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资源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1.(2024八上·鹿城期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2024八上·鹿城期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4八上·鹿城期中)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4.(2024八上·鹿城期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
【答案】正确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
5.(2024八上·鹿城期中)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形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6.(2024八上·鹿城期中)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7.(2024八上·鹿城期中)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8.(2024八上·鹿城期中)违法一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
【答案】错误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所以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因此,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024八上·鹿城期中)邮很是邮局在信件、包裹等上加盖的被记,设计者常会结合地城的自然文化景观设计纪念邮题,读我国部分部局的位置和营业时间示意图,完成下小题,
9.图中我国①②④地邮局营业时间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我国(  )
A.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B.南北跨纬度广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东西跨经度广
10.下列邮戳中,最可能在③地加盖的是(  )
A. B.
C. D.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9.A: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而非海陆位置原因,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而非南北跨纬度广,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而非地形类型复杂多样,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所以原因在于东西跨经度广,D正确。
故答案为:D。
10.A: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而非北京,A错误;
B: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B正确;
C: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C错误;
D: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鹿城期中)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读图,完成下题。
11.根据右图信息,可以推断出台湾岛地势(  )
A.东高西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西高东低 D.北高南低
12.台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结合右图,方框内①②处所填内容应该是(  )
A.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多、流量大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C.降水多、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D.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台湾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包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
11.A: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非东高西低,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正确;
C: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非西高东低,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非北高南低,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由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水流急,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水流急,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水流急,D错误;
故答案为:C。
13.(2024八上·鹿城期中)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内容时,老师板书"趁火打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面积割地"等关键词。据此可知,这一内容是(  )
A.《天津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B.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嚮
C.《北京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A项《天津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嚮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北京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和题干关键词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侵略中国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熟记近代以来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
14.(2024八上·鹿城期中)“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  )
A.率领清军收复新疆 B.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C.抵御英法联军侵略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危机,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在当地各族人民的配合下,痛击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据“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为收复和治理新疆所做出的贡献。
A项率领清军收复新疆是题干诗歌赞扬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在题干诗句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抵御英法联军侵略在题干诗句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题干诗句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诗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2024八上·鹿城期中)20世纪初,章太炎先生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其中与“六十割台湾”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
A项《南京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北京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有关,符合题意;
D项《天津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16.(2024八上·鹿城期中)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下列描述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
③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漫画可知,此事件与孙中山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③与题干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②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项①③与题干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7.(2024八上·鹿城期中)“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选项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  )
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③甲午中日战争→戊成变法
④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下兴起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②③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
C项②③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关键是对选项的分析与理解。
18.(2024八上·鹿城期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鸦片战争期间,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抗战,壮烈牺牲
B.为加强西北和东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相继在新和台湾设立了行省
