给鸟下了这样一个定义:鸟是有羽毛、会下蛋的动物。这主要表明(  )
A.思维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B.人可以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征
D.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3.世界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的得主刘慈欣用《三体》打开了中国科幻小说的大门。他说要“用想象力去接触我无法到达的神奇时空、无法触及的太空领域”。那些漫无边际的抽象概念,在他的想象中仿佛触手可及。这说明(  )
①人的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
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③形象思维比抽象思维更能接近事物的本质
④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伽利略通过观察吊灯随风摇曳的现象发现了单摆等时定律;德国科学家魏格纳通过观察墙壁上挂着的世界地图创立了“大陆漂移”学说。同学们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对此发表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有(  )
①小明:这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
②小刚:这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和社会历史性
③小亮: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④小华:这说明科学思维的结果不具有可检验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这首歌的名字叫《我的祖国》,这几句歌词没有一句提到“祖国”,却能句句让我们想起“祖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思维形态上看,这首歌(  )
①运用想象对祖国形象进行了概括
②在思维表达上具有深厚的情感性
③表达的是人们对江河的感觉
④通过严谨的表达揭示祖国的本质特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描述对象的性状遭遇困难时,人们常常将这一对象拟人化,使之更容易被人理解。例如,科学家把那些不围绕恒星公转的行星称为“流氓行星”“游牧行星”或“孤儿行星”。从思维的角度看,这种表述方式表明(  )
①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间的区分是相对的
②形象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具有其独特功能
③形象思维以跳脱实践的视角来阐明知识
④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可以相互替代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正义终究战胜邪恶,这是社会发展的逻辑。”下列语句中“逻辑”的含义与此句中“逻辑”的含义一致的是(  )
①任何脱离现实生活逻辑的文学作品都是没有生命力的
②大学生应该上逻辑课
③历史的逻辑决定人类社会一直向前发展
④这几句话不合逻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某业主与装修公司工作人员对话如下。
业主:“你们是怎么搞的 墙面油漆里有只蚊子!”
工作人员:“啊,不要紧,这只蚊子不会用油漆绘画的。”
上述对话中工作人员的回答(  )
①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
②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
③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
④并没有违反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某省青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后,记者采访了甲、乙、丙三位获奖选手:“你们哪位是冠军 ”其中一位获奖选手说:“我们各提示你一句话且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然后你猜谁是冠军。”
甲说:“不是我。”
乙说:“也不是我。”
丙说:“是乙。”
记者停顿了一会儿推理出了谁是冠军。记者推理的冠军和推理的依据分别是(  )
A.甲 矛盾律 B.乙 矛盾律
C.丙 排中律 D.甲 排中律
10.下列选项与漫画中的学生所犯逻辑错误一样的是(  )
A.我反对燃放烟花,也反对禁止燃放烟花
B.人的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C.甲说自己上班摸鱼,乙问摸到的是鲫鱼还是鲈鱼
D.我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
11.一教室门前,师生就学生迟到问题展开对话,其中学生的回答违反逻辑思维基本要求的是(  )
①老师:“你今天为什么迟到了 ”学生:“我一向守时,这是第一次迟到。”
②老师:“你今天迟到了吗 ”学生:“我既没有迟到,也没有早到。”
③老师:“你经常迟到吗 ”学生:“以往我都很守时,但今天迟到了。”
④老师:“说说你今后应该怎样做。”学生:“我今后一定会按时到,偶尔会迟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松鼠妈妈有四个孩子,分别是灵灵、妙妙、丝丝和可可。为了储备冬粮,四只小松鼠出去找食物。回到家时,松鼠妈妈问它们都找到了什么。灵灵说:我们每只松鼠都找到了松子。妙妙说:我只找到了一些榛子。丝丝说:我没有找到松子。可可说:有些松鼠没找到松子。松鼠妈妈仔细观察了一下,发现它们当中只有一只小松鼠说了实话。这只诚实的小松鼠是(  )
A.灵灵 B.妙妙
C.丝丝 D.可可
13.有一次,日本的营销人员在一家饭店观察“老外”饮茶:欧洲人由于鼻子较大,当茶水少于半杯时,鼻子便会碰到杯沿,若想喝完茶水,必须仰起脖子,既不方便,也有失绅士风度。日本营销人员回国后,经过反复研究,生产出“斜口杯”,风靡欧洲市场。这表明科学思维(  )
A.是推动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
B.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C.立足于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
D.是企业获取新产品创意的来源
14.“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宣言砸碎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为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打下了坚实基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三个有利于”的理论在更大范围内激发出人民的创造力;“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聚焦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党的奋斗历程蕴含的智慧有(  )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能够把握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
②注重思维结果的可检验性,奋斗历程要接受真理的严格检验
③尊重矛盾的特殊性,以不同时期的指导思想作为工作出发点
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安全管理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思维上必须强调对安全活动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认识,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相联系,把握安全的现实状况和走向,增强对事故发生的预见能力,从而适时调整安全策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这说明(  )
①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辩证地把握客观事物
