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力》强化练习第1页(共1页)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明同学对一些物体的重力进行了估测,你认为其中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学生约重400NB.拿起一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0.5N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重约为40ND.一个普通的苹果受到的重力约为2N2.关于力、重力、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定能改变其运动状态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船桨的力D.物体间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3.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一个力F1、F2,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F1、F2的大小分别为( )A.2N 2N B.4N 4NC.0N 0N D.8N 4N4.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弓的拉力B.球对网拍的力C.人把球推出的力D.斧头劈木块的力5.如图是一位同学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前,需把弹簧测力计调零,还要来回拉动挂钩几次B.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C.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3ND.若将该实验移至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站内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6.拉面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饮食,制作的关键是做出有筋道的面。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再揉搓并切成适当长度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用力拉长,如图所示。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揉捏面团时,面团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动状态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只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而向前运动且又在重力的作用下而落到地面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8.篮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大小不变,方向在改变B.大小和方向均在改变C.大小在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9.下列各种情况中,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是( )A.物体始终静止 B.锯条变扁C.汽车从静止起动 D.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10.自制弹簧秤时,量得弹簧原长5cm,当弹簧受5N拉力时,弹簧长度为5.5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A.70N B.10NC.35N D.20N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所示是赛场上中国队队员把对方猛扣过来的球垫起来的情景,这一现象表明排球受到的作用力改变了球的________;橡皮筋可以被拉长,说明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12.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说明了力的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如图甲所示的这个现象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图乙所示的现象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13.如图所示,小球沿斜面向下滚动,O为小球重心,某学习小组的几位同学画出了不同的重力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OA”或“OB”)14.“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春晓》中的诗句,用物理知识可以解释:“花落”是指花瓣落地,实际上是由于花瓣受到的________力的作用,该力的方向是________。15.如图所示的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________(选填“前进”、“后退”或“不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还可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三.计算题(共5小题)16.如图所示,在违章建筑拆迁过程中,施工工人用铲车清理建筑废料,铲车10s将废料举高3m,装入大型运输车运走。已知该建筑废料密度约为2×103kg/m3,建筑废料的体积为3m3,取g=10N/kg,求:(1)这些建筑废料的质量是多少?(2)这些建筑废料的重力是多少?(3)铲车提升建筑废料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7.一辆自重是4.0×104N的卡车,装载着20箱货物,每箱货物质量是400kg,行驶到一座立有限重标志的桥前,桥前的标牌如图所示,问:(g=10N/kg)(1)这辆卡车总重多少N?(2)这辆车能安全过桥吗?18.一位登月宇航员的质量为60千克,已知宇航员在月球表面受到的重力为地球表面的六分之一。求:(1)宇航员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G地;(2)当他登上月球表面时,他受到的重力G月;(3)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质量m月。19.“玉兔二号”月球车登月前,在水平地面上进行测试,月球车匀速直线行驶90m用时30min,测试时月球车所受摩擦力为车重的0.1倍。月球车的质量为135kg,物体在月球表而受到的重力大约是地球上的六分之一,g取10N/kg。求:(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2)登月后,月球车在月球上的重力大小。20.一辆自重是4.0×104N的卡车,装着24箱货物,每箱货物的质量是300kg,行驶到一座立有限重标志(如图所示)的桥前,求:(g取10N/kg)(1)卡车质量是多少千克;(2)这辆卡车总重为多少牛;(3)要想安全过桥需要卸下几箱货物。参考答案1.C2.C3.B4.C5.A6.C7.C8.D9.C10.D11. 运动状态;形状12. 运动状态;形变。13.OB14. 重;竖直向下。15. 后退;运动状态;相互的。16. (1)这些建筑废料的质量是6×103kg;(2)这些建筑废料的重力是6×104N;(3)铲车提升建筑废料上升的平均速度是0.3m/s。17. (1)这辆卡车总重1.2×105N;(2)这辆车不能安全过桥。18. (1)宇航员在地球表面受到的重力G地为600N;(2)当他登上月球表面时,他受到的重力G月为100N;(3)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的质量m月为60kg。19. (1)测试时,月球车行驶的速度为0.05m/s;(2)登月后,月球车在月球上的重力大小为225N。20. (1)卡车质量是4×103kg;(2)这辆卡车总重1.12×105N;(3)要想安全过桥需要卸下4箱货物。第七章:力力是力学的基础,在整个的力学中非常的重要,本章重点讲解的是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弹力、重力。尽管这几年单独考察力的概念的题型不多,但是力的知识会渗透到各个力的各种专题中去。考点 要求力的作用效果 Ⅰ力的三要素 Ⅰ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Ⅰ重力的概念 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Ⅰ重心的概念 Ⅰ重力的计算 Ⅰ基础知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例如:人推车;汽车拉拖车;手提箱子;人压弹簧等。【特别提醒】①力的产生,一定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②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受力物体也一定为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③产生力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物体)不一定要接触。例如:磁力和重力。④力有方向性。矢量。3.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当你推门时,你的手对门施加了力,使门从静止变为运动。(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例如:当你弯曲一根橡皮筋时,它的形状就发生了改变。【特别提醒】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包括运动速度的大小发生和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②力使物体发生的形变有些明显,有些不明显,属于微小形变,例如:放在桌面上的水杯与桌面之间的作用效果不明显,就属于微小形变。4.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1)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2)力的三要素表示方法之一:力的图示法。(3)力的三要素表示方法之二:力的示意图。5. 对弹力概念的初步理解。(1)形变:物体形状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分为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弹性形变——当物体所受外力撤销后,物体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例如:橡皮筋在被拉伸后能够恢复原状;跳水运动员起跳时对跳板施加的力会使跳板产生弯曲形变,当运动员离开跳板后,跳板会恢复原状。