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1.(2024七上·杭州期中)我们可以从性格、气质、能力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据此可知,性格、气质、能力属于心理特征,不属于生理状况,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2.(2024七上·杭州期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有时尽的认识,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3.(2024七上·杭州期中)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生目标的认识,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4.(2024七上·杭州期中)仰韶文化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其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其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仰韶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仰韶文化的相关史实。
5.(2024七上·杭州期中)周朝创造出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时期,以青铜器铸造和甲骨文为著名文明标志。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殷商文明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殷商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
6.(2024七上·杭州期中)钱学森说:“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说明初中阶段(  )
A.是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
B.对实现人生目标起到决定性作用
C.是规划未来之路的决定时期
D.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形成时期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所以A正确。
BC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初中阶段的作用,应排除。
D错误,初中阶段是我们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也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
7.(2024七上·杭州期中)心理学一般通过构建冰山模型进行自我认知。如右图所示,冰山以下部分是人内在的部分,不易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却起着关键作用。冰山理论说明了(  )
①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③正确认识自己只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④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冰山以下部分是人内在的部分,不易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却起着关键作用,这告诉我们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过程,所以③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图中内容与他人的评价没有关系,应排除。
③错误,正确认识自己需要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自己,只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的观点片面,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认识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8.(2024七上·杭州期中)热播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事迹为原型,讲述她实现了建设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她用实际行动照亮了边远山区无数学子的追梦之路。这启示我们(  )
①梦想必须远大,小目标没有意义
②不仅要勇于追梦,还要勤于圆梦
③梦想的实现取决于机遇而非个人努力
④有了梦想,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②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张桂梅校长建设免费女子高中用实际行动照亮了边远山区无数学子的追梦之路,这启示我们,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们不仅要勇于追梦,还要勤于圆梦,有了梦想,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有梦就有希望,梦想不在于大小,而存于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③错误,梦想的实现在于个人的努力。努力是梦想与实现的桥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的认识,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只有每个人都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9.(2024七上·杭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启示我们(  )
①学习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
②学习是成就梦想的唯一路径
③学习可以提升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
④学习有助于增强能力,增长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学习有助于增强能力,增长智慧, 可以提升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所以③④正确。
①错误,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②错误,学习是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但不是唯一路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10.(2024七上·杭州期中)耕柱子作为墨子最优秀的学生却经常遭到墨子的批评,耕柱子很委屈。墨子就说:“假如我要去太行山,坐一辆由黄牛和快马拉的车,我是鞭策黄牛还是快马呢 ”耕柱子回答:“当然是快马呀!因为快马经得起鞭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老师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
②当老师批评我们时,我们应据理力争
③注意力放在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④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快马经得起鞭策,这说明批评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为此,我们要知道老师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当老师批评我们时,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据理力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
1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图这幅漫画说明了(  )
①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②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风雨的洗礼
③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④竞争比友谊更重要,为了竞争可以放弃真正的友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同学在比赛中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能正确对待友谊中的竞争,这说明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在交流中共同成长,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风雨的洗礼,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友谊和竞争都很重要,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及友谊的力量的认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12.(2024七上·杭州期中)竹书鸿是“水韵西湖365”志愿服务的创始人,他对守护西湖水质的坚持感染了他的家人,-起加入到护水队伍中,用汗水保卫城市的绿水。竹书鸿的故事启示我们(  )
①好的家风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无规律可言
③好的家风一定能成就子女的一番事业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 竹书鸿用 守护西湖水质的坚持感染了他的家人, 汗水保卫城市的绿水,这启示我们,好的家风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好的家风一定能成就子女的一番事业,所以 ①③ 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关系的确立的内容,应排除。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传承好的家风,没有涉及家和万事兴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美好家庭的认识,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 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13.(2024七上·杭州期中)这幅漫画告诉我们(  )
《齐迈步》
A.美好的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B.建设美好集体,需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
C.美好集体能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D.建设美好集体,要营造和谐有序的集体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人只有步调一致,齐迈步才可能共同前进,这启示我们,建设美好集体,需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观点在漫画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集体中的竞争与合作的认识,建设美好集体,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集体的发展既有赖于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也需要成员间的良性竞争。我们既要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又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
14.(2024七上·杭州期中)中国冰球协会主席王玄表示,为了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冰球队确定了女子冰球队进8冲前6,男子冰球队获得“参赛资格”的新周期目标。中国冰球队这一愿景(  )
①决定了中国冰球队成就的高低
②是推动中国冰球队发展的内驱力
③是中国冰球队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之源
④将引领中国冰球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中国冰球队成就的高低不仅在于冰球队的愿景,还受冰球队成员的努力和合作等因素的影响,选项观点夸大了愿景的作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集体愿景的作用的认识,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未来,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美好集体的愿景,建设美好集体,要确定共同的愿景。
15.(2024七上·杭州期中)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漫画中的人物行为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  )
A.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人为事故 B.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C.增强风险意识,激发好奇心理 D.提高防护能力,预判所有危险