C.1885年,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战局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ABC三项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陈述,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是对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的评判,属于历史评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
19.(2024八上·鹿城期中)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说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A项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B项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属于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D项康有为主张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不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知识。
20.(2024八上·鹿城期中)右侧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讨伐袁世凯,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镇压二次革命后,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元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准备将在这一年登基。1916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护国战争。仔细观察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出民国初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A项专制独裁从未改变概括不全面,该标意图反映了北洋军阀和资产阶级两方面的行动,不符合题意;
B项军阀割据是袁世凯死后出现的局面,并非贯穿始终,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示意图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是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
21.(2024八上·鹿城期中)在学校,小陆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道路上,小陆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在电影院里,小陆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观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
C.人的身份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关系
D.我们的身份都是由社会场所确定
【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找到关键信息“ 在学校,小陆是 ……,在道路上,小陆是……,在电影院,小陆是……,这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所以A正确。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社会关系确定人的身份,而不是人的身份决定社会关系。
D错误,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不是在社会场所确定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2.(2024八上·鹿城期中)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生了洪涝灾害。在灾难面前,下列能体现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王师傅开铲车在雨中运送受灾的市民
②众多企业家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
③父母回不了家,小杰在家给自己做饭
④孩子冒雨提示过路汽车注意前方积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指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王师傅开铲车在雨中运送受灾的市民, 众多企业家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 ,这是关爱帮助他人的体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孩子冒雨提示过路汽车注意前方积水 ,这是关心他人的安全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 小杰的行为是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3.(2024八上·鹿城期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广泛学习宣传,积极贯彻落实。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  )
A.远离网络,避免网络诈骗 B.理性辨别,慎重结交网友
C.自我保护,加强网络管理 D.制定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答案】B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此,我们要理性辨别,慎重结交网友,所以B正确。
A错误,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而不是远离网络。
CD错误,加强网络管理,制定法规,这不是对未成年人的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友和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24.(2024八上·鹿城期中)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
A.地铁站排队进行安检 B.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
C.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 D.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
【答案】A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地铁站排队进行安检,这是自觉遵守地铁安检规则的表现属于遵守社会规则,所以A正确。
BC错误,选项中的行为是扰乱社会公共场所秩序的表现,没有遵守社会规则。
D错误,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损坏共公财物,没有自觉遵守景区的规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5.(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图漫画《谦让》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
①相互尊重,理解他人
②欣赏他人,悦纳自己
③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④尊重差异,平等待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漫画《谦让》中的年轻人因觉得老年人体力弱而让座,老年人因觉得年轻人压力大而让座,双方相互谦让,让坐,这启示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尊重,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②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漫画没有涉及欣赏他人、尊重差异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6.(2024八上·鹿城期中)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这句话说明了(  )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文明有礼体现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C.以礼待人不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
D.文明有礼就是语言文明、仪表端庄
【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意思是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因此,题文 的古语强调了 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说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所以A正确。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
D错误, 文明有礼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认识,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27.(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图漫画《失信的代价》启示我们要(  )
①重视珍借个人的诚信记录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诚信面前学会权衡利弊
④坚持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知识点】诚信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失信的人行为处处受限,要付出失信的代价,这启示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坚持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选项观点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28.(2024八上·鹿城期中)生活中,有的人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却全然不知道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下列需要警惕的身边的违法行为有(  )
①小帆短跑速度快,称他为"飞毛腿”
②出版社未经作者的同意发表其作品
③小区内,机动车低速行驶,不鸣笛
