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类主题阅读 期末专题练(一)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同类主题阅读 期末专题练(一) 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同类主题阅读 期末专题练(一) 2024--2025学年
初中语文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新教材)
花香中的外婆
①还未踏进小院,就嗅到了温暖空气里淡淡的花香。循着花香走进院子,一眼就看到了正在忙碌的外婆。
②清晨柔和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稀稀疏疏地落在外婆身上,只见她那一头银白色的发丝泛着粼粼的光,被暖风撩起又落下。这位眼角溢满笑意的老人,正幸福地侍弄着她那些宝贝花。见我走来,她才缓慢地放下手中的浇水壶,笑着对我说:“今年的花开得真好。”
③外婆喜欢养花。她的小院里一年四季都开着各色的花,就连小小的角落里,也会长着一簇簇不知名的小野花。所以,不管何时踏进小院,夹杂着泥土香气的芬芳总会扑鼻而来。村里人家都知道外婆爱花。每当他们出远门或者很长时间不在家时,都会委托外婆帮忙照看他们的花,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有时,小院里同一品种的花开得太旺了,她就会移栽到几个盆里,送给左邻右舍。她相信,花能带来幸运。
④记得一个秋天,外婆小院里大部分的花在霜降那一晚后都枯萎了,院子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调,我看了之后不禁难过起来,垂下眼帘问外婆:“花都死了,怎么办?”外婆黯淡的眼神中忽的闪过一抹亮色,她轻轻对我说:“花死了变成泥土,泥土再重新让它开花。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呀!”外婆没读过什么书,甚至不认得几个方块字,但我却觉得外婆心里装着的,是比知识更伟大的东西。
⑤有段时间,外婆搬到了我家来住。对于高楼耸立、车水马龙的都市环境,她这位地地道道的农家人,很不适应。她每天能干的事情,也就只有下楼走走。每次回来,她手里总会握着一束淡黄色的小野菊,进门后将它们养在窗台的花瓶里。几天之后,它们竟也开得灿烂。每当傍晚,她都会静静地趴在窗台上。我问她:“外婆,你在干吗?”“哦,我在看花呢。”其实我知道,妈妈已经到了下班点,却还没回家,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我放学回家时,抬头总能看到厚厚的玻璃窗后向我招手的外婆。每当这时,我就觉得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⑥如今外婆已年近古稀,但她眼睛里依旧闪耀着太多的美好,像十八岁少女的心事。看着眼前的外婆,忽然忆起我小时候拉着她的衣摆问她:“外婆,你为什么喜欢养花呀?”这个如花般的老人抿了抿嘴,在淡淡的花香里笑着告诉我:“你不懂,今世养花,来世漂亮!”
(选自《作文通讯》)
1.阅读第④段,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主要事件。
2.第③段画线句体现了外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为什么说“这窗户好像一个画框,框住了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4.文中的外婆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却给予我生活的启示。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一说你身边的人给予你的生活启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把妈妈抱在怀里
宋文舜
①2005年秋,82岁的妈妈患上严重感冒,半夜发烧。姐姐妹妹们都来了,围在妈妈床前。三姐是医生,给妈妈测了测体温,接近39℃。三姐说:“赶紧上医院吧!”姐妹们立刻给妈妈穿好衣服,扶上轮椅,推出院门。我赶紧把汽车停到大门口,把妈妈搀到车上,然后风驰电掣将妈妈送到了离家较近的一家医院。
②我停好车,妈妈已经躺在了急诊病房,鼻子下面挂着吸氧的管子。三姐去等化验结果,我蹲在病床前,听见妈妈说:“我冷!”大妹想要抱抱妈妈,被妈妈用手推开。妈妈指了指我,我明白她的意思,赶紧站起身,一条腿斜跨病床边,将妈妈抱在了怀里。
③妈妈的身体在颤抖,眼睛紧紧地闭着,嘴里嘟囔着:“你这个穷小子,把我弄到这儿来……我要去大医院!”我没答话,只是把妈妈抱得更紧了。
④过了一会儿,妈妈的身子不抖了,也不说话了,像是睡了。我腾出一只手为妈妈梳理着花白的头发;看到妈妈的眼角有泪水溢出,我又用手指给妈妈擦掉了热热的眼泪……
⑤那是我第一次紧紧地抱着妈妈。看着妈妈已经苍老的脸,我的心开始颤抖。
⑥医生推着工作小车过来了,我起身离开妈妈的病床。医生一边给妈妈输液一边说:“这儿只能留一个家属,其他人到外边等。”三姐留下了,妹妹们退到病房门外,我则神不守舍地回到车里。
⑦坐进车的刹那,我的眼泪突然奔涌,我哭出了声!
⑧妈妈生养了七个孩子,我是唯一的男孩儿,生我那年妈妈已经38岁。妈妈曾经告诉我:“你是你奶奶一个头一个头磕出来的,是‘千顷地一棵苗’啊!”所以我从小到大都受到全家人的特殊关照和保护。
⑨为了把我们这些个孩子拉扯大,妈妈不仅操碎了心,受尽了累,吃尽了苦,而且,她简直就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来换我们的命啊!每当我安静地站在妈妈身边,或是细细地端详妈妈熟睡的脸时,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妈妈背着我下地干活,抱着我烧火做饭的情景,耳边也会响起满街筒子都能听到的、妈妈呼喊我的乳名、唤我回家吃饭的声音,我常在百感交集中自问、自责、自省!
