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考试政治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考试政治试题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份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作为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的长达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习近平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我国优秀的农耕文明( )
①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②蕴含的风土人情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力量
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应大力弘扬和传播④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家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不同文明接触往往成为人类进步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学习希腊,阿拉伯学习罗马帝国,中世纪欧洲学习阿拉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又学习东罗马帝国。明治维新前,日本学习借鉴中国;明治维新后,中国通过日本学习世界。中国从印度引入佛教,之后中国佛教影响东亚、东南亚大片区域。可见( )
①各民族文化在相互交融中走向趋同 ②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文化的世界性决定了文化的民族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在形容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时候,经常引用陈望道蘸着墨汁吃粽子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我们知道墨汁的味道当然不是甜的,但是有理想信念的共产党人真理的味道比糖还甜。这是因为( )
①坚定信念,在为人民利益的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②崇高的理想是推动人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③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是无穷的,坚定信念则无往不胜④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国潮指国内本土潮流品牌,它含有明显的中国元素,又与时下潮流相融合而更具时代感,纵观网络,服饰、化妆品、食品等都在加入这场跨界融合的国货新潮流中。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国潮作为追求表达自我情怀和文化态度的新形式。这说明( )
①文化的价值和生命力在于与经济融合 ②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文化自信不断增强 
③与时俱进有利于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④引入时代元素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中国梦。这要求我们( )
①全面吸收西方文化,改造传统文化 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③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活力 ④把文化建设当作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各地围绕我国第1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文物映耀百年征程”,组织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展示宣传主题与口号海报,加强媒体融合传播,展现文物工作新成就新风貌。举办上述活动有利于( )
①激发爱国热情,凝聚文物保护共识 ②弘扬先进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③传承中华文明,助力建设文化强国 ④聚焦文物惠民,提高科技文化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自从今年春节《唐宫夜宴》出圈以来,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屡屡登上热搜,这不,9月19日晚播出的《中秋奇妙游》又一次“出圈”,它展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它所蕴含的团圆和温暖引起了众多观众的共鸣。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 )
A.具有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独特包容性B.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蕴藏着跨越时代的文化亲和力和感染力D.一经现代化呈现就能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8.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与中华文化的绵延不断有很大关系。文化是一个民族活的灵魂,是民族存续的命脉所在。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人类历史上成为文明传统从未中断、不断创造辉煌的民族,一个重要原因就是( )
A.中华文化以其自身优势正在焕发新的生机B.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C.对中华各种文化的认同,随着历史进程的延展而不断加深巩固
D.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9.《尚书》意为上古的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记载着尧舜禹、夏商周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智慧,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素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的美誉。今天我们读《尚书》( )
①要保护自身民族特色,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可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精髓
③可以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进行创新性阐释④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历史地理学家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循着地名,人们可以跨越时间之河,探寻到当地的历史渊源和背后故事。重视地名文化,规范地名使用,不仅会让中国的地名更富有传统文化味,也将让人们更能记得住乡愁。由此可见( )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 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11.“随着火车门被拉开,我们仿佛与志愿军们重逢,一起回到了极寒之地,一同奔赴战场,满腔热血,保家卫国……”,作为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作品,《长津湖》以32亿票房成为2021年国庆档票房冠军。影片讲述了71年前志愿军战士们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奋勇杀敌,打出了军威国威的故事。这一现象反映了( )
①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心中②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精神风貌和精神特质
③爱国情怀的激发能在实践中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时代楷模”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一种力量的凝聚,充分体现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宣传“时代楷模”( )
①是发挥先进文化导向作用的重要基础②是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有效之举
③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体现④是提升全民族道德素养的必由之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精神由一个个鲜明具体的“坐标”组成,党先后走过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及进入新时代的不同阶段,其精神演化依次展现为:革命精神——难苦创业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新时代伟大奋斗精神,进而形成了一个可以长久涵养后人、复兴中国梦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 )
