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5人教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基础过关练题组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一般来讲,陈述句、反问句可以表达判断,疑问句、部分祈使句则不表达判断。下列语句属于判断的是( )①逻辑学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②难道你不喜欢这本书 ③那是你的书吗 ④过来!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从断定的方式来看,下面与“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一致的是( )①小李不是一个有担当的成年人②小蔡是一位不爱学习的学生③无机物是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④爱国不是一个用来喊的口号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2024山东淄博期末)古时候,有个送信的人赶着一匹马奔跑。有人问他:“如此急事,何不乘马 ”他说:“六条腿比四条腿跑得快些!”这说明( )A.我们认识事物,必然会对事物作出判定B.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C.判断有真判断,也有假判断D.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4.(2024安徽黄山期末)某个小镇山清水秀,看到这里的景色,甲颇为感慨:“啊!”乙说:“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丙说:“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在这三个人的话语中( )A.三个人都对认识对象作出了肯定判断B.三个人都对认识对象作出了否定判断C.甲和乙的话是肯定判断,丙的话是否定判断D.甲没有表达判断,乙的话是肯定判断,丙的话是否定判断5.(2024吉林通化期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多次被写入联合国文件,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国际影响。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强大信心与力量。据此分析,下面判断为假的是( )①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了联合国文件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者③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在全球得以实现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世界各国认同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题组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6.(2024广东珠海阶段考)判断是通过语句表达的。歧义句不能准确地表达判断,会使人产生误解。下列语句中,存在歧义的是( )A.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B.书友们在浩瀚的书海中淘得快乐C.他迅速地脱掉衣服,钻进被窝睡觉D.合同上写得明明白白:老孙欠老杨500元7.(2024福建厦门双十中学月考)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以下判断属于复合判断的是( )A.他是一个有良知的学者B.大多数学生是积极向上的C.他和老王是同一年出生的D.尽管他长得很矮,但他跳得很高8.(2024辽宁锦州期末)“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个判断是(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③简单判断 ④复合判断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能力提升练1.(2024浙江丽水期末)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判断的有( )①江山如此多娇! ②请把空调关好!③花儿开得真美! ④你去过北京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4山东诸城一中月考)下列语句属于真判断的是( )①桃花潭水深千尺 ②草色遥看近却无③谁家新燕啄春泥 ④每逢佳节倍思亲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2024广东茂名期末)判断的最简单的形式,是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某一单个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肯定判断——玫瑰花是红的;否定判断——玫瑰花不是蓝的)。根据以上叙述,下面不属于判断的最简单形式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B.地球不是恒星C.地球是圆的D.地球不是圆的4.(2023山东青岛二中期中)歧义是指语言文字的含义不明确,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下列语句中,不存在歧义的是( )A.他连我们局长都不认识B.你等我一下,咱们一起走C.民政部已向华北、东北调拨物资D.县里通知,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5.(2024江西新余期中)判断需要通过语句来表达。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下列语句表达同一判断的是( )①“英勇的中国人民不会被敌人吓倒。”与“英勇的中国人民难道会被敌人吓倒 ”②“中国越发展,越会加大对外开放。”与“中国发展放缓,就不会对外开放。”③“开放带来进步,合作实现共赢。”与“只要开放、合作,就能实现进步、共赢。”④“雷锋精神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与“雷锋精神不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吗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2023山东淄博期末)“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理念,信任而不是猜忌,携手而不是挥拳,协商而不是谩骂。”