塑性形变——当物体所受外力撤销后,物体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例如: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了形变;撤掉力,橡皮泥不能自动恢复原来形状。(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特别提醒】①当发生了弹性形变的物体要恢复原来的形状时,就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的作用,这个力就是弹力。②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挤压和弹性形变。③物体的弹性有一个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就不能恢复到原来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3)弹力方向:与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例如用手压弹簧时弹簧对手的弹力;跳水时,跳板对跳水运动员的弹力。6. 弹簧测力计。(1)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7. 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看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就会损坏弹簧测力计。②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牛,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③调零:测力计要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有对齐,要调节到两者对齐为止,或者记下零点误差。④挂物体:挂上物体测量力的大小时,要使所测力的方向跟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一致,弹簧尽量不要与刻度盘摩擦。⑤读数:读数时,视线与指针所对的刻度值垂直,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初中不要求估读)。【特别提醒】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是要将物体挂在挂钩端,不能倒挂在拉环端。考点1:力的作用效果典型例题例题一:下列四幅图中,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不同的是( )A.甲图:跳水运动员将跳板压弯B.乙图:在力的作用下小铁球做曲线运动C.丙图: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做圆周运动D.丁图:运动员用头顶球后,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解析】跳水运动员将跳板压弯,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形状;在力的作用下小铁球做曲线,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在绳子拉力的作用下,物体做圆周运动,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运动员用头顶球后,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力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幅图不同的是A。【答案】A例题二:下列四幅图中,力的作用效果不同于其他三个的是( )A.图甲中,人用力将弓拉弯B.图乙中,人用力将对面的船推开C.图丙中,水受到重力的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流D.图丁中,运动的小铁球受到吸引力向磁铁方向靠近【解析】人用力将弓拉弯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人用力将对面的船推开,水受到重力的作用由高处向低处流,运动的小铁球受到吸引力向磁铁方向靠近都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综上所述,A与BCD的作用效果不同。故选:A。【答案】A实战练习11. 下列过程中,有一种情景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三种情景不同,这个不同的情景是( )A.投入篮筐的篮球,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B.在草坪上滚动的足球因受阻力作用缓缓停下C.用力将实心球掷出D.铅球落至地面将地面砸出一个坑2. 如图所示的几种现象中,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与其它三个不一样的是( )A.手拉开弓 B.运动员罚点球C.小明压弯跳板 D.熊猫拉弯竹子3. 下列实例中,能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A.熊猫坐在树枝上将树枝压弯 B.月球绕地球做圆周运动C.擀面杖将面团擀成饺子皮 D.用彩泥制作各种人偶造型考点2:力的三要素典型例题例题一:如图,仅用不同力度拨动刻度尺,发现尺的振幅不同。此时,影响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A.作用点 B.方向C.作用面积 D.大小【解析】用不同力度拨动刻度尺,改变了力的大小,此时发现尺的振幅不同,故力的大小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答案】D例题二:如图所示,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一个推力,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关于这两个力的三要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完全相同B.大小、方向相同,作用点不同C.作用点相同,大小、方向不同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不同【解析】小明用力推车,他对车施加了一个推力,同时小车对小明的手也施加了一个推力,这两个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即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故选D。【答案】D实战练习21. 如图所示,一同学将手臂水平前伸,另一位同学用大小相同的力向相同方向,分别对手臂的A、B、C不同部位施加水平推力,来比较哪种情况下更容易推动手臂,这是体验影响力的效果因素中的(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C.力的作用点 D.三者都有2. 在足球场上,优秀运动员的脚踢在球的恰当的位置,球会划过一道弧线绕过守门员而使球进入球门,这就是所谓的“香蕉球”。这里的“恰当的位置”,从力的三要素分析是指力的( )A.大小 B.方向C.作用点 D.以上都是3. 人推车前行,人对车有推力作用,同时,车对人也有推力作用,这两个力的三要素( )A.完全相同B.大小和方向都不同,作用点相同C.大小、作用点相同,方向相反D.大小相同,方向和作用点都不同考点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典型例题例题一: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只能测量竖直方向力的大小B.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NC.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D.金属块所受重力为4.4N【解析】在正确使用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可以根据需要测量不同方向的拉力,只要力的方向与弹簧的轴线一致就行;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为5N,量程是0~5N;一大格(1N)分成5份,分度值为0.2N,故C错误;由图可知,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3.6N,金属块所受重力为3.6N。【答案】D例题二:某同学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测物体的重力,如图所示,则分度值是________N,指针所指的示数为 ________N。【解析】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分度值是0.2N,所以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6N。【答案】0.2;2.6。实战练习31.小明用正确校零的弹簧测力计,以如图所示方法测甲、乙物体受到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物体重力都是2NB.甲物体重力是2N,乙物体重力大于2NC.甲物体重力是2N,乙物体重力小于2ND.甲物体重力小于2N,乙物体重力等于2N2.在弹簧测力计的两侧沿水平方向各施加一个力F1、F2,并使其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F1、F2的大小分别为( )A.2N 2N B.4N 4NC.0N 0N D.8N 4N3.在实验时,小明将一个正常的铁质外壳测力计的挂钩挂在铁架台上,静止时有如图所示的示数。接着,他把这个测力计像图乙那样,上下各挂一个50g的钩码,并挂到甲测力计下,则甲、乙两测力计的示数分别是( )A.1.0N和1.5N B.1.0N和1.0NC.2.0N和1.0N D.2.0N和1.5N考点4:重力的概念典型例题例题一:关于重力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重力就是万有引力C.地球吸引了地面附近的物体,而物体不会吸引地球D.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不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要受重力的作用【解析】A、重力是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故A错误;B、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产生的,重力并不是万有引力。故B错误;C、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同时物体也在吸引地球。故C错误;D、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重力,与其运动状态无关。故D正确。