⑩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文字很多。然而,当你紧紧地靠近母亲,感受她身体的颤抖,摸着她的热泪,你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是和她融合在一起的!不管你做什么,都无法掩饰对她的愧疚感,无法摆脱对她的依恋……
三天后妈妈出院,我把她抱到了车上。
2008年,妈妈患上结肠癌,做了切除手术。从此,我长期和妈妈住在一起,也就经常抱一抱妈妈:抱着她上车下车,四处求医;抱着她出门进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
2012年冬,妈妈的癌症复发,转移到了肝肾。在妈妈的最后时刻,我们全家和族亲都聚拢在妈妈房间,我最后一次把妈妈抱在怀里。我好像是在呻吟:“没办法了,真的没办法了!妈妈呀!”我的泪流水一般落在了妈妈的脸颊上、头发上。
妈妈是在我的怀里“走”的,“走”,可能对她是苦痛的解脱,对我,则像是大山倒在了心口,至今都感觉疼痛……
5.相同的词语在不同的情形下刻画的心理不尽相同,文章中母亲和“我”都有过“颤抖”行为,依据文章内容,请你分别说出两人“颤抖”的原因。
(1)妈妈的身体在颤抖,眼睛紧紧地闭着。
(2)看着妈妈已经苍老的脸,我的心开始颤抖。
6.请从修辞手法角度对第 段中划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我的泪流水一般落在了妈妈的脸颊上、头发上。
7.选文第⑧段运用插叙,有什么作用?
8.结合全文,分析标题“把妈妈抱在怀里”的作用。
阅读下面文字后,完成下面小题,
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
①那还是孩提时代的事。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教学也很有一套,可就是脾气怪怪的。
②这天下午有节劳动课。李老师带着我们到学校的后山捡柴,让我们捡地上的枯树枝。
③我和三名同学跑向后山顶,边跑边捡。在一棵大树旁,我发现了一堆枯干的小树枝,急忙奔过去。跑着跑着,我脚一滑跌进一个深深的坑里。坑太深,三名同学吓得大呼小叫,想尽办法也没能把我拉上来。
④同学喊来了老师。李老师站在坑边上,盯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我们不拉你上来!”全班同学面面相觑,都没敢吱声。“老师,老师,我上不去!”我在坑里急得大叫。“在里面呆着吧,我们走!”李老师像陌生人一样大声扔给我一句话,带着同学们走了。
⑤老师硬生生地走了,不管我的死活。我一屁股瘫坐在坑里,嘴一张,哇哇地大哭起来,“老师!老师!我出不去!”一边哭一边生气地在坑里打滚,滚着滚着无意间我看见了一道亮光。擦干眼泪,我坐起来向亮光处爬去。透出亮光的地方有一个洞,我钻了进去,越钻越亮,不一会儿到了山坡上,一挺身我跳了出来。
⑥李老师和同学们都站在山坡上,随着我的出现,山坡上响起了真诚而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老师猛地抱起我原地转了两圈。我所有的不快,一扫而光,不解地问:“老师,你怎么知道坑里有洞能出来?”“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没等老师开口,阳光下同学们晃动着聪明的小脑袋争着抢着告诉我。
⑦李老师蹲在我面前伸出宽大的手掌拍掉我身上的尘土,亲切地抚摸着我的脑袋,重重地点着头。同学们探着身子,咧开小嘴上下打量我。这时,老师慢慢地站起来,环视一下四周,将一只手指竖到嘴边,示意我们安静。然后,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⑧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无法忘记儿时跌进坑里自己爬出来的经历,老师的话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直到今天,每当生活中遇到意想不到的打击时,我总是这样提醒和勉励自己——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
9.“我”跌进深坑后,李老师为什么扔给“我”一句话就带着同学们走了?
10.文中“李老师站在坑边上,盯了我许久,才沉着脸坚决地说”一句中的“盯”字能否换成“看”?为什么?
