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检测题(二)班级 小组 姓名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2024年3月30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获奖的作品展示了我国的伟大成就和温暖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不断奋斗的精神。通过正能量网络精品,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这表明(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③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④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2024年春节,潮汕“英歌”、西北“社火”以及华北庙会等民俗活动走红。这些传统民俗大多是几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们热烈奔放、大气磅礴、喜气腾腾,通过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渴望。透过“民俗热”,我们可以看到( )①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容易激发文化认同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③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重要基因④走向大众的民俗在传承中获得了新的内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①向世界贡献了古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②更好地丰富了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内涵③彰显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④彰显了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历史条件,具有永恒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4.地名是社会基本公共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照亮”着游子回家的路。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规范地名命名、更名管理,国务院公布《地名管理条例》,自5月1日起施行。国务院公布《地名管理条例》旨在( )①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固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③创新民族历史文化标识,保护地方文化特色④传承历史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24年4月1日,“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幕。展览以中法两国外交、文化和艺术交流为主题,展出了故宫博物院、凡尔赛宫以及其他收藏机构的约200件文物精品,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之旅。这场艺术“对话”的主旨应包括( )①美美与共,包容互鉴 ②各美其美,彰显优越③弃糟取精,为我所用 ④求同存异,增进理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当今世界,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格局,西方借助现代传媒和文化产品输出,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发动“文化侵蚀”,造成其母语流失、文化传统瓦解……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 )①构筑文化长城抵制西方文化传播与渗透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避免文化多样性④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7.巴黎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礼服“逐梦”备受瞩目。男女礼服外套均采用了由长城砖瓦提取的工字纹样,传达磊落严谨之意;其中女士礼服将旗袍和宋代服饰改良、融合以竹子为主要纹样,寓意和谐团结、坚韧不拔、节节高升。礼服“逐梦”设计( )①传承了革命文化,丰富了中华文化 ②继承了传统文化,彰显了文化自信③坚持了不忘本来,吸收了外来文化 ④依托于文化载体,推动了文化创新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2024年是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90年前的长征中,英雄的红军战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红军为什么能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闯关夺隘、赢得胜利 关键是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和价值的导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今天,我们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需要( )①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②用好红色资源,满足多元文化需求③坚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④融通不同文化资源,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历史典故与民族精神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①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勤劳勇敢②大禹化干戈为玉帛——团结统一③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爱国主义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自强不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针灸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内容,它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理疗方式,具有改善血液循环、帮助消化、调节神经系统和改善心理的作用,随着我国中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众开始对我国的针灸文化产生关注,甚至一度在网络走红,面对关注,许多中国网友借此呼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不断传承和发扬。材料表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③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④我国的针灸文化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长津湖之水门桥》用动人心魄的影像再现了中国志愿军战士悲壮的一幕,让我们在光影中重温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纪念英雄的同时,继续奋勇前行。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②优秀电影作品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③文化能增强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紧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提出“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 )①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③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抵制或剔除落后文化④发挥文艺工作者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办了五洲非遗、神州非遗、巴蜀非遗、云上非遗四大板块30多项特色鲜明的重要节会活动,来自国内和47个国家(地区)的900余个非遗项目、6000余名代表和非遗传承人相聚成都,共襄促进人类非遗保护事业的盛会。举办国际非遗节( )①是展示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②可以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合作③说明文化遗产的开发要坚持国际化的创作导向④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范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苏轼有诗云:“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时隔千年的寒冬,“围炉煮茶”这种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慢生活方式,借由新鲜的消费场景,满足着人们对仪式感和社交属性的追求,备受年轻人青睐,走红各大网络平台。