④周末无聊,编造谎言拨打110报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 出版社未经作者的同意发表其作品,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编造谎言拨打110报警 ,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错误, 小帆短跑速度快, 说明身体素质好,与违法行为无关。
③错误,小区内,机动车低速行驶,不鸣笛,这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不属于违法行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9.(2024八上·鹿城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为中国年降水量示意图。由图可见,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2)读图2,甲、乙两地中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地。
(3)哈尔滨是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由此可以推断哈尔滨的气候类型是   ,与上图中的   (填"甲地”或"乙地”)描述的气候特征相符。冬半年时,这里常遭受   (填气象灾害的名称)袭击。
【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乙;甲
(3)温带季风气候;甲地;寒潮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由图表信息可知,甲、乙两地中乙地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甲地;
(3)由图表信息可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可以推断哈尔滨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与上图中的甲地气候特征相似,该种气候冬半年时,这里常遭受寒潮影响。
【点评】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温带大陆东岸,以东亚地区(我国长江以北)最为典型;其风向、温带季风气候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
30.(2024八上·鹿城期中)文物静默无声,却蕴含着千言万语。某校历史社团的成员们在游览博物馆后,对文物进行了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品展览——初识社会变迁】
展品一
虎门地台用的陶火药缸
展品二
带有"致远”字样的白瓷盘
展品三
在20世纪初的侵华战争中,永乐大典》大部分典籍被夺走或毁灭
请你根据展品及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展品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寻文物——见证中国足迹】
解说词一:
义和团“老旨团牌” 解说词一:这件文特见证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适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莲勃生气”。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解说词二: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仿照解说词一,为《天朝田亩制度》书影撰写解说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答案】(1))展品一与鸦片战争(或虎门战役)有关;展品二与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海战)有关;展品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反映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这件文物见证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展品一“虎门炮台用的陶火药缸”可知,与此相关的是鸦片战争;根据展品二“带有‘致远字样的白瓷盘’”可知,与此相关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展品三“在20世纪初的侵华战争中,《永乐大典》 大部分典籍被夺走或毁灭”可知,与此相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变化:结合所学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可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到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解说词:结合所学,《天朝田亩制度》的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期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上述涉及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可从列强侵华、中国人的抗争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 也是一部中国人抗争史。
故答案为:(1)展品一与鸦片战争(或虎门战役)有关;展品二与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海战)有关;展品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反映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这件文物见证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相关史实。
31.(2024八上·鹿城期中)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看图说史——见证革命起源】
材料一
结合上述图片,阐述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统治所做的努力。
(2)【史科研读——探究革命细节】
材料二辛亥革命中部分革命成果取得所用的时间如下
用时 革命成果的取得
8小时 打响革命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
41天 武汉三镇保卫战的胜利,迎来了全国十余个省份的独立
80天 我昌首义到中华民国的建立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综合论史——感悟革命意义】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闹门一经打开,这般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摘编自蒋廷锁、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其中,作为观念形态的精英文化以及与人们日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俗文化,都在随着政治变动而相应的发生变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治变革(辛亥草命)的广度与深度。另外,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改变称呼、限期剪辩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以"政治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图1: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或组织武装起义);图2: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图3:革命党人成立革命政党(或同盟会)
(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
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人们的民主革命意识增强等
(3)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或革命促进社会进步)。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努力:根据材料一图1可知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根据材料一图2可知,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根据材料一图3可知,革命党人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
(2)现象: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可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清帝退位之间时间非常短暂,说明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断暴露,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人们的民主革命意识增强等,促进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
(3)本题属于论述题,综合分析可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再结合题干“政治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的主题可以提炼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论述时要从辛亥革命的影响角度进行阐述,参考示例: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故答案为:(1)图1: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或组织武装起义);图2: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图3:革命党人成立革命政党(或同盟会)。(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
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人们的民主革命意识增强等。(3)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或革命促进社会进步)。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和回答问题。
32.(2024八上·鹿城期中)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畅游网络生活”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无线网络】
近年来,当代年轻人将“网络热梗”作为对生活的回应。他们用“后浪”表达对年轻-代的认可、赞美和期许,而“超雄”逐渐演变为“怼天怼地对一切"“暴踩易怒”的代名词,衍生出“超雄女”"超雄恶弟”等标签词,导致无辛路人遭受网暴,并加深了大众对相关疾病的误解。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网络现象的认识。