11.文中的李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12.读完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白糖棒冰
俞天立
①说起冰糕,怎能不提儿时的“白糖棒冰”呢?这小家伙一整块是由白糖水冷凝成的。暑天咬下一角细细品嚼,冰凉沁喉,甜香四溢,是我儿时最爱的零食了。
②我从小在杭州读书,暑假方回老家新昌看望祖父母。总是人还未到,祖母已把一整箱“新光”牌棒冰买好了,藏于冰箱。但免费的福利到手并不简单——每日一根,绝不多给,怕小孩子吃坏肚子。但机智如我,怎会拘泥于“戒条”呢?美食的诱惑,足以使我“铤而走险”,趁家人没注意,就偷偷溜到冰箱所在地——祖父母的卧室,拿床垫脚,去开上格的冷冻室。“新光”牌棒冰是蓝红色相间的纸包装,纸张薄如蝉翼,印着一颗硕大的星星。撕开一角,冷气便“噌噌”冒上来;有些残纸还黏在冰面,得用指尖小心剥净。棒冰入口,那种透心凉的感觉,犹如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瞬时消除了炎夏闷热之气,浑身舒畅。我三口两口咬完,牙齿直打哆嗦也全然不顾,生怕夜长梦多被发现。
③一两次的“作案”尚是不打紧的,只是次数多了,还是被祖母发现了蛛丝马迹。她见棒冰数量短时间下降得太快,又翻出了我扔在垃圾桶里的包装纸,便捉住我责骂了一顿。可我一个孩子怎能抵挡棒冰清凉甘甜的诱惑?直到再次“作案”被发现。作为惩罚,我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
④如果说祖母是严师,那么祖父就是慈师了。祖父不忍见我吃不到棒冰心痒难忍,又怕我“积习难改”,便想出了一招可以控制我贪吃棒冰的法子。他拿了白纸,裁成几十张小纸块,写上“一支棒冰”“两支棒冰”之类的短语,然后起了个大早爬到山顶,把纸条藏匿在石块下、树梢上、草丛里。第二天,祖父领我上山,告诉我,只要找到任何一张带“棒冰”字样的纸条,就同意领相应的棒冰给我吃,每日限一张。他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于是,我拼了命地爬树、翻石,甚至刨开土丘,弄脏了衣裳也全然罔顾。棒冰的诱惑,使我倍加努力。好不容易找到一张,上面却写着“无”。我无奈片刻,自是不肯放弃的,继续搜寻。与透凉甜爽的棒冰相比,暑气的蒸腾、衣裤的脏乱算得了什么□
⑤终于,我捡到了二十多张“棒冰票”。这些“战利品”,分明是一滴滴甘如饴、润如玉的水分子。我将它们当作宝贝疙瘩藏在储钱罐里。每日午睡后做完作业,就抽出一张,向祖父去换棒冰。他像小贩似的,微笑着一手交票一手交货。得了货,自然是我的享受时间了。
⑥久而久之,我已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即使“棒冰票”用完。有一次,他带我去县城逛街,忽闻阵阵有节奏的木梆敲击声——那是一辆“棒冰车”。他掏出两毛钱,小贩便徐徐打开三轮车上的木头箱子。一摞摞的白糖棒冰如砖瓦整齐地码放在蓝色厚棉包裹里,噌噌地冒着寒气。我眼睛都看直了。祖父让他拿出一支给我,我大快朵颐地又吮又咬,忘记了一切烦忧,仿佛吃棒冰是世上最大的赏心乐事。祖父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知道必须克制自己。
⑦如今,人已长大,大街上也早已没有了白糖棒冰。大街上琳琅满目的冰糕和冰淇淋,常常让我回忆起祖母和祖父,回忆起他们的严厉与用心良苦。
⑧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选自《上海文学》,有删改)
13.本文围绕“白糖棒冰”详细叙述了哪几件事?
14.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②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5.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的句末标点,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使用句号,有的同学认为应该使用问号。你认为哪一种更合适?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16.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小小的白糖棒冰,虽然味道寻常,却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
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完成各题。
①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
②到了行动的前一天。将近下课,我说:“咱们班负责二百三十根料,今天就分好组,争取一上午砍好。”忽然有学生问:“回来可是要作文 不如先说题目,我们今天就写好。”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 ”“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 ”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
③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宇典愈加神圣。我每次上课,必将它放在讲桌上,成为镇物。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我当然不能全答出,王福就轻轻叹一口气,说:“这是老师的老师。”我将字典递给班长保管。王福把双手在胸前抹一抹,慢慢地说:“但有一个条件,料要到我们三队去砍。”我说:“可以。明天的劳动,大家作证,过程有与你写的不符的,就算你输。”王福并不泄气,说:“好,明天我在队里等大家。
④第二天一早,我集合了其他队来的学生,向三队走去。在山路上走,露水很大。学生们都赤着脚,沾了水,于是拍出响声,好像是一队鼓掌而行的队伍。大家都很高兴,说王福真傻,一致要做证明,不让他把老师的字典骗了去。
⑤走了近一个钟头,到了三队进山沟的口上。远远望见王福慢慢地弯下腰,抬起一根长竹放在肩上,一晃一晃地向我们过来,将肩一斜,长竹落在地下,我这才发现路旁草里已有几十根长竹。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嬴了 ”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说:“走,我带你们进沟,大家做个见证。”
⑥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忽然,只见一面山坡上散乱地倒着百多棵长竹,一个人在用刀清理枝权,手起刀落。那人是王七桶。“老王,搞什么名堂 ”王七桶向我点头,又指指坡上的长竹。王福走到前面,笑眯眯地说:“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王福看一看班长,说:“你做公证吧。宇典。”王福忽然羞涩起来,声音低下去,有些颤,“我赢了。”
⑦我呆了,看看王福,看看王七桶。学生们看着百多根长竹,又看看我。我说:“好。王却心里明白过来,不知怎么对王福表示。
⑧王福看着班长。班长望望我,慢慢从挎包里取出一个纸包,走过去,递到王福手上。王福看看我,我叹了一口气,说:“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王福急了,说:“我把作文拿来。”我说:“不消了。我们说好是你咋天写今天的劳动,你虽然作文是昨天写的,但劳动也是昨天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学生们都不说话,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
⑨我想了很久,说:“抄吧。”
(节选自阿城《孩子王》,有删改)
17.为了字典,王福做了哪些事?
18.一本小小的字典,为什么会成为“圣物”?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19.第⑥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20.文中的“我”通过“赌字典”这件事告诉学生关于作文的道理是什么?
