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第一课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宋代张俞《蚕妇》云:“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造成养蚕之人不着罗绮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是农民阶级自身存在局限性 B.是当时社会存在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C.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特权 D.是封建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发展
2.2024年10月1日,美国码头工人因工资收入低举行近50年来首次大罢工。10月3日,双方宣布达成初步协议:资方五年内涨薪62%,工人即刻起停止罢工,恢复工作。由此可见( )
①经济危机以工人罢工为基本特征
②罢工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体现
③涨薪从根本上改善了工人的生活
④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固有的弊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024年2月,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C位”亮相。通过该文物可以推断出这一历史时期( )
A.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已经开始出现
B.玉器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
C.人类社会从文明时代进入了野蛮时代
D.氏族议事会由氏族全体成员平等表决
4.2024年是秦始皇兵马俑考古发掘50周年。“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秦始皇陵考古发现展”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幕,通过230件(组)文物呈现了秦始皇陵的面貌。这一时期( )
A.农民毫无人身自由 B.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
C.实行君主专制,等级森严 D.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
5.资本主义社会在享受资本至上的现代化带给他们丰裕财富的同时,也经历着交替出现且破坏性不断加剧的经济危机,同时,拥有资本的“精英”与单纯依靠劳动的“普通民众”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在精神层面,资本主义冲击和消解了严肃的社会价值,导致个体充满了失落感、无力感和无意义感。这表明( )
①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改善无产者的生活
②资本体现着资本家对无产者的剥削关系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④生产社会化导致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剥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中覆盖建筑檐头简瓦前端的遮挡。下图是西汉南越王宫出土的涂朱砂“万岁”文字瓦当,朱砂的红色在古代建筑上是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色彩,体现了王权的威严。据此,可推断该时期的南越国( )
①农民能够完全自主地劳动
②农民的全部劳动成果归地主占有和支配
③实行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
④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马克思指出:“当文明一开始的时候,生产就开始建立在级别、等级和阶级的对抗上,最后建立在积累的劳动和直接的劳动的对抗上,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这是文明直到今天所遵循的规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文明一开始的时候”指的是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以后
②“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发展
③“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
④“没有对抗就没有进步”揭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研究始于19世纪40年代,在写作《哲学的贫困》的时候,马克思首次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马克思认为,周期性的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生产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生产的绝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C.经济危机难以治愈,根本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劳动人民消费能力过低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9.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奴隶社会: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
④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一论述( )
A.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唯一思想来源 B.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C.从法律角度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 D.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目标
11.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3月,英国某企业的仓库工人罢工;5月,美国马里兰州某品牌商店员工罢工;8月,加拿大铁路网大面积停运,近万名铁路工人停工,该国铁路运输几近瘫痪。材料中的罢工运动( )
①产生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
④表明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共产党宣言》指出,“虽然大工业在它的发展初期自己创造了自由竞争,但是现在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自由竞争的范围……大工业每七年出现一次普遍的混乱,都是对全部文明的威胁……”;“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发展”。这些观点充分证明了( )
①共产党为建立共产主义新社会创造了必要条件
②科学社会主义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具体方案
③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在其制度下无法克服
④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以后,唱衰中国的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 )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
②社会主义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新飞跃
③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
④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5周年。马克思、恩格斯从共产党人的角度阐明,“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以上原著节选主要强调的是( )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
④宣告了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俄国十月革命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其重大影响是( )
A.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B.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
C.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16.某班级在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时,收集到如下事件。其中对应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
③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7.小丽报名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论证演讲大赛。以下观点可选用的有( )
①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④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理论,为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提供了现成答案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18.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是因为( )
①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出发,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立足社会实践,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进行正确理论创新
④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英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说:“大多数想要弄清历史一般过程的人,都会使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或者这种分析方法的某种修订形式。因为除了历史唯物主义,你找不到其它的分析方法。”这是基于唯物史观( )
A.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B.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C.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方法 D.揭示出了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20.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一生有两个伟大的发现,即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对这两个伟大发现的认识正确的有( )
①唯物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②两个伟大发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③剩余价值学说为无产阶级斗争指明了方向
④两个伟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动画电影《疯狂的原始人》讲述了原始人咕噜一家六口在老爸瓜哥的庇护下生活,每天抱着石头抢夺鸵鸟蛋为食,躲避野兽的追击,每晚听老爸叙述同一个故事,在山洞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大女儿小伊是一个和老爸性格截然相反的、充满好奇心的女孩,她不满足一辈子留在这个小山洞里,一心想要追逐山洞外面的新奇世界。这部电影引发了很多人的追捧,也引发了很多人的思考。