【答案】D例题二:传说,从一株苹果树上坠落的苹果,激发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有关苹果受到的重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该重力的受力物体是苹果C.重力与质量成正比D.必须与地球接触才受到重力【解析】A、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所以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正确;B、苹果会下落,是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受力物体是苹果。故B正确;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故C正确;D、地球附近没有与地球接触的物体同样受到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答案】D实战练习41.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重力不属于万有引力B.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上升的物体不受重力D.从斜面下滑的物体不受重力2.田径比赛中的跳高项目,经历了“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5次技术性的革命。目前运动员普遍采用“背越式”技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背越式”技术,目的是起跳时人体重心可以高出横标杆很多B.“背越式”跳高时,人跃起后不再受重力C.“背越式”掌握得好的运动员,过杆时重心可以低于横杆D.“背越式”掌握得好的运动员,过杆时重心一定在运动员身上3.文学中蕴含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巴掌拍不响”说明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B.“小扣柴扉久不开”中扣柴扉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C.“卷我屋上三重茅”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由于水受到重力方向是垂直向下考点5: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典型例题例题一:在2023年跳水世界杯西安站的比赛中,中国跳水队包揽全部9枚金牌。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运动员站在跳台上,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B.起跳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受到重力和弹力的作用C.起跳后,下落过程中运动员受到的重力减小D.整个跳水过程中,运动员受到重力的方向始终垂直向下【解析】A、运动员站在跳台上,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故A正确;B、起跳后,运动员与跳台不接触,所以不受弹力的作用,故B错误;C、下落过程中,运动员的质量不变,所以受到的重力也不变,故C错误;D、整个跳水过程中,运动员受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故D错误。【答案】A例题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树上的苹果在下落时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垂直B.放在支持面上的物体,落到地面静止后不受重力作用C.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D.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不吸引地球【解析】A、树上的苹果在下落时受到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A错误;B、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放在支持面上的物体,落到地面静止后仍受到重力作用,故B错误;C、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所以重力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地球的吸引,故C正确;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地球吸引物体,物体也吸引地球,故D错误。【答案】C实战练习51.如图所示,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重新立起来。相对于水平桌面,“不倒翁”在摆动过程中( )A.所受的重力大小不变,方向改变B.所受的重力大小改变,方向不变C.所受的支持力作用点改变,方向不变D.所受的支持力作用点不变,方向不变2.如图是全红婵参加3m跳板跳水时的场景,下列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描述,与另外三个不同的是( )A.跳板把运动员弹出去B.运动员站在跳板上将跳板压弯C.运动员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D.入水时,水的阻力使运动员的速度变小3. 2024年5月28日,神舟十八号乘组圆满完成第一次出舱活动,如图是航天员叶光富再度漫步太空的情景,图中哪个力是他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A.F1B.F2C.F3D.F4考点6:重心的概念典型例题例题一:下面关于重力方向的表述,正确的是( )A.重力方向有可能朝上B.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地面C.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表面D.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解析】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答案】D例题二:如图所示为描述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的四个示意图,图中的虚线表示石块下落的路径,则对石块下落路径的描述最接近实际的示意图是( )A.B.C.D.【解析】由于地球的吸引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地球上不同位置的人释放手中石块后,石块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石块都要落向地球,故D正确、ABC错误。【答案】D实战练习61.如图所示,一个被吊着的均匀球壳,其内部注满了水,在球的底部有一带阀门的细出水口。在打开阀门让水慢慢流出的过程中,球壳与其中的水的共同重心将会( )A.一直下降B.一直不变C.先下降后上升D.先上升后下降2.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皮卡晨的精彩表演吸引了无数游客(如图),“不倒翁”被推倒后会自动立起来,其原理是( )A.重力小,可以忽略B.重力的方向是向上的C.重心低,更稳定D.里面有自动升降的装置3.有一块砖先平放在地面上,然后再将砖块侧放在地面上,最后竖直放在地面上。则其重心位置和重力大小( )A.重心高度不变,重力大小不变B.重心高度减小,重力大小减小C.重心高度增加,重力大小增加D.重心高度增加,重力大小不变【特别提醒】考点6:重力的计算典型例题例题一:20.月球对物体的引力只有地球对物体引力的,某宇航员质量为60kg,若他登上月球后,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重力为________N。(地球上g取10N/kg)【解析】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宇航员登上月球后,质量仍为60kg;宇航员在地球上的重力为G=mg=60kg×10N/kg=600N;宇航员在月球上的重力为【答案】60;100。例题二:由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月球车(如图所示)乘坐“嫦娥”三号探月卫星“亲近”月球,实施无人登月探测。已知月球车在月球上的引力是它在地球表面受到的引力的,若将一个在地球上重为1200N的月球车放到月球上,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质量是________kg.(g取10N/kg)【解析】【答案】200;120。实战练习71.重为90N的铜块的质量是________kg,若铜块与铁块所受的重力之比为3:5,则铜块与铁块的质量比为________,铁块重力为________N。(g取10N/kg)2.小明生病了,医生给他开了药,小明在服药前仔细阅读了说明书,其中“用法用量”上注明“按体重一日20mg/kg”,小明的质量是40kg,他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每粒药的规格是0.2g,则小明一日应服________mg,合________粒。(g取10N/kg)3.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kg,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________;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________。牛刀小试·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小明同学对一些物体的重力进行了估测,你认为其中不可能的是( )A.一名中学生约重400NB.拿起一只鸡蛋所用的力约为0.5NC.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重约为40ND.一个普通的苹果受到的重力约为2N2.关于力、重力、弹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定能改变其运动状态B.因为物体本身就有重力,所以重力没有施力物体C.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是水对船桨的力D.物体间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会产生力3.如图所示,其中与其它三个力所产生的作用效果不同的是( )A.人对弓的拉力 B.球对网拍的力C.人把球推出的力 D.斧头劈木块的力4.如图是一位同学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前,需把弹簧测力计调零,还要来回拉动挂钩几次B.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C.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3ND.若将该实验移至中国空间站,在空间站内不可能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拉面是一种美味的传统饮食,制作的关键是做出有筋道的面。