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着重号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拂晓(fó) 额枋(fǎng) 日薄西山(bó) 伧俗 因地治宜
B. 荒僻(pì) 推崇(chóng) 大庭广众(tíng) 伎俩 物竞天择
C. 褶皱(zhě) 惶急(huáng) 风雪载途(zǎi) 喷嚏 穷愁缭倒
D. 琐屑(xiè) 呵斥(hè) 锐不可当(dāng) 颠沛 穿流不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眼有星辰大海,胸怀赤胆忠心。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 ,用奋斗谱写生命华章。
B.青年胜在年轻,但也囿于年轻,面对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难免手足无措。
C.青年唯有秉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
D.青年要始终保持两肋插刀的勇毅,在不断战胜各种挑战中超越自我。
3.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华传统文化一向推崇对劳动实践的认同、对劳动精神的传承、对劳动文化的传播。
B.截至目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四次出舱活动,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个乘组出舱活动记录。
C.评价艺术作品是否优秀,不能仅凭流量多少这一标准,内容品质、价值含量等更应该成为评价机制的主要内容。
D.每到夏季,学校都会反复向学生发出不要到陌生水域游泳,更不要在没有大人陪同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去游泳。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朋友,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的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
B.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事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C.C919 大型客机上的旅客们在机舱内挥舞着国旗,齐声高唱《歌唱祖国》,高呼“东方风来,翼起翱翔”。
D.广大教师继承发扬老一辈教育工作者“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精神,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赤峰学院田径运动场上彩旗飘扬,热闹非凡②赤峰学院党委书记李春林、院长雷德荣及帮训部队领导出席③2016级新生军训结业仪式暨开学典礼在这里隆重举行④2016级3500余名新生和部分在校生参加了典礼⑤现场还进行了内务展示、男子擒敌汇报表演⑥会上表彰了2016级大学生军训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①④②⑤⑥③ B、 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④⑥⑤② D、④⑥⑤②③①
6、阅读下面文段,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特点,这才是可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A、文段中“寂寞”两个字都是上下结构,这一词语的近义词试“孤单”。
B、文段中的“着眼”为动词,意思是(从某方面)考虑。
C、文段中“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的主干是“枝干是画”。
D、文段中划线句中的冒号的用法是引起下文。
7.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B.作者真实的记录了自1937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C.作者在书中说中国红军的长征实际上是一场战略撤退,称赞长征是一部英雄史诗。
D.作品是按照“探寻红色中国”的时间顺序来记录见闻的。
8.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①感时花溅泪, 。(杜甫《春望》)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 。(刘禹锡《秋词》)
③至于夏水襄陵, 。(郦道元《三峡》)
④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栢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⑤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的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
⑥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9.综合运用
某校开展了以“让世界充满爱”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关爱伙伴。学校有一些同学因家庭环境不好而内心痛苦,请你编辑一条微信,对这些同学进行劝勉鼓励。微信内容要求:①恰当引用一条名言警句②语言连贯得体,感情真挚。③不超过6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捕捉真爱。平凡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可爱的小孩,他们用自己的一颗童心,以自己的绵薄之力诠释着爱的初心。学校用镜头捕捉到了这些真爱瞬间,请你为其中一幅画面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画面内容:街头,一个小女孩在倾盆大雨中为一只流浪狗撑起伞。