【答案】B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自律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骑车者不珍爱生命,没有安全意识,没有自觉遵守规则,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警示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所以B正确。
A错误,杜绝人为事故是对漫画寓意的曲解,应排除。
C错误,漫画没有体现好奇心理。
D不符合漫画寓意,漫画告诉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能自由任性,没有体现预判所有危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和增强安全意识的认识,增强安全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16.(2024七上·杭州期中)“明明来到了这个世界,明明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个儿子,明明的爷爷奶奶有了一个孙子,明明的姥姥姥爷有了一个外孙,明明的姑姑有了一个侄子……”这说明(  )
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③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④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 明明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个儿子,明明的爷爷奶奶有了一个孙子,明明的姥姥姥爷有了一个外孙,明明的姑姑有了一个侄子 ,这说明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精神生命的传承,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有接续的认识,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17.(2024七上·杭州期中)丽丽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例如爸爸带她去参观博物馆、妈妈带她去图书馆阅读、爷爷带她去听戏曲、奶奶带她去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这体现了(  )
A.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幸福生活的唯一支柱
B.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C.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D.保持心理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丽丽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这体现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C正确。
A观点错误,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但不是唯一的支柱。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的充盈的认识,丰富 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18.(2024七上·杭州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李金峰在“志愿北京”系统中记录的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193小时,参与志愿活动超60项,曾获清华大学“年度人物”。她的行为启示我们(  )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②树立人生目标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树立人生目标要以个人利益为先,忽略集体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清华大学毕业生李金峰 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193小时,参与志愿活动超60项,这是服务和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动体现,启示我们要 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树立人生目标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服务和奉献社会,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不能忽略集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认识,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9.(2024七上·杭州期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成为“新农人”。他们有热情、能吃苦、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奋斗的姿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大学生选择成为“新农人”体现了(  )
①人生的选择有很多,选什么凭个人喜好
②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③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全靠新农人带路
④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就是创造了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大学生返乡成为“新农人用热情、能吃苦、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奋斗的姿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这体现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全靠新农人带路的观点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的认识,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20.(2024七上·杭州期中)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从小因眼疾失去光明,但20多年来她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取得音乐成就的同时,持续资助贫困儿童。这说明她能够(  )
①接纳欣赏自己,绽放自身光芒
②勇敢面对挫折,实现所有目标
③服务奉献社会,实现生命价值
④树立远大目标,争做国之栋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从小因眼疾失去光明,但但黑暗并没有阻止她追逐梦想的脚步。她与生命抗争, 在取得音乐成就的同时,持续资助贫困儿童,这说明她能够接纳欣赏自己,绽放自身光芒,服务奉献社会,实现生命价值,所以①③正确。
②错误,实现所有目标的观点与实际不符,应排除。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 萧凯恩战胜挫折,帮助他人,没有体现争做国之栋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欣赏和接纳自己,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
21.(2024七上·杭州期中)实物史料是认识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表选项中,实物史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实物史料 结论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北京人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B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穿孔骨针 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使用磨制石器
C 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宫殿、祭祀台、墓葬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良渚遗址城北发现大型水利工程 统治者具有较强的调动、社会组织能力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实物史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山顶人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故史料与结论错误,排除A项。
B: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穿孔骨针,表明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反映了山顶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但使用的还是打制石器,故史料与结论错误,排除B项。
C: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宫殿、祭祀台、墓葬,反映了陶寺人阶级分化严重,无法证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故史料与结论错误,排除C项。
D:良渚遗址城北发现大型水利工程,反映了良渚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统治者具有较强的调动、社会组织能力,史料与结论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旷代史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22.(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表所列考古发现,可用于实证我国这一时期(  )
遗址名称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内蒙古兴隆洼遗址
时间 距今约11000-9000年 距今约11000-8500年 距今约8000多年
考古发现 炭化粟粒和黍粒 炭化稻粒 陶罐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炭化粟粒和黍粒”“炭化稻粒”“陶罐”并结合所学可知,炭化粟粒、黍粒、稻粒和陶罐的出现,表明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故选C项。
原始农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并非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
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阶级分化,公权力出现,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早期农业的兴起,未体现贫富分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23.(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传说讲述了黄帝之妻嫘祖在桑树下烧水时,偶然有蚕茧落入锅中,她因此受到启发,发明了缫丝织绸。近年来,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  )
A.神话传说能折射一定历史信息 B.中国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国家
C.考古发现能佐证所有神话传说 D.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可知,山西夏县西阴村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传说中缫丝织绸的发明,由此可见,神话传说能折射一定历史信息,远古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故选A项。
中国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国家,但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现印证神话传说,排除B项。
考古发现能佐证神话传说,但“所有”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现印证神话传说,并未说明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先蚕娘娘”的传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2024七上·杭州期中)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采用示意图的形式探究我国古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对下图残缺部分描述正确的是(  )
A.①采取封堵的方式成功治理水患
B.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C.③制度形成了“天下为家”的社会风尚
D.④制度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继承王位
【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古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
A:①是禹,采取疏导的方式成功治理水患,排除A项。
B:②是启,但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是禹,排除B项。