用上等面粉加盐和水,揉匀后静置半小时,再揉搓并切成适当长度的“面条”,然后两手抓住面条用力拉长,如图所示。关于上述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揉捏面团时,面团是施力物体,不是受力物体B.揉捏面团时,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运动状态C.用手拉长面条,用力主要是为了改变面团的形状D.用手拉长面条,面条只受到手施加的作用力6.足球运动员把足球踢向空中,不计空气阻力,图中能正确表示空中足球受力示意图的是(G表示重力,F表示脚对球的作用力)( )A. B. C. D.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握住绳子提起一条鱼,该鱼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为手B.踢出去的足球受到踢力而向前运动且又在重力的作用下而落到地面C.“孤掌难鸣”说明: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的作用D.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8.篮球在空中运动时所受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大小不变,方向在改变B.大小和方向均在改变C.大小在改变,方向不变D.大小和方向均不改变9.自制弹簧秤时,量得弹簧原长5cm,当弹簧受5N拉力时,弹簧长度为5.5cm,则当弹簧受力后长度变为7cm时,所受外力的大小应是( )A.70NB.10NC.35ND.20N10.关于物体的重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B.把地球上的物体移到月球上,物体的质量和所受重力变小C.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其几何中心D.物体放在斜面上时,重力的方向是斜向下的二.填空题(共6小题)11.如图甲、乙所示的两个实验说明了力的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如图甲所示的这个现象主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图乙所示的现象说明力能使物体发生________。12.如图所示的物理教材中的插图,坐在船中的人用力向前推动另一艘船时,发现自己坐的船________(选填“前进”、“后退”或“不动”),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还可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13.小华利用饮料瓶、气球、瓶盖、吸管等制作了一个简易喷气小车,如图所示,拔掉吸管口的塞子,气球向左喷气,同时小车会向右运动,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使小车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选填“地面”或“喷出的气体”)。14.“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在距月球表面200km高度经过多次“刹车制动”,最终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刹车制动”时,沿运动方向喷射高温气体,高温气体对卫星施加制动力,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卫星的运动状态________(选填“改变”或“不变”)。“嫦娥一号”收到地面工作人员发出的指令,发动机点火工作,喷射高温燃气实现加速。此时,“嫦娥一号”获得的作用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________(选填“相同”或“相反”)。15.游泳时用手和脚向后划水,人就能前进,这表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使人前进的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这个现象还能说明________;用力弯锯条,锯条变弯了,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16.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此时橡皮受到________力(选填“平衡”或“非平衡”)三.作图题(共4小题)17.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测力计下面,读出示数。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测力计示数发生了变化。作出玻璃板在测力计示数发生变化时的受力示意图。18.请在图中,作出静止在斜面上重为5N的物体所受重力的示意图。19.如图为运动员沿斜面下滑场景,O为运动员重心,画出滑道对运动员作用力的示意图。20.如图所示,有一辆小车,在A点受到40N水平向右的推力,在图中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实战练习11.D2.B3.B实战练习21.C2.C3.D实战练习31.C2.B3.D实战练习41.B2.C3.C实战练习51.C2.B3.D实战练习61.C2.C3.D实战练习71. 9;3:5;150。2. 400;800;4。3. 80N;5:2。牛刀小试·巩固练习1.C2.C3.C4.A5.C6.B7.C8.D9.D10.A11. 运动状态;形变。12. 后退;运动状态;相互的。13. 相互;喷出的气体。14. 相互;改变;相同。15. 相互;水;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形状。16. 运动状态;非平衡。17.18.19.20.第八章: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在初中物理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经典力学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阐述了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即惯性定律。该定律将简单的运动现象与力的作用联系起来,为后续学习直线运动、受力分析等力学问题奠定了基础。对理解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点总结: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1)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等物理学家对运动和力关系的观点:①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关系的观点: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②伽利略的研究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永远运动。③笛卡尔进行的研究: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④牛顿的伟大贡献:通过概括和总结,揭示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具有相同的性质——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2)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个规律叫做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特别提醒】①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有惯性。②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在大量事实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概括、推理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2.惯性及惯性现象。(1)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做惯性。【特别提醒】①惯性是保持物体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②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速度大小、受力与否、物体状态等都无关。③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惯性是自然界中的物体所具有的一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物体总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定律是一条客观规律,是指由于物体具有惯性,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所遵循的规律。考点总结:考点 要求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Ⅰ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Ⅰ惯性的概念 Ⅰ惯性与力的区别 Ⅱ惯性的普遍性 Ⅰ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 Ⅱ惯性的利用及危害 Ⅰ运用惯性判断物体的运动 Ⅰ考点1: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典型例题例题一: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某实验小组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每次实验时,让小车自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B.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滑行的距离,可判断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C.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D.通过实验推理可知:如果运动的小车不受力,小车将以恒定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答案】C【解析】A、实验中,小车从同一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目地是为了让小车每次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都相同,便于比较,故A正确;B、由题意可知,通过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运动距离的长短,就可知道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是转换法的运用,故B正确;C、实验表明:小车在木板表面运动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远,速度减小得越慢,故C错误;D、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小车的速度减小得慢。