这说明( )①传统茶艺与新中式潮流交融互济在内容与主体上创新了茶文化②传统茶艺时尚流行折射出中国文化自信和彰显个性的时代特质③休闲方式的转变来源于慢生活所给予都市人的满足感和松弛感④新的社交属性使茶文化传承有了更生动的方式和更广阔的空间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2024年6月7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协商一致通过将6月10日设立为文明对话国际日。10日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办系列活动,现场来宾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有利于( )①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②促进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繁荣世界文化③增强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民心相通④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2024中秋奇妙游》是河南卫视推出的中秋节晚会,融合舞蹈、歌曲、情景喜剧等多种艺术形式,通过国宝级文物、文化IP、网络热梗和强势阵容,为观众呈现一场既传统又现代、既古典又时尚的视听盛宴,探索并诠释了中秋这一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的全新意义,获得广大观众的喜爱。不少观众观后直呼:原来文化还能这么“玩”,只有我大中华的文化底蕴才能拍得这么好看……这启示我们( )①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文化发展应立足于人民大众的喜好②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应坚持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④文化交流互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近年来,媒介深度融合的不断发展致使我国媒介生态、传播机制发生重大变革。信息聚合平台、社交媒体平台凭借自身移动性、即时性的优势,操控着网络信息流动。网络空间的海量信息内容参差不齐,舆论发酵时间缩短,新闻舆论生态复杂多变,舆论引导难度增大。为此,我国必须要( )①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②推动互联网全方位转型,构建立体式对外传播体系③坚持舆论主体多元化,着力引领全媒体传播技术革新④加强党对舆论工作的领导,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8.马面裙因上身后与古代城墙外侧名为“马面”的防御结构相似而得名。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将其变形重组后的“新中式”,就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开辟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演绎东方之美的同时展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自信。由此可见( )A.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B.人民的生活是“新中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C.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D.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行,创造性转化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19.热门电影《抓娃娃》抓住了当下教育的社会热点话题,踩住了家长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给大家以深刻反思。由此可见,该电影票房与口碑能一路狂飙得益于( )①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令观众产生情感共鸣②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抓住了文化创新的关键③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这个冬季,“冷”冰雪持续释放“热”活力,东北各地打造冰雪圣地,开发富有冰雪文化和东北民俗文化特色的冰雪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喜爱和好评,有力推动了冰雪旅游、文化、运动深度融合,生动诠释了“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上述材料表明( )①东北地区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蓬勃发展②东北地区借助资源优势,发挥冰雪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③富有东北文化特色的冰雪文创产品已经成为东北地区独特的精神标识④冷冰雪释放热效应得益于东北地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发冰雪资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文明冲突论”认为,世界各种文明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会导致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冲突、敌视甚至战争。中国式现代化破解“文明冲突论”,紧紧扎根中国土壤,立足中华文明发展逻辑,在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基础上,以辩证方式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坚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弘扬中华文明蕴含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说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如何破解“文明冲突论”,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的。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武强年画是河北省武强县传统民间工艺品之一,因其产地在河北武强而得名,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武强年画是在原始的耕作方式、传统观念和古老的民族习惯等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民间乡土艺术。其构图丰满,线条粗犷,设色鲜亮,装饰夸张,节俗特色浓厚,是民间年画中的佼佼者。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还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美好期望。2006年,武强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武强县以武强年画博物馆为载体,不断推动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传播与传承,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为传统年画注入新的活力。与此同时,武强年画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先后在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新疆等3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美国、韩国、西班牙、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年画展演。武强年画绽放出独特魅力,受到亿万国内外观众的青睐。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武强年画成为年画中的佼佼者的原因。(9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8月20日,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正式亮相,上线首日全平台累计销量超450万份,总销售达15亿元。随后,这款游戏迅速登顶全球热销榜单。《黑神话:悟空》游戏以中国神话《西游记》为背景,巧妙地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与现代游戏元素相结合,创造了一个既熟悉又新颖的西游世界。为了再现原著中的古寺,技术人员走遍我国大江南北,建立了中国首个古建筑虚拟资产库,重庆大足石刻、杭州灵隐寺等在游戏中皆有惊鸿一瞥。游戏还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如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道家的无为而治、法家的实效主义等,这些思想在游戏中得到了生动地体现和传承。游戏采用了业界顶尖的引擎技术,实现了细腻的画面表现、复杂的光影效果和庞大的场景细节,为玩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黑神话:悟空》火爆全球的价值。(8分)24.(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4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正式施行。