C:③是禅让制度,以贤德标准推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排除C项。
D:④是王位世袭制度,是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继承王位,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王位继承制度的相关史实。
25.(2024七上·杭州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制作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且直观地了解历史脉络。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关于对应的历史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
A.青铜鼎盛,文字起源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年代标尺,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西周时期,突出特点是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故选B项。
“青铜鼎盛,文字起源”描述的是殷商文明,排除A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排除C项。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描述的是秦朝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分封制度的相关史实。
26.(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表能够反映,分封制(  )
诸侯国 管 蔡 齐 宋 鲁 燕
分封对象 周武王弟管叔鲜 周武王弟蔡叔度 功臣姜尚 殷商后代微子 周武王弟周公旦 周武王弟昭公
分封地区 今河南郑州 今河南上蔡县 今山东南部 今河南东部 今山东曲阜 今北京一带
A.确立了西周贵族等级结构 B.以宗亲为主要的分封对象
C.确保了周朝统治长治久安 D.加强了华夏民族认同观念
【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周武王弟管叔鲜”“周武王弟蔡叔度”“周武王弟周公旦”“周武王弟昭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西周分封制度,以王室宗亲为主要分封对象,故选B项。
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分封对象以王室成员为主,并未体现西周贵族等级结构,排除A项。
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分封对象以王室成员为主,说明不了确保统治长治久安,排除C项。
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分封对象以王室成员为主,涉及涉及华夏民族认同观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周分封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7.(2024七上·杭州期中)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战国七雄”时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燕国的位置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燕国的位置”,结合所学可知:
A:①位于渭水流域,是秦国。排除A项。
B:②位于山东地区,是齐国,排除B项。
C:③位于长江中游,是楚国,排除C项。
D:④位于北方地区,是燕国,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战国七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
28.(2024七上·杭州期中)水利工程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关于下图所示两个著名水利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a所示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图b所示水利工程沟通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③两大水利工程都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
④两者都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两个著名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图a所示水利工程是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①正确;图b所示水利工程是秦朝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故②叙述错误;都江堰和灵渠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故③叙述正确;秦国修建都江堰时,没有实现统一,而秦朝修建灵渠,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故叙述错误。综上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9.(2024七上·杭州期中)史实是历史事实,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B.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C.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D.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并结合所学可知,“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为汤武革命,顺意了天意和民心,是对汤武革命的分析和评价,属于史论,故选A项。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描述秦朝统一,创立皇帝制度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描述了大禹建立在朝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描述了陈胜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属于历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实与史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史实与史论的相关史实。
30.(2024七上·杭州期中)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成就众多,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为更好地了解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历史兴趣小组对下列科技文化成果进行了整理,以下信息匹配正确的是(  )
A.扁鹊——战国——著述了《黄帝内经》一书
B.四羊方尊——商朝——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C.何尊——西周——“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D.楚辞——战国——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匹配正确”,结合所学分析:
A:扁鹊,春秋名医,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故A匹配不正确,排除A项。
B: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匹配错误,排除B项。
C:西周何尊提出“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匹配正确 ,故选C项。
D: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匹配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先秦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31.(2024七上·杭州期中)青少年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校七年级学生以“探问生命意义追求美好人生”为议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议学任务。
(1)【总议题:探问生命意义追求美好人生】
【子议题一:感悟生命可贵】
吴天一生于新疆伊犁,他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主动请缨,连夜带领医疗队奔赴灾区,尽全力拯救群众生命、保障人民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
结合材料,谈一谈吴天一是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
(2)【子议题二:端正人生态度】
巴黎奥运周期,全红婵经历了所有跳水女运动员的必经关卡——发育关。随着身体发育,她在训练时逐渐感觉动作沉重,完成度下降。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全红婵曾经非常拿手的动作,却也慢慢成了她的“梦魇”,在之后的比赛中接连出现失误。
怎么突破 唯有咬牙坚持,一个个细节去细抠,一遍一遍反复练,练到不管站上什么样的赛场都能把这个动作“拿捏”。全红婵对教练严格的训练没有抱怨,而是以自信从容的心态勇敢迎接挑战。最终在巴黎奥运会上,17岁的全红婵把2070跳得近乎完美,蝉联了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的冠军。
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全红婵
全红婵的奥运夺冠之路体现了她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在面对人生的逆境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3)【子议题三:实现人生价值】
《退而不体 奉献扶贫》
请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对材料中老专家的行为进行评析。
【答案】(1)①他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这体现关爱他人的生命。
②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这体现他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③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主动请缨,这体现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全红婵的奥运夺冠之路体现了她 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
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应做到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3)老专家退而不休,服务三农,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了精彩人生。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可以从关爱他人生命,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方面回答即可。
(2)她咬牙坚持,一个个细节去细抠,一遍一遍反复练, 对教练严格的训练没有抱怨,而是以自信从容的心态勇敢迎接挑战。这体现她 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在面对人生的逆境时的做法可以从要做到 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对 老专家的行为的评析可以从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走向伟大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敬畏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境与逆境,实现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32.(2024七上·杭州期中)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为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工具演变我来“述”】
材料一
青铜铲 ②铁制农具 ③打制石器 ④骨耜
以上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图,请按其年代顺序进行排序。(填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变法改革我来“析”】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廖力本业,耕织致乘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依据材料二,简述商鞅通过什么举措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3)【诸子百家我来“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他们的主张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主张 代表人物