习近平主席的这些话语掷地有声。由此我们可以作出的简单判断是( )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携手合作关系②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拉手”和“拆墙”关系③中国与他国之间既坚持“拉手”“拆墙”,又坚持信任、协商④中国坚持发展与他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2024山东济南检测)《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这样一段史实——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 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指鹿为马”的故事。上文中用了许多判断。如:赵高欲为乱——赵高想篡位;马也——这是一匹马;后群臣皆畏高——此后群臣都畏惧赵高。据此有人说,真判断就是肯定判断,请评析这一观点。答案与分层梯度式解析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基础过关练1.A 2.C 3.C 4.D 5.D 6.A 7.D 8.B1.A 作为陈述句的语句①和作为反问句的语句②都属于判断,①②符合题意;疑问句③、祈使句④并没有对任何对象作出断定,因此都没有表达判断,都不属于判断,排除。名师点睛 表达判断的语句有陈述句、反问句、主谓结构的感叹句和偏正结构的感叹句。询问句、设问句、祈使句等一般不表达判断。2.C “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属于肯定式判断。①④属于否定式判断,与题意不符;②③属于肯定式判断,符合题意,②③入选。3.C 送信的人认为“六条腿比四条腿跑得快些”,不符合客观实际,说明送信人的判断是假判断,C正确;A、B、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4.D 甲颇为感慨:“啊!”甲的话没有表达判断。“这里的人有环境保护意识”,乙的话是肯定判断。“这里没有污染环境的企业”,丙的话是否定判断。A、B、C错误,D正确。5.D 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或者说符合客观实际,它就是真判断,否则它就是假判断。根据题干可以推断出①②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判断,是真判断;③④与实际不符,是假判断。③④符合题意。6.A “学校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可以理解为学校来的医生有三个,也可以理解为学校来的医生来自三个医院,存在歧义,A符合题意;B、C、D表达明确,不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7.D “尽管他长得很矮,但他跳得很高”是由“他长得很矮”和“他跳得很高”这两个简单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D符合题意;A、B、C都属于简单判断,不符合题意。8.B 题干中的判断以肯定的方式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因此是一个肯定判断,①符合题意,②排除;题干中的判断是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三个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④符合题意,③排除。能力提升练1.B 2.D 3.A 4.B 5.D 6.B 1.B ①③是感叹句,都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①③入选;②是一个祈使句,带有命令语气,并未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④是一个询问句,并未对认识对象作出断定。2.D “桃花潭水深千尺”属于夸张的手法,并不符合客观实际,不属于真判断,①不符合题意;②④分别描述了初春草色和思念亲人之情,是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判断,属于真判断,②④符合题意;③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不符合题意。3.A “地球绕着太阳做圆周运动”描述的是地球和太阳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干的叙述,A符合题意;“地球不是恒星”“地球是圆的”和“地球不是圆的”都肯定地或否定地表明了某一单个事物的某种一般的性质,B、C、D不符合题意。4.B A可以理解为他不认识我们局长,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局长不认识他,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B含义明确,不存在歧义,B符合题意;C可以理解为民政部给华北、东北调拨物资,也可以理解为民政部从华北、东北调拨物资,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D可以理解为15日之前去汇报,也可以理解为15日这天去汇报,存在歧义,与题意不符。5.D ①④中前后的语句是同义句,表达同一判断,符合题意;②③中前后的语句表达的意思不一致,未表达同一判断,不符合题意。故选D。知识拓展 同一个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表达同一个判断的句子,叫作同义句。判断与语句之间的这种关系使得语言表达可以更加准确、鲜明和生动。6.B 由习近平主席的话可以作出简单判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携手合作关系,中国坚持发展与他国之间合作共赢的关系,①④符合题意。国与国之间已经形成了“拉手”和“拆墙”关系的说法与实际不符,②说法错误。③本身包含两个判断,属于复合判断,不符合题意。7.答案 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判断是真判断,反之,就是假判断。如“赵高想篡位”,这个判断与历史事实相符合,因而是真判断;本来是一只鹿,赵高硬说它是一匹马,这个判断与客观实际不相符合,因而是假判断。肯定判断的表达方式是肯定,否定判断的表达方式是否定,否定判断也有可能与客观实际相符合,因此不能说真判断就是肯定判断。解析 本题属于观点评析类试题。答题时应结合材料中的判断先指出什么是真判断和假判断,再指出什么是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最后指出否定判断也有可能是真判断。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