由此推理得出:假如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小车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例题二: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___力等于___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小车都从同一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___相同。(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4)进一步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_方法。【答案】(1)重;支持;(2)速度;(3)远;(4)匀速直线;(5)科学推理法。【解析】(1)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合力为零,其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的用;(2)每次让小车从同一个斜面的同一高度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速度;(3)试验中,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毛巾、棉布、木板做水平面,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不同,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4)进一步推理可知:物体运动不受外力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5)本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使小车在进入平面时的运动速度相同,这属于控制变量法;同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推理,得出运动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状态,属于科学推理法。实战练习11.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们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由静止开始下滑B.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远C.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就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2.小馨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_________。(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3.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计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计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选填“a”、“b”或“c”);原因是_________。(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运动,上述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同答一种即可)。(4)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典型例题例题一:如图所示,一个小球被竖直抛向空中,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到达最高点B点。如果小球上升到A点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A.静止在A点B.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最后静止在B点C.以A点时的速度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D.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到达B点后匀速向下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我们知道,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因此当小球上升到A点处时,所受的力突然全部消失,即小球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小球由于惯性,以A点时的速度匀速直线向上运动通过B点;故ABD错误,C正确。例题二:在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中,中国女排获得亚军,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女排在世界女排联赛中取得的最佳战绩,当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则排球将( )A.保持静止B.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C.自由下落D.先向上减速,再向下加速【答案】B【解析】当排球运动到最高点时,仍有向前运动的速度,因此若它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排球将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ACD错误。实战练习21.2024年3月24日,中国 玉山“华鼎锦纶”斯诺克世界公开赛决赛,中国斯诺克领军人物丁俊晖与卫冕冠军特鲁姆普上演巅峰对决。如图场景涉及的物理知识中,说法正确的是(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球杆击球时,球杆对球的作用力大于球对球杆的作用力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D.丁俊晖击打母球后在台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消失,母球将保持静止2.小雅在优美的校园内散步,下列有关她看到的现象和说法正确的是( )A.一阵微风吹过,鲜艳的五星红旗随风飘动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用B.静止在乒乓球台上的球拍,其受到的重力和对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跑道上奔跑的同学们所穿运动鞋的鞋底有花纹,是为了减小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D.被斜向上抛出的篮球,在上升过程中若一切外力突然消失则会保持静止状态3.如图所示,将小球拉到点A后由静止释放,小球会在点A、B(最低点)、C三处之间来回摆动,若小球摆到B点时,细绳突然断了,且一切外力消失,则小球将( )A.沿竖直方向掉下来B.静止在空中不动C.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D.向右沿曲线下落考点3:惯性的概念典型例题例题一:下列现象与惯性有关的是( )A.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B.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答案】B【解析】A、火车启动时速度越来越大,是因为牵引力大于阻力,与惯性无关,故A不合题意;B、投出的篮球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在空中继续向前运动,故B符合题意;C、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属于电荷间的作用规律,与惯性无关,故C不合题意;D、水银的温度升高时体积增大属于热胀冷缩现象,与惯性无关,故D不合题意。例题二:某地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徐同学抛出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后实心球在空中飞行,是因为它受到推力的作用B.抛出后实心球继续向前,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C.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受平衡力的作用D.抛出后实心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因为它受到重力的作用【答案】D【解析】A、被抛出的实心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作用,之所以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B、抛出后继续向前,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的作用,故B错误;C、实心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且速度不为零,此时受力不平衡,故C错误;D、抛出后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是因为受重力的作用,是重力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实战练习31.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参加比赛时顽强拼搏,获得了骄人的成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冲刺的滑冰运动员的运动状态不变B.滑雪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不受重力C.被推出的冰壶由于具有惯性能继续向前滑行D.沿曲线滑行的花样滑冰运动员所受合力为零2.牵手校运,共筑辉煌,用运动诠释青春的力量!校运会上,小明正在投掷铅球,铅球运动轨迹如图所示(空气阻力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球在上升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B.