反对苛政,提出①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政治主张) 孔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强调③,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政治主张) 韩非子
(4)【历史总结我来“谈”】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1)排序:③④①②。
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使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2)举措:奖励耕织。
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3)为政以德;老子;以法治国。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形成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排序:据材料一“工具演变”并结合所学可知,“ 青铜铲”出现于商朝;“②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③打制石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④骨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综上可知,按其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使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2)举措:据材料二“廖力本业,耕织致乘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通过“奖励耕织”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影响:据材料二“……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3)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道家学派创始人阐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万物对立,对立双方会转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形成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1)排序:③④①②。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使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2)举措:奖励耕织。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3)为政以德;老子;以法治国。(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形成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本题考点是商鞅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百家争鸣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
33.(2024七上·杭州期中)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何以为秦”为主题,探究秦朝的兴衰,请你参与合作学习。
(1)【平天下·析统一意义】
材料一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治天下·探制度创新】
材料二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制度 结合所学,简述该制度的影响。
(3)【固天下·明巩固措施】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何意义
(4)【亡天下·悟衰亡教训】
材料四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成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句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
——秦朝民谣修
秦朝时期人口比例示意图
根据材料四,分析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并谈谈秦朝的衰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1)秦统一的意义:扩大了疆域,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2)制度:郡县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意义: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税收的征收。
(4)原因: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法律过于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严厉的惩罚;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失去了民心。
启示: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不能过于残酷,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持政治的清明,避免腐败和残暴统治。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意义:据材料一“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可知,秦朝统一扩大了疆域,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据材料一“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可知,秦朝统一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2)制度:据材料二“郡(守)、县(令或长)”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郡县制。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税收的征收。
(4)原因:据材料四“租税沉甸甸”可知,秦朝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根据材料四“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可知,秦朝法律过于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严厉的惩罚;据材料四“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可知,秦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失去了民心。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关注民生、法制建设等角度作答,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不能过于残酷,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持政治的清明,避免腐败和残暴统治。
故答案为:
(1)秦统一的意义:扩大了疆域,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2)制度:郡县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意义: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税收的征收。
(4)原因: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法律过于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严厉的惩罚;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失去了民心。
启示: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不能过于残酷,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持政治的清明,避免腐败和残暴统治。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统一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秦朝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郡县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郡县制度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秦朝统一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的衰亡,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 / 1浙江省杭州市十三中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阶段性检测(期中)试卷
1.(2024七上·杭州期中)我们可以从性格、气质、能力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  )
2.(2024七上·杭州期中)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  )
3.(2024七上·杭州期中)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  )
4.(2024七上·杭州期中)仰韶文化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其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  )
5.(2024七上·杭州期中)周朝创造出以青铜器、甲骨文为显著标志的文明成就。(  )
6.(2024七上·杭州期中)钱学森说:“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说明初中阶段(  )
A.是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
B.对实现人生目标起到决定性作用
C.是规划未来之路的决定时期
D.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完全形成时期
7.(2024七上·杭州期中)心理学一般通过构建冰山模型进行自我认知。如右图所示,冰山以下部分是人内在的部分,不易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却起着关键作用。冰山理论说明了(  )
①他人的评价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
②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
③正确认识自己只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④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过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2024七上·杭州期中)热播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事迹为原型,讲述她实现了建设免费女子高中的梦想,她用实际行动照亮了边远山区无数学子的追梦之路。这启示我们(  )
①梦想必须远大,小目标没有意义
②不仅要勇于追梦,还要勤于圆梦
③梦想的实现取决于机遇而非个人努力
④有了梦想,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② D.②④
9.(2024七上·杭州期中)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启示我们(  )
①学习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
②学习是成就梦想的唯一路径
③学习可以提升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
④学习有助于增强能力,增长智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2024七上·杭州期中)耕柱子作为墨子最优秀的学生却经常遭到墨子的批评,耕柱子很委屈。墨子就说:“假如我要去太行山,坐一辆由黄牛和快马拉的车,我是鞭策黄牛还是快马呢 ”耕柱子回答:“当然是快马呀!因为快马经得起鞭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①老师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
②当老师批评我们时,我们应据理力争
③注意力放在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
④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图这幅漫画说明了(  )
①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②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风雨的洗礼
③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
④竞争比友谊更重要,为了竞争可以放弃真正的友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2024七上·杭州期中)竹书鸿是“水韵西湖365”志愿服务的创始人,他对守护西湖水质的坚持感染了他的家人,-起加入到护水队伍中,用汗水保卫城市的绿水。竹书鸿的故事启示我们(  )