21.结合选文,分析王福这个人物形象。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青瓦邀雨来
侯美玲
①北方乡下,随处可见一幢幢低矮的瓦房。白色的墙,黑色的门,青色的瓦,组成一幅古色古香的画。古往今来,瓦的颜色很多,唯独喜欢青瓦,青色是中国特有的颜色,低调含蓄、温和中正,当青瓦遇到白墙,简直就是最佳搭配。
②春分已过,雨还是不见踪影,乡下人就开始盼雨,恨不得做上一桌好饭邀请春雨的到来。伸长脖子,凝望对面人家的屋瓦,盼望雨水的来临。天色已暗,月光照在青瓦上,凝成一层薄霜,人们只好失望地走回家。关上门,熄了灯,心里仍然放不下,兀坐在土炕上侧耳倾听瓦上的声音,是的,他们在等待一场雨,一场贵如油的雨。
③春雨姗姗来迟,滴在瓦片上,叮叮当当作响,大约再没有一种声音,会让人如此欢喜。老人拄着拐杖,逢人就说,“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孩子们不顾大人的责骂,一股脑跑进院子里准备淋个透,女人们忙着在瓦檐下放水桶,好多接一些雨水洗衣裳。
④有时候,春雨如同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不期而至,不请自来,还带着花香款款,桃花、杏花、梨花、樱花的香气落在瓦面上,留下丝丝香痕。暗夜独入梦,高枕听雨声,这一夜,西窗下,漫时光,思绪轻摇着淡淡的微光,悄悄荡漾起白色浪花,那是青瓦和花雨带来的沉醉,如清泉缓缓流入心田。
⑤夏天的雨说来就来,独自在家午睡时,白雨忽然而至,豆大的雨滴砸在瓦上,犹如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暴雨如注,雨脚变得铿锵有力,像一群人在黄土高坡上擂出的鼓点,急促而雄壮。风起云涌间,密集的雨丝顺着风的方向斜斜地飘落,由远而近,由重而轻,发出蚕吃桑叶般的“沙沙”声,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感觉。此刻普普通通的青瓦,摇身一变成了雨中最美妙的乐器,飞流的雨声合着击瓦之声,便是无与伦比的合奏弦乐。从前不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奇妙的声音,那么纯粹朴实,那么酣畅不羁,甚至希望时光能为这样的音乐就此停住不动。
⑥相较于春天的干旱少雨,秋天则七晴六雨。秋雨绵绵,藏着无尽的落寂和愁绪,青瓦不拒,张开怀抱迎接秋雨的到来。灰色的天,青色的瓦,透明的雨,屋子里空荡荡的,世界变得好安静,只剩下心跳和雨丝的声音,在这潮湿的季节,大概没有比雨落青瓦更让人心安的声音了。
⑦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雨天读书宁静致远。椅一张、茶一杯、书一本,坐在瓦檐下,茶水冒着热气,与烟雨混在一起,分不清彼此。时光随着翻动的书页悄然流逝,有那么一瞬间,感觉身处陌生国度,孤独环绕左右,又有那么一瞬间,觉得身处世界中心,璀璨传遍上下。渴了喝口茶,累了听雨声,透过丝丝雨帘悠然遐想,一位绝代佳人从厚厚的书页中走了出来,一席青色长裙,娉娉袅袅,旁若无人走向雨中,然后翩翩起舞。正愁没有乐器伴奏,却看到她已经在细雨与青瓦的合奏乐中舞得矫若惊龙,我看得如痴如醉。雨不知道什么时候停了,那位佳人毅然决然回到书中,再也找不到了。
⑧离家在外,一场阴雨浇灭了旅途的热情,透过窗户看对面人家的屋顶,也是一色青瓦铺就,雨水将瓦面洗刷得一尘不染,将我的思绪重新拉回到故乡的小院,白墙青瓦、古槐苍苍、炊烟袅袅。
⑨人生百载,即使步履不停,也无法走遍天涯海角,不如停下脚步,看云赏花听雨。而那青瓦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邀请落雨的到来,那些或稀疏、或密集、或零落的雨,乘着云朵而来,带着花香而至,只为有一刻能与青瓦邂逅,合奏出浅静诗意的乐章。
22.结合选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春雨、夏雨、秋雨的特点。
春雨:
夏雨:
秋雨:
2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24.“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雨天读书宁静致远。”这一句能让你联想到诸葛亮《诫子书》中的哪两句名言?请工整地抄写在下面。
25.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我因花死难过,外婆劝慰我。 2.外婆是一个喜欢养花(养花技术好、热爱生活)、乐于助人(热心)、自信的人。答出两点即可。 3.因为窗户的后面有外婆张望妈妈和我的身影。外婆对子女和晚辈的关心和期盼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4.示例:我的爸爸是出租车司机,有一次乘客把最新款手机落在了出租车上,爸爸怕乘客找不到他着急,在原地等待了好久,甚至拒绝拉客赚钱。有人说爸爸太傻,爸爸却说:“不是自己的东西多贵重都不能要。”爸爸用行动告诉我什么是“拾金不昧”。
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
第④段可分为两层,“记得一个秋天,外婆小院里大部分的花在霜降那一晚后都枯萎了,院子里一下子变成了灰色调,我看了之后不禁难过起来”写我因花死难过,“花死了变成泥土,泥土再重新让它开花。它们都是有价值的呀!”写外婆劝慰我。
2.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第③段“村里人家都知道外婆爱花”写外婆喜欢养花(养花技术好、热爱生活);“每当他们出远门或者很长时间不在家时,都会委托外婆帮忙照看他们的花,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写外婆乐于助人(热心);“外婆总会自信地说:‘没问题,包在我身上!’”写外婆的自信。
3.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
结合第⑤段“每当傍晚,她都会静静地趴在窗台上。……其实我知道,妈妈已经到了下班点,却还没回家,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很多时候,当我放学回家时,抬头总能看到厚厚的玻璃窗后向我招手的外婆”可知,因为窗户的后面有外婆张望妈妈和我的身影。结合“这个向窗外张望的身影,是在担心自己的孩子”可知,外婆对子女和晚辈的关心和期盼是这世间最美的风景。