(2)【有限规则】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行动聚焦部分网站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此举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小红:干嘛印发透知整治,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都没有,真没意思!
小王:虚拟世界也需要合理规范,不然大家都可以随意炮轰别人了。
请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角度,任选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3)【规束你我】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小鼠标”既关乎流量,更关乎“网络规则”。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践行规则,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请你拟写一份倡议书来响应学校的号召。
倡议书
【答案】(1)示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示例二:网络的有利有弊
(2)示例一: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我们应该规范用语,正确理解自由,遵守规则。
示例二:小王的观点是正确的。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拟定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3)各位同学,在网络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律,需要学会自我约束。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网络世界也需要外在的约束,即他律,遵守网络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点】网络交往;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当代年轻人将“网络热梗”作为对生活的回应。他们用“后浪”表达对年轻一代的认可、赞美和期许,这体现网络的利。“超雄”逐渐演变为“怼天怼地对一切"“暴踩易怒”的代名词,衍生出“超雄女”"超雄恶弟”等标签词,导致无辛路人遭受网暴,这体现网络的弊,因此说明网络有利有弊,是把双刃剑,为此我们应趋利避害,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2) 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可以先回答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规范用语,正确理解自由,遵守规则即可。
小王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可以先回答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分析材料,该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规则,因此倡议书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自觉遵守规则的角度进行拟写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与弊,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33.(2024八上·鹿城期中)某校开展了一次以“共建美好校园,你我共同行动”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共建美好校园”
____校园 (1)请你为上述三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设计一个主题词,补全左边空白处。(2分)
法治校园 案情再现:被告人李某菜、王某菜均系菜高二学生,二人围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的在学校门口打架。王某菜、李某莱各纠集多人参与斗股,双方均有人员受伤。 处置结果: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利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夺某某、王某某各利处有期徒利二年,缓利二年。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被告人李某某,干某某的行为件质,并说明理由(4分)
和谐校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有53.5%的学生遭受过权园批凌,公安部倡议用学们对校园霸凌说"不”不做受害考,不做霸凌者,更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 (3)为建设和谐校园,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响应公安部的倡议。(4分)
(1)请你为上述三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设计一个主题词,补全左边空白处。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被告人李某某,干某某的行为件质,并说明理由
(3)为建设和谐校园,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响应公安部的倡议。
【答案】(1)诚信
(2)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为犯罪行为。王某某、李某某各纠集多人参与斗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情节恶劣,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李某某、王某某各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符合应受刑罚处罚性特征。
(3)①不做受害者: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遇到霸凌立即向家长老师报告或报警;
②不做霸凌者: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结交不良朋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③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做到见义巧为、见义“智”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知识点】诚信;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自律;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从漫画中的无人监考,一言九鼎,拾金不昧可知,共同主题是诚信。
(2)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为犯罪行为。理由可以根据犯罪的三大特征,结合刑法的规定和李某某等人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建设和谐校园的倡议可以从 不做受害者, 不做霸凌者 ,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犯罪行为,预防犯罪和依法求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 / 1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
1.(2024八上·鹿城期中)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2024八上·鹿城期中)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
3.(2024八上·鹿城期中)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公车上书”拉开了百日维新的序幕。(  )
4.(2024八上·鹿城期中)《中华民国成立后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
5.(2024八上·鹿城期中)亲社会行为是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的。(  )
6.(2024八上·鹿城期中)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
7.(2024八上·鹿城期中)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
8.(2024八上·鹿城期中)违法一定是犯罪,犯罪不一定是违法。(  )
(2024八上·鹿城期中)邮很是邮局在信件、包裹等上加盖的被记,设计者常会结合地城的自然文化景观设计纪念邮题,读我国部分部局的位置和营业时间示意图,完成下小题,
9.图中我国①②④地邮局营业时间不一致,主要原因是我国(  )
A.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B.南北跨纬度广
C.地形类型复杂多样 D.东西跨经度广
10.下列邮戳中,最可能在③地加盖的是(  )
A. B.
C. D.
(2024八上·鹿城期中)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读图,完成下题。
11.根据右图信息,可以推断出台湾岛地势(  )
A.东高西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西高东低 D.北高南低
12.台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结合右图,方框内①②处所填内容应该是(  )
A.落差大、水流急;降水多、流量大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C.降水多、流量大;落差大、水流急
D.河流呈放射状分布: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13.(2024八上·鹿城期中)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内容时,老师板书"趁火打劫”“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面积割地"等关键词。据此可知,这一内容是(  )
A.《天津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B.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嚮
C.《北京条约》的内容与危害 D.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4.(2024八上·鹿城期中)“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  )
A.率领清军收复新疆 B.积极投身洋务运动