①好的家风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②家庭关系的确立有多种情形,无规律可言
③好的家风一定能成就子女的一番事业
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3.(2024七上·杭州期中)这幅漫画告诉我们(  )
《齐迈步》
A.美好的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我们的责任感
B.建设美好集体,需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
C.美好集体能让我们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
D.建设美好集体,要营造和谐有序的集体环境
14.(2024七上·杭州期中)中国冰球协会主席王玄表示,为了备战2026年米兰冬奥会,中国冰球队确定了女子冰球队进8冲前6,男子冰球队获得“参赛资格”的新周期目标。中国冰球队这一愿景(  )
①决定了中国冰球队成就的高低
②是推动中国冰球队发展的内驱力
③是中国冰球队取得成功的精神动力之源
④将引领中国冰球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4七上·杭州期中)生命安全是维系人的生命存在的条件和保障。漫画中的人物行为启示我们在生活中应(  )
A.树立安全意识,杜绝人为事故 B.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
C.增强风险意识,激发好奇心理 D.提高防护能力,预判所有危险
16.(2024七上·杭州期中)“明明来到了这个世界,明明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个儿子,明明的爷爷奶奶有了一个孙子,明明的姥姥姥爷有了一个外孙,明明的姑姑有了一个侄子……”这说明(  )
①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③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
④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24七上·杭州期中)丽丽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例如爸爸带她去参观博物馆、妈妈带她去图书馆阅读、爷爷带她去听戏曲、奶奶带她去参加社区志愿活动。这体现了(  )
A.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幸福生活的唯一支柱
B.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是生命存在的根本
C.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D.保持心理健康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关键
18.(2024七上·杭州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李金峰在“志愿北京”系统中记录的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193小时,参与志愿活动超60项,曾获清华大学“年度人物”。她的行为启示我们(  )
①服务和奉献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
②树立人生目标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③树立人生目标要以个人利益为先,忽略集体④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2024七上·杭州期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返乡成为“新农人”。他们有热情、能吃苦、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奋斗的姿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大学生选择成为“新农人”体现了(  )
①人生的选择有很多,选什么凭个人喜好
②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的
③农业得以快速发展,全靠新农人带路
④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就是创造了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024七上·杭州期中)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从小因眼疾失去光明,但20多年来她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在取得音乐成就的同时,持续资助贫困儿童。这说明她能够(  )
①接纳欣赏自己,绽放自身光芒
②勇敢面对挫折,实现所有目标
③服务奉献社会,实现生命价值
④树立远大目标,争做国之栋梁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1.(2024七上·杭州期中)实物史料是认识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表选项中,实物史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实物史料 结论
A 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北京人已经知道人工取火
B 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穿孔骨针 山顶洞人已经学会使用磨制石器
C 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宫殿、祭祀台、墓葬 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D 良渚遗址城北发现大型水利工程 统治者具有较强的调动、社会组织能力
A.A B.B C.C D.D
22.(2024七上·杭州期中)如表所列考古发现,可用于实证我国这一时期(  )
遗址名称 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 浙江义乌桥头遗址 内蒙古兴隆洼遗址
时间 距今约11000-9000年 距今约11000-8500年 距今约8000多年
考古发现 炭化粟粒和黍粒 炭化稻粒 陶罐
A.处于旧石器时代 B.形成了早期国家
C.出现了定居生活 D.产生了贫富分化
23.(2024七上·杭州期中)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传说讲述了黄帝之妻嫘祖在桑树下烧水时,偶然有蚕茧落入锅中,她因此受到启发,发明了缫丝织绸。近年来,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  )
A.神话传说能折射一定历史信息 B.中国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国家
C.考古发现能佐证所有神话传说 D.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24.(2024七上·杭州期中)中国古代继承制度的变化是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某校历史兴趣小组采用示意图的形式探究我国古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对下图残缺部分描述正确的是(  )
A.①采取封堵的方式成功治理水患
B.②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C.③制度形成了“天下为家”的社会风尚
D.④制度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继承王位
25.(2024七上·杭州期中)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通过制作年代尺,我们可以清晰且直观地了解历史脉络。下面是一位同学制作的年代标尺,关于对应的历史时期描述正确的是(  )
A.青铜鼎盛,文字起源 B.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中央集权,君主专制
26.(2024七上·杭州期中)下表能够反映,分封制(  )
诸侯国 管 蔡 齐 宋 鲁 燕
分封对象 周武王弟管叔鲜 周武王弟蔡叔度 功臣姜尚 殷商后代微子 周武王弟周公旦 周武王弟昭公
分封地区 今河南郑州 今河南上蔡县 今山东南部 今河南东部 今山东曲阜 今北京一带
A.确立了西周贵族等级结构 B.以宗亲为主要的分封对象
C.确保了周朝统治长治久安 D.加强了华夏民族认同观念
27.(2024七上·杭州期中)历史地图反映了特定时期的历史地理状况,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战国七雄”时制作的各国位置示意图,其中燕国的位置应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2024七上·杭州期中)水利工程是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关于下图所示两个著名水利工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a所示水利工程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②图b所示水利工程沟通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③两大水利工程都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
④两者都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2024七上·杭州期中)史实是历史事实,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下列选项中属于史论的是(  )
A.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B.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
C.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
D.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30.(2024七上·杭州期中)夏商周时期科技文化成就众多,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辉煌。为更好地了解先秦时期的科技文化成果,历史兴趣小组对下列科技文化成果进行了整理,以下信息匹配正确的是(  )
A.扁鹊——战国——著述了《黄帝内经》一书
B.四羊方尊——商朝——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
C.何尊——西周——“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
D.楚辞——战国——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
31.(2024七上·杭州期中)青少年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校七年级学生以“探问生命意义追求美好人生”为议题开展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议学任务。
(1)【总议题:探问生命意义追求美好人生】
【子议题一:感悟生命可贵】
吴天一生于新疆伊犁,他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
2010年4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主动请缨,连夜带领医疗队奔赴灾区,尽全力拯救群众生命、保障人民健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七一勋章”获得者——吴天一
结合材料,谈一谈吴天一是如何践行敬畏生命的
(2)【子议题二:端正人生态度】
巴黎奥运周期,全红婵经历了所有跳水女运动员的必经关卡——发育关。随着身体发育,她在训练时逐渐感觉动作沉重,完成度下降。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这个全红婵曾经非常拿手的动作,却也慢慢成了她的“梦魇”,在之后的比赛中接连出现失误。
怎么突破 唯有咬牙坚持,一个个细节去细抠,一遍一遍反复练,练到不管站上什么样的赛场都能把这个动作“拿捏”。全红婵对教练严格的训练没有抱怨,而是以自信从容的心态勇敢迎接挑战。最终在巴黎奥运会上,17岁的全红婵把2070跳得近乎完美,蝉联了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的冠军。
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奥运会冠军——全红婵
全红婵的奥运夺冠之路体现了她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在面对人生的逆境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3)【子议题三:实现人生价值】
《退而不体 奉献扶贫》
请从“实现人生价值”的角度对材料中老专家的行为进行评析。
32.(2024七上·杭州期中)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为更深入地了解这一历史时期,请同学们一起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1)【工具演变我来“述”】
材料一
青铜铲 ②铁制农具 ③打制石器 ④骨耜
以上是同学们搜集到的先秦时期生产工具图,请按其年代顺序进行排序。(填写序号)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变法改革我来“析”】
材料二 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廖力本业,耕织致乘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对……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依据材料二,简述商鞅通过什么举措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有何影响?
