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人教版(2025)七年级下册历史(殖民统治、民族独立)第1课 隋朝统一于灭亡新教材·核心素养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开放的时代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导入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绮丽的琼花而开凿的大运河吗 知道隋朝建立、统一及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隋朝速亡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和创立科举制,辩证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理解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辩证分析隋炀帝的功与过,同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目标先导阅读,整体感知蒙曼学者曾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但魅力十足。”请你结合时间轴及课本内容说一说隋朝像流星一样的原因是什么?581年618年建立灭亡建立隋朝统一全国开创盛世589年开通大运河创立科举制短暂而亡统一目标导学一:隋的统一【时空观念】任务一:结合地图及教材P4,说一说隋朝建立及统一的基本概况。(提示:建立三要素、统一过程及意义)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建立统一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隋581618西晋东汉25220220蜀266魏221263吴229280东晋266316317420宋420479齐479502梁502557陈557十六国304439386534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89北魏【时空观念】任务二:根据朝代更替图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由分裂走向统一秦、西晋、隋目标导学一:隋的统一任务三:历史上结束分裂重新实现统一的朝代有哪几个?材料:在南北朝后期,各族人民强烈要求统一,经济的发展也要求突破分裂实现统一,而统一的条件也已成熟。士族衰落了、民族融合了、北强南弱的局面形成了,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统一的实现只是个时间问题,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实现统一,还要有一个杰出的领导人物。这个杰出领导人物必须顺应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充分利用已有的条件,带领人民去完成历史时代所赋予的任务。——《隋统一原因再探——兼论隋文帝平陈方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长期分裂割据下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士族衰落;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北强南弱局面的形成;杨坚等历史人物的作用。目标导学一:隋的统一材料一:隋朝人口与垦田数增长柱状图【史料实证】任务四:阅读图文史料回答下列问题:①从左侧图文史料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隋朝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效率。材料二: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文献通考》开皇之治②请结合教材P4归纳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原因。想一想: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盛世时期,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呢?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目标导学一:隋的统一知识拓展:三省六部制官员职责明晰,相互制衡,有利于加强皇权。结合视频思考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时空观念】任务一:根据视频,结合教材P5梳理大运河的基本信息(提示:可从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进行总结)任务二:动手画一幅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目标导学二:开通大运河一条 大运河二长三点四段五河全长2700多千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天下转漕,仰此一渠目标导学二:开通大运河材料:从政治上看,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从军事上看,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物资,利用运河转运比较便捷。当然开运河与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关系。——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历史解释】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归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提示:可多角度思考,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政治:控制江南,巩固封建政权;经济:转运南方物资,保障中央政府所需;军事:战争需要,运输军队及物资;个人: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根本目的目标导学二:开通大运河【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6思考,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影响?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运,其为利也博哉。 ——《通典·食货七》这条运河开凿过程中无论通济渠、永济渠,都动员了上百万的民夫......不可避免地给人民带来了很多痛苦。掘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劳动,受冻挨饿,加上疾病侵袭,死亡的人数半数以上。 ——王仲学《隋唐五代史·上册》运河通航后,沿运河两岸兴起了杭州、扬州等商业都市,逐渐发展成为新兴商业都会......也成为物资和人文荟萃之所。——《中国运河与漕运研究》大运河使继隋而兴的唐、宋王朝,由于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密切而愈趋稳固,从而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 ——《中国古代史》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目标导学二:开通大运河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汴河怀古》(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汴水》(唐)胡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唯物史观】皮日休、胡曾两人对大运河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赞成谁的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赞成皮日休;因为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的分析了大运河开通的利与弊,评价客观公正。肯定否定目标导学二:开通大运河崔卢王谢子弟,生发未燥,已拜列侯,身未离襁褓,业被冠戴。 ——《鸿苞节录》 门第家世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门阀士族垄断重要官职,不利于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思考: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问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晋书·刘毅传》九品中正制目标导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历史解释】为了改变上述状况,隋朝是如何改进选官制度的?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才学目标导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门第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五子登科目标导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金榜题名状元及第蟾宫折桂衣锦还乡连中三元独占鳌头昔日龌蹉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目标导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各小组选择以下身份之一,说一说如果你是(皇帝/上层权贵/读书人),你对科举制可能会持有什么态度,请说明你的理由。我是____,我的态度是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举制度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的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文化层次上,保证了社会思想与统治思想的高度融合,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6,说一说科举制的创立有何意义?目标导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605 607 608 609 610 612 613 614 616营建东都 开通济渠 一巡江南 开邗沟 修筑长城 远征林邑 巡游塞北 开永济渠 西巡西域 开江南河 二下江南 一征辽东 二征辽东 三征辽东 巡幸塞北 三下江南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史料实证】根据表格材料思考隋朝末年统治如何?对外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残暴统治隋朝灭亡农民起义直接原因对内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纵情享乐根本原因(隋末)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旧唐书·李密传》克己复礼,勤劳思政,每一坐朝,或至日昃( zè )。开皇之治隋朝灭亡得民心者得天下成由勤俭败由奢罄(qìnɡ)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唯物史观】从隋朝勃兴速亡的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功过隋炀帝滥用民力,贪图享乐,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唯物史观】如何评价隋炀帝?一分为二,辩证分析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治;设立进士科,创立了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小组讨论】隋朝与中国古代哪一个王朝最为相似?相似之处有哪些?(可从朝代更替、工程、制度、灭亡等角度思考)存续时间都短,都是因暴政而亡。都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都是结束分裂,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都修建了大型工程,如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秦朝>>>>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隋文帝581年,杨坚(隋文帝)定都大兴隋炀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建立开通大运河统一开创科举制隋朝灭亡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作用: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课堂小结统治开皇之治概况: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作用: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隋朝统一与灭亡原因:暴政1.(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某制度“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C2.(2024·西藏·中考真题)隋炀帝出征辽东,“兴百余万众,馈运(运送粮食)者倍之”。观察下图,若从大运河中心向涿郡(今北京)运粮运兵,需经过大运河的( )A.邗沟 B.通济渠C.永济渠 D.江南河C课堂检测3.(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D4.(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军爵制度打开了让孔武之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到了隋唐时期,政府又发明出科举制度,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通了另外一个通道。”材料意在说明( )A.军爵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孔武之人和底层知识分子从此仕途顾畅C.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D.军爵制和科举制都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D课堂检测/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历史学科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①知道隋朝建立、统一及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分析隋朝速亡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②知道隋朝开凿大运河和创立科举制,辩证评价大运河的开通,理解科举制创立的历史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历史解释)③辩证分析隋炀帝的功与过,同时认识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唯物史观、家国情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教学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说到隋朝,给人们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大运河了。在世人的眼里,二世而亡的隋朝和开挖大运河难脱干系。有民谣这样说,“运河水荡悠悠,隋炀皇帝下扬州,一心只把琼花看,万里江山一旦丢。”隋炀帝真的是为了看绮丽的琼花而开凿的大运河吗 是大运河的开凿导致隋朝灭亡的么,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本课,学习隋朝统一与灭亡。环节二:整体感知1、先导阅读:蒙曼学者曾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毁灭,勃兴速亡,但魅力十足。”请你结合时间轴及课本内容说一说隋朝像流星一样的原因是什么?答案提示:环节三:新课教学(一)目标导学一:隋的统一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任务一:结合地图及教材P4,说一说隋朝建立及统一的基本概况。