①鼓舞人民团结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②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③传播正确的价值观,为民族振兴提供物质力量④凝聚强大精神力量,为国家富强提供重要保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百年党中,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揽镜自照的清醒剂,更是鉴往知来的航标灯。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的高中学生是中化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坚力量。某高中为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决定在全校开展以“学党史·知党情·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史教育活动。下列符合该主题教育活动的设计方案有( )
①举行纪念建党100周年唱红歌比赛,坚定信仰信念②召开民主生活会,回顾党的百年历史,弘扬主旋律
③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④召开主题班会,讲党史故事、谈学习心得,明确新时代新青年的新担当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5.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在羌语中,“刷勒日”意为“变化规律的书”。2021年9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走近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羌族《刷勒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刷勒日》是羌族现存唯一的典籍,被历史学和民族学专家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刷勒日》的出版( )
①旨在传承羌族文化,推进羌族文化的创新 ②体现了中华文化平等共存的特征
③有利于展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和民族性 ④有利于增进其他民族对羌族文化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从滹沱河畔到宝塔山上,从遵义古城到沂蒙老区,从上海兴业路到浙江嘉兴南湖,从六盘山到于都河畔,从西路军纪念馆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强调指出,一定要牢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要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传承红色基因( )
①可以促进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②旨在激发居民文化消费,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③有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④能彻底消除腐朽文化、落后文化产生的土壤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17.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播出的《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深入年轻群体,在每期节目结尾,加入了“90后讲述人谈建党百年”片段,这些年轻的90后讲解员在与革命文物近距离接触中,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求解放的崇高品格,使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坚定。节目深入年轻群体有助于( )
①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红色基因,追求更高的科学文化修养
②加强年轻群体的理想信念教育,传递新时代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④弘扬主旋律,发挥传统道德对年轻群体的巨大促进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于2021年7月16日在福州开幕。我国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后,衔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让世界遗产为乡村文化振兴服务,要让内容充实起来、形式灵动起来、运营活跃起来、村民参与进来、效益凸现出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实质性贡献。此举旨在( )
①凝聚文物保护共识、涵养乡村文化根基②激发村民文化参与、鼓励乡村文化创新
③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维护世界和平发展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筑牢民族精神根基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张桂梅荣获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并作为获奖代表发言:“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党中央授予张桂梅“七一勋章”荣誉称号( )
①是新时代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独特创新②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途径
③有助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④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树立了典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国家电影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7日17时,2021年我国国庆档票房达42.46亿元。其中,《长津湖》以30.9亿元票房领跑,打破国庆档影片票房纪录,《我和我的父辈》以9.4亿元票房排名次席,新主流电影在今年国庆档引领观影潮流,观众在光影的独特魅力中追寻时代记忆,感悟家国情怀。这表明( )
①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②文化事业快速发展,文化生产力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
④大众传媒为文化的即时传播与创新提供了不竭之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1.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的精神谱系,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先进性。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要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这是因为( )
①中国共产党是推动伟大民族精神发展的动力②传承建党精神能弘扬光荣传统,使党员干部不忘初心
③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④建党精神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国家竞争的根本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耄耋之年,面对危险你依然毫不退缩;皓首苍苍,你的爱国之心依然热烈赤诚!84岁的钟南山院士说:“我最大的愿望,是能为祖国多作一点贡献。”下列诗句、名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钟南山院士的言行一致的是( )
①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②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3.2021年春晚歌舞节目《节日》凸显“一带一路”世界风情,汇聚了五大洲特色歌舞,展现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等各国特色欧舞,中国红绸舞以其独特感染力联动五洲四海。这体现了( )
①中华文化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同 ②“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化安全得以解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中国民艺馆》丛书已输出了韩语、波兰语、英语等外文版权。这套以中华民艺为蓝本的丛书一经出版,就引发了国际友人的热情关注,推动了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这说明( )