C.抵御英法联军侵略 D.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15.(2024八上·鹿城期中)20世纪初,章太炎先生为慈禧太后七十大寿所作的讽刺联下联为“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七十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其中与“六十割台湾”有关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天津条约》
16.(2024八上·鹿城期中)历史漫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诠释历史,让人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引发对历史的思考。下列描述与右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的是(  )
①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②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
③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7.(2024八上·鹿城期中)“冲击一反应”模式是国内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社会发生剧烈变化。下列选项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的是(  )
①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③甲午中日战争→戊成变法
④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8.(2024八上·鹿城期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鸦片战争期间,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陈化成在吴淞英勇抗战,壮烈牺牲
B.为加强西北和东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清政府相继在新和台湾设立了行省
C.1885年,老将冯子材临危受命,取得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战局
D.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19.(2024八上·鹿城期中)比较与归纳,是历史学科的能力要求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  )
A.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D.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
20.(2024八上·鹿城期中)右侧示意图反映出民国初年(  )
A.专制独裁从未改变 B.军阀割据贯穿始终
C.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D.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21.(2024八上·鹿城期中)在学校,小陆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在道路上,小陆是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在电影院里,小陆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观众……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贡献力量
C.人的身份决定了不同的社会关系
D.我们的身份都是由社会场所确定
22.(2024八上·鹿城期中)近年来,各地陆续发生了洪涝灾害。在灾难面前,下列能体现亲社会行为的有(  )
①王师傅开铲车在雨中运送受灾的市民
②众多企业家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
③父母回不了家,小杰在家给自己做饭
④孩子冒雨提示过路汽车注意前方积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2024八上·鹿城期中)《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各地广泛学习宣传,积极贯彻落实。作为未成年人,我们要(  )
A.远离网络,避免网络诈骗 B.理性辨别,慎重结交网友
C.自我保护,加强网络管理 D.制定法规,净化网络环境
24.(2024八上·鹿城期中)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下列行为属于遵守社会规则的是(  )
A.地铁站排队进行安检 B.高铁上霸占他人座位
C.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 D.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
25.(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图漫画《谦让》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  )
①相互尊重,理解他人
②欣赏他人,悦纳自己
③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④尊重差异,平等待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2024八上·鹿城期中)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这句话说明了(  )
A.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B.文明有礼体现民族尊严和国家形象
C.以礼待人不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
D.文明有礼就是语言文明、仪表端庄
27.(2024八上·鹿城期中)下图漫画《失信的代价》启示我们要(  )
①重视珍借个人的诚信记录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在诚信面前学会权衡利弊
④坚持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8.(2024八上·鹿城期中)生活中,有的人自以为只是犯个小错,却全然不知道已经实施了违法行为。下列需要警惕的身边的违法行为有(  )
①小帆短跑速度快,称他为"飞毛腿”
②出版社未经作者的同意发表其作品
③小区内,机动车低速行驶,不鸣笛
④周末无聊,编造谎言拨打110报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9.(2024八上·鹿城期中)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1为中国年降水量示意图。由图可见,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2)读图2,甲、乙两地中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   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   地。
(3)哈尔滨是中国十佳冰雪旅游城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由此可以推断哈尔滨的气候类型是   ,与上图中的   (填"甲地”或"乙地”)描述的气候特征相符。冬半年时,这里常遭受   (填气象灾害的名称)袭击。
30.(2024八上·鹿城期中)文物静默无声,却蕴含着千言万语。某校历史社团的成员们在游览博物馆后,对文物进行了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品展览——初识社会变迁】
展品一
虎门地台用的陶火药缸
展品二
带有"致远”字样的白瓷盘
展品三
在20世纪初的侵华战争中,永乐大典》大部分典籍被夺走或毁灭
请你根据展品及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展品分别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寻文物——见证中国足迹】
解说词一:
义和团“老旨团牌” 解说词一:这件文特见证了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适动,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莲勃生气”。
《天朝田亩制度》书影 解说词二: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仿照解说词一,为《天朝田亩制度》书影撰写解说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
31.(2024八上·鹿城期中)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看图说史——见证革命起源】
材料一
结合上述图片,阐述革命党人为推翻清政府统治所做的努力。
(2)【史科研读——探究革命细节】
材料二辛亥革命中部分革命成果取得所用的时间如下
用时 革命成果的取得
8小时 打响革命第一枪到占领湖广总督署
41天 武汉三镇保卫战的胜利,迎来了全国十余个省份的独立
80天 我昌首义到中华民国的建立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 请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3)【综合论史——感悟革命意义】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 思想的闹门一经打开,这般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后,人们又大胆地寻求新的救中国的出路了。
——摘编自蒋廷锁、陈恭禄《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其中,作为观念形态的精英文化以及与人们日生活密切相关的世俗文化,都在随着政治变动而相应的发生变动,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政治变革(辛亥草命)的广度与深度。另外,中华民国建立后废除跪拜礼,改变称呼、限期剪辩与劝禁缠足等措施,加快了人们生活方式与风俗习惯改革的潮流。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阅读材料三和材料四,以"政治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32.(2024八上·鹿城期中)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围绕“畅游网络生活”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1)【无线网络】
近年来,当代年轻人将“网络热梗”作为对生活的回应。他们用“后浪”表达对年轻-代的认可、赞美和期许,而“超雄”逐渐演变为“怼天怼地对一切"“暴踩易怒”的代名词,衍生出“超雄女”"超雄恶弟”等标签词,导致无辛路人遭受网暴,并加深了大众对相关疾病的误解。
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上述网络现象的认识。
(2)【有限规则】
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印发通知,开展“清朗·规范网络语言文字使用”专项行动,行动聚焦部分网站语言文字不规范、不文明现象。此举引发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
小红:干嘛印发透知整治,在网络上自由表达观点的权利都没有,真没意思!