材料二 奴隶主占有大量奴隶,可以任意买卖奴隶,可以把奴隶当作财产转让、赠送亲朋好友,也可以把奴隶作为遗产继承。奴隶主像对待牛马那样强制奴隶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如果发现奴隶稍有懈怠,就用皮鞭和木棒毒打他们,若有反抗,就要处以各种酷刑。
材料三 我国两汉时期,租种豪强地主土地的佃农和为豪强地主耕作的雇农数量有了明显增加。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战乱使更多的农民被豪强地主所控制,他们不仅要为地主耕种土地,缴纳地租,而且要服劳役,战乱时则被武装为私兵。他们不单立户口,而附于主家户籍,世代相袭,非自赎或主人放免不得脱籍。但是,他们又都有自己的财产,并且不像奴婢那样可以被买卖。
材料四 世界上第一次经济危机是1825年7月英国爆发的第一次周期性普遍产能过剩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从货币危机开始,股票行情猛烈下跌,银行纷纷倒闭,大量商品卖不出去,物价暴跌,大量工商企业破产,整个社会经济处于极度的恐慌和混乱之中。此后,平均每隔十年左右,就要发生一次经济危机。
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二、三、四描述的社会形态分别是什么,并阐述这种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的特点。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资本主义国家罢工频发,下表是摘录的部分罢工现象。
时间 事件
10月1日 美国东海岸的码头工人因不满工资过低开始罢工
10月28日 西班牙公交车司机群体开始为期6天的全国性罢工活动,要求西班牙政府结合当前情况,重新制定公交车司机群体退休相关政策
11月20日 法国铁路工人罢工,要求改善工作条件和薪资待遇
有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频现罢工潮的根本原因是劳资(受雇者与雇主)矛盾,通过谈判可以避免。结合材料,运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的卓越才智和特有经历对这一伟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但这一思想体系产生的根源绝不应仅从他们的天才中去寻找,而要从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中去寻找。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在英国等欧洲国家占据了统治地位。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其自身固有的内在矛盾日益暴露并趋向激化,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趋于尖锐,工人反抗资本家的斗争此起彼伏。在斗争中,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不断增强,斗争发展为大规模的政治罢工甚至武装起义,矛头开始指向资本主义制度。但由于缺乏革命理论的指导,无产阶级还不能准确认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找到实现自身解放的正确道路,工人运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19世纪上半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探索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并且作了大胆的试验。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提出了很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但随着无产阶级对社会革命的要求愈加迫切和具体,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缺陷逐渐成为社会主义运动的障碍。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的同时,把黑格尔头足倒置的辩证法“倒过来”,发现并吸取了其“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在摆脱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过程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对马克思、恩格斯也产生过重大影响。同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亚当 斯密、大卫 李嘉图等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等思想,并最终完了《资本论》这部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
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分析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科学洞见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政治立场和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矗立起一座马克思主义精神丰碑。习近平指出,《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在实践上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了人类历史进程。
材料二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逻辑归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带领着中国人民推进革命、建设、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使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跨越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迈向小康富裕,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1)结合材料一,请你分析《共产党宣言》为什么能推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深刻改变人类历史进程。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如何理解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A C C D A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A B C D A C A D
1.B
【详解】A: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造成养蚕之人不着罗绮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自身存在局限性不是造成养蚕之人不着罗绮的原因,A不符合题意。
B: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基础,B正确。
C: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造成养蚕之人不着罗绮的根本原因。封建社会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特权,是封建国家的特征,不是造成养蚕之人不着罗绮的根本原因,C不符合题意。
D:封建土地所有制是造成养蚕之人不着罗绮的根本原因,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D排除。
故本题选B。
2.C
【详解】①: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①错误。
②④:材料中美国工人因工资收入低而罢工,经过努力,达成涨薪协议,说明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着固有的弊端,罢工是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的体现,②④正确。
③:涨薪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人的生活,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工人的生活,因为涨薪不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剥削关系,③错误。
故本题选C。
3.A
【详解】A: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龙肇新元——甲辰龙年新春文化展”,有着“中华第一龙”美誉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玉龙“C位”亮相。可知这一历史时期处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原始农业已经开始出现,A符合题意。
B: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B错误。
C:奴隶社会,人类社会从野蛮时代进入了文明时代,C错误。
D:氏族议事会由氏族全体成年人平等表决,D错误。
故本题选A。
4.C
【详解】A: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封建社会时期,当时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A错误。
B:原始社会时期,人们是人们按血缘关系组成,B与题意不符。
C:在封建社会,封建制国家的显著特征是君主专制,等级森严,C正确。
D: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人类社会迈入文明时代,D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C。
5.C
【详解】①:生产力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无产者的生活,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富分配不均导致无产者的生活改善程度远低于资产阶级,①排除。
②:资本家通过占有生产资料,剥削无产者的剩余价值,拥有资本的“精英”与单纯依靠劳动的“普通民众”之间的财富差距不断扩大,②正确。
③: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受到剥削,无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强调物质利益,冲击和消解了严肃的社会价值,导致个体在精神层面感到失落、无力、无意义,③正确。
④:生产社会化并不是导致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剥削的直接原因,而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导致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剥削。生产社会化本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为实现共同富裕创造条件,④排除。
故本题选C。
6.D
【详解】①②:朱砂的红色在古代建筑上是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色彩,体现了王权的威严。据此,可推断该时期的南越国处于封建社会时期,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农民的绝大部分劳动成果归地主占有和支配,还能留一部分归自己支配,①②错误。
③④:朱砂的红色在古代建筑上是只有帝王才能使用的色彩,体现了王权的威严,可见封建社会实行等级森严的封建专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产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7.A
【详解】①: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迈入文明时代的开始,①说法正确。
②:马克思认为,社会进步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在矛盾和对抗中发展起来的,“生产建立在阶级的对抗上”表明生产关系状况制约生产发展,②说法错误。
③:直接劳动是劳动者直接参与生产过程,创造价值的劳动形式,而积累劳动是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积累的劳动”与“直接的劳动”的对抗意味着阶级的对立,③说法正确。
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8.C