①中华民艺承载着各国人民共通的生活之美 ②我们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④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其国际影响力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5.民以食为天。中国人的食物里,常常包含着记忆的味道和感人的情愫。饱蘸乡土气息的中华传统小吃,不仅拼构成老百姓味觉里的家园,更是一张张细腻饱满的文化名片,热腾腾地传递着中国情谊。许多重大的外事活动中也常有中华传统特色小吃的身影。这体现了( )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中华传统小吃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中华传统小吃以其独特魅力助推了文化的传播 ④传统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把古诗文给唱出来”,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用“和诗以歌”的形式演绎经典名篇,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崭新的生命力。该节目由文化学者、音乐界名人共同组成鉴赏团,讲述文化知识、阐释人文价值、解读思想观念,为现代文明追本溯源,共同为观众解读经典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通过语言和音符的嫁接,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使一首简单的诗歌变得立体、饱满、灵动起来,以独特创意赢得观众喜爱,让经典焕发新的力量照亮未来;选择有关“惜时”“励志”“亲情友情”“家国”等主题的诗词,具有普世情感;在传播形式上,节目则打造出“1+4”融媒体跨屏交互的创新模式,每一首歌曲量身定制4种不同的新媒体产品,凭借优质的内容引发裂变式传播,走进公众视野。
(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的知识,说明《经典咏流传》是如何让古老的诗词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的。
(2)请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提出两条建议。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包容博大的精神,天下大同的精神,时新的精神,以民为本的精神,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严于律己、修养不止的精神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古往今来无数中华儿女用切身的身心实践做出了诠释。正是因为有这些精神,中华文明才能在人类历史长河中,虽历经风雨却始终巍然屹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阐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理由。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贫困问题,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近年来,某省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以振兴传统工艺为抓手,探索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在非遗衍生品开发、旅游商品开发、文旅扶贫、乡村振兴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实现竹艺这项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破销售瓶颈,当地政府引导人们通过发掘和运用传统工艺所包含的文化元素和工艺理念,丰富其题材和产品品种,提升设计与制作水平,使传统工艺更好地融入生活,走进千家万户。一年的时间,当地创新推出20余种竹艺产品。其中,车挂“竹报平安”、皮影灯具等已开始批量生产,广受市场好评。这些举措激活了非遗产品的生命力,助力脱贫攻坚。非遗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让非物质文化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成为扶贫“亮点”。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在非遗扶贫中如何坚定文化自信。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自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合作倡议以来,中国已与1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资企业大批走出去,对外投资金额不断攀升;中医药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接受,孔子学院全覆盖“一带一路”国家,博大精深的中华汉语学习人数过亿,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谈谈“一带一路”的中国元素。
3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西安市蓝田县的水陆庵以雕塑精美而闻名。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明清两代曾多次进行过重修,现存3700多尊泥塑,布满店内的所有墙壁,大的比真人还高,小的细如巴掌。这些泥塑布局严整,层次分明。“五百罗汉过海”,“九龙天浴”,“干人听经图”,每一组都是一个佛教经变故事,释迦牟尼的一生被演绎得活灵活现,堪称一部“立体的连环画”。在所有的泥塑中,观音菩萨的男性相貌造型,释迦牟尼、老子、孔子塑像并列,儒、道、佛三教合一等现象,在我国的其他古寺中也极为罕见。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水陆庵展现了中华文化怎样的魅力?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C D C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C D D B A D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A C D A
26.(1)①挖掘经典诗词具有现实意义的价值内涵,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精神。
②立足社会实践,让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融入现代元素,赋予经典诗词新的生命力。
③选择能展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诗词,体现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性,使人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④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将诗词与音乐、古典与时尚相融合,增强趣味性和吸引力,让节目走进公众视野。
(2)示例:①举办经典诗词歌咏比赛。
②开设经典诗词欣赏课程。
③创立经典诗词网站、微信公众号。
27.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仁政思想,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维护和实现人民的利益。
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
28.①依托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②充分肯定自身的文化价值,多样性的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
③对自身文化生命力有坚定的信念,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为脱贫攻坚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
29.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一带一路”的提出,就是借用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在实践基础上的创新,仍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汉语、中医药博大精深,日益得到国际社会认可和接受。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只有本着“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精神,才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0.①水陆庵始建于六朝时期,古寺中塑像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②寺内雕塑精美,布局严谨等,表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③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位塑像并列,儒道佛三教合一,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