(提示:建立三要素、统一过程及意义)答案提示: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杨坚就是隋文帝。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统一意义: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大趋势,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教师指导:高氏和宇文氏分别篡夺东魏和西魏政权称帝,史称北齐和北周。后北周国力日渐强盛,于公元577年灭北齐,统一北方。公元578年,北周武帝死,子宣帝继位。杨坚长女杨丽华为周宣帝皇后。杨坚在北周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周宣帝死后,杨坚利用外戚身份,辅佐外孙周静帝宇文阐,逐步树立党羽,最终篡夺皇位。公元581年,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改元开皇,国号大隋。随后南下灭陈朝,统一中国,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2、问题探究:【时空观念】任务二:根据朝代更替图可以看出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任务三:历史上结束分裂重新实现统一的朝代有哪几个?答案提示:由分裂走向统一; 秦、西晋、隋3、教师指导:【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依据材料概括隋朝完成统一的条件。答案提示:长期分裂割据下人民渴望统一;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士族衰落;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北强南弱局面的形成;杨坚等历史人物的作用。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任务四:阅读图文史料回答下列问题:从左侧图文史料中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答案提示:隋朝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增长,隋朝经济迅速恢复发展,成为国力强盛的王朝。教师指导:通过柱状图可以明显看到隋朝人口与垦田数量呈上升趋势;通过文字材料可知在元初之前,隋朝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富有的王朝。由此可以看出隋朝国力强盛。②温故知新:想一想: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个盛世时期,我们都学过了哪些呢?答案提示:西汉文景之治;东汉光武中兴③自主学习:请结合教材P4归纳隋朝经济发展、国力强盛的原因。答案提示: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核实户口、减轻百姓赋役负担,统一币制和度量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修订和减省刑律,简化行政机构,提高效率。教师指导:隋统一后,杨坚推行均田制,整顿户籍,统一币制和度量衡。这些措施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除此之外,杨坚设立了以三省六部制为主体的中央官僚体系,加强了中央集权。在杨坚一系列措施下,隋朝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当时,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许多粮仓,其中最著名的是含嘉仓,被誉为“天下第一粮仓”,由此可见隋朝的富裕与强盛。5、知识拓展:结合视频思考三省六部制有何作用?答案提示:官员职责明晰,相互制衡,有利于加强皇权。(二)目标导学二:开通大运河1、自主学习:【时空观念】任务一:根据视频,结合教材P5梳理大运河的基本信息(提示:可从一条、二长、三点、四段、五河进行总结)任务二:动手画一幅隋朝大运河示意图。答案提示:一条:大运河;二长;全长2700多千米;三点: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郡;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江南河;五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2、教师指导:【历史解释】小组合作:根据材料,归纳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提示:可多角度思考,如政治、经济、军事等。)材料:从政治上看,开运河是为了巩固隋朝封建政权的需要,通过运河直达江淮,从而加强了东都洛阳与江南地区的联系,以进一步控制江南。从经济上看……关中和河洛地区的物资不足以供应隋中央政府的需要,必须转运南方的物资……从军事上看,由于发动了对高丽的战争,需要运输大量军队和物资,利用运河转运比较便捷。当然开运河与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眷恋江南景色和物质繁华也有直接关系。——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答案提示:政治:控制江南,巩固封建政权;经济:转运南方物资,保障中央政府所需;军事:战争需要,运输军队及物资;个人:隋炀帝本人巡游作乐。3、教师指导:【史料实证】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P6思考,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影响?答案提示:积极:带动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与发展,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交融。消极: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教师指导:材料二解读: 向北可以通连涿郡的渔业和商业,向南可以连通江都的运输,这样得到的好处非常广泛4、教师指导:【唯物史观】皮日休、胡曾两人对大运河的认识有何不同?你更赞成谁的看法?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提示:肯定、否定;赞成皮日休;因为他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的分析了大运河开通的利与弊,评价客观公正。教师指导:唯物史观要求学生运用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学会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通过“至今千里赖通波”可以看出大运河“功在千秋”。但“若无水殿龙舟事”又可以看出大运河劳民伤财。由此可知皮日休看到了大运河的利与弊。而胡曾只看到了大运河的开通加剧了社会矛盾,最终导致隋朝灭亡。目标导学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教师指导:根据材料思考:前朝的选官制度有什么问题?答案提示:门第家世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门阀士族垄断重要官职,不利于中央集权。教师指导:材料解读:这些出身于崔、卢、王、谢这些名门望族的子弟,在刚刚出生,头发还未干燥的时候,就已经被封为列侯,他们还未离开襁褓,就已经开始担任官职了。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豪门世族中,尚处幼年的儿童就已经垄断了官位,而这一切都是由于当时的九品中正制度所导致的。九品中正制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确实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其选拔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选拔标准开始发生变化,仅仅重视门第出身。选拔人才的中正官多由二品官吏担任,而被选拔的人才也多出自二品以上的大族,同时他们也往往出任高级官吏。久而久之,官吏的选拔权就被世家大族所垄断,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情形,不利于中央统治。教师指导:①【历史解释】为了改变上述状况,隋朝是如何改进选官制度的?