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节课题 第七课:《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时数日期 课时:二课时 时间与班级:技工汽修2302 2024.10.14(一、二)技工铁运2303 2024.10.15(五、六)技工汽修2301 2024.10.16(一、二)目的要求 1.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2.探讨作者“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深刻内涵。3、学习、体会作者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培养学生“执着专注”的职业追求。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叙议结合的写法。2.探讨作者“简单相信、傻傻坚持”深刻内涵。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及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过程 方法与手段组织教学1分钟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学习委员点名并 学习委员点名并记入日志。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是一座距今16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观看视频资料,了解莫高窟。樊锦诗,女,汉族,中共党员,浙江杭州人。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兰州大学兼职教授、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2020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杰出人物”。坦然(tǎn) 窟(kū) 檐(yán)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荒无人烟: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实然发生。明确:连用四个“习惯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写出了艰苦单调的研究工作和长期默默的执着坚守,抒发了“我”已经深深爱上了敦煌这片土地的真挚感情。“我心就踏实了”照应了自己坚持的选择。明确:“简单”“傻傻”这里是褒词贬用,意思是说,当年仅仅是出于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樊诗锦就“简单相信”留在敦煌是正确的选择,并且“傻傻坚持”,付出了半个世纪的光阴,执着坚守大漠。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樊诗锦凭借的不仅仅是单纯、善良和质朴的性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学者不畏艰苦、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课程思政点)从一开始到西北荒漠产生的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到经过深深的思考,从敦煌艺术研究的前辈们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选择遵从内心、执着信念,做出扎根于敦煌这片土地的决定。这样写的好处是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体现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活动,读起来更加真切感人,富有感染力。八、小 结课文是一篇口述自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口语化闲聊的方式、亲切自然的语调,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花、信念与追求娓娓道来。作者叙述了作为平常人相夫教子的责任和渴望,表达了守护费高窟的坚定与执着。在两者的矛盾冲突中,是作者对人生。对信念的思考与诠释。质朴、真实的言语间流淌着冷静睿智、理性包容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追求,让读者受到感染的同时,也获得人生的启迪。 4分钟教师讲授并板书5分钟5分钟20分钟15分钟15分钟10分钟10分钟5分钟课后评注 本节课完成了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上课状态良好。课程在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许多学生表示,通过学习,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愿意在面对困难时坚持下去。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度,积极回答问题、参与讨论和分享。但也有少数学生参与度较低,可能需要进一步关注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共26张PPT)简单相信,傻傻坚持【中职专用】统编版·职业模块了解莫高窟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甘肃省敦煌市,是一座距今1600余年、内容丰富、规模宏伟的石窟群,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历史最长久、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佛教和石窟艺术宝库。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 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存, 其中, 敦煌石窟有700多个洞窟、4. 5万平方米壁画、 2000多身彩塑, 敦煌藏经洞出土5万多件文书。 这些瑰宝反映了千年来中外文化交流发展的历史, 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 延续时间最长、 内容最丰富、 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 是世界文明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艺术的珍贵史料。新课导入——敦煌壁画了解莫高窟了解作者樊锦诗, 女, 汉族, 中共党员, 浙江杭州人。 曾任敦煌研究院院长, 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研究馆员, 兰州大学兼职教授、 敦煌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长江文明考古研究院院长。 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做出重大贡献, 被誉为“敦煌的女儿” 。 2018年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被授予“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 国家荣誉称号, 2020年被评为“感动中国2019年度杰出人物” 。舍半生,给茫茫大漠。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守住前辈的火,开辟明天的路。