小王:虚拟世界也需要合理规范,不然大家都可以随意炮轰别人了。
请从自由与规则的关系角度,任选一位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
(3)【规束你我】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网络时代,“小鼠标”既关乎流量,更关乎“网络规则”。为此,学校准备开展一次"践行规则,从我做起"的主题活动,
根据学校的主题活动,请你拟写一份倡议书来响应学校的号召。
倡议书
33.(2024八上·鹿城期中)某校开展了一次以“共建美好校园,你我共同行动”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共建美好校园”
____校园 (1)请你为上述三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设计一个主题词,补全左边空白处。(2分)
法治校园 案情再现:被告人李某菜、王某菜均系菜高二学生,二人围琐事产生矛盾,双方的在学校门口打架。王某菜、李某莱各纠集多人参与斗股,双方均有人员受伤。 处置结果: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利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对夺某某、王某某各利处有期徒利二年,缓利二年。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被告人李某某,干某某的行为件质,并说明理由(4分)
和谐校园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课题组在针对3108名未成年学生的调研显示,有53.5%的学生遭受过权园批凌,公安部倡议用学们对校园霸凌说"不”不做受害考,不做霸凌者,更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 (3)为建设和谐校园,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响应公安部的倡议。(4分)
(1)请你为上述三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设计一个主题词,补全左边空白处。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判断被告人李某某,干某某的行为件质,并说明理由
(3)为建设和谐校园,请你谈谈我们该如何响应公安部的倡议。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题干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和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答案】错误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人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正确
【知识点】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启超联合1300多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因此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公车上书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4.【答案】正确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国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学生的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史实。
5.【答案】正确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和人际交往中形成,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6.【答案】正确
【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7.【答案】正确
【知识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分析】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政府、企业、社会公民要遵守秩序,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证。有序、整洁、安全的社会环境,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我们对生活的热情。所以题文观点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的认识,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包括: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
8.【答案】错误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犯罪的特征及危害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所以犯罪一定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不一定是犯罪,因此,题文观点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较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最严重的一种违法行为,是犯罪。二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答案】9.D
10.B
【知识点】中国的地形、气候
【解析】【点评】郑州是河南省的省会,简称郑,古称商都,是河南省省会、特大城市、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9.A: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而非海陆位置原因,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而非南北跨纬度广,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而非地形类型复杂多样,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经度不同,时区不一样,①②④经度跨度大,时间差异较大,所以原因在于东西跨经度广,D正确。
故答案为:D。
10.A: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而非北京,A错误;
B: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B正确;
C: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C错误;
D:由题意可知,③地为我国中部省份河南省,故加盖章印是郑州,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11.B
12.C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点评】台湾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包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短小湍急,落差大。
11.A: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非东高西低,A错误;
B: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正确;
C: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非西高东低,C错误;
D:由图表信息可知,台湾地势中部高、四周低,而非北高南低,D错误;
故答案为:B。
12.A:由所学知识可知,台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水流急,A错误;
B:由所学知识可知,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水流急,B错误;
C:由所学知识可知,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C错误;
D:由所学知识可知,湾岛内水能资源极为丰富,主要原因是地理位置处于东南沿海,降雨多流量大;同时地势上高落差大,水流急,D错误;
故答案为:C。
13.【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A项《天津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狂嚮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北京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和题干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和题干关键词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俄国侵略中国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应熟记近代以来俄国割占中国领土的知识。
14.【答案】A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疆面临危机,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在当地各族人民的配合下,痛击阿古柏侵略军,收复了除伊犁之外的新疆地区。据“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首诗赞扬了左宗棠为收复和治理新疆所做出的贡献。
A项率领清军收复新疆是题干诗歌赞扬的内容,符合题意;
B项积极投身洋务运动在题干诗句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抵御英法联军侵略在题干诗句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在题干诗句中未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及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诗句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割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等给日本,从此日本对台湾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直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才回到祖国怀抱。
A项《南京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北京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马关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有关,符合题意;