这是关乎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一件大事,也是关乎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一件大事。材料一 【以法凝聚广泛爱国共识】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爱国、报国传统,对于违背爱国主义要求和精神的言行,向来“全民共讨之”。但是,对于何者符合、何者不符合爱国主义,人们又往往容易众口不一,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一些舆情中所暴露出来的分歧更加明显,甚至一度混淆了各方视听。《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一方面强调“国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在现行的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之外,又明确划出了一些红线,包括“侮辱国旗、国歌、国徽或者其他有损国旗、国歌、国徽尊严的行为”“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事迹和精神”“宣扬、美化、否认侵略战争、侵略行为和屠杀惨案”等,划出这些红线对于增强有关部门进行执法的法治权威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本身就是向全社会传递了明确的信号,从而对于凝聚全体人民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方面的共识与自觉,对于增强一切具有爱国主义情怀的人士挞伐有关负面言行的道义正当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合理性。(7分)材料二 【用法发挥积极文化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法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从多个维度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同爱国主义教育融合起来,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育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总体要求上,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应当坚持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教育内容上,将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化遗产、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等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方式上,强调充分发挥文物古迹、文化遗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等的教育功能,利用各种传统节日组织开展民俗文化活动,增进家国情怀。(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出台的文化意义。(6分)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检测题(二)参 考 答 案1.B[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获奖作品对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正能量网络精品,激发了人们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体现了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服务社会的功能,也说明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①④正确;优秀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②错误;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未体现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排除。]2.A[传统民俗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它通过音乐、舞蹈和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传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说明源于生活的民俗文化容易激发文化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享用文化,故①②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的继承,不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对文化创新的作用,故③排除。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而材料并不涉及获得新的内涵,故④排除。]3.A[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向世界贡献了古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案例,也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成果,展现大国首都时代风貌,故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并不会丰富北京老城历史文脉和文化传统的内涵,②错误。传统文化也不可以超越历史条件,且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④错误。]4.B[地名是社会基本公信息,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布《地名管理条例》旨在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固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说法错误,②错误。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③错误。修订地名保护地名有利于传承历史记忆,延续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自信,④正确。]5.B[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之旅,,这场艺术“对话”的主旨应包括美美与共,包容互鉴,①正确。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而不是彰显优越,②错误。面对传统文化,我们要弃糟取精,对于不同民族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不符合题意。这场艺术“对话”的主旨应包括求同存异,增进理解,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④正确。]6.C[西方文化也有积极的,“抵制”西方文化传播说法错误,①错误。面对“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增强全民族创造力,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②④符合题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避免文化多样性,③错误。]7.D[材料体现的是传统文化,没有涉及革命文化和外来文化,①③不符合题意。由长城砖瓦提取的工字纹样,传达磊落严谨之意;将旗袍和宋代服饰改良、融合,表达和谐团结等寓意,表明礼服“逐梦”设计继承了传统文化,彰显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②正确。依托于礼服这一文化载体,传达丰富寓意,推动了文化创新,④正确。]8.B[材料中反映红军能在难以想象的艰险中闯关夺隘、赢得胜利的关键原因是精神的支撑、信仰的坚守和价值的导航。这启示我们今天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需要从红色精神血脉中汲取奋进力量,需要坚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未涉及“满足多元文化需求”及“融通不同文化资源”,②④排除。]9.D[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文成公主赴西藏和亲体现了爱好和平,①错误。大禹化干戈为玉帛体现了爱好和平,②错误。台湾人民抗击荷兰殖民者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③正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④正确。]10.A[随着我国中医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众开始对我国的针灸文化产生关注,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许多中国网友借此呼吁“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我们要不断传承和发扬,表明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传统文化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没有体现文化创新推动实践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我国的针灸文化并没有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认同,④错误。]