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择一事、终一生,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管理工作当作终身事业,在敦煌莫高窟永久保存与永续利用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被誉为“敦煌的女儿”。感动中国给予樊锦诗的颁奖词了解作者了解作者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节选自《我心归处是敦煌》,由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全书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樊锦诗从出生到求学,从毕业选择职业到成为敦煌研究者,用几十年坚守信念,研究敦煌,发扬和延续莫高窟心的文化生命,成为“敦煌的女儿”的过程。课文真实呈现了樊锦诗在艰苦的环境下,战胜孤独,选择留下做“莫高窟的守护人”的心路历程。阅读全文:①梳理文章结构; ②划出感动你的话,探寻樊锦诗的敦煌生活;②探寻标题“简单相 信,傻傻坚持”的涵义。整体感知敦煌(dūn huáng ) 烦闷(mèn) 戈壁(gē) 凋落(diāo) 坦然(tǎn) 窟(kū) 檐(yán)举目无亲:抬起眼睛,看不见一个亲人。比喻单身在外,人地生疏。荒无人烟: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实然发生。铃译(duó):挂在宫殿、楼阁等檐下的铃。字词积累第一部分(1) :引出主题“简单相信,傻傻坚持” 。第二部分(2-7):回顾往昔,痛苦到迷茫,到遵从内心、执着信念的心路历程。第三部分(8):表达对人生幸福的理解。梳理结构文本研读阅读第二部分,思考:1、樊锦诗到敦煌后,遭遇了哪些困境?此时的心境如何?2、樊锦诗内心迷茫时想到了谁,带给她怎样的启发?3、面对内心迷茫,作者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为何决定留在敦煌?4、 第7段描述“我”留守敦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研究工作。文中连用四个“习惯了……”有何作用?文本研读1、樊锦诗到敦煌后,遭遇了哪些困境?此时的心境如何?父亲去世、夫妻离别,离开家乡 ,举目无亲,像漂泊无依的流浪汉。心情烦闷,孤独无依,痛哭流泪。(第2段)文本研读2、樊锦诗内心迷茫时想到了谁,带给她怎样的启发?常鸿杰和段文杰同样是莫高窟敦煌艺术的研究者,两位先生同样为了文物保护付出了严重的代价带给我同病相怜之感。“我”得到启发,得出一个结论:“凡是历史上为同一大事而来的人,无人可以幸免” 。(第3段)自己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现实,活在当下,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第4段)文本研读3、面对内心迷茫,作者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为何决定留在敦煌?三个“应该”既是自己在家庭生活中责任缺失的痛苦表现,也是“我”坚持内心信念,选择留在敦煌,牺牲俗世正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对敦煌,对莫高窟,对文物保护工作发自 内心的热爱,这些让她坚持信念,决定留下。文本研读4、第6段就一句话, 单独成段有何作用?第4、5自然段作者已经经历过内心的挣扎抉择, 第6段独句成段,再次强调了我最终做出的人生抉择, 更加坚定自己留在敦煌,接受使命的信念。文本研读5、 第7段描述“我”留守敦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坚持研究工作。文中连用四个“习惯了……”,有何作用?连用四个“习惯了……”,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写出了艰苦单调的研究工作和长期默默的执着坚守,抒发了“我”已经深深爱上了敦煌这片土地的真挚感情。“我心就踏实了”照应了自己坚持的选择。文本研读思考:剖析樊诗锦的心路历程,她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痛苦父亲去世、 夫妻话别,离开家乡, 举目无亲,生活的巨大变化让她痛苦无助。迷茫荒漠之地如何走下去, 是留下来还是走开, 敦煌人的使命如此, “凡是历史上为一大事而来的人, 无人可以幸免”选择面对现实, 活在当下。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 没有什么就不会再失去。坚定再艰难抉择中的是内在的信仰和力量。 对敦煌, 对莫高窟,对文物保护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 顺从内心意愿。语句品析(第2自然段)“就像一个漂泊无依的流浪者”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分析使用的好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一无所有、举目无亲的“我” 比喻漂泊无依的流浪者,形象真切的表现了樊诗锦当时孤独的处境和迷茫痛苦的心理。语句品析(第5自然段)“我已经感觉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了。离开敦煌, 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 就好像要和大地分离。 ”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 分析使用的好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敦煌比喻成大树,在敦煌工作的我比喻成输上的枝条,形象生动的表现了我和敦煌密不可分、相依相伴的亲密关系,表达了我对敦煌的热爱之情。合作探究“莫高窟的守护人”, 樊诗锦的成就,源于她的选择和坚持。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她的“简单相信”了什么?“傻傻坚持”的动力又是什么?“简单”“傻傻”这里是褒词贬用,意思是说,当年仅仅是出于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兴趣和自己肩负的责任。樊诗锦就“简单相信”留在敦煌是正确的选择,并且“傻傻坚持”,付出了半个世纪的光阴,执着坚守大漠。为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樊诗锦凭借的不仅仅是单纯、善良和质朴的性格,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学者不畏艰苦、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合作探究课文是口述自传,樊锦诗在回顾既往岁月时融入了很多人生思考。阅读课文,结合具体语段,分析这样写的好处?口述的内容,记叙她的真实经历,初到敦煌的困境,人生思考的则是她在人生抉择时的想法挣扎,是议论的手法,文章叙议结合,反映樊锦诗的心路历程和关于人生的思考。从一开始到西北荒漠产生的迷茫、痛苦和无助之感,到经过深深的思考,从敦煌艺术研究的前辈们身上汲取到精神力量,选择遵从内心、执着信念,做出扎根于敦煌这片土地的决定。这样写的好处是直击人物的内心深处,体现人物最真实的情感和思想活动,读起来更加真切感人,富有感染力。小 结课文是一篇口述自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以口语化闲聊的方式、亲切自然的语调,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迷花、信念与追求娓娓道来。作者叙述了作为平常人相夫教子的责任和渴望,表达了守护费高窟的坚定与执着。在两者的矛盾冲突中,是作者对人生。对信念的思考与诠释。质朴、真实的言语间流淌着冷静睿智、理性包容的工作态度和人生追求,让读者受到感染的同时,也获得人生的启迪。新课导入——敦煌研究院院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7、《简单相信,傻傻坚持》.pptx 中职语文职业模《简单相信、傻傻坚持》.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