从a到b的过程中,球受到了推力C.球到达b点时,惯性消失,实心球下落D.抛出的球最终落地,是由于球受到重力3.如图所示,冰壶运动员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冰壶离开手之后,由于_______还能继续向前运动。考点4:惯性与力的区别典型例题例题一:《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如图,其目的是快速行驶中的汽车万一发生碰撞等交通事故,防止驾驶人、乘坐人员的身体( )A.受到向前的冲击力而撞击车体B.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而撞击车体C.受到向前的惯性力而撞击车体D.受到座椅靠背向前的推力而撞击车体【答案】B【解析】ABD.在汽车发生碰撞或紧急刹车时,速度突然减小,司乘人员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运动而撞击车体,系安全带可以减小因惯性对驾乘人员造成的伤害,故A、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C不符合题意。例题二:在2023年苏迪曼杯世界羽毛球混合团体锦标赛决赛中,中国队以3:0力克对手取得胜利,实现了三连冠。如图是比赛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羽毛球在下落的过程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B.羽毛球离开球拍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羽毛球受到惯性力C.羽毛球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不受重力D.力改变羽毛球运动状态【答案】D【解析】A、羽毛球在下落的过程中,相对地面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A错误;B、羽毛球离开球拍后还能继续运动,是因为羽毛球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力,故B错误;C、羽毛球上升到空中最高点时,同样受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D、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改变羽毛球运动状态,故D正确。实战练习41.下列有关足球比赛时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A.射门时空中匀速飞行的弧线球运动状态没有改变B.踢到空中的足球,继续向前飞行是受到了惯性力的作用C.赛场草坪上滚动的足球,停下来是因为没有受到推力作用D.运动员踢球时,使脚感到疼痛的力是足球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弹力2.小明梦见他和小华被困在一个结冰池塘中的情形,他们坐的小船停在光滑的冰面上,由于没有摩擦,他们无法推动小船。后来他们想出一个奇妙的方法把行李向后扔出去,如图所示,小船居然动起来了,关于这一现象,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的原理是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人扔行李的力推动了小船向前运动C.行李被扔出后继续运动,是因为行李受到惯性的作用D.行李被扔出后,船将不再受到力的作用3.如图所示,关于这四幅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图中手握住瓶子静止,当手握瓶子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摩擦力不变B.乙图中用重垂线来检查墙壁上的画是否挂正,利用了重力方向竖直向下C.丙图中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是受到惯性作用D.丁图中人用力推左边的船,自己的船向右运动,这是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考点5:惯性的普遍性典型例题例题一:2024年3月23日,王亚平老师在处于失重环境的中国空间站中,将“冰墩墩”抛出后,“冰墩墩”仍沿原有方向匀速前进,然后被叶光富老师接住并抛回。下列相关判断中( )①被抛出“冰墩墩”仍沿原方向前进,是由于它受到惯性作用②抛出的“冰墩墩”相对于空间站遵守牛顿第一定律③叶老师用手接住“冰墩墩”“,“冰墩墩”由运动变为静止惯性消失④叶老师将“冰墩墩”抛回时,用力方向要与王老师用力方向相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A.只有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答案】A【解析】①被抛出“冰墩墩”仍沿原方向前进,是由于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说法错误;②抛出的“冰墩墩”相对于空间站遵守牛顿第一定律,说法正确;③叶老师用手接住“冰墩墩”“,“冰墩墩”由运动变为静止,运动状态改变,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大小不变,说法错误;④叶老师将“冰墩墩”抛回时,用力方向要与王老师用力方向相反,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说法正确。综上分析,只有②④正确。例题二:下列几种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物体才有惯性B.物体在各种运动状态下都有惯性C.物体在粗糙地面上没有滑行,所以没有惯性D.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后,物体不能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惯性就发生了变化【答案】A【解析】AB、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不正确,B正确;C、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故C错误;D、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只与质量有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力的作用下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惯性并不发生变化,故D错误。实战练习51.元代《农书》中记载农民使用扇车清选谷物的情景。农民将谷物倒入扇车后,快速摇动摇柄,扇轮转动产生气流,气流使枯瘪谷物从远端出风口飞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谷物倒入扇车下落的过程不受力的作用B.气流使枯瘪谷物从出风口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农民摇动摇柄时,摇柄对农民没有力的作用D.从出风口飞出的干瘪谷物没有惯性2.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消除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足球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没有惯性3.下列关于惯性现象的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小汽车配置安全气囊和头枕,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②子弹离开枪膛后还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子弹具有惯性③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最终停下来,是因为足球的惯性小于它受到的摩擦力④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有惯性,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考点6:惯性大小的影响因素典型例题例题一: “车祸猛于虎”,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超速、超载、疲劳驾驶等造成的,对家庭、社会造成巨大伤害。如图所示,大货车由于超速行驶,虽然紧急刹车,仍然追尾前方等红灯的小轿车。关于本次交通事故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正常前行的小汽车车轮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与它运动的方向相反B.超速的大货车虽然紧急刹车,也没刹住,说明物体的惯性与速度有关C.小轿车和大货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D.大货车静止在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力是因为地面发生形变产生的【答案】C【解析】A、正常前行的小汽车车轮如果是驱动轮,则车轮转动时会给地面一个向后的摩擦力,则地面给车轮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这个力使汽车获得向前的动力,即与它运动的方向相同,故A错误;B、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故B错误;C、发生追尾时,小轿车的尾部、大货车的前部的形状发生变化,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故C正确;D、根据弹力的产生原理可知,大货车静止在地面上时,它对地面的压力是由于大货车发生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例题二:2月9日~25日,第23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平昌郡举行。如图所示是我国运动员在冬奥会上参加比赛项目时顽强拼搏的英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图中: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向后蹬地,人就前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乙图中:自由滑雪运动员在空中加速下落过程中他的惯性越来越大C.丙图中: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滑行变慢是因为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D.