标题: ( 不超过10个字 )
拟题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50字)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城东早春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10.下列关于两首诗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钱塘湖春行》“争”和“啄”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场景;《城东早春》首句的“清”字指早春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环境清幽。
B.《钱塘湖春行》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实写,白沙堤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城东早春》写初春之景是眼前之景,是实写;“花似锦”为想象之景,是虚写。
C.《钱塘湖春行》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尾联直接抒情,抒发对湖东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城东早春》 “看花人”对“上林花似锦”的追求与“诗家”对“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欣赏形成对比,强调二者不同的审美情趣。
11.简要分析《城东早春》第二句“才”和“半”两字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2、请找出下列各组加点字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
A、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更有痴似相公者 三更半夜
C、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墨客骚人
D、是日更定 莫衷一是
13、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独钓寒江雪”和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字,都表现了作者特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爱莲说》中也有含“独”字且意蕴相同的句子,请写出一句。
15、采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写下关于“雪”的语段。(不少于50字)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人体的独特性
⑴全球有70亿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过去的5万年间,据估计共有1000亿人口在地球上生息过。每个人都会是独一无二的吗?随着生命科学对人体认识的日益深入,人类个体的独特性被越来越多的揭示出来。那么,人类个体的独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
⑵人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DNA,即脱氧核糖核酸。它是人体所有遗传信息的原始备份。人类DNA中包含有大约32亿个碱基对,人类在基因上显示出的差异有0.5%,这0.5%就意味着大约有1600万个碱基对,它们的组合数则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没有机会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样。
⑶与隐藏在体内的基因相比,我们更多的是从长相来确定他人是谁。对熟悉的人我们辨别的准确率可以达到66%,而对不熟悉的人,准确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显示,其实人们并没有局限于只依赖长相识别人。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人们的大脑还非常善于综合收集身体信息。当人的面孔被遮挡或者因距离太远而看不清时,大脑会通过身体的信息,例如个头和身材来识别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⑷和长相相比,指纹似乎更加可靠。他们的形态更能显示人的独特性,所以指纹一直被用来确认一个人的身份。指纹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子宫内的压力和羊水的晃动都可能会影响胎儿指纹的形成,这意味着即使是同卵双胞胎,他们的指纹也不会完全一样。
⑸研究显示,每个人在走动的时候都有不同的步态。早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步态足以帮助我们辨别一个人,且准确率至少可以达到90%。
⑹耳朵的形状也非常独特,不仅每个人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人,两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国和荷兰,甚至出现过根据耳朵留下的“耳纹”破获案件的实例。
