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练习(含解析)-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8.1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练习
一、单选题
1.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2024年7月,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中轴线”所体现的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理论和“中”“和”哲学思想,为世界城市规划史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由此可以看出( )
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民族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优秀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太虚幻境、纱幕低垂,金陵十二钗从景深处款款走到台前,精致、克制、唯美。2024年9月,民族舞剧《红楼梦》首次出境,在新加坡演出。该舞剧第一重美,青春视角新说红楼,为古典意蕴找到了当代表达;第二重美,中式美学赋韵金钗,比如在舞美的设计上,巧用中国水墨画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将帷幕、屏风、桌椅和灯光巧妙搭配。可见,该舞剧( )
①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舞美融合,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②坚持守正创新,充分激发出了青年艺术家的创造活力
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集中反映了文化多样性能够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大型石雕、彩绘木棺、黄金饰品、石灰岩片、动物木乃伊、彩陶器、铜雕像……2024年7月19日,备受瞩目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向公众开放,20万张参观门票提前售罄,暑假几乎全部约满。展览通过“法老的国度”“萨卡拉的秘密”和“图坦卡蒙的时代”这三个部分,虽现了一部古代埃及通史。该展览( )
①丰富了古埃及文物的精神内涵
②说明不同文明都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④展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觉醒,是对某种情况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一个新的层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场合提出“伟大觉醒”,指的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觉醒,这种觉醒基于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深刻洞察,对时代潮流和历史大势的深刻体悟,它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总结,是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强大力量。以下对“伟大觉醒”认识正确的有( )
①历史使命觉醒:源自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理解
②国家命运觉醒:彰显了自觉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③民族意识觉醒:开始逐步形成对民族文化的认同
④思想理论觉醒: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引人入胜的中华传统文化之旅”——这是许多海外玩家亲身体验后的感受。《黑神话:悟空》带来了一场中式美学的讨论热潮,部分游戏场景完美复刻了晋祠宋塑,展示了宋代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审美品位,也让全球爱好者能够系统地了解西游文化,享受沉淀千年的东方美学。这表明( )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④中华文化积极走出去提升影响力和渗透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送大暑船”是每年小暑到大暑节气以椒江葭沚一带渔村为中心区域举行的民俗活动,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和椒江地方文化共生演化的载体,是二十四节气文化演变成大型民俗活动的见证。体现了当地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和智慧,寄寓了百姓“驱除邪祟,祈求平安”的愿望。现已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化载体承载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内涵 ②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维持文化多样性离不开承袭民族传统文化 ④优秀民族文化能激发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24年9月9日“天山缘·婺江情”金温文化走亲系列活动在温宿古城如火如荼地开展。作为此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温非遗文化展”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文化爱好者以及本地群众的热切关注,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地域、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这一活动的文化价值在于( )
①展示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让人们了解金温历史
②展现文化多样性,引导人们回归历史生活方式
③展示金温地区祖先的智慧和当时的社会文明
④借助非遗文化活动使金温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个新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女排虽然无缘冠军,但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始终顽强拼搏,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在挫折后勇于奋起,发扬了中国女排精神,诠释了中国体育健儿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 )
①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②镌刻着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中华民族特质
③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④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四分之三的冲突与文化层面有关。弥合不同文化间的差距,对于和平、稳定与发展不仅至关重要,而且是当务之急。每年的5月21日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教科文组织带头庆祝世界文化的丰富多样,弘扬跨文化对话在实现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这启示我们( )
①既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②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③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每个民族的文化或多或少借鉴融合了其他民族的文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漫画《服饰的民族差异》告诉我们( )
①民族文化可体现在一个民族的民族服饰方面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每个民族的服饰都是各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④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自古以来,在中秋月圆之夜,赏月、吃月饼寄托着中华民族对阖家团圆、幸福美满的美好向往。如今,丰富多彩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在全球各地上演,韩国将中秋称作“秋夕”,在这天有吃松饼的习俗;越南将中秋节和儿童节相融合,灯笼和玩具在这天必不可少……就像月饼口味各异,中秋在不同国家展现着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但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团圆、美好的寓意不曾改变。由此可见( )
①中秋庆祝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取决于中秋文化的多样性
②不同活动蕴含共同美好寓意体现了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③不同国家的中秋庆祝活动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④中秋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放眼海外,中秋节早已和春节、端午节一样,成为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加速融合的“催化剂”。在德国柏林,众多中华文化爱好者在中秋诗会上体验投壶、扇面绘画等文化项目;在澳大利亚,一场中秋晚会吸引了各界友好人士和华侨华人参加;在巴西、比利时等地,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也为当地增添了别样风采……这些活动与当地地理人文环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幅独特的中秋风情集锦画。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华文化为主导
②中秋节走向世界表明文化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双重属性
③中秋文化传播取得良好效果取决于中华文化本身的先进性