(3)【诸子百家我来“理”】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诸子百家,他们的主张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请结合所学完成下表。
主张 代表人物
反对苛政,提出①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政治主张) 孔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
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
强调③,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政治主张) 韩非子
(4)【历史总结我来“谈”】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总结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33.(2024七上·杭州期中)秦朝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以“何以为秦”为主题,探究秦朝的兴衰,请你参与合作学习。
(1)【平天下·析统一意义】
材料一经过对匈奴、越族的战争后,秦的疆域,“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在这个广大地区内居住着各族人民,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
(2)【治天下·探制度创新】
材料二
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制度 结合所学,简述该制度的影响。
(3)【固天下·明巩固措施】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概括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这些措施对国家发展有何意义
(4)【亡天下·悟衰亡教训】
材料四
我家有三子,老大修长城,多年未相逢,老二成边关,至今未归还;老三忙耕田,租税沉句甸;饭菜不得饱,一家难团圆;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
——秦朝民谣修
秦朝时期人口比例示意图
根据材料四,分析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并谈谈秦朝的衰亡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我们可以从身材、相貌、体能、性别等生理状况来认识自己,可以从性格、气质、能力等心理特征来认识自己, 据此可知,性格、气质、能力属于心理特征,不属于生理状况,所以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认识自己的途径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2.【答案】正确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外形相貌、天资禀赋等各不相同,每个生命都不可替代。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会汲取不同的物质和精神养分,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拥有不同的人生道路。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有时尽的认识,人的生命是大自然的奇迹,是地球上最为珍贵的财富。有了生命,我们才能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机,才能体验生活的多姿多彩,才能拥有追求幸福生活的种种可能,才能创造璀璨的人类文明。
3.【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只有分阶段实现一个个近期目标,才能实现长远目标。所有近期目标都是围绕长远目标展开的,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人生目标的认识,人生目标体现着人在社会实践中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决定着人生道路的发展方向。实现每一个近期目标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感,鼓舞我们继续奋发向上,朝着实现长远目标迈进。
4.【答案】错误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仰韶文化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其重要特征是制作彩陶。由此可知,本题描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仰韶文化。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仰韶文化的相关史实。
5.【答案】错误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商朝时期,以青铜器铸造和甲骨文为著名文明标志。由此可知,本题叙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殷商文明成就。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殷商文明发展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6年的师大附中学习生活对我的教育很深,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的作用。”这说明初中阶段对我们的人生具有独特的价值。我们正处于生命成长的“拔节孕穗期”,所以A正确。
BC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初中阶段的作用,应排除。
D错误,初中阶段是我们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学生活的认识,初中阶段,是人生美好的年华,也是规划未来之路的重要时期。我们要珍视当下,把握机遇,把准人生方向,积极追求进步。
7.【答案】D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
【解析】【分析】冰山以下部分是人内在的部分,不易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却起着关键作用,这告诉我们 做更好的自己需要不断发掘自己的潜能,认识自己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自己的过程,所以③④正确。
①不符合题意,图中内容与他人的评价没有关系,应排除。
③错误,正确认识自己需要用全面和发展的观点来认识自己,只需要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提升的观点片面,应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正确认识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的认识,正确认识自己,准确把握自己的禀赋和特性,有助于我们增强自信,促进自我发展,促进与他人的交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外部世界。
8.【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 张桂梅校长建设免费女子高中用实际行动照亮了边远山区无数学子的追梦之路,这启示我们,梦想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望,我们不仅要勇于追梦,还要勤于圆梦,有了梦想,社会才能不断发展和进步,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有梦就有希望,梦想不在于大小,而存于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③错误,梦想的实现在于个人的努力。努力是梦想与实现的桥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少年梦想的认识,编织人生梦想,是青少年时期的重要主题。只有每个人都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才能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9.【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这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启示我们学习有助于增强能力,增长智慧, 可以提升思想品德和精神境界,所以③④正确。
①错误,学习不仅表现为接受和掌握,而且表现为探究、发现、体验和感悟。
②错误,学习是成就梦想的重要路径,但不是唯一路径。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
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关乎民族的未来和发展。
10.【答案】C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快马经得起鞭策,这说明批评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告诉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为此,我们要知道老师的批评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完善自我,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所以①③④正确。
②错误,当老师批评我们时,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而不是据理力争。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师生交往的认识,我们还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对待老师的表扬,我们应戒骄戒躁、再接再厉,争取做得更好。
11.【答案】A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塑造良好道德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同学在比赛中做到了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能正确对待友谊中的竞争,这说明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在交流中共同成长,在真正的友谊中,我们能够获得精神上的支持和满足,志同道合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风雨的洗礼,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友谊和竞争都很重要,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友谊的特质和友谊的澄清及友谊的力量的认识,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朋友的帮助,也主动帮助对方;感受朋友的关怀,也主动关怀对方。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12.【答案】B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 竹书鸿用 守护西湖水质的坚持感染了他的家人, 汗水保卫城市的绿水,这启示我们,好的家风利于子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好的家风一定能成就子女的一番事业,所以 ①③ 正确。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家庭关系的确立的内容,应排除。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的是传承好的家风,没有涉及家和万事兴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美好家庭的认识,建设美好的家庭,需要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 家庭是道德养成的起点, 我们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13.【答案】B
【知识点】竞争与合作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人只有步调一致,齐迈步才可能共同前进,这启示我们,建设美好集体,需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所以B正确。
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观点在漫画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集体中的竞争与合作的认识,建设美好集体,要树立正确的合作与竞争观念。集体的发展既有赖于成员间的相互合作,也需要成员间的良性竞争。我们既要敢于竞争、勇于挑战,又要善于合作、共同进步。
14.【答案】D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愿景是集体的精神动力之源,是推动集体发展的内驱力。共同的愿景引领集体成员团结一致,开拓进取,所以②③④正确。
①错误,中国冰球队成就的高低不仅在于冰球队的愿景,还受冰球队成员的努力和合作等因素的影响,选项观点夸大了愿景的作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集体愿景的作用的认识,拥有共同的梦想,向往美好的未来,承担共同的使命,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一致的目标和追求,这就是美好集体的愿景,建设美好集体,要确定共同的愿景。
15.【答案】B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自律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骑车者不珍爱生命,没有安全意识,没有自觉遵守规则,最终导致事故的发生,这警示我们要珍爱生命,树立规则意识,自觉遵守规则,所以B正确。
A错误,杜绝人为事故是对漫画寓意的曲解,应排除。
C错误,漫画没有体现好奇心理。