4.本题考查联系实际的能力。
示例:有一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爬山。刚开始我觉得爬山很容易,一到山脚下,便撒开腿向山上跑。快到半山腰时,我累得实在受不了了,说什么也不跑了,不爬山了。妈妈对我说:“你都爬到半山腰了,为什么不爬上山顶?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最终取得成功。不能因为有点困难就泄气儿了。”这些话唤起了我心中的勇气,坚持爬到了山顶,看到了最美丽的景色。我现在越来越相信:坚持,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无论做任何事,都要坚持。
5.妈妈的“颤抖”一方面是因为发高烧带来身体疼痛,一方面是因为我抱着母亲,母亲感动。而“我”颤抖主要是因为我第一次拥抱母亲,看到母亲苍老的颜容而内心疼痛、内疚和哀伤。 6.这句话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泪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离世时我内心的悲痛,抒发了对母亲无比的留念。 7.写出我从小到大受到家人特别关爱的原因,同时,也刻画出母亲为了抚育我们成长,吃尽苦头,为下文写“我”一直未关注母亲而内疚做铺垫。 8.交代文章主要叙事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抒发对母亲的赞颂和留恋;呼吁人们珍惜亲情,珍惜拥有。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③段“妈妈的身体在颤抖”,妈妈患上严重感冒,半夜发烧接近 39℃。高烧会导致身体不适,引起发冷、疼痛等症状,这是身体本能的反应,所以身体的颤抖一方面是发高烧带来的身体疼痛所致。在生病脆弱的时候,被儿子抱在怀里,内心可能涌起复杂的情感,有感动,也可能有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担忧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第⑤段“看着妈妈已经苍老的脸,我的心开始颤抖”,“那是我第一次紧紧地抱着妈妈”,这种与母亲如此亲密的接触在以往可能很少有,第一次看到母亲苍老的脸,直观地感受到母亲的衰老,这种视觉冲击带来极大的心理震撼。想到母亲生养七个孩子的艰辛,为了把孩子们拉扯大,操碎了心,受尽累,吃尽苦,用自己的生命换孩子们的命。回忆起母亲背着自己下地干活、抱着自己烧火做饭以及满街呼喊自己乳名的情景,“我”在百感交集中充满了自责、愧疚。同时,看到母亲生病衰老的样子,也为母亲的现状感到哀伤。
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第 段“我的泪流水一般落在了妈妈的脸颊上、头发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我的泪”,喻体是“流水”。把泪比作流水,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我”在母亲最后时刻内心的悲痛之强烈。泪水如流水般不停落下,既体现出“我”情感的汹涌澎湃,又暗示了“我”对母亲的不舍和眷恋是如此深厚。同时,通过这样的比喻,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在母亲即将离世时那种难以抑制的悲痛之情,增强了句子的感染力,进一步抒发了“我”对母亲无比的留念。
7.本题考查记叙顺序。
第⑧段中,“妈妈生养了七个孩子,我是唯一的男孩儿,生我那年妈妈已经38岁。妈妈曾经告诉我:‘你是你奶奶一个头一个头磕出来的,是‘千顷地一棵苗’啊!’所以我从小到大都受到全家人的特殊关照和保护”,这段插叙补充了家庭背景信息,解释了“我”为什么从小到大会受到全家人特殊关照和保护的原因。这一信息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让读者对“我”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家庭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妈妈生“我”时的年龄以及奶奶为“我”磕头的情节,暗示了妈妈在生育“我”时面临的不易。再联系后文提到妈妈为了把孩子们拉扯大,操碎了心,受尽了累,吃尽了苦,可以看出妈妈为了抚育子女成长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进一步塑造了妈妈坚韧、伟大的母亲形象。
从结构上看,这段插叙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因为“我”从小受到特殊关照,而妈妈为了养育子女如此辛苦,但是“我”之前可能并没有充分关注到妈妈的付出,当看到妈妈生病衰老的样子时,“我”内心才会充满内疚。这种内疚感是文章情感的重要组成部分,插叙在这里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使得文章情节的发展更加自然流畅,情感的表达更加水到渠成。
8.本题考查标题作用。
标题“把妈妈抱在怀里”直接点明了文章围绕“我”抱妈妈这一核心事件展开叙述。第②段“我明白她的意思,赶紧站起身,一条腿斜跨病床边,将妈妈抱在了怀里”,这里明确出现了把妈妈抱在怀里的具体场景,开启了后续一系列与抱妈妈相关的情节。第 段“三天后妈妈出院,我把她抱到了车上”,以及第 段“从此,我长期和妈妈住在一起,也就经常抱一抱妈妈:抱着她上车下车,四处求医;抱着她出门进门到院子里晒晒太阳”,还有第 段“在妈妈的最后时刻,我最后一次把妈妈抱在怀里”,这些内容都紧扣标题,充分体现了标题对文章主要叙事内容的高度概括。