④中秋庆祝活动融合当地特色是对不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清风明月,寄予了我们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当中秋的月光洒满大地,我们思乡念故的深情被唤醒,阖家团聚的欢喜在每一个角落里蔓延,对美好未来的期许在心中悄然生长。这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中秋节,如今已不仅仅是中国的节日,它正从民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同庆祝的佳节。这充分说明( )
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秋文化蕴含人类共同价值
②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世界影响力
④兼收并蓄的中华文化得到世界各民族的理解、认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24年10月11日至20日,演艺大世界“公园里的莎士比亚”(第三季)演艺市集在上海市黄浦区古城公园举办。活动设置“演艺大世界”“莎翁的公园来信”“哈姆雷特抉择台”“浪漫至极,罗密欧与朱丽叶”“缤纷难忘的第十二夜”“威尼斯的船”“仲夏夜之森林梦境”等八大主题区域,围绕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核心元素和超级IP精心打造。在上海遇见“公园里的莎士比亚”体现了( )
A.坚持求同存异,增进文化的认同 B.推动中外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统一
C.传播中华文化,增强国际影响力 D.推动文明互鉴,维护文化多样性
15.汉语老师仇海平与他来自五大洲的留学生,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传唱中西合璧、古今相融的最古老情歌《关雎》,为经典插上音乐的翅膀,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东西方文化的深情对话( )
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反映出东西文化趋向同一
②彰显出鲜明的地域文化,要消除文化间的差异
③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
④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有利于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国家版本馆时强调:“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要把这件大事办好。”之所以重视传承民族文化,是因为( )
①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
17.阅读材料,请从文化多样性角度,回答下面问题。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肴,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怎样坚持“和而不同”?
18.茶文化多姿多彩,各具特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了形形色色、具有鲜明标识的民族文化,体现出各自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使世界文化的天空群星璀璨、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多样性的世界文明画卷。
为什么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我们应如何正确认识、对待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月10日,第二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在北京举行,来自40多个国家的嘉宾围绕“秉持文明多样性理念,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就“和平与发展”“公平与正义”“民主与自由”三大议题提出见解。
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将西方的民主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和人民,推广单一“民主”理念的行为,与会嘉宾表示,没有一个文明是优越于其他文明的,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不应也不能限制一国人民探寻和选择民主模式的权利。正如俗语所说,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价,而不应由少数人说了算。
嘉宾们普遍认为,时代需要文明交流互鉴,需要求同存异,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携手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结合材料,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论证材料中与会嘉宾观点的合理性。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的魅力所在,全人类共同价值凝聚了人类不同文明的价值共识。
2021年7月6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主旨讲话。他强调,人类是一个整体,地球是一个家园。面对共同挑战,任何人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人类只有和衷共济、和合共生这一条出路。政党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要锚定正确的前进方向,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要担负起凝聚共识的责任,坚守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各国历史、文化、刺度、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各国人民都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要本着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把全人类共同价值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本国人民利益的实践中去。
跨越民族文化分歧,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D C B B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D D C
1.B
【详解】①④:“北京中轴线”浓缩了中国古代都城的历史变迁,传承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代表了世界城市历史中的一种特有类型,体现了文化在国家和民族中的作用;“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有助于传承中华文脉,保护文化多样,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④正确。
②: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②错误。
③:材料没有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排除。
故本题选B。
2.A
【详解】①:民族舞剧《红楼梦》融合了中式美学(如水墨画虚实相生的创作理念)与现代舞美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精品与现代舞美融合,展现中华文化魅力,①正确。
②:题意围绕舞剧本身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和舞美融合等方面展开,没有体现激发青年艺术家活力,②排除。
③:民族舞剧《红楼梦》通过青春视角和当代表达,以及中式美学与现代舞美的融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③正确。
④:材料反映的是民族舞剧《红楼梦》的文化创新,没有体现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④排除。
故本题选A。
3.D
【详解】③④:备受瞩目的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正式向公众开放,20万张参观门票提前售罄,暑假几乎全部约满,由此可知该展览展示了古代埃及文明的独特魅力,吸引了大批中国游客,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③④入选。
①:文物展览并不能丰富古埃及文物的精神内涵,①不选。
②:不同文明的价值追求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该选项说法过于绝对,②不选。
故本题选D。
4.C
【详解】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觉醒作为一种深层次的认识源自于实践,①排除。
②④:国家命运的觉醒,彰显了自觉坚持个人与社会的统一,让人们意识到要将个人奋斗和国家前途命运相结合;思想理论觉醒,推动了思想解放和理论创新,促使人们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②④正确。
③:我国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早已出现,而不是开始逐步形成,③排除。
故题选C。
5.B
【详解】①:《黑神话:悟空》让全球爱好者能够系统地了解西游文化,享受沉淀千年的东方美学,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①符合题意。
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指求同存异、兼收并蓄,题干不涉及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排除。
③:《黑神话:悟空》带来了一场中式美学的讨论热潮,部分游戏场景完美复刻了晋祠宋塑,展示了宋代庙宇的建筑风格和审美品位,这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③符合题意。
④:我们反对一些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6.B
【详解】①:“送大暑船”作为民俗活动,不仅是二十四节气农耕文明的载体,也体现了当地民间艺术和手工技艺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体现,①正确。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而不是“民俗文化”,②排除。
③:承袭民族传统文化的说法错误,我们要批判继承传统文化,③排除。
④:该活动寄寓了百姓“驱除邪祟,祈求平安”的愿望,说明优秀民族文化能够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从而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归属感,④正确。
故本题选B。
7.A