丁图中:花样滑冰运动员单脚匀速转弯,她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答案】B【解析】A、速度滑冰运动员在水平冰道上向后蹬地,对地有一个力的作用,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地面对人有一个向前的力,使人前进,故A正确;B、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因此,运动员加速下落过程中惯性不变,故B错误;C、运动员将冰壶推出后,冰壶滑行时受到摩擦力而变慢,说明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故C正确;D、花样滑冰运动员单脚匀速转弯,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二力是一对平衡,故D正确。实战练习61.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应用了惯性,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跳远运动员要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是利用速度越快,惯性越大B.撞击锤柄的下端可以紧固锤头是利用锤头受到了惯性的作用C.司机系上安全带可以有效减小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带来的伤害D.投掷链球时运动员快速旋转链球后掷出,目的是使链球获得惯性向前运动2.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如图,则运动员( )A.助跑阶段才具有惯性B.起跳时动能最大C.经过最高点时所受的合力为零D.经过最高点时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零3.2024年3月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江新林在空间站机械臂的辅助下进行舱外作业。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正在进行舱外作业的航天员,身处太空,没有惯性B.地面控制中心通过电磁波与空间站中的航天员通信C.飞船沿轨道绕地球飞行,运动状态不断的发生改变D.机械臂的功能类似于人的手臂,它们属于费力杠杆【特别提醒】考点7:惯性的利用及危害典型例题例题一:1.生活中人们常常利用物体的惯性。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图甲,运动员扔标枪时要助跑,利用了运动员的惯性B.图乙,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下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C.图丙,拍打棉被清除上面的浮灰,利用了棉被的惯性D.图丁,渔民将手中的渔网抛出时,利用了渔网的惯性【答案】D【解析】A、标枪运动员通过助跑提高成绩,是为了使标枪具有一定的速度,当标枪出手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飞行,所以是利用了标枪的惯性,故A错误;B、紧固锤头时撞击锤柄的下端,锤柄停止运动,而锤头由于惯性继续向下运动,所以就套紧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B错误;C、拍打棉被清除上面的浮灰,棉被受力运动,而浮灰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从而脱离棉被,所以是利用了浮灰的惯性,故C错误;D、渔民将手中的渔网抛出,渔网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利用了渔网的惯性,故D正确。例题二:观察下面几幅图,对图中所示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飞行”,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B.跳远时助跑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他的推力小于车所受的阻力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速度为零,受平衡力的作用【答案】B【解析】A.踢出去的足球会继续“飞行”,是因为球有惯性,故A错误;B.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跳远时助跑可以提高运动的速度,起跳后在空气飞行的速度更快,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更大,可以提高成绩,是利用了身体的惯性,故B正确;C.男孩水平用力推车但没推动,车处于静止状态,则车受平衡力作用,他的推力等于车所受的阻力,故C错误;D.蹦蹦杆跃到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速度不为零,此时他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这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实战练习71.如图所示的生活场景,有关惯性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锤柄撞击硬物后,锤头会紧套在锤柄上,是利用了锤头具有惯性B.图乙,汽车行驶速度越快,惯性就越大,拐弯时就越容易翻倒C.图丙,星际探测仪在脱离地球引力范围后,就不再具有惯性D.图丁,掷出去的冰壶能继续向前运动,是由于冰壶受到惯性力作用2.下列实例中,属于防止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跳远时助跑 B.司机系安全带C.抖掉衣服上的灰尘 D.列车进站前撤去动力3.下列现象中,为了防范惯性带来危害的是( )A.标枪运动员掷标枪前需要助跑B.小型客车司乘人员系上安全带C.通过拍打窗帘清除它上面的浮灰D.锤头松了,撞击锤柄使锤头紧套在锤柄上考点8:运用惯性判断物体的运动典型例题例题一:3月15日,在新加坡举行的乒乓球大满贯决赛中,中国选手以3:1战胜韩国队夺得冠军。如图所示是比赛中的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以飞行的乒乓球为参照物,球台是运动的B.乒乓球离开球拍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具有惯性C.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制作球拍胶皮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因为其硬度大【答案】D【解析】A.以飞行的乒乓球为参照物,球台相对于飞行的乒乓球位置发生了变化,故球台是运动的,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由于乒乓球具有惯性,乒乓球离开球拍后继续向前运动,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她的支持力两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制作球拍胶皮的主要材料是橡胶,因为其弹性大,故D错误,D符合题意。例题二:2月25日,在韩国釜山进行的2024年国际乒联釜山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男子团体决赛中,中国队3比0战胜法国队,夺得冠军。如图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击球时,球和球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B.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和球对球拍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乒乓球离开球拍继续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D.乒乓球最终会落到地面,是因为没有了力的作用【答案】A【解析】A、击球时,球拍对乒乓球施加的力是球拍发生弹性形变产生的,故A正确;B、击球时,拍对球的力和球对拍的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C、球离开球拍之后在空中继续飞行,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D.乒乓球最终会落到地面,是因为受到了重力的作用,故D错误。实战练习81.如图所示,当人驾驶平衡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车对人的支持力是由于车的形变产生的B.平衡车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平衡车突然停止时,人会向前倾,是因为人受到惯性D.若平衡车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平衡车会慢慢停下来2.下列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没有推动静止的汽车,是由于推力小于摩擦力B.行驶中的客车突然刹车时,乘客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倒C.竖直向上抛出的篮球达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D.粉笔盒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对粉笔盒的支持力是由于地球引力产生的3.小明同学坐在公交车上,对头顶上方如图所示的拉环(辅助乘客的安全设施,站立的乘客需要用手拉住它)进行观察,当拉环出现下列现象,对汽车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若拉环向左偏,说明公交车正在左转弯B.若拉环向前偏,说明公交车正在启动的过程中C.若拉环向后偏,说明公交车正在刹车D.若拉环自然下垂,说明公交车正在匀速直线运动或停止巩固练习一.选择题(共10小题)1.下列物体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A.公路上正在转弯的汽车 B.正在减速进站的列车C.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 D.降落伞匀速直线下落2.如图甲所示:木板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A.小车突然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减速运动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3.下列情景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减速进站的火车 B.空中匀速下落的降落伞C.弯道匀速滑行的滑冰运动员 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4.炮弹被射出后继续运动是由于( )A.火药的推动力 B.炮弹所受到的推力大于空气的阻力C.炮弹具有惯性 D.炮弹受到的惯性大于空气的阻力5.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的是( )A.月球绕着地球转 B.雨滴从空中竖直加速下落C.“辽宁舰”静止在海面上 D.在空中飞行的足球6.系安全带可减小下列哪种情况发生时对乘客的伤害( )A.快速启动 B.匀速行驶 C.紧急刹车 D.