“把妈妈抱在怀里”这个动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情感张力和画面感。它让人不禁好奇为什么要把妈妈抱在怀里,抱妈妈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故事,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文章通过“把妈妈抱在怀里”这一行为,表达了“我”对妈妈深深的爱和眷恋。第⑤段“那是我第一次紧紧地抱着妈妈。看着妈妈已经苍老的脸,我的心开始颤抖”,这里通过抱妈妈的场景,抒发了“我”对妈妈苍老容颜的心疼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体现了对妈妈的赞颂和留恋。第 段“在妈妈的最后时刻,我们全家和族亲都聚拢在妈妈房间,我最后一次把妈妈抱在怀里。我好像是在呻吟:‘没办法了,真的没办法了!妈妈呀!’我的泪流水一般落在了妈妈的脸颊上、头发上”,在妈妈生命的最后时刻,“我”把妈妈抱在怀里,泪水落下,强烈地表达了对妈妈的不舍和留恋之情。
“把妈妈抱在怀里”这个标题不仅仅是一个动作的描述,更是一种情感的呼吁。它提醒人们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时光,关爱家人。第⑩段“古往今来赞美母亲的文字很多。然而,当你紧紧地靠近母亲,感受她身体的颤抖,摸着她的热泪,你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到,自己的生命是和她融合在一起的!不管你做什么,都无法掩饰对她的愧疚感,无法摆脱对她的依恋……”这段内容通过对抱妈妈这一行为的感悟,呼吁人们珍惜亲情,不要等到失去才懂得珍惜。
9.李老师发现“我”并没有受伤;李老师在上面就看见了山洞的亮光;李老师想让“我”自己想办法爬起来。 10.不能。因为“盯”是仔细地看的意思,表明李老师在仔细地观察“我”有没有受伤,并察看坑里的地势,与后文同学们的回答相照应。用“看”则表达不出这些意思。 11.细心、善良、教育有方法、有见地。 12.参考示例:在面对恶劣的环境或挫折失败时,我们不要急躁,而应该沉着冷静地思考,想办法战胜困难,走出困境。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第⑥段同学们的话“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想让你自己出来”归纳答案:李老师发现“我”并没有受伤;李老师在上面就看见了山洞的亮光;李老师想让“我”自己想办法爬起来。
10.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这类题先要明确词语的含义和区别。“盯”是仔细地看,“看”只是一个普通的动作,不能突出仔细。“李老师站在坑边上,盯了我许久”,从后文同学的话可以明白,老师是仔细观察我是否受伤,因为发觉没有受伤,才敢让“我”独自爬上来。而“看”无法体现仔细观察之意,和后文就不太相符。
1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从第①段“小学四年级我们的班主任姓李,是个相貌平平的老头,心肠挺好”可见老师心地善良;第⑥段“老师看你没摔坏。老师在上面就看见光了”老师在学生掉进坑里之后,没有手忙脚乱可见老师细心;第⑦段“李老师蹲在我面前伸出宽大的手掌拍掉我身上的尘土。老师慢慢地站起来,他走到高处一字一句地说:孩子们,记住,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老师通过这件事教育学生明白一些道理,可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教导有方,有见地。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最后一句是文章的主旨句:“跌进坑里,别急着向上看。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跌进坑里”,是面对挫折,处于不好的环境。“别急着向上看”是要我们冷静思考。“一心寻求别人的帮助,常常会使人看不见自己脚下最方便的路”,提醒我们要看到自己的能力,自己战胜困难比等待别人帮忙有时候更方便。
13.①暑假“我”多次偷吃祖母买的棒冰,被祖母责罚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②祖父想出爬山找棒冰票的办法控制“我”贪吃棒冰。③祖父带“我”逛街时给“我”买棒冰,“我”已懂得克制。 14.比喻,把吃完棒冰的感觉比作久旱大地遇到好雨,生动形象地写出棒冰入口后的舒畅,表达“我”对棒冰的喜爱。 15.(示例)问号更合适。反问语气,强调“我”对棒冰的渴望,对暑气蒸腾、衣裤脏乱毫不在意的表现。 16.“虽然味道寻常”指棒冰由白糖水冷凝而成,味道普通;“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指棒冰里饱含“我”的童年回忆,以及祖父母对“我”用心良苦的关爱,这份情谊难以忘怀。所以虽然棒冰味道普通,但回味悠长。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趁家人没注意,就偷偷溜到冰箱所在地——祖父母的卧室,拿床垫脚,去开上格的冷冻室”和第③段“直到再次‘作案’被发现。作为惩罚,我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可概括为:暑假“我”多次偷吃祖母买的棒冰,被祖母责罚暂时失去了吃棒冰的权利;
根据第④段“第二天,他领我上山,告诉我,只要找到任何一张带‘棒冰’字样的纸条,就同意领相应的冰棍给我吃,每日限一张”,第⑥段中“久而久之,我已能克制自己的贪欲——即使‘棒冰票’用罄”可概括为:祖父想出爬山找棒冰票的办法控制“我”贪吃棒冰;
根据第⑥段“祖父问我还要吃吗,我摇摇头。我已经知道必须克制自己‘贪欲’”可概括为:祖父带“我”逛街时给“我”买棒冰,我已懂得克制。
14.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修辞判断:该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棒冰入口的透心凉感觉”,喻体是“久旱的大地遇到一场好雨”。