②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③思维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④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分析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以梅言志体现了思维的哪些特征。(9分)
17.有位客人到某人家中做客,看见主人家灶上的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柴。客人告诉主人,烟囱要改曲,木柴须移走,否则将来可能会发生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烟囱改曲、木柴移走的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就不用准备宴席,而且也没有火灾的损失了。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得到感谢,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醒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位客人来参加宴席。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有关知识,分析客人所提建议的正确性。(10分)
18.唐代诗人岑参笔下的“雪”: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某网百科中的“雪”:由大量白色不透明的冰晶(雪晶)和其聚合物(雪团)组成的降水。雪是水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雪是水在固态的一种形式。
分析上述材料对“雪”的认识在思维的基本形态上存在怎样的不同。(12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F公司主营药品销售业务。为宣传某款治疗严重皮肤疾病的新药,F公司在其公众号上发表商业推广文章,使用了一张对知名原创歌手甲某照片进行处理后形成的肖像剪影,可见标志性的发型特征。文章开头引用甲某成名曲部分内容,并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一名神秘“蓝朋友”将以亲身经历说明本款药品的疗效。文章评论区与网友有大量类似互动:
网友爱甲甲:居然真是我们甲甲! 作者回复:我可没说就是你的他哦!(呲牙) 网友qqq:这种小公司不可能请得到甲甲,骗人的! 作者回复:怎么不可能,小看我们公司啦!(得意)
  甲某得知后将F公司诉至法院。F公司辩称,文章自始至终没有出现神秘“蓝朋友”就是甲某的表述,且涉案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未给原告造成事实上的损失,不应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理认定F公司构成侵权。
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知识,分析F公司的言行违背了逻辑思维的哪些基本要求。(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何以德树人,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成为中国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中国的孩子很多在家是小皇帝,在外以自我为中心。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家庭、学校、社会都在改进教育方式,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培养。某小学坚持以德树人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学会生活,学会关心”为主题,家庭、学校、社会紧密配合,制定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方案。该校按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提出要求,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一年级拒绝别人喂饭;二年级拒绝别人穿衣,自己洗袜子,每天做15分钟以上家务;针对高年级,学校开设烹饪、整理收纳、使用家电、种菜养禽等课程。每位同学需要记住父母的生日,并在其生日时,能主动表达感恩之情。该校多年来的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们的思想面貌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思维的特征知识,分析该小学开展学生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的科学性。(12分)
答案全解全析
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观念
1.B 2.D 3.D 4.B 5.A 6.A 7.A 8.B
9.D 10.C 11.B 12.A 13.C 14.B 15.A
1.B 思维具有间接性,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我们正是透过清早地面、房顶湿了这一现象,推测出昨天晚上下过雨,B符合题意。正确思维才能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A错误。C与题意无关。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D排除。
2.D 鸟的概念是人们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而得出的,体现了人的思维具有概括性的特征,D正确;正确的思维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A错误;人们不可能直接感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透过事物的现象,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错误;C与题意无关。
3.D 材料中“用想象力去接触我无法到达的神奇时空、无法触及的太空领域”“那些漫无边际的抽象概念,在他的想象中仿佛触手可及”,表明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也反映了人的思维具有能动性,能够创造出一个“幻想的世界”,②④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特征,①与题意不符;抽象思维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③说法不科学。
4.B 材料说明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学习科学思维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①③正确;社会历史性不是思维的特征,②错误;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④错误。
5.A 这几句歌词没有一句提到“祖国”,却能句句让我们想起“祖国”,爱国之情油然而生。从思维形态上看,这首歌属于形象思维,运用想象对祖国形象进行了概括,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思维表达上具有深厚的情感性,表达的是人们对祖国的热爱,而不是对江河的感觉,①②符合题意,③不符合题意。思维表达的严谨性是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④不符合题意。
6.A 材料指出在描述对象的性状遭遇困难时,人们通过拟人化该对象,化抽象为形象,使人们更好理解,这种表述方式表明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间的区分是相对的,形象性的思维表达方式具有其独特功能,①②正确;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不能脱离实践而存在,③错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不能“相互替代”,④错误。
7.A “社会发展的逻辑”“现实生活逻辑”“历史的逻辑”中的“逻辑”都是指“规律”,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逻辑”是指“逻辑学”这门学问。④中的“逻辑”是指“逻辑规律与规则”。