隋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门第限制。开皇七年,隋文帝命诸州每年举送三人到中央参加秀才、明经两科考试。隋炀帝时又添设了进士科。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答案提示: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②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提示:从门第到才学教师指导: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3、核心素养:你能想到哪些关于科举制的词语?答案提示:金榜题名、蟾宫折桂、衣锦还乡、五子登科、状元及第、连中三元、独占鳌头教师指导: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满心按捺不住得意欣喜之情,写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激动的心情。以往不如意的处境再也不足一提,今日及第令人神采飞扬,兴致高涨。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就好像一天就可以看完长安似锦的繁华。4、教师指导:各小组选择以下身份之一,说一说如果你是(皇帝/上层权贵/读书人),你对科举制可能会持有什么态度,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提示:我是皇帝,我的态度是支持,理由是通过科举制,可以选拔出有真才实学的人为国家服务。教师指导:开放性回答,论述合理即可。5、教师指导:根据材料,结合教材P6,说一说科举制的创立有何意义?科举制度改变了前代选官制度中的权力下移之弊,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科举制还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乃至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流社会的政治通道。……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官僚队伍的知识化,有利于陶冶官吏的操守品行,在文化层次上,保证了社会思想与统治思想的高度融合,在维持社会稳定方面有明显作用……成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制度建树之一。——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答案提示: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制度的重大变革;加强了朝廷在选官用人上的权力,使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用人制度逐渐确立。它不仅扩大了统治基础,对社会阶层流动也起到积极作用,还显著提高了整个官僚队伍的文化素养。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延续了约1300年。目标导学四:隋朝的灭亡教师指导:①【史料实证】根据表格材料思考隋朝末年统治如何?答案提示:对内:大兴土木、滥用民力、纵情享乐; 对外:穷兵黩武、连年征战教师指导:通过营建东都、开通渠道、巡游等可以看出隋炀帝对内统治的特点,即纵情享乐、大肆修建土木工程、滥用民力、导致当时徭役繁重;而通过远征、三征可以看出对外多次发动战争,穷兵黩武。以上统治措施劳民伤财,激化社会矛盾。②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隋朝末年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最终导致哪一事件的发生?由此可以得出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隋末)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答案提示:民不聊生; 引发农民起义; 根本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直接原因:农民起义教师指导:由于隋朝的残暴统治,导致当时出现了这样一种社会状况,父母保护不了刚出生的孩子,夫妻之间舍弃对方各自逃命,拥有万户的城镇空空荡荡,千里之内没有烟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最终引起民变,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最终走向灭亡。2、问题探究:【唯物史观】从隋朝勃兴速亡的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答案提示:得民心者得天下,成由勤俭败由奢教师指导:材料解读:隋炀帝曾带兵平定陈国,统一天下,可后来暴虐无道,导致民不聊生,最终被宇文化及杀害,死后被葬在扬州西北的雷塘。3、教师指导:【唯物史观】如何评价隋炀帝?答案提示: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统治;设立进士科,创立了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影响深远。隋炀帝滥用民力,贪图享乐,穷兵黩武,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4、教师指导:【小组讨论】隋朝与中国古代哪一个王朝最为相似?相似之处有哪些?(可从朝代更替、工程、制度、灭亡等角度思考)答案提示:都是结束分裂,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都具有开创性的制度,如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隋朝创立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都修建了大型工程,如秦朝的长城,隋朝的大运河;存续时间都短,都是因暴政而亡。【课堂小结】隋朝的统治虽然短暂,却是盛极一时。它结束了中国近三百年的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创了影响后世上千年的科举制,开通了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有着重大作用的大运河。隋朝时的中国可以说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却由于隋炀帝的急政、滥用民力而如昙花一现,迅速灭亡。【巩固练习】1.(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某制度“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2.(2024·西藏·中考真题)隋炀帝出征辽东,“兴百余万众,馈运(运送粮食)者倍之”。观察下图,若从大运河中心向涿郡(今北京)运粮运兵,需经过大运河的( )A.邗沟 B.通济渠 C.永济渠 D.江南河3.(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这一运河网络,使隋帝国能以南方的粮食和其他物资供养洛阳,并且给北方边境提供战略后勤保障。”材料意在强调,运河网络(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加重了百姓徭役负担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有利于巩固隋朝统治4.4.(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军爵制度打开了让孔武之人进入统治阶层的通道,到了隋唐时期,政府又发明出科举制度,为底层的知识分子打通了另外一个通道。”材料意在说明( )A.军爵制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B.孔武之人和底层知识分子从此仕途顾畅C.科举制扩大了选官的范围 D.军爵制和科举制都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提示:CCDD【板书设计】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三省六部制.mp4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pptx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docx 隋朝大运河.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