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期末综合测试卷(四)
建议用时: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本学期围绕《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开展了读书活动,请完成任务。(9分)
读《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我们领略了中国的悠久文化,看到了许多古人用智慧 chuàng zào( )的传奇故事。故事中的神话人物有着 fēi fán( )的本领,能téng yún jià wù( ),也能 hū fēng huàn yǔ( )。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也有为了 xiū bǔ( )天空而jīng pí lì jié( )的的女娲;还有宁(níng nìng)愿牺牲自己生命,也要坚持尝百草的神农氏……这些故事 yóu rú( )旋(xuán xuàn)转中的万花筒,不断gǔn dòng( )出缤纷的图景。
1.上面是同学的读后感言,请你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4分)
2.为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打“√”。(2分)
3.下面的词语与联想到的神话人物不相符的是(多选)(3分)( )
A.神通广大(孙悟空) B.三头六臂(夸父)
C.耳听八方(顺风耳) D.捏泥造人(女娲)
E.各神通(八仙) F.刀枪不入(猪八戒)
二、选择题。(15分)
1.“戎”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根据右图内容可知,下面词语中“戎”的意思是本义的是( )
A.戈 兵戎相见 B.戈 戎装 C.、 西戎 D.、 戎马
2.下列加点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国演义》里的张飞膀大腰圆,武功了得。
B.俗语说:“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问和学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C.中秋前后,大街上,有的人穿羽绒服,有的人穿风衣,还有的人只穿衬衫。真是“二八月,乱穿衣”呀!
D.一向对烧菜兴趣十足的爸爸,今天又破天荒地研究起了菜谱。
3.对下列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它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动作描写)
B.“不,老爷爷,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我应该谢谢您!”(语言描写)
C.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动作描写)
D.他清澈的眼睛此时布满一条条红丝,整张脸涨得通红。(神态描写)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用和蔼的语气和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我们。
B.我自言自语:“怎么又做错了?”
C.不管戏园老板开出的条件多优厚,梅兰芳都拒绝了。
D.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这一课,我深受启发。
5.将“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插入语段中,位置最恰当的是( )
①东方刚露出晨曦。②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着阳光升起的地方等待着。③太阳出来了,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阳光洒在睡莲身上。④中午,太阳火辣辣的,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⑤湖里的睡莲都慢吞吞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A.①之前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选择“云”“马”“烟花”中的一个事物,再选用下列两个词语描绘它的变化。(2分)
霎时 过了一会儿 顿时 一会儿工夫
2.四年级的小东决定泡豆子,观察豆子的发芽过程。(4分)
(1)小东到超市买豆子。一进门,小东不禁说:“真是人声鼎沸呀!”小东可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请用两三句话写下来。(2分)
(2)例句:您何必卖房子,只要您把胡子一剃,一登台,还愁没钱花?
小东把豆子泡了起来。第三天,豆子们拖着淡绿色的小尾巴。第四天,小东见豆子的尾巴已经很长了,他不敢相信地说:“ ”(仿照例句写一写)(2分)
四、根据情境完成练习。(14分)
小常:书籍让我们不出家门,欣赏美丽风光。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 。灰白色的布满河床。
小熟:我也想到了!浪潮越来越近,犹如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 ;那声音如同 ,好像大地都被 。
小常:诗中的美景也让人沉醉。云母屏风烛影深, ;空山不见人, ; ,半江瑟瑟半江红。
小熟:书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它告诉我们人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 ;《题西林壁》中更是告诉我们“当局者迷, ”的道理,正如诗中所言: , 。
五、阅读理解。(26分)
(一)王充求学(8分)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①焉。充少孤②,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视频讲解太学③,师事④扶风⑤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⑥,阅所卖书,一见辄⑦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徙:迁徙。②孤:父亲去世了。③太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④师事:以师礼相待。⑤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⑥肆:店铺。⑦辄:就。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王充的祖先是会稽上虞人,后迁到魏国的元城郡。
B.王充到了京师后做了班彪的老师。
C.王充小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在乡里因孝顺被称颂。
D.王充虽然读了大量的书,但是仍旧不熟悉各家学派。
2.“好博览而不守章句”是指王充的(2分)( )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法 C.学习目的 D.学习范围
3.王充家境 (A.贫困B.富裕),他是通过 的方法来读书的。(2分)
4.王充求学的故事给你哪些启示?(2分)
(二)蟋 蟀(18分)
任大霖
①一天傍晚,我们都在周家台门前闲聊,赵大云刚从河边洗罢脚回来,他从袋里掏出个火柴盒子,笑着说:“我也捉到一只蟋蟀,不知道有没有用场。”
②我们都奇怪了。徐小全说;“你択到的是什么蟋蟀 是蜈蚣蟋蟀、蜗牛蟋蟋、蛇头蟋蟀,还是……”
③我打断了他的话说:“别跟他缠了,他第一次捉蟋蟀,懂得什么!让我们看一看他的蟋蟀吧,也许根本不是什么蟋蟀,只是只灰蟑螂哩!”
