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1.我国的人口现状:我国是世界上 的国家, 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2.我国人口新的特点:总人口 、总和生育率 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 、 、大量的 等。3.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 的关键变量。▲4.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 ,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 、 、 问题。6.1 一句话知识点人口众多人口发展老龄化加剧可持续发展全球性问题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一)人口问题:增速趋缓明显低于偏高人口流动重大挑战之一5.如何解决我国的人口问题:①始终坚持 ,②科学把握人口 ,③坚持 基本国策,④调控 ,提高 ,⑤推动实现 。(二)资源问题:6.★ 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7.★我国的资源国情:优势:我国自然资源 ,总量 ,种类 。劣势: , , 。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发展规律计划生育人口数量人口素质适度生育水平自然资源丰富大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三)环境问题:8.★我国的环境国情是:生态环境总体 ,但 仍不容乐观。生态环境 ,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 、破坏环境就是 。9.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因素: 。10.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 。有所改善生态环境形势没有替代品走向重生走向自我毁灭人口、资源、环境物质基础11.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1)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制约 。▲(2)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只有通过转变 才能得到解决。▲(3)坚持 ,走 、 、 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方式绿色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1.我国人口现状及新特点?①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②人口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6.1 问答题考点一:人口问题★★★2.为什么要重视发展中的人口问题?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②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③人口问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④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⑤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的综合决策。②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③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④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⑤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3.★★如何解决人口问题?4.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历了哪些调整?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②为了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太配套支持措施。①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地位)②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现状)③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很严重。我国资源形势非常严峻。(特点)④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消耗,必然导致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⑤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开发利用保护资源的新路。(出路)5.★★★为什么合理利用保护资源?考点二:资源问题★★★6.我国的环境现状?产生原因?危害?对策?①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现状)②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影响)③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地位)④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出路)考点三:人口问题7.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怎样的挑战?我们应作出怎样的选择?①我国人口众多,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资源浪费、污染和破坏很严重,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我国采取的措施是: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只有通过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得到解决。⑤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考点四: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补充:8.保护环境,我们青少年怎么做?①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学习环保相关的知识。③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④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⑤从身边小事做起,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产品,低碳出行。6.2 一句话知识点▲1.追求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岀的智慧选择。2.人与自然 。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 自然之上,必须 。生态兴则文明兴, 。▲3. 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存,共生共荣生态衰则文明衰生态文明肆意凌驾于遵循自然规律4.建设生态文明要以 为基础,以 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 为目标。5.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的内涵:6.★坚持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 与 的关系。7.★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 、 、、 为主的方针。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得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时代图景。8. 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9.建设生态文明三线: 。10.一个生态理念: 。一条生态道路: 的文明发展道路。一个生态战略: 。11.两型社会: 。12.三大国策: 。13.四种方式: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14.五大发展理念:贯彻 的新发展理念。15.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 ,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生产力生产力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时代图景。1.美丽中国的内涵?(是什么?)① 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留得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6.2 问答题考点五:美丽中国★★★2、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要为开发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⑤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⑥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⑦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3.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怎样建设美丽中国/怎样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坚持绿色发展?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④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⑤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⑥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方针,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⑦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⑧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③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④如果金山银山要以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考点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知识延伸5.为保护资源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国家、企业、公民(青少年)应该怎么做?(1)国家:①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严惩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③加大资源环境治理和宣传力度,增强公民节能环保意识。(2)★★企业:①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落实节能减排政策。②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减少污染物的排放。③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力度。④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3)★★★青少年:①学习资源环保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②积极宣传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依法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③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④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践行环保行动。(具体措施: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不乱扔垃圾;节约用水、用电;践行“光盘行动”等)1.目前,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近3亿,在2035年前后将突破4亿。为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银发经济”。这表明我国( )A.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形势B.为解决大量的人口流动采取积极措施C.将解决老龄化问题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工作D.把发展银发经济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A与人口流动无关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根本途径是教育2.国务院近日公布《节约用水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部节约用水行政法规。该条例的颁布是基于( )①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以保障国家水安全为基础②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③我国公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我国资源环境形势不容乐观④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依然严峻,节水是解决水安全问题的关键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C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不是普遍缺乏3.2024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末全国人口140967万人,比去年减少208万人。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人口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8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对此,我们要( )A.坚持计划生育,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B.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C.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D.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推动人口流动A未体现未体现未体现4.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成。“以竹代塑”为减少塑料污染提供了一条可探索的希望之路。这一举措体现了我国( )①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②资源、环境问题不再严峻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还很严峻C5.如今,生活垃圾“零填埋”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全国各地探索生活垃圾“零填埋”的经验模式中,江西省各方同心,通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和相关创新运营模式,基本实现全省各设区市中心城区生活垃圾“零填埋”。生活垃圾“零填埋”有利于( )A.减少有害垃圾产生,彻底改变环境B.实现垃圾循环使用,避免所有污染C.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建设生态文明D.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肆意开发资源C说法绝对不能避免所有不能肆意开发6.某地淡水湖泊曾遭受过严重污染,水质变差,生态物种减少。之后,该地利用5G、大数据等“黑科技”进行大规模系统性生态治理,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候鸟天堂”美景重现。不仅如此,该地淡水湖泊生态的治理成效还带动了周边旅游的兴旺,带来了群众收入的增长等。该地的变化( )①得益于思维方式的转变与技术的应用②是当地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一个缩影③是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体现④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更加充实、更可持续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与城乡协调发展无关C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节约用水条例》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于2024年3月20日正式公布,自今年5月1日起实施。国家发改委强调:要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大力发展节水产业,当前节水产品制造、节水技术研发、节水工艺改造、节水服务咨询等成为节水产业的主要内容,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新质生产力和绿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节水产业发展对形成节水型社会生活方式、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提升绿色制造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坚持的基本国策和发展理念有哪些?坚持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绿色发展理念;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等。7.材料二 《节约用水条例》的实施符合《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对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作出的规划安排,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构建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国家水安全保障体系。(2)结合材料,谈谈《节约用水条例》实施的必要性。意义:①有利于减少用水量,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②有利于美化环境、维护河流生态平衡;③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④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根据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需求、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新期待,加大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集中解决力度,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传递出哪些信息 ①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我国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②统筹推进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表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我国加强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维护生态平衡。8(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应对资源、生态环境突出问题,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保障生态安全。③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④提升我国在全球生态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8(3)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如何才能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到生态环境全面改善和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阶段性目标。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②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③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