⑺科学家用心电图记录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们心脏活动的独特电脉冲,而这种独特性也可以用于识别身份。据说苹果公司就曾尝试将心跳作为一种密码用于保护隐私。
⑻所有这一切都证明你是唯一的,没有人可以取代你。亘古至今,天地间只出现了一个现在的你,同样的事情以前没有发生过,未来也不会发生。
16.选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
17.第⑷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18.第⑺段加点词语“据说”能否删掉?为什么?
19.阅读选文,写出文章是从哪六个方面介绍人体的独特性的?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麦芒刺疼的岁月
璎宁
六月,故乡紧紧地贴在胸口,上面堆满了麦芒,厚实而疼痛。
一只布谷抽走麦田的青绿,一些金黄随声倒地,麦秸做的杠杆翘起了那么重的梦,我是梦里的一粒麦子。
毛驴一连串的长叫,掀翻了有些稀薄的夜晚,将黎明从湿漉漉的草丛中捞了上来。还在睡梦中的我,听见爹在院子里磨镰,嚓嚓嚓的声音随着磨刀石上的月牙儿高低错落递进我的耳朵。当听见拖着长音嚓的一声的时候,意味着我爹磨刀的结束,也意味着我爹即将来叩响我们的门环说:起床了,到赵家滩割麦子了……
除了爹和娘,能胜任割麦子任务的只有我和姐姐。因此四把像样的镰刀,全都被爹磨得寒光闪现,澄明瓦亮,一字排开在磨刀石的旁边,好像是磨刀石派生出来的几块优质的铁。
出门前,爹说,麦子不倒不离棉袄,早晚还会有春天的寒气。我和姐姐穿上一件粗布的褂子,一条粗布的长裤子,再把刚刚脱下来的棉袄厌烦地塞进包袱里,跳上了爹的毛驴车。
在那时,毛驴车并不是每家每户都有。两条腿的人再怎么走也走不过四条腿的牲畜。我们坐在毛驴车上,优越性可见,轻松可见,富裕可见。
小脚的二大娘也去赵家滩割麦子。二大娘起的也够早的。她穿着偏襟的黑蓝色大褂子,肥肥的,下摆似乎还能装进一个人去。二大娘一只眼睛里有一个萝卜花儿,又裹着小脚,本来就走不快,一个大包袱还骑在她的背上,她更加难以快速行进。她像是在公路上跳着走,轻飘飘的,左右摇晃,像皮影里的人物。我们赶上了她又赶超了她。她眯起眼睛,看了看我们的毛驴车,又看了看我们,嘴张了张又闭住了。w w w .x k b 1.c o m
爹赶超二大娘二十米后,对我娘说:咱捎上二嫂子吧,她走到赵家滩还不得黑天了啊!娘的口气很坚决:不捎她,你忘了他儿子往咱家栅栏门口扔砖头,二嫂子还护着他儿子,说不是他儿子干的。爹吁一声,毛驴停住了。爹说:都是乡里乡亲的,都过去十年了,还记仇呢,二嫂子还给咱孩子送窝头呢,你咋不说。
我娘没有吭声,意思就是默认了。我和姐姐想起了二大娘给送的窝头是葱花带咸味的窝头,香喷喷的,让我和姐姐很长时间都不觉得饿和馋,也就默认了。
等了好半天,二大娘才飘到我们跟前怔住了,翻动眼里的萝卜花没有说什么。爹说,二嫂子你上车吧,不多你一个。二大娘随即有点不好意思,随即也就爬上了我们的毛驴车,上车的时候,我娘还拉了她一把。
二大娘挨着我和姐姐坐在车厢里,我感觉她身上热烘烘的。她把双腿一盘,两只尖尖的小脚相对着布满泥尘,像两只织布用的梭子,像两只岁月之机里的梭子。
二大娘有两个儿子,一个腿有残疾,一个在外边吃公家饭,二大爷又出门了。
就剩她一个人,要割倒三亩地的麦子。
二大娘在车上被毛驴拉了一路。格格地笑了一路。
临下车的时候,二大娘从她的包袱里摸出两个圆乎乎的东西,还没有等我看清楚。她已经塞进了我们家的包袱里。等她淹没在自家的麦子地里,我从包袱里摸出那两个圆乎乎的东西,一看是两个大甜瓜!这两个大甜瓜挺着圆圆的脑袋,一肚子的蜜汁横流,正好是我和姐姐的需要,也是我们童年或者生活的需要。
遍地金黄,颗粒饱满,浩瀚无边……类似这样的词语都可以用来说赵家滩的麦子。
卸了驴和包袱,爹和娘,我和姐姐每个人心里都揣着喜悦,每个人都操着一把镰刀,每个人腰里都捆着一捆草绳子,心里涌动着麦子金色的浪头开镰了。嚓嚓嚓,嚓嚓嚓,那声音比磨镰刀的声音短促而动听,麦子握在手里,沉重而温暖,实在又虚幻。如果说黎明的时候,一块石头打磨一块铁的话,现在就是一块铁用自身的硬度拥抱麦子的软,生活的软。
用不了多久,我们的身后就暴露出一个个捆绑好的麦子,再看整齐的麦茬,全是空的,那时想不通,一根空空的麦秆儿咋能支撑那么沉重的穗子,就像想不通,身体消瘦的娘咋能揽着四趟麦子还割得飞快。麦子覆盖了几个月的新鲜泥土也显山露水了。娘一马当先,弯腰直腰,似乎她的腰里装了弹簧,娘连续不断地抽着腰里的草绳子,她每抽一根,似乎一条光线在我娘四周闪现一下,一些尘土也上下扑腾。娘捆的麦子似乎是现代化的大机器流水线下来的,大小相同,整整齐齐,精神抖擞,看了让人觉得割麦子的美好,生活的美好。歇着的间隙,我和姐姐去看娘,娘全然是一个草人了。麦芒穿插在她的头发里,密密麻麻的,摘都摘不掉,撕也撕不下,似乎麦芒生着无数的锯齿,牢牢的把住了娘的头发衣裤。可是割麦子的娘,似乎一点也感觉不到六月的太阳正炙烤她的年华,也感觉不到麦芒正穿透她的衣裤,钻进她的肌肤甚至生活里。但是现在的娘,一心想着把麦子收回去,让我们吃上过年的饺子,过生日的面条,一点阻挡麦芒的意思也没有,任凭麦芒布满她的全身,布满她的生活。
我和姐姐后悔没有听爹娘的话,脚上没有穿袜子。麦茬穿透了鞋底,直接戳到了脚心里。那些麦芒欺负我们年少似的,一个劲地扎我们的脸,手脚,胳膊,连藏在衣服里的腿和胳膊的部分,都被麦芒扎的全是小红点儿,还奇痒难忍,小红点多的都不知道该去遮蔽那一个。更要命的是一些麦芒神不知鬼不觉地扎进了我的手并沿着血管潜入心底,成了永远的刺。爹娘不种麦子很多年后,我离开故乡很多年后,我依然能感觉到那种疼痛,隐隐的,小小的,无法言语。
麦子这是告诉没有长大的我们,生命中有些痛是我们必须遭遇的,生命中有些果实也是需要我们付出汗水才能得到的。
当我们累得筋疲力尽,装了满满一大车麦子往家赶的时候,二大娘的地里刚刚露出不多的麦茬,麦子个也捆的大小不一,可是天已经黑了。也不知道二大娘的麦子割到了啥时候。二大娘会不会像娘一样成了一个草人。
如今,赵家滩的麦子地早卖给了别的村子,二大娘也离开人世很多年了。如今镰刀生锈,毛驴走失,木板子车漏水淘汰,麦子也早消失在那个年月。面对这样的变迁,小脚的二大娘怎么赶得上呢,患静脉炎的父亲以及弯腰驼背的娘怎么赶得上呢!
