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六上《江南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理解诗意。2.借助资料悟诗情。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古诗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尝试创作古诗。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撩人的春色引无数诗人悠悠忘返。诗人杜牧也爱春,甚爱江南春,一起走进《江南春》。(板书课题)二、介绍诗人课前大家都进行了预习,老师带来了关于诗人的个人简介,请完成填空。(杜牧,( )代诗人,字( ),著名文学家。他的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 )”。)三、诵读1.齐读:读准字音,声音洪亮。强调读音“莺”为后鼻音,“寺”读si。。2.本诗是七言绝句,它的节奏是?(223)画出停顿,男女配合读,读出韵味。3.你们的朗读让老师感受到了江南之韵,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配乐读,你们一句,老师一句。四、解诗1.默读古诗,圈出让你感受到春天和江南画面的词语。师:哪些关键词语让我们看出是春天? 预设:莺啼、绿映红。师:我们学过很多的春诗苏轼眼中的春是(引读)——“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白居易眼中的春是(引读)——“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你还想到哪些描写春色的古诗词?师:哪些关键词语让我们看出是江南? 预设:水村山郭、酒旗......张志和笔下的江南是(引读)——青箬笠,蓑衣,(桃花流水鳜鱼肥)苏轼笔下的江南是(引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你还想到哪些有关江南的诗词?过渡语:一首诗宛如一幅画,这首诗中又有怎样的画面呢?任务一:品绘江南美1.借助已圈画出的词语,结合古诗,发挥想象说一说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按照读( )句,我仿佛( )的格式说一说。温馨提示:想象的方法——调动感官(可以是听到、看到、闻到……)(1)学生描述“千里莺啼绿映红 ”的画面,师点评师小结:“黄莺啼叫”一曲优美的旋律,红花绿叶犹如精美的画卷,有声有色好一个声色之美。师:“千里”真的是具体的数字吗?用在这里形容什么?你还知道哪些古诗,也含有虚词的古诗?(2)学生描述“水村山郭酒旗风”的画面,师点评。师小结:随风摇曳的酒旗,叮咚的流水,静谧的古村,这一静一动展示了江南春色的别致之美。师:如果说诗的前两句是江南的晴朗之色,后两句什么天气下的景色?(下雨)阴雨之景又给人带来怎样的画面呢?谁再来分享后两句(3)学生描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画面。教师点评师小结:是啊,烟雨笼罩下的江南,多了一丝迷蒙之美。师总结学法:孩子们,我们在赏析这首诗时,先抓本首诗中能体现江南和春的关键词,然后调动感官,想象画面,品绘了江南春景,通过本首诗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学习古诗的方法——抓关键词,想象画面。任务二:感悟诗中情1.“江南水乡美如画,有谁不想觅江南?”老师今天带你们游江南,请同学们观看江南视频。师:请用四字词语概括你眼中的江南?师:这首诗字字不提美,但句句都是美。这美中都蕴藏诗人对江南怎样的情感?(喜爱、赞美)师:带着这份喜爱、赞美,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2.师:仅仅只有喜爱吗?身处唐朝的杜牧为何有提到了南朝呢?让我们一起了解背景,走进诗人。齐读资料:南朝设故都于江南,当权者曾大建寺庙,方便他们统治人心。由于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让百姓的生活雪上加霜,也是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杜牧所在的晚唐时期,国家渐渐衰落,战乱不断。当朝统治者却效仿南朝,大建寺庙,想祈求神灵保佑,永保江山稳固,成为劳动苦力的百姓却苦不堪言,民不聊生。(1)师:几百年过去了,站着雨巷中的杜牧看到的寺院还是当年那般崭新辉煌吗?那是怎样的寺院?(2)师:看着如此满目苍夷、破旧不堪的寺庙,杜牧此时会想些什么?(3)师:当杜牧看到兴修寺庙,劳民伤财的场面,他担忧的叹息道:(引读:南朝四百八十寺——)有了前车之鉴,统治者不仅不反思却极力效仿,他不禁劝诫道:(引读:南朝四百八十寺——)师:孩子们,这美景中不仅有浓浓的爱,还有什么?(淡淡的忧愁)师:带着那份忧愁再来读读后两句。五、背诗常言道“熟读成诵”,我们试着背一背这首诗。1.填空背诵2.师一句,生一句依次背诵3.根据图片景色,提示背诵这节课我们跟随杜牧的脚步领略了江南春色的美景,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让我们再次诵读,在浓浓的诗韵中结束本课。六、作业设计基础型作业:背诵并默写《江南春》提高型作业:为《江南春》诗配画拓展型作业:搜集更多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七、板书设计江南春 唐 杜牧生机勃勃 热爱赞美细雨绵绵 借古讽今 借景抒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