【详解】A: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就是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是相对过剩,A错误。
B: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未强调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的积极影响,B不选。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C正确。
D: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D错误。
故本题选C。
9.B
【详解】①:在原始社会,石器作为生产工具,其生产力极其低下,造就了人们不得不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①正确。
②:原始社会末期,土地变为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②错误。
③:根据教材可知,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阶级的基础,③正确。
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④不选。
故本题选B。
10.D
【详解】A: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而不是题干中的论述,A不选。
B: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B不选。
C:材料没有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也不是法律角度,C不选。
D:“代替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一论述阐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想目标,体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1.A
【详解】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是工人罢工运动的根源,①正确。
②: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过剩,②错误。
③:工人的罢工运动只能为他们争取到一些利益,但无法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无产阶级受剥削的地位,③正确。
④:十九世纪的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无产阶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2.D
【详解】①:题干中未涉及共产党的相关信息,①排除。
②:科学社会主义为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而非具体方案,②排除。
③:题干中“虽然大工业在它的发展初期自己创造了自由竞争,但是现在它的发展已经超越了自由竞争的范围……大工业每七年出现一次普遍的混乱,都是对全部文明的威胁……”,证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在其制度下无法克服,③正确。
④:题干中“大工业及其所引起的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性,使人们能够建立这样一种社会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每一个成员都能自由地发展”,说明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3.A
【详解】①③: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从来没有中断过,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综合国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科学真理性和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替代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①③正确。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②排除。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排除。
故本题选A。
14.B
【详解】①③:“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始终起推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品格,①③正确。
②: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错误。
④:材料原著节选中未宣告社会主义胜利的历史必然性,④排除。
故本题选B。
15.C
【详解】A:《共产党宣言》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A不符合题意。
B:巴黎公社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B不符合题意。
C: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对全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20世纪的政治、经济、社会面貌。其重大影响是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C正确。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6.D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①说法错误。
②:资本主义三大工人运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提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转变,②说法错误。
③:《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它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这一事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里程碑,③说法正确。
④: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使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7.A
【详解】①②:“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①②正确;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③错误。
④:马克思主义可以为解决中国的问题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不能提供现成答案,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8.C
【详解】①: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出发,主张阶级调和,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空想社会主义的弊端并不能说明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之处,①不符合题意。
②: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特殊规律,这使得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理论价值,为无产阶级革命指明了方向,因此是科学的,②符合题意。
③: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立足社会实践,在批判继承前人理论基础上进行正确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原因,③符合题意。
④:空想社会主义也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批判、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绘,这并没有让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科学的理论,也不构成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9.A
【详解】A: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所以可以指导我们弄清历史一般过程,A正确。
BD: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BD不符合题意。
C:唯物史观只是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不是找到了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的方法,C错误。
故本题选A。
20.D
【详解】①:唯物史观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①不选。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②不选。
③④: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走向科学,③④正确。
故答案选D。
21.①材料一动画电影《疯狂的原始人》描述的是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②材料二描述的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生产关系特点: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③材料三描述的是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土地;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要依附于地主或农奴主;农民的劳动成果绝大部分向地主缴纳地租,只能留下小部分归自己支配。
④材料四描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2.①对工资过低、劳动条件、退休待遇不满的劳资矛盾是资本主义国家频现罢工潮的直接原因,通过谈判可以暂时缓解劳资矛盾。②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资本主义国家频现罢工潮的总根源。通过谈判可暂时改善劳动者的待遇或工作条件,但无法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事实,也无法解决资本主义制度下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等根本问题,题中观点错误。③要解决资本主义国家频现罢工潮这一问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这需要通过社会变革或革命来实现。
23.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趋尖锐,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24.(1)①《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是科学的理论。
②《共产党宣言》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为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③《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激励着人们不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2)①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作为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人民谋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丰富和发展,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③科学社会主义是人民的理论,创立了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思想体系,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