D项《天津条约》与“六十割台湾”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16.【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据题干漫画可知,此事件与孙中山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没有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①③与题干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②结束了两千多年封建制度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④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项①③与题干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的意义及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7.【答案】C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的打击)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下兴起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挽救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领导了戊戌变法。②③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
C项②③符合“冲击一反应"模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关键是对选项的分析与理解。
18.【答案】D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ABC三项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史实陈述,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是对八国联军在北京的屠杀和劫掠罪行的评判,属于历史评价,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史实陈述,什么是历史评价。
19.【答案】C
【知识点】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以说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A项康有为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不符合题意;
B项孙中山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不符合题意;
C项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属于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符合题意;
D项康有为主张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不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康有为"维新思想”与孙中山“三民主义"主张的共同点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识记和理解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知识。
20.【答案】D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从此进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为了建立独裁统治,袁世凯一再破坏责任内阁制,肆意践踏辛亥革命的成果。1913年,宋教仁改组国民党,北上组阁的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讨伐袁世凯,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国民党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镇压二次革命后,1913年10月袁世凯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1915年12月,袁世凯复辟帝制,改元1916年为洪宪元年,并准备将在这一年登基。1916年,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引起了全国性的反袁风暴——护国战争。仔细观察图示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出民国初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
A项专制独裁从未改变概括不全面,该标意图反映了北洋军阀和资产阶级两方面的行动,不符合题意;
B项军阀割据是袁世凯死后出现的局面,并非贯穿始终,不符合题意;
C项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示意图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D项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是题干示意图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迁移与运用能力。理解并识记北洋军阀的统治以及资产阶级革命派维护共和的斗争。
21.【答案】A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分析题干材料,找到关键信息“ 在学校,小陆是 ……,在道路上,小陆是……,在电影院,小陆是……,这说明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所以A正确。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文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社会关系确定人的身份,而不是人的身份决定社会关系。
D错误,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不是在社会场所确定的。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2.【答案】B
【知识点】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亲社会行为指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 王师傅开铲车在雨中运送受灾的市民, 众多企业家第一时间为灾区捐款捐物 ,这是关爱帮助他人的体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孩子冒雨提示过路汽车注意前方积水 ,这是关心他人的安全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 小杰的行为是做家务承担家庭责任,不属于亲社会行为。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亲社会行为的认识,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23.【答案】B
【知识点】网络交往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为此,我们要理性辨别,慎重结交网友,所以B正确。
A错误,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网络,而不是远离网络。
CD错误,加强网络管理,制定法规,这不是对未成年人的要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交友和合理利用网络的认识,网络交往有利有弊,我们要发挥网络的利,尽量避免网络的弊。要在网络交往中学会自我保护,慎重将网友转化为现实的朋友,认清现实交往的重要性。
24.【答案】A
【知识点】自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地铁站排队进行安检,这是自觉遵守地铁安检规则的表现属于遵守社会规则,所以A正确。
BC错误,选项中的行为是扰乱社会公共场所秩序的表现,没有遵守社会规则。
D错误,在旅游景区乱涂乱画,损坏共公财物,没有自觉遵守景区的规则。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自觉遵守规则的认识,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5.【答案】B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漫画《谦让》中的年轻人因觉得老年人体力弱而让座,老年人因觉得年轻人压力大而让座,双方相互谦让,让坐,这启示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尊重,理解他人,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所以①③符合题意,正确。
②④不符合题意,题干漫画没有涉及欣赏他人、尊重差异的内容,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尊重他人的认识,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可以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26.【答案】A
【知识点】塑造良好道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解析】【分析】“不学礼,无以立。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意思是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以有立身之处;“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意思是如果人没有礼,就谈不上道德修养。因此,题文 的古语强调了 文明有礼对个人的重要性,说明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所以A正确。
B不符合题意,选项观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C错误,文明有礼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
D错误, 文明有礼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明有礼的认识,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懂礼、明礼、守礼的人。
27.【答案】B
【知识点】诚信
【解析】【分析】漫画反映失信的人行为处处受限,要付出失信的代价,这启示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坚持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所以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选项观点与漫画寓意无关,应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28.【答案】D
【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解析】【分析】 出版社未经作者的同意发表其作品,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编造谎言拨打110报警 ,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错误, 小帆短跑速度快, 说明身体素质好,与违法行为无关。
③错误,小区内,机动车低速行驶,不鸣笛,这是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不属于违法行为。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的认识,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29.【答案】(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乙;甲
(3)温带季风气候;甲地;寒潮