表达效果分析:“久旱的大地遇到了一场好雨”,我们可以想象到大地干裂、渴望甘霖已久,而好雨降临瞬间滋润万物,带来生机与活力。这里以此来比喻棒冰入口的感觉,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棒冰在炎夏给“我”带来的那种瞬间驱散闷热、让身体从燥热中解脱,变得浑身舒畅的奇妙感受。通过这种形象的比喻,让读者能够更真切地体会到棒冰对于“我”的吸引力,从而深刻地表达出“我”对棒冰的喜爱之情。
15.本题考查标点运用。
应用问号,构成反问句。
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在这个句子所在的情境中,“我”正处于为了寻找“棒冰票”而拼命努力的状态。“与透凉甜爽的棒冰相比,暑气的蒸腾、衣裤的脏乱算得了什么?” 这句话用反问的语气,能够更加强烈地体现出“我”内心对于棒冰的极度渴望。这种渴望已经让“我”完全忽视了暑气和衣裤脏乱这些不利因素,通过反问可以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我”对棒冰那种难以抗拒的向往。
从行文风格角度分析,文章整体在描写“我”与棒冰的故事时,语言风格比较生动活泼。反问句的使用可以增强这种风格,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比如在之前的情节中,“我”偷棒冰的情节充满了童趣,这里用反问句也能更好地延续这种充满孩子气的急切心情,让读者能够更好地代入“我”当时的心境,仿佛看到一个为了棒冰不顾一切的孩子形象。
从上下文逻辑关系上看,前文详细地描述了“我”在山上为了寻找“棒冰票”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包括爬树、翻石、刨土丘等行为,导致衣裤脏乱。而这个反问句作为对这些行为的一种内心写照,通过反问的形式来强调“我”为了得到棒冰愿意付出这些代价,更加符合上下文连贯的逻辑,能够使情节过渡得更加自然顺畅。
16.本题考查语句理解。
根据第①段中的“暑天咬下一角细细品嚼,冰凉沁喉,甜香四溢,是我儿时最爱的零食了” 可知,白糖棒冰虽味道普通,却因承载着童年美好回忆,成为“我”心中特殊的存在。
根据第③段中的“她见棒冰数量短时间下降得太快,又翻出了我扔在垃圾桶里的包装纸,便捉住我责骂了一顿”以及第④段中“祖父不忍见我吃不到棒冰心痒难忍,又怕我‘积习难改’,便想出了一招可以控制我贪吃棒冰的法子”可知,白糖棒冰还饱含着祖父母对“我”的关爱与用心,这种情感让白糖棒冰别有一番绵长的滋味。所以,即便白糖棒冰味道寻常,但因为这些回忆与情感,使其在“我”心中回味悠长。
17.①王福和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约定赢了得到字典。②他和爸爸晚上八点上山砍竹子,半夜以前写好作文。③他得到老师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8.①字典是“老师的老师”。②字典是稀缺的物品,有钱也买不到。③字典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对字典的崇拜,象征着对文化的渴望。 19.①环境描写,表明山间潮湿多雾。②与上文“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相呼应。③衬托王福父子砍竹的艰辛。 20.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 21.①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王福常借老师的字典翻看,经常提问题。王福和老师打赌,想要赢得老师的字典。为了学习知识,抄书抄了八年。②王福做事有原则。在知道自己赌输了后,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还给老师,选择抄写字典。③王福吃苦耐劳。第一天晚上八点和父亲上山砍竹,砍了二百三十棵,拾出去几十棵。④王福诚实守信,做事认真。他说到做到,当天连夜完成了砍伐任务,之后又完成了作文,并且找到了知青作证。⑤王福有集体观念。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答出四点即可,意思对即可)
17.本题考查概括故事内容。概括内容时要先判断人物,这段讲述的是“王福”的事情;然后找中心事件,特别是能够表现人物、体现中心思想的特定时间、地点以及事件的经过、结果等要素,概括归纳即可。
根据第②段“我说:‘活动还没有,你就能写出来,肯定是抄。’王福突然望着我,隐隐有些笑意,说:‘定了题目,我今天就能写,而且绝对不是抄。信不信?’‘我不信!’大家笑起来。王福举起手说:‘好,我打下赌!’我说:‘王福,你赌什么?’学生们纷纷说要我的钢笔,要我的字典。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可知,王福与老师打赌,要在今晚写出明天的劳动,想通过打赌赢得字典;
根据第⑤段“王福笑嘻嘻地看着我,说:‘我赢了。’我说:‘还没开始呢,怎么你就赢了’”,第⑥段“我和我爹昨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可知,王福为了能够得到字典,在当天晚上八点,他便和爸爸晚上山砍竹子,并在半夜以前将作文写好,志在赢得字典;
根据第⑧段“王福,这字典是我送你的,不是你赢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你是极认真的孩子,并且为班上做了这么多事,我就把字典送给你吧”“我输了。我不要。我要——我要把字典抄下来”可知,王福最后得到了老师的字典,但听了老师的话,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知道自己赌输了,将老师赠送给他的字典又还给老师,并决定抄字典。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根据第③段“我的字典早已成为班上的圣物,学生中有家境好一些的,已经出山去县里购买,县里竟没有,于是这本字典愈加神圣”“这是老师的老师”,第⑧段“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可知,“物依稀为贵”,字典在这里是稀缺品,很难买到;又说字典是人的“老师”,说明了字典的重要性;字典的内容丰富,能帮人解决文字上的难题,它是知识和文化的象征,所以成为“圣物”。