D不符合漫画寓意,漫画告诉我们要自觉遵守规则,不能自由任性,没有体现预判所有危险。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和增强安全意识的认识,增强安全需要我们自觉遵守规则,对自身行为是否安全作出恰当评估,并及时纠正自己的不当行为,从而有效地保护我们的生命。
16.【答案】A
【知识点】生命的独特性
【解析】【分析】 明明的爸爸妈妈有了一个儿子,明明的爷爷奶奶有了一个孙子,明明的姥姥姥爷有了一个外孙,明明的姑姑有了一个侄子 ,这说明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每个人的生命不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人的精神生命是不断传承的,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精神生命的传承,应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有接续的认识,伟大的思想、崇高的信仰、高尚的道德等都是精神生命的体现。在生命的传承中,人类的精神不断积淀和丰富。
17.【答案】C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健康的心理和丰富的精神。丽丽的周末生活丰富多彩,这体现滋养心灵,需要我们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C正确。
A观点错误,拥有健康、和谐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柱,但不是唯一的支柱。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D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心理健康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生命的充盈的认识,丰富 我们的精神世界,我们要学知识、长见识、练胆识,提升自己的底气与能力;要在生活实践中扩展生活阅历,提升人生境界,让生命充满色彩与活力。
18.【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清华大学毕业生李金峰 志愿服务总时长达到1193小时,参与志愿活动超60项,这是服务和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动体现,启示我们要 沿着正确的方向走好人生道路,树立人生目标要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明确人生目标,服务和奉献社会,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相结合,不能忽略集体。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的认识,树立人生目标,应当与人类的福祉相统一。个人的追求与进步,只有与人类的发展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生才能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19.【答案】C
【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大学生返乡成为“新农人用热情、能吃苦、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用奋斗的姿态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这体现人世间的一切美好生活是通过劳动创造的,人们的职业不同、岗位有别,但只要为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就是为社会创造了价值,所以②④正确。
①错误,全靠新农人带路的观点太绝对,应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和劳动的意义的认识,人们各种各样的愿望都是在劳动中实现的,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幸福和愉悦,体会到人生的价值和美好。
20.【答案】B
【知识点】正确认识自我;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感动中国人物萧凯恩从小因眼疾失去光明,但但黑暗并没有阻止她追逐梦想的脚步。她与生命抗争, 在取得音乐成就的同时,持续资助贫困儿童,这说明她能够接纳欣赏自己,绽放自身光芒,服务奉献社会,实现生命价值,所以①③正确。
②错误,实现所有目标的观点与实际不符,应排除。
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体现 萧凯恩战胜挫折,帮助他人,没有体现争做国之栋梁。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欣赏和接纳自己,实现和创造生命的价值的认识,当我们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人生就会闪耀出伟大的光辉。
21.【答案】D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实物史料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结合所学可知:
A: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反映出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山顶人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故史料与结论错误,排除A项。
B:山顶洞人遗址出土了穿孔骨针,表明山顶洞人会缝制衣服,反映了山顶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但使用的还是打制石器,故史料与结论错误,排除B项。
C:陶寺遗址发现大型宫殿、祭祀台、墓葬,反映了陶寺人阶级分化严重,无法证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故史料与结论错误,排除C项。
D:良渚遗址城北发现大型水利工程,反映了良渚社会经济水平较高,统治者具有较强的调动、社会组织能力,史料与结论正确,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旷代史学,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22.【答案】C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炭化粟粒和黍粒”“炭化稻粒”“陶罐”并结合所学可知,炭化粟粒、黍粒、稻粒和陶罐的出现,表明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促进了人类定居生活,故选C项。
原始农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并非旧石器时代,排除A项。
早期国家形成的标志是阶级分化,公权力出现,排除B项。
材料反映了早期农业的兴起,未体现贫富分化,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考查原始农业的兴起发展,试题难度不大,解题必须熟练记忆相关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做到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即可得出答案。
23.【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解析】【分析】据题干“在山西夏县西阴村,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可知,山西夏县西阴村的考古发现印证了传说中缫丝织绸的发明,由此可见,神话传说能折射一定历史信息,远古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故选A项。
中国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国家,但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现印证神话传说,排除B项。
考古发现能佐证神话传说,但“所有”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
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现印证神话传说,并未说明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以“先蚕娘娘”的传说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4.【答案】D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古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可知:
A:①是禹,采取疏导的方式成功治理水患,排除A项。
B:②是启,但建立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是禹,排除B项。
C:③是禅让制度,以贤德标准推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排除C项。
D:④是王位世袭制度,是按照宗族内部血缘关系继承王位,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王位继承制度的变化。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王位继承制度的相关史实。
25.【答案】B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年代标尺,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是西周时期,突出特点是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度,故选B项。
“青铜鼎盛,文字起源”描述的是殷商文明,排除A项。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描述的是春秋战国,排除C项。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描述的是秦朝统治,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周分封制。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分封制度的相关史实。
26.【答案】B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材料“周武王弟管叔鲜”“周武王弟蔡叔度”“周武王弟周公旦”“周武王弟昭公”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西周分封制度,以王室宗亲为主要分封对象,故选B项。
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分封对象以王室成员为主,并未体现西周贵族等级结构,排除A项。
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分封对象以王室成员为主,说明不了确保统治长治久安,排除C项。
材料突出强调的是分封对象以王室成员为主,涉及涉及华夏民族认同观念,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点是西周分封制度,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27.【答案】D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信息“燕国的位置”,结合所学可知:
A:①位于渭水流域,是秦国。排除A项。
B:②位于山东地区,是齐国,排除B项。
C:③位于长江中游,是楚国,排除C项。
D:④位于北方地区,是燕国,故选D项。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战国七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战国七雄的相关史实。
28.【答案】B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两个著名水利工程”,结合所学可知,图a所示水利工程是都江堰,使得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故①正确;图b所示水利工程是秦朝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故②叙述错误;都江堰和灵渠是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都彰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故③叙述正确;秦国修建都江堰时,没有实现统一,而秦朝修建灵渠,体现了大一统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故叙述错误。综上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著名水利工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相关史实。
29.【答案】A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据题干“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并结合所学可知,“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意为汤武革命,顺意了天意和民心,是对汤武革命的分析和评价,属于史论,故选A项。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描述秦朝统一,创立皇帝制度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描述了大禹建立在朝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描述了陈胜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属于历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史实与史论。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史实与史论的相关史实。
30.【答案】C
【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匹配正确”,结合所学分析:
A:扁鹊,春秋名医,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故A匹配不正确,排除A项。
B: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之一,匹配错误,排除B项。
C:西周何尊提出“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最早的实物见证,匹配正确 ,故选C项。
D:春秋时期的《诗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诗歌总集,匹配错误,排除D项。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先秦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31.【答案】(1)①他长期在青藏高原从事高原医学研究工作,诊疗救治藏族群众上万名,这体现关爱他人的生命。
②青藏铁路建设期间,他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这体现他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③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发生7.1级地震,年逾古稀的吴天一主动请缨,这体现他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2)全红婵的奥运夺冠之路体现了她 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
面对人生的逆境,我们应做到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
(3)老专家退而不休,服务三农,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为社会创造了价值,也就创造和实现了人生价值,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并为之奉献时,在奉献中走向伟大,成就了精彩人生。
【知识点】珍爱和尊重生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1)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本题可以从关爱他人生命,尊重并遵循生命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等方面回答即可。
(2)她咬牙坚持,一个个细节去细抠,一遍一遍反复练, 对教练严格的训练没有抱怨,而是以自信从容的心态勇敢迎接挑战。这体现她 认真务实、勤奋进取的人生态度。在面对人生的逆境时的做法可以从要做到 逆境不馁。在逆境中前行,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对 老专家的行为的评析可以从 在劳动中创造人生价值。在奉献中成就精彩人生,将个人的命运和他人、集体、民族、国家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在奉献中走向伟大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敬畏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顺境与逆境,实现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的平凡与伟大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顺境和逆境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自满自足,意志衰退,顺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逆境;受磨难而奋进,不悲观、不言败,逆境就有可能转化为顺境。无论身处何种境地,只要我们正确对待成败得失,处优而不养尊,受挫而不短志,顺境和逆境都可以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
32.【答案】(1)排序:③④①②。
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使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2)举措:奖励耕织。
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3)为政以德;老子;以法治国。
(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形成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排序:据材料一“工具演变”并结合所学可知,“ 青铜铲”出现于商朝;“②铁制农具”出现于春秋;“③打制石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④骨耜”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综上可知,按其年代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④①②。
作用: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使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2)举措:据材料二“廖力本业,耕织致乘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并结合所学可知,商鞅通过“奖励耕织”来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
影响:据材料二“……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变法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3)根据所学可知,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道家学派创始人阐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认为万物对立,对立双方会转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法家代表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4)特征: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形成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故答案为:(1)排序:③④①②。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进步促使生产力显著提高;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促使社会阶层的新变化;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2)举措:奖励耕织。影响: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实力,为秦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3)为政以德;老子;以法治国。(4)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生产力进步,生产关系变革,封建制取代奴隶制,形成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局面。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技术的重大进步。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相关史实。
(2)本题考点是商鞅变法,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历史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史料实证的素养。
(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百家争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的百家争鸣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
33.【答案】(1)秦统一的意义:扩大了疆域,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2)制度:郡县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意义: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税收的征收。
(4)原因: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法律过于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严厉的惩罚;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失去了民心。
启示: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不能过于残酷,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持政治的清明,避免腐败和残暴统治。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
【解析】【分析】(1)意义:据材料一“东至海.......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可知,秦朝统一扩大了疆域,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据材料一“由于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增强了,并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可知,秦朝统一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2)制度:据材料二“郡(守)、县(令或长)”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实行郡县制。
影响: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据材料三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反映了秦朝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意义:根据所学知识,秦朝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税收的征收。
(4)原因:据材料四“租税沉甸甸”可知,秦朝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根据材料四“如触犯法律,刑罚极为残”可知,秦朝法律过于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严厉的惩罚;据材料四“二世继位后,统治更残暴”可知,秦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失去了民心。
启示: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关注民生、法制建设等角度作答,如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不能过于残酷,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持政治的清明,避免腐败和残暴统治。
故答案为:
(1)秦统一的意义:扩大了疆域,使各族人民统一在一个国家政权之下;增强了相互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解除了各民族之间的战争所带来的灾难。
(2)制度:郡县制。
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郡县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3)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
意义:统一文字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统一货币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经济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
国家对经济的管理和税收的征收。
(4)原因:繁重的赋税和徭役,使得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法律过于残酷,百姓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受到严厉的惩罚;二世继位后统治更加残暴,失去了民心。
启示:统治者要关注民生,减轻百姓的负担,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要建立合理的法律制度,不能过于残酷,要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要保持政治的清明,避免腐败和残暴统治。
【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统一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秦朝统一的相关历史知识。
(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郡县制度。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郡县制度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熟练掌握秦朝统一的相关史实。
(4)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秦朝的衰亡,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相关基础知识。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