缓慢加速7.一辆汽车在水平的公路上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一个热气球正位于公路的正上方并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则热气球上的人以气球为参照物,看到汽车运动的轨迹为( )A. B. C. D.8.实验小组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有关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应把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B.图中三次实验小车都会停下来,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C.由图中小车在三个表面上的运动情况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D.如果在平面上小车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匀速运动9.金属球用细绳挂在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甲所示。下列选项中能导致球突然从如图甲位置变成如图乙位置的是( )A.车向南由静止起动 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C.车向北直线运动时加速 D.车向北直线运动时减速10.2024年5月21日报道:近日,梅州一辆重型长栅货车载着满满一车塑料水管,行驶至路口时因_______,货车上的水管直接刺入了前面的小车,现场十分惊险,所幸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如图为新闻配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题中横线处的文字可能是“货车紧急刹车”B.题中横线处的文字可能是“货车突然加速”C.水管刺入小车的过程中,水管相对地面静止D.水管刺入小车的过程中,小车相对水管向前运动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如图所示,冰壶运动员用脚向后蹬冰面,人向前运动,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______,冰壶离开手之后,由于_________还能继续向前运动。12.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间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棋子飞出说明力改变物体的_________,上面的棋子具有_________且受到_________力的作用而落下。13.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对接成功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是___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飞船在太空中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惯性。14.同学们乘坐大客车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途中司机发现路前方有障碍物紧急刹车时,坐在车上的人会向_________(填“前”或“后”)倾倒,这是因为人具有_________,所以同学们乘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15.小球沿光滑轨道AOB到达B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可能是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16.在学习“运动和力的关系”时,我们曾追随着物理学家的足迹,设计过这样的“斜面”实验:(1)如图所示,实验时每次都必须让小车从斜面滑下后沿水平面运动,是因为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竖直方向的_________力等于_________力,相当于小车只受水平方向上的摩擦力。(2)小车都从同一斜面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运动时的_________相同。(3)分析图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并观察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_________。(4)进一步推理,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_运动。(5)此实验中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_________方法。17.小馨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1)小车在水平面运动时受到___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的作用。(2)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在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_。(3)比较图中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最大距离,可以得出:在初速度相同的条件下,水平面越光滑,小车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18.小明利用如图的装置,探究在水面上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进行如下操作:a.如图甲,将毛巾铺在水平木板上,计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b.如图乙,取下毛巾,将棉布铺在斜面和木板上,计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c.如图丙,取下棉布,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通过的距离。请针对以上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以上操作中错误的一次是_________(选填“a”、“b”或“c”);原因是 _________。(2)对比两次正确实验操作能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通过的距离越_________。(3)纠正错误后,多次实验进行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在水平面上运动的小车,如果受到的阻力为零,它将做_________运动,上述探究实验中都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_________(同答一种即可)。(4)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19.如图所示是用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做“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1)实验需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_________开始由静止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2)小车进入水平面后,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的方向为_________。(3)实验结论: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4)推论:如果小车在水平面受到的阻力为零,小车将做_________。可见力是_________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0.如图所示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同一高度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的_________相同,此处用到的重要实验方法是_________。(2)当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小车受到的_________和支持力相互平衡,小车水平方向相当于只受阻力。实验中为了让小车受到不同的阻力,采用的做法是改变水平接触面的_________。(3)实验结论是: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4)根据实验结论,如果运动的小车所受阻力为零,那么小车将做_________运动。(5)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牛顿第一定律,该定律是建立在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B.科学家猜想的基础上C.直接实验结果的基础上D.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的基础上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实战练习11.B2.(1)非平衡力;(2)速度;(3)慢。3. (1)b;(2)远;(3)匀速直线;实验加推理;(4)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实战练习21.C2.A3.C实战练习31.C2.D3.相互的;具有惯性。实战练习41.D2.A3.C实战练习51.B2.A3.A实战练习61.C2.B3.A实战练习71.A2.B3.B实战练习81.A2.B3.D巩固练习1.D2.B3.B4.C5.C6.C7.D8.D9.C10.A11. 相互的;具有惯性。12. 运动状态;惯性;重。13. 静止;有。14. 前;惯性。15.c16.(1)重;支持;(2)速度;(3)远;(4)匀速直线;(5)科学推理法。17.(1)非平衡力;(2)速度;(3)慢。18.(1)b;(2)远;(3)匀速直线;实验加推理;(4)使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相同。19.(1)相同高度;(2)水平向左;(3)慢;(4)匀速直线运动;改变。20.(1)速度;控制变量法;(2)重力;粗糙程度;(3)小;慢;(4)匀速直线; (5)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年(人教版)八下力学先修《第7章 力》强化练习.docx 2025-2026年(人教版)八下力学先修第1讲:《第7章 力》.docx 2025-2026年(人教版)八下力学先修第2讲:《牛顿第一定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