④赵大云等我们说完了,才慢慢地打开火柴盒,让我们看了看蟋蟀。我看了一眼,心里就有些忌妒。因为这是一只挺大的蟋蟀,它的头是黑色的,发着光。我赶紧跑去把福兴叫来,就帮着赵大云,和福兴斗起蟋蟀来。
⑤看的人很多。赵大云的蟋蟀看起来有些笨,起初停在那里,动也不动。我和周围的人正有些失望了。忽然,它的须子动了一下,就慢慢地向前走去。当福兴的“红头大王”一冲过来,赵大云的那只马上猛扑上去。一口咬住了“红头大王”的脖子,立刻把它摔了一个跟斗。我们都不觉喝了一声彩。
⑥接着,两只蟋蟀扭在一起,激烈地斗起来。起先,“红头大王”占了优势,它咬住了敌人,直把敌人推到盆沿上。可是很快形势就起了变化,赵大云那只猛地咬住了“红头大王”的脖子,把“红头大王”咬得翻过身来。接着,“红头大王”又在肚子上、尾巴上吃了几下亏,它挣扎着想再拼一下。可是赵大云的那只一口咬住了“红头大王”的牙齿,把它摔出了“战场”。
⑦这一场恶斗,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大家也都看得呆住了,忘记了喝彩。结果是赵大云得胜了,他的蟋蟀获得了“黑头元帅”的称号。
⑧因为出了一个新的“元帅”,谁都想去试着斗一斗。赵大云是“来者不拒”,只要是在吃过晚饭去找他,接连斗四只他也肯,可是谁也不能把这位“元帅”斗败。
1.这篇文章按照 顺序写了小伙伴们斗蟋蟀的事情,这件事的起因是赵大云抓了一只挺大的蟋蟀;经过是 ;结果是 。(7分)
2.文章在记叙关于斗蟋蟀的事时,还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请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补充完整。(3分)
奇怪→( )→( )→喝彩→( )
3.对第③自然段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这段话说明了“我”是知道赵大云不懂蟋蟀的。
B.赵大云把一只灰色蟑螂当蟋蟀抓来了。
C.这段话使下文的情节超出读者意料,有助于突出下文中大家的各种心情。
D.朗读这段话,要读出“我”急于要看看赵大云到底抓了什么东西的语气。
4.“来者不拒”在文中指的是什么内容?赵大云为什么来者不拒?(3分)
5.第⑥自然段对蟋蟀恶斗场面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六、习作。(30分)
“啊、唉、嘿、哈、哼……”看似简单的语气词,都藏着故事哦。“哈,我成功了”肯定藏着一个努力的故事;“嘿,我真聪明”也许藏着一个幸运的故事;“唉,我搞砸了”可能藏着一个遗憾的故事……请以“ ,我 ”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写清事情的经过和当时的感受。
参考答案
一、1.创造 非凡 腾云驾雾 呼风唤雨 修补 精疲力竭 犹如 滚动
2.nìng xuán 3. BF
二、 1. A 2. D 3.C 4. A 5. D
三、1.示例:只见烟花直冲天空,顿时舒展开来,形成了无数朵时而红,时而黄,时而绿的繁花。过了一会儿,那烟火好似流星,从天而降,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2.(1)示例:人们在货架前挑选着商品,互相交流着。促销台处人头攒动,不时传出阵阵欢呼。(2)小豆子的尾巴长得真快呀!这生长速度难道不惊人吗?
四、流着月光 鹅卵石 千万匹白色 飞奔而来 山崩地裂 震得颤动起来 长河渐落晓星沉 但闻人语响 一道残阳铺水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旁观者清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五、(一)1.C 2.B 3.A 到洛阳店铺里看别人卖的书 4.要珍惜时光,学习王充好学的精神和灵活的学习方法。
(二)1.事情发展 赵大云和福兴斗蟋蟀并取胜 可是谁也不能把这位“元帅”斗败 2.忌妒 失望 震惊 3.B 4.“来者不拒”指赵大云接受每一个想挑战他的蟋蟀的人,因为他对自己的“黑头元帅”抱有极大的信心。 5.第⑥自然段通过“扭”“咬”“推”等一系列动词,从动作描写角度,生动而细致地描绘了两只蟋蟀打斗的过程,展现出斗蟋蟀之激烈、蟋蟀之勇猛。
六、习作例文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