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复习 导学案(含答案)2025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资源简介

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复习导学案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改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复习重点:两战的原因、战役、影响、启示。
三、复习过程:
(一)思维导图
要求:自主学习九下第三、四单元相关知识点,根据知识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1918 1939——1945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其他原因
性质
转折战役
战前军事集团
新式武器
中国地位变化
战后国际关系
战后国际组织
影响
(二)常考知识点
要求:(时间8分钟)(全体学生起立,根据学案,同桌A层教会B层同学,随机抽取B层展示,不会的用红笔标记,在提纲上勾划、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
评价: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小组互评)
评价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组长总结并推选代表展示。A层学生负责点评
评价任务:从展示的规范用语,答题思路、答案组织进行点评。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组内互评
1. 导致一战爆发的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其核心及成员有哪些国家?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导火线、开始标志、转折点、结果、性质、影响。
3,巴黎和会召开时间、操作国、与德国签署的主要条约、性质。
4.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主导国家、签署的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主要条约。
5.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的世界格局。
6.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全面爆发的标志、扩大的标志、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走向联合的标志、转折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标志、欧洲战事结束的标志、正式结束的标志、性质。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重要作用。
9.雅尔塔会议的时间、内容、影响。
(三)达标检测
1.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A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如图信息反映了一战的 ( A )
A.残酷性 B.正义性
C.偶然性 D.复杂性
3.柏林墙这道“德国的伤疤”,东德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西德则认为它是限制行动自由的“耻辱墙”。同一面墙有不同的称谓,这是因为 ( D )
A.德国因柏林墙发生了分裂 B.西德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4.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A )
A.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5.“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造成上述材料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 D )
A.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政治多极化的形成
D.一超多强局面的冲击
6.如图是一张历史知识卡片,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卡片反映的主题是 ( C )
别了,雅尔塔——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鼎足之势话西方——美国、欧盟、日本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普京出手不凡的举措
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7.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总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这可用于研究( D )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8.斯大林评价某场战争时指出,“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的情况来讲,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只有我们的盟军才光荣地、胜利地实现了强渡海峡的庞大计划。历史将把这一业绩当作一项最高的成就而记载下来”。这场战争使( D )
A.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B.苏德战场形势开始扭转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欧洲第二战场得以开辟
9.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 C )
①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战胜共同的敌人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合作
③世界各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希望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遭到了许多国家的抵制,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等大国都主张,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必须以多极化为基础。无论是从国际正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全球治理需要各国的平等合作和协商来说,国际政治的多极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材料说明( )
A.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C.以多极化为基础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各国都支持多极化趋势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摘编自《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摘编自《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1)材料一中,苏俄(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后,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了战局。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
二战后亚非拉国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倡导不结盟运动,成为推动世界和平民主的政治力量。在资本主义阵营中,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成立欧共体;日本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到20世纪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在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和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失利,导致国内政局不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等。这些事例充分说明两极格局下呈现多极化趋势。(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世界格局的变动见证国家实力的消长,为国家发展提供机遇;国家综合国力的变化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世界格局复习导学案
课型:复习课 课时:1课时
一、复习目标:
1.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2.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改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3、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
二、复习重点:两战的原因、战役、影响、启示。
三、复习过程:
(一)思维导图
要求:自主学习九下第三、四单元相关知识点,根据知识逻辑绘制思维导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
起止时间 1914——1918 1939——1945
开始标志
结束标志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其他原因
性质
转折战役
战前军事集团
新式武器
中国地位变化
战后国际关系
战后国际组织
影响
(二)常考知识点
要求:(时间8分钟)(全体学生起立,根据学案,同桌A层教会B层同学,随机抽取B层展示,不会的用红笔标记,在提纲上勾划、记忆,记下发现的问题。)
评价:小组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小组互评)
评价要求: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见解,组长总结并推选代表展示。A层学生负责点评
评价任务:从展示的规范用语,答题思路、答案组织进行点评。
评价方式:小组互评、组内互评
1. 导致一战爆发的对立的两大军事集团是什么?其核心及成员有哪些国家?
2.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目的、导火线、开始标志、转折点、结果、性质、影响。
3,巴黎和会召开时间、操作国、与德国签署的主要条约、性质。
4.华盛顿会议召开的时间、主导国家、签署的对中国危害最大的主要条约。
5.一战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形成的世界格局。
6.如何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7.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全面爆发的标志、扩大的标志、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走向联合的标志、转折点、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标志、欧洲战事结束的标志、正式结束的标志、性质。
8.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重要作用。
9.雅尔塔会议的时间、内容、影响。
(三)达标检测
1.1907年英俄协约签订。学者蒙格指出,英国与俄国缔约的主要动机“是改变欧洲的力量对比,尤其要加上一个对付德国的砝码”。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经济大危机的根本原因
C.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D.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2.如图信息反映了一战的 (   )
A.残酷性 B.正义性
C.偶然性 D.复杂性
3.柏林墙这道“德国的伤疤”,东德称之为“反法西斯防卫墙”,西德则认为它是限制行动自由的“耻辱墙”。同一面墙有不同的称谓,这是因为 (  )
A.德国因柏林墙发生了分裂 B.西德站在了正义的一方
C.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D.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产物
4.有学者针对一战指出:“因为欧洲看起来被削弱、分裂和不堪一击了,所以这些白人不再注定是殖民地的统治者了。从欧洲和西南亚战场返回家乡的殖民地居民根据他们的观察加深了这种印象。”这意在说明一战( )
A.有利于被压迫地区民族解放 B.结束于世界人民的反战运动
C.终结了欧洲的优势地位 D.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
5.“正在形成的全球政治中,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正取代冷战期间的两个超级大国,成为吸引和排斥其他国家的几个基本的极。”造成上述材料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 (   )
A.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B.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C.政治多极化的形成
D.一超多强局面的冲击
6.如图是一张历史知识卡片,据卡片内容判断该卡片反映的主题是 (   )
别了,雅尔塔——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鼎足之势话西方——美国、欧盟、日本
走出低谷的俄罗斯——普京出手不凡的举措
风云际会看东方——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
B.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7.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总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这可用于研究( )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总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1.5 5.7 9.1 23.5 14.5 28.2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影响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8.斯大林评价某场战争时指出,“就其规模,就其宏大的布局,以及杰出地执行计划的情况来讲,战争史上从来也没有过足以和它类比的事业”“只有我们的盟军才光荣地、胜利地实现了强渡海峡的庞大计划。历史将把这一业绩当作一项最高的成就而记载下来”。这场战争使( )
A.二战规模达到最大 B.苏德战场形势开始扭转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欧洲第二战场得以开辟
9.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有( )
①加强国际合作,有利于战胜共同的敌人
②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可以相互合作
③世界各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
④和平来之不易,战争悲剧不能重演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0.冷战结束之初,美国…希望建立由它主宰的单极世界…遭到了许多国家的抵制,俄罗斯、法国、德国、中国等大国都主张,冷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必须以多极化为基础。无论是从国际正义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全球治理需要各国的平等合作和协商来说,国际政治的多极化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材料说明( )
A.冷战结束后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
B.世界政治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C.以多极化为基础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
D.各国都支持多极化趋势发展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摘编自《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材料二 在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对两极格局的挑战既来自战后通过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新兴独立国家,也来自两大阵营中的离心和分化倾向。
——摘编自《大国战略与世界秩序》
(1)材料一中,苏俄(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二战后“世界出现两极格局的同时,多极化的潜流一直在涌动”。
(3)综上所述,你认为世界格局的变动与国家发展之间有何关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