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葡萄沟》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葡萄沟》是这组单元课文的最后一篇文章,充满了浓郁的风土人情。课文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为主线贯穿全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葡萄沟出产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的特点。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领略到葡萄沟的美丽景色,并为祖国的富饶美丽而感到骄傲。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的意思”和“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学习目标】1.会认“沟、产、份、够”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好、”,会写“枝、坡”这两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能借助图片、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重点词语的意思。4.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初步感受“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重点】1.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的意思。2.仿说比喻句。3.感受葡萄沟的风土人情。【教学难点】1.学习课文的表达,仿写句子。2.多种方法理解“茂密、梯田、五光十色”等重点词语的意思。【教学准备】PPT课件、葡萄叶子板贴、葡萄、新疆帽【课时】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单元回顾孩子们,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跟着课本游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跟随王之涣登上了鹳雀楼,和李白一起游览了庐山瀑布,也曾到达安徽欣赏黄山奇石,我们还来到了宝岛台湾欣赏了日月潭的湖光山色。一、了解葡萄沟的位置二、认识“沟”(设计意图: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通过“跟着课本去旅行”大情境的创设,让孩子回顾本单元的内容。并勾连园地中的车票,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见过车票,此设计让孩子对车票有初步的感知。)任务一:初见葡萄沟活动1:根据预习单分享预习成果活动2: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学习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好长句。2.同桌讨论,葡萄沟好在哪里?填写活动单。任务二:畅游葡萄沟一、聚焦第1自然段,感受水果种类多1.圈出葡萄沟出产哪些水果,体会水果种类繁多。2.思考为什么不叫“桑葚沟”呢?了解葡萄沟得名原因。3.指导朗读:读出喜爱之情。(设计意图:引导孩子思考葡萄沟得名的原因,并让孩子知道:葡萄沟的葡萄是世界第一甜这一小知识,引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二、聚焦第2自然段,感受“好地方”1.结合生活实际、看图理解“梯田”。2.“动手贴叶子”理解“茂密”,学习比喻句,体会坐在“凉棚”下的感受。(设计意图:师生合作,趣画葡萄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观察评价,通过具体的活动体会词语的意思,比较发现,感受生动的表达,体会葡萄叶的美。)联系上文理解“五光十色”。(1)什么是“上文”。(2)怎样联系上文?(3)“五光十色”表示?颜色很多还有哪些表示颜色多的四字词语?这里的“五光十色”可以换成“五颜六色”吗?它们的意思有什么区别?欣赏图片,感受区别。体会葡萄的美。4.拓展想象,说比喻句:看着五光十色的葡萄,红的像什么?白的像什么?紫的像什么?淡绿的像什么?过渡:这么美的葡萄,作者是怎么写出来的呢?我们一起来学方法。5.学习“具体”+“概括”的方法,练习仿写句子。引导学生从种类、颜色、香味等多角度进行归纳总结。(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练习上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读中理解,读中感受“葡萄之美”,同时注重语言运用及积累,练说比喻句,并指导学生读懂句子的内容,能从不同的角度将句子说清楚,说完整。)6.感受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读句子,理解“热情好客”:从哪儿看出他们热情好客呢?找一找哪几个词体现出热情好客。除了给你吃葡萄,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还会怎么招待你呢?(3)谁来当当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招待招待我们汉族小朋友。任务三:书写赢葡萄1.学生观察“枝”和“坡”这两个字的不同之处。2.观察相同和不同之处。3.按照观帖三法讲讲怎样写好这个字。4.教师示范,学生练写。5.学生评价学习任务1.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说说生活中的事物像什么?3.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葡萄干制作过程及原理。板书设计葡萄沟好地方水果 种类繁多葡萄 五光十色老乡 热情好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