11.B[在电影中重温抗美援朝精神,体现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①④符合材料。优秀电影作品可以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但是不能认为优秀电影作品是人的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②不选。优秀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③不选。]12.A[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需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①②说法正确。应该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或剔除落后文化,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③错误。人民是文化发展的主体,④错误。]13.A[在文化遗产节上展示中国的非物质文化,可以展示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①正确。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的举办,可以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合作,②正确。此次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没有涉及文化遗产的开发和国际化的创作导向,没有涉及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③④排除。]14.D[材料中指出通过“围炉煮茶”形式,让人们体验一半烟火一半诗意的慢生活方式,满足人们对仪式感和社交属性的追求,强调的是享受生活的方式,而不是创新茶文化,①不选。材料中指出通过“围炉煮茶”形式,满足人们对仪式感和社交属性的追求,备受年轻人青睐,这说明新的社交属性使茶文化传承有了更生动的方式和更广阔的空间,彰显了人们对茶文化的自信,②④正确。休闲方式的转变来源于社会实践的需要,③不选。]15.B[以茶为媒,以茶叙事,在茶香中感受东方韵味,共话文明交流互鉴,有利于充分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助力世界文化多样性,①④符合题意。要坚持文化多样性,“各国文化在交融中走向同一”说法错误,②排除。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③错误。]16.C[文化发展应立足于社会实践,而不是立足于人民大众的喜好,①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没有体现文化交流互鉴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与题意不符。②③正确且合题意。]17.B[媒介深度融合改变了中国的传播机制和媒介生态。但是网络信息内容繁杂,舆论形成迅速,新闻舆论环境变得复杂,引导舆论的难度增加。因此,我国需要构建新的主流舆论格局,推广正面信息,强化党对舆论的领导,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故①④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问题,而未强调对外传播以及传播技术革新的问题,故②③排除。]18.D[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排除。材料没体现人民的生活对“新中式”的作用,B排除。引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但不能确保其发展方向,C错误。材料提到“在现代时装设计中,将其变形重组后的‘新中式’,就像是一扇窗,为人们开辟了解传统文化的新渠道,演绎东方之美的同时展示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自信”,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同行,创造性转化有利于树立文化自信,D正确。]19.A[热门电影《抓娃娃》抓住了当下教育的社会热点话题,踩住了家长们那根敏感的神经,更蕴含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给大家以深刻反思。可见,该电影票房与口碑能一路狂飙得益于倾听特定的时代声音,抓住了文化创新的关键;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令观众产生共鸣,①②符合题意。该电影没有讴歌人民的伟大实践,③不符合题意。材料中电影属于文化产业,通过文化事业发展好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④不合题意。]20.D[东北各地打造冰雪圣地,开发冰雪文创产品,这属于发展文化产业,而非文化事业,①不合题意。东北地区借助资源优势,打造冰雪圣地,开发富有冰雪文化和东北民俗文化特色的冰雪文创产品,有力推动了冰雪旅游、文化、运动深度融合,发挥冰雪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②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排除。富有冰雪文化和东北民俗文化特色的冰雪文创产品,受到游客喜爱和好评,这表明冷冰雪释放热效应得益于东北地区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发冰雪资源,④符合题意。]21.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坚持各民族平等、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化解文明冲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4分)②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推动各种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人类文明的整体进步。 (4分)③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既胸怀天下、保持开放,又立足中国国情,坚守中华文化发展立场,推动人类文明在深度交流与交融中进步。 (2分)22.①文化发展要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武强年画除大量民间题材外,还注重反映重大时代变革,以表达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人生的美好期望。(3分)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武强县不断推动木版年画制作技艺的传播与传承,同时结合现代技术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为传统年画注入新的活力。(3分)③推动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武强年画多次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受到了亿万国内外观众的青睐。(3分)23.①《黑神话:悟空》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地将孙悟空这一经典角色与现代游戏元素相结合,融通各种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分)②《黑神话:悟空》融入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2分)③《黑神话:悟空》为新时代中国文化的传播和出口找到了一条新的路径,将有力促进世界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作出更大的贡献。(2分)④《黑神话:悟空》使中华文化在全世界的快速走红,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2分)24.(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4分)②当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标准不明晰、受到新媒体冲击等现实问题,需要完善相应的法律以解决这些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从正反两个方面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进行了规定,对于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保障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分)(2)①推动爱国主义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2分)②深入挖掘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有利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强国建设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2分)③充分利用文物古迹、文化遗产等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文化载体的功能,有利于传承和弘扬家国情怀,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分)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HYPERLINK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