【详解】①③:金温文化走亲系列活动的开展,共同见证了一场跨越地域、穿越时空的文化盛宴。这一活动有利于展示特色鲜明的地方文化,让人们了解金温历史,展示金温地区祖先的智慧和当时的社会文明,①③正确。
②;这一活动的文化价值在于让人们了解金温历史,而不是也不可能做到引导人们回归历史生活方式,②排除。
④:设问指向这一活动的文化价值,该选项夸大了这一活动的作用,④排除。
故本题选A。
8.C
【详解】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而非女排精神,①错误。
②③: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始终顽强拼搏,在逆境中绝不放弃,在挫折后勇于奋起,发扬了中国女排精神,诠释了中国体育健儿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气质镌刻着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中华民族特质;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②③符合题意。
④: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而非女排精神,④错误。
故本题选C。
9.C
【详解】①:文化多样性要求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①说法错误。
②③:弥合不同文化间的差距,弘扬跨文化对话,就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不同民族的文化要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②③正确。
④:设问要求为“启示”,侧重怎么做,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①:漫画《服饰的民族差异》告诉我们民族文化体现在民族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思维方式,以及民族节日、民族服饰等方面,①正确。
②: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强调民族文化的作用,漫画仅仅强调了民族文化的差异,②与题意不符。
③: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③错误。
④:由服饰的民族差异可知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④正确。
故本题选B。
11.D
【详解】①:文化的多样性取决于社会生产生活的丰富性,①说法错误。
②:共性寓于个性之中,②错误。
③:丰富多彩的中秋节庆祝活动在全球各地上演,韩国将中秋称作“秋夕”,在这天有吃松饼的习俗;越南将中秋节和儿童节相融合,灯笼和玩具在这天必不可少……由此可见,不同国家的中秋庆祝活动体现了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③正确。
④:中秋在不同国家展现着多姿多彩的文化魅力,但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团圆、美好的寓意不曾改变,由此可见,中秋文化的发展体现了事物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2.C
【详解】①:文化具有多样性,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中我们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①说法错误。
②:中秋节走向世界,早已和春节、端午节一样,成为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加速融合的“催化剂”,这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
③:中华文化本身的先进性有利于推动中秋文化的传播,但“取决于”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海外的中秋庆祝活动与当地地理人文环境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幅幅独特的中秋风情集锦画,体现了对不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尊重,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3.A
【详解】①②:中秋节,如今已不仅仅是中国的节日,它正从民族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各地人们共同庆祝的佳节。这充分说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秋文化蕴含人类共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①②正确。
③: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无比的优越性”说法错误,③排除。
④:应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认同本民族文化,④错误。
故本题选A。
14.D
【详解】A: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A错误。
B:文化具有多样性,“融合统一”说法错误,B不选。
C:材料强调的是在上海举办遇见“公园里的莎士比亚”活动,这强调的是吸收外来优秀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未体现传播中华文化,C不选。
D:材料中指出在上海举办遇见“公园里的莎士比亚”活动,这体现了推动文明互鉴,维护文化多样性,D正确。
故本题选D。
15.D
【详解】①:文化具有多样性,东西文化不能趋向同一,①说法错误。
②:文化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说法错误。
③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要尊重文化多样性,互相借鉴,求同存异。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发展。东西方文化的深情对话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是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有利于推动文化创新,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6.C
【详解】①: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①说法错误。
②③:之所以重视传承民族文化,是因为文化是民族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根基,要坚守中华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②③符合题意。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发展中华文化的内在要求,但材料更多体现的是发展本民族文化,没有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即没有涉及尊重文化多样性,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7.(1)①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坚持“和而不同”就是要坚持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②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③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④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8.原因: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各国和各民族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认识: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不论是中华文化,还是其他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实践创造的成果,都有其独特魅力和价值。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
正确对待:世界各国都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文化多样性,我们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19.①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没有优劣之分,只有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才能做到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使世界文化充满生机和活力。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一定的文化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的,受历史传统、地理等因素影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不同国家有权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模式。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既有利于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又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20.①世界各种文明形成有先有后,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都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做出了贡献,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②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宗教信仰、价值观的不同,各民族文化具有个性,但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部分,正因如此,世界文化才会有五彩缤纷的景象。③在文化交流中,既不能全面否定,也不能全面肯定,以宽广胸怀理解不同文明对价值内涵的认识,尊重不同国家人民对价值实现路径的探索,跨越民族文化分歧,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坚守全人类共同价值,我们就一定能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目标前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