(选自《璎宁散文集》 有删改)
20.作者起笔简洁,独具匠心,以诗意的氛围,将感情和事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六月,故乡紧紧地贴在胸口,上面堆满了麦芒,厚实而疼痛。”分析作者开篇的作用。
21.黎明的到来,提醒着一家人就要开始一天的劳作,作者先描述了父亲的生活片断。阅读选文第三自然段至第十自然段,结合相关内容说说父亲给你留下的印象。
22.璎宁的散文朴实厚重,有一种浓烈的生活气息。她笔下的人物,渗透着一种民间式的、质朴而又坚韧的生命力。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任选其一即可)
①她像是在公路上跳着走,轻飘飘的,左右摇晃,像皮影里的人物。
②娘一马当先,弯腰直腰,似乎她的腰里装了弹簧,娘连续不断地抽着腰里的草绳子,她每抽一根,似乎一条光线在我娘四周闪现一下,一些尘土也上下扑腾。
23.选文中,作者在讲述自己一家人忙碌的同时,还细致地刻画了二大娘。阅读选文第十二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还寥寥几笔地介绍二大娘家人的情况?
24.作者通过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麦芒扎在皮肤上的情景,以致多年后依然能感觉到那种疼痛。疼痛之余,作者还领悟到了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25. 作者以“麦芒刺疼的岁月”为题,表达自己对昔日生活的理解。阅读选文末段,你认为其中饱含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
三、作文
26、文题一:生活中,不经意间,有很多珍贵的东西被我们丢失了,或许是一段记忆,或许是一种情感,或许是一种精神,或许是一种思想······
请以“重拾______”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文题二:“无论你是如何奢华,我仍悠然自得。因为我有一片小菜地,我的番茄是干净的,我的灵魂是干净的,我内心深处是自由的······”,这是歌曲《我的番茄是干净的》的歌词。这首歌曲因为情感自然和节奏明快成为2015年度首播神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干净的歌曲,干净的生活,不仅是农民兄弟乐队想要的,也是导师和观众想要的,更是所有人的心灵呼唤和精神共鸣。请以“干净”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两个题目任选其一(选择文题一,要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要做到文从字顺,感情真挚,思路清晰,前后照应,结尾要议论点题,突出中心。另外书写要工整正确,力争美观,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600字。
答案
1、B 2.D 3.D 4.B 5.B 6.D 7.B
8.、①恨别鸟惊心 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③沿溯阻绝 ④庭下如积水空明 ⑤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1)例: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的家庭环境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坚信自己,超越环境,成功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按照答题要求言之成理即可)
(2)例:标题:我来给你打伞。理由:倾盆大雨中,小女孩主动用自己的雨伞为小狗带来一片晴天,体现了她内心的善良和对小动物的关爱。(言之成理即可)
10.B
11.“才”和“半”字最能突出诗题“城东早春”中的“早”字。诗人抓住早春柳芽嫩黄,还未完全变绿的“半未匀”境界,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12、A
13、(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 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
14、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晋陶渊明独爱菊
15、提示:至少于用一种修辞手法,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
16、说明了人类个体具有独特性,交代说明对象,(两方面答出一方面意思对即可) 引出下文。(意思对即可)
17、举例子 具体有力地说明了指纹的形成也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意思对即可)
18、不能删去,“据说”是“据别人说 的意思,是没有经过考证的内容。(意思对即可)去掉后有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意思对即可)
19、DNA(脱氧核糖核酸、基因);长相;指纹;步态;耳朵的形状;心跳。
20.开篇点明农忙时节,说明作者对割麦情景的印象很深刻,麦芒刺痛感无法忘怀。点题,引起下文对故乡割麦岁月的回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1.围绕“勤劳能干;经验丰富;豁达大度;善良(善解人意)”回答。(结合原文相关内容,答出其中两点,意思对即可)
22.①通过动作(行为)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二大娘裹着小脚在路上快速前行时走不稳、摇摆的特点,表现出她匆忙急切的心情。
②通过动作(行为)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娘在劳作时迅速、干净利的特点,表现出娘的勤劳能干,也表达了作者对娘的赞美之情。(答出任意一点,意思对即可)
23.插叙;突出二大娘家境的艰难,劳动力不足,重担便压在她一人身上;解释上文他大早起来赶路的原因;为下文一个人在麦田劳作至天黑做铺垫,突出二大娘的坚强,表达作者对她的同情。(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4.围绕“生活难免会遇到伤害和疼痛,无法逃避;坚强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付出努力才可能有回报、不要指望不劳而获”回答。(意思对即可)
25.围绕“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对故乡及故乡人变化的慨叹,对一生辛苦操劳的父亲母亲的疼惜”回答。(答出任意两点,意思对即可)
26、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