8.B 同一律是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之一,它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材料对话中工作人员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的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逻辑错误,①③正确,④排除。偷换概念是指在思维和论辩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违反同一律的逻辑要求,用一个概念去代替另一个不同的概念而产生的逻辑错误。材料对话中工作人员的回答没有犯“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②排除。
9.D 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个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依题意可知,乙和丙的话互相矛盾,其中只有一位说了真话,那么甲说的必是假话,甲说自己不是冠军,那么事实上甲是冠军,D正确。
10.C 漫画中老师让学生写的“笔名”和学生实际写的“笔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学生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我们不能同时断定“燃放烟花”和“禁止燃放烟花”都不成立,两者必有一真,同时否定“A”和“非A”,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违背了排中律的要求 A不符合题意
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而整个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能力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这属于辩证矛盾,没有犯逻辑错误 B不符合题意
乙所问的“鱼”与甲所说的“鱼”不是同一个概念,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违背了同一律的要求 C符合题意
“坚信一位哲人的名言”和 “不要相信任何人的话”自相矛盾,违背了矛盾律的要求 D不符合题意
11.B 老师问迟到的原因,学生回答迟到的次数,违反了同一律即思维的确定性要求,犯了“偷换论题”的错误,①符合题意。“一定会按时到”与“偶尔会迟到”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即思维的一致性要求,④符合题意。②③中学生的回答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与题意不符。
12.A 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对同一对象不能同时作出两个相互矛盾的判断,即两个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灵灵的说法与妙妙、丝丝和可可的说法相矛盾。如果灵灵说的是假话,那么妙妙、丝丝和可可说的都可能是真话,与题中“只有一只小松鼠说了实话”不符。如果灵灵说的是真话,妙妙、丝丝和可可说的都是假话,与题中“只有一只小松鼠说了实话”相符。所以这只诚实的小松鼠是灵灵,A正确。
13.C 日本营销人员从欧洲人饮茶遇到的问题出发,研制出“斜口杯”,这表明科学思维立足于实践,从实际出发,C正确;A颠倒了思维与实践的关系,排除;B与题意无关;产品创意来源于实践,D错误。
14.B 党的奋斗历程体现了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能够把握我国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①④符合题意;党的奋斗历程注重思维结果的可检验性,奋斗历程要接受实践的检验,②错误;尊重矛盾的特殊性,应以不同时期的客观实际作为工作出发点,③错误。
15.A 提高超前思维能力,将过去、现在和将来相联系,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辩证地把握客观事物,①符合题意;提高超前思维能力,把握安全的现实状况和走向,体现了科学思维能够指导人们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符合题意;思维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目的,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③④说法错误。
16.答案 ①漫天飞雪和傲霜梅花预示春天的到来,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②梅花的“俏”和“报”高度概括了共产党人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体现了思维的概括性;③以梅花的高贵品质来比喻共产党人的风骨和气节,体现了思维的能动性。(每点3分)
17.答案 ①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客人基于主人家的客观实际提出了建议。(3分)②思维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客人正是凭借烟囱、木柴等相关感性材料并加以判断、推理,把握了其内在联系,形成了正确思维。(4分)③正确的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主人未听从客人的建议而失火,从反面证明了客人建议的正确性。(3分)
解析 学生解答本题时应从客人所提建议的形成和作用两个角度说明其正确性,分析时应坚持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
18.答案 岑参对“雪”的认识属于形象思维,是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6分)
某网百科对“雪”的认识属于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6分)
解析 岑参把雪比喻成梨花,运用了感觉、知觉和表象等反映认识对象,属于形象思维;而某网百科则以概念、判断等方式揭示雪的本质,属于抽象思维。学生判断出二者各属于何种思维基本形态后,再结合二者的特征进行分析即可。
19.答案 ①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真,必有一假。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违背了思维一致性要求。(6分)②排中律表明,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必有一真。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神秘嘉宾是甲某,又不承认其不是甲某,违背了思维明确性的要求。(6分)
解析 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需要调用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的知识,获取材料信息分析作答。关键信息①:F公司在推广文章中声称本次活动影响巨大,被诉至法院后又辩称文章刊载时间短,活动影响范围小→可联系矛盾律分析。关键信息②:F公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既不承认请到甲某为神秘嘉宾,又不承认请不到甲某为神秘嘉宾→可联系排中律分析。
20.答案 ①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针对培养孩子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劳动习惯,该校坚持从我国社会现实出发,按不同年级、不同年龄提出劳动教育要求并开展活动。②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劳动教育和感恩教育方案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循序渐进,各方协同配合,提供了方向指引。③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自该校开展活动以来,学生的思想面貌和行为习惯发生了很大变化,证明了其方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每点4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