【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
【解析】【分析】(1)由图表信息可知,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由图表信息可知,甲、乙两地中乙地气温变化幅度最小,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乙;降水季节变化较大的是甲地;
(3)由图表信息可知,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可以推断哈尔滨的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与上图中的甲地气候特征相似,该种气候冬半年时,这里常遭受寒潮影响。
【点评】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温带大陆东岸,以东亚地区(我国长江以北)最为典型;其风向、温带季风气候风力、气温和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
30.【答案】(1))展品一与鸦片战争(或虎门战役)有关;展品二与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海战)有关;展品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反映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这件文物见证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知识点】近代列强对中国的主要侵略活动
【解析】【分析】(1)历史事件:根据展品一“虎门炮台用的陶火药缸”可知,与此相关的是鸦片战争;根据展品二“带有‘致远字样的白瓷盘’”可知,与此相关的是甲午中日战争;根据展品三“在20世纪初的侵华战争中,《永乐大典》 大部分典籍被夺走或毁灭”可知,与此相关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变化:结合所学近代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可知,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的变化是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到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解说词:结合所学,《天朝田亩制度》的知识可知,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的时期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天朝田亩制度》虽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3)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上述涉及的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义和团运动和太平天国运动,可从列强侵华、中国人的抗争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史, 也是一部中国人抗争史。
故答案为:(1)展品一与鸦片战争(或虎门战役)有关;展品二与甲午中日战争(或黄海海战)有关;展品三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反映了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这件文物见证了《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作用。
(3)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史。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相关史实。
31.【答案】(1)图1: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或组织武装起义);图2: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图3:革命党人成立革命政党(或同盟会)
(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
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人们的民主革命意识增强等
(3)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或革命促进社会进步)。
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努力:根据材料一图1可知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根据材料一图2可知,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根据材料一图3可知,革命党人成立革命政党(同盟会)。
(2)现象:根据材料二信息分析可知,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清帝退位之间时间非常短暂,说明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不断暴露,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人们的民主革命意识增强等,促进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
(3)本题属于论述题,综合分析可知反映了辛亥革命的过程、意义,再结合题干“政治变革与社会进步的关系’的主题可以提炼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论述时要从辛亥革命的影响角度进行阐述,参考示例: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故答案为:(1)图1:革命党人发动广州起义(或组织武装起义);图2:革命党人传播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图3:革命党人成立革命政党(或同盟会)。(2)反映了辛亥革命在短时间内取得重大成果。
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革命党人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人们的民主革命意识增强等。(3)观点:革命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或革命促进社会进步)。论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促进了社会观念的转变,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总之,革命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也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辛亥革命,要求结合所学分析解读材料和回答问题。
32.【答案】(1)示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示例二:网络的有利有弊
(2)示例一: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我们应该规范用语,正确理解自由,遵守规则。
示例二:小王的观点是正确的。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所以拟定规则是很有必要的
(3)各位同学,在网络生活中,我们首先要做到自律,需要学会自我约束。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网络规则。网络世界也需要外在的约束,即他律,遵守网络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知识点】网络交往;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当代年轻人将“网络热梗”作为对生活的回应。他们用“后浪”表达对年轻一代的认可、赞美和期许,这体现网络的利。“超雄”逐渐演变为“怼天怼地对一切"“暴踩易怒”的代名词,衍生出“超雄女”"超雄恶弟”等标签词,导致无辛路人遭受网暴,这体现网络的弊,因此说明网络有利有弊,是把双刃剑,为此我们应趋利避害,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据此分析回答即可。
(2) 小红的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可以先回答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我们应该规范用语,正确理解自由,遵守规则即可。
小王的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可以先回答自由与规则的关系,结合材料说明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3)分析材料,该活动的主题是践行规则,因此倡议书可以从如何合理利用网络,自觉遵守规则的角度进行拟写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网络的利与弊,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网络有利有弊,我们要合理利用,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要学会“信息节食”,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不良信息,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33.【答案】(1)诚信
(2)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为犯罪行为。王某某、李某某各纠集多人参与斗殴,双方均有人员受伤,情节恶劣,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符合刑事违法性的特征;李某某、王某某各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符合应受刑罚处罚性特征。
(3)①不做受害者:我们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遇到霸凌立即向家长老师报告或报警;
②不做霸凌者:我们要增强法治意识,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结交不良朋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要尊重和维护他人权利;③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做到见义巧为、见义“智”为,我们要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知识点】诚信;犯罪的特征及危害;自律;权利和义务
【解析】【分析】(1)从漫画中的无人监考,一言九鼎,拾金不昧可知,共同主题是诚信。
(2)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可知,被告人李某某、王某某的行为性质为犯罪行为。理由可以根据犯罪的三大特征,结合刑法的规定和李某某等人的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3)根据所学,建设和谐校园的倡议可以从 不做受害者, 不做霸凌者 ,不做附和者和冷眼旁观者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犯罪行为,预防犯罪和依法求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生活在法治社会里,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