19.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等;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的……心情(命运);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下文叙写……做铺垫等。
文章第⑥段画线句子“山中湿气漫延开,渐渐升高成为云雾,太阳白白地现出一个圆圈。林中的露水在叶上聚合,滴落下来,星星点点,多了,如在下雨”这一景物描写(环境描写)写出了山间湿气重,露水滴落下来,多的时候像下雨,交代了山间潮湿多雾的特点;在这样的环境中,王福父子晚上还来砍竹子,衬托出了王福父子在山上砍竹的艰辛;同时,文章第⑤段“王福擦了一把脸上的水,头发湿湿地贴在头皮上,衣裤无一处干,也都湿湿地贴在身上,颜色很深”也体现出山间雾重潮湿的特点,这一内容与第⑥段画线句相照应,也交代了王福“湿湿的头发”“衣裤无一处干”的原因。
20.本题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⑧段中的“记录一件事,永远在事后,这个道理是扳不动的”提炼可得。
2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③段中的“王福常常借去翻看,会突然问我一些字”,第②段中的“王福听到字典,大叫一声:‘老师,要字典。’”,第⑧段中的“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可得:王福渴求知识,勤奋好学。
根据第⑧段中的“王福慢慢把纸包打开,字典露出来。忽然王福极快地将纸包包好,一下塞到班长手里,抬眼望我,说:‘我输了。我不要。我要—一我要把字典抄下来。每天抄,五万字,一天抄一百,五百天。我们抄书,抄了八年呢。’”可得:王福做事有原则。
根据第⑥段中的“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可得:王福吃苦耐劳。
根据第⑥段中的“我和我爹,昨咋天晚上八点开始上山砍料,砍够了二百三十棵,抬出去几十棵,就去写作文,半夜以前写好,现在在家里放着,有知青作证”可得:王福诚实守信,做事认真。
根据首段中的“学校计划砍些竹木,将草房顶的朽料换下来”可知,王福砍伐竹木,是为了学校更换草房顶,他和父亲两个人做完了班级集体要做的事情。他是一个有集体观念的人。
22. 春雨:姗姗来迟、轻盈。 夏雨:说来就来,急、大。 秋雨:绵绵、静寂。 23.(示例)运用比喻,把青瓦比作乐器(或把雨声和雨打青瓦的声音比作合奏弦乐),生动形象地写出雨打青瓦的动听、美妙,表达了作者的喜爱及愉悦之情。(意思对即可) 2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5.作者在他乡看雨打青瓦之景,想起故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热爱及难忘之情。
2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
春雨:根据第③段中的“春雨姗姗来迟,滴在瓦片上,叮叮当当作响”以及第④段中的“春雨如同一位久违的老朋友,不期而至,不请自来,还带着花香款款”可知,春雨姗姗来迟、轻盈,且伴随着花香。
夏雨:根据第⑤段中的“夏天的雨说来就来,独自在家午睡时,白雨忽然而至,豆大的雨滴砸在瓦上,犹如落入玉盘的大珠小珠。暴雨如注,雨脚变得铿锵有力,像一群人在黄土高坡上擂出的鼓点,急促而雄壮”可知,夏雨说来就来,急、大,雨滴如豆,雨势急促雄壮。
秋雨:根据第⑥段中的“秋雨绵绵,藏着无尽的落寂和愁绪……世界变得好安静,只剩下心跳和雨丝的声音”可知,秋雨绵绵、静寂,带着落寂和愁绪。
23.本题考查语句赏析。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青瓦”比作 “最美妙的乐器”,把“飞流的雨声合着击瓦之声” 比作“无与伦比的合奏弦乐”。
分析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夏天雨落下击打在青瓦上所产生声音的美妙动听。“最美妙的乐器”“无与伦比的合奏弦乐”这样的表述,让读者仿佛能够真切地听到那雨打青瓦的独特声响,极具画面感。从情感表达上,作者通过这样生动的比喻,强烈地表达出对夏天雨打青瓦这一自然场景的喜爱之情,以及聆听这声音时内心的愉悦之感。这种比喻手法的运用,使原本普通的雨打青瓦的场景变得充满艺术美感,让读者也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24.本题考查拓展应用。
文中句子“宁在于心,静在于形,雨天读书宁静致远”强调内心的安宁和平静,并且提到通过安静的状态达到高远的境界。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思是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与文中句子都表达了一种通过内心的宁静来达到某种高远境界的理念,所以答案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完整正确地书写即可。
25.本题考查赏析主旨。
根据第⑧段中的“离家在外,一场阴雨浇灭了旅途的热情,透过窗户看对面人家的屋顶,也是一色青瓦铺就,雨水将瓦面洗刷得一尘不染,将我的思绪重新拉回到故乡的小院,白墙青瓦、古槐苍苍、炊烟袅袅”可知,作者借他乡雨景中看到的青瓦,引发对故乡小院的回忆,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热爱及难忘之情。
同时,全文围绕青瓦与不同季节雨的邂逅展开,描绘出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如春雨的轻盈、夏雨的酣畅、秋雨的静谧等,根据第③段“春雨姗姗来迟,滴在瓦片上,叮叮当当作响,大约再没有一种声音,会让人如此欢喜”,第⑤段“从前不知道,世界上竟然还有如此奇妙的声音,那么纯粹朴实,那么酣畅不羁,甚至希望时光能为这样的音乐就此停住不动”等可知,作者对这种自然景象也充满喜爱,从而侧面体现出对故乡独特风景和生活的深深眷恋。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