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宝坻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练习生物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 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当内环境处于稳态时,其渗透压、温度和pH等恒定不变B. 血液、组织液、淋巴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C. 口腔上皮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D. 内环境中存在着与DNA复制、转录、翻译等有关的酶2. 生命活动受神经系统调节,下列对相关症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A. 脑梗导致呼吸骤停——下丘脑呼吸中枢受损B.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丧失语言功能——小脑的言语区受损C. 饮酒过量后走路不稳——脑干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功能障碍D. 车祸瘫痪后导致大小便失禁——大脑对脊髓的调节功能受损3.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维持机体各种功能协调统一的重要调节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动物都具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B. 体液调节就是指各种激素对机体的调节C.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是独立的,两者各自调节机体的功能D. 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作用范围更广泛,但反应速度较缓慢4. 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淋巴细胞都能识别抗原B. 胸腺能参与制造新的血细胞并清除衰老的血细胞C. 溶菌酶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可参与构成人体的第二道防线D. 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衰老细胞和癌细胞属于免疫监视功能5.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冬小麦具有春化作用说明温度参与了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B. 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经过信号传导影响特定基因的表达C. 植物激素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并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 重力信号可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6. 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用大网捕捞鲫鱼会改变该鲫鱼种群的特征DB. 图中特征 C 通过影响特征A 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密度C. 春运期间影响北京人口种群密度的主要因素是迁入率和特征BD. 喷洒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会破坏该害虫种群的特征C7.不同生境中的植物具有与该生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分布特点。植物类型甲的叶片狭窄,表面有茸毛或蜡质层; 植物类型乙的茎细长,叶薄,机械组织不发达; 植物类型丙的叶呈针状,气孔在夜间才开放。植物类型甲、乙、丙所处生境类型最可能依次为A. 荒漠、草原、森林 B. 森林、荒漠、草原C. 森杯、草原、荒漠 D. 草原、森林、荒漠8. 神经系统是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用针把脊蛙的脊髓破坏,刺激传出神经,该后肢不能发生屈腿反射B. 语言、学习、记忆、情绪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其中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C. 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 条件反射的形成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消退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9. 下列关于激素发现过程和激素研究的实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治疗狗的糖尿病B. 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并制成提取液的操作是为排除化学物质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C. 沃泰默将稀盐酸注入狗切除神经的小肠内,胰腺仍能分泌胰液,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调节D. 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应用的是“减法原理”10. 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A. 乙肝疫苗能识别并结合人体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B. 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HLA 是否一致或相近C. 免疫抑制剂能降低免疫功能,减少自身抗体产生,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活动D. 给儿童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是通过自身免疫获得抗体和记忆细胞,属于免疫预防11. 如图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平口,有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错误的是A. 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B. 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C. 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D. 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胚芽鞘受光均匀,会直立生长12. 研究人员对某个与其他水域隔绝的湖泊生态系统进行了相关的生态调查。调查出了某鱼类种群的 λ(λ=当年种群数量/一年前种群数量) 值40年间的变化,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年度 1984~1994 1995~2000 2001~2006 2007~2012 2013~2023λ 1.4 1.25 0.5 0.75 1A. 在1984~2000年间,该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 在2001~2006年间,可能人为向该湖泊引入了新物种C. 在2013~2023年间,该鱼类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D. 调查的40年间,在1994年时该鱼类种群种内竞争最为激烈13. 某科技小组随机选定一片区域调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约为165只,需要积极防治B. 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统计结果会不准确C. 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D. 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14. 科研人员分离出光敏通道蛋白C,并将其整合到神经纤维上(如图1所示,甲、乙为电流表),当整合成功的蛋白C吸收特定波长光子后,离子通道打开,可导致神经细胞兴奋。图2表示神经纤维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后的动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 正常静息状态下,神经纤维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的原因主要是K'外流导致的B. 在h处给予一个强刺激,甲、乙电流表都发生两次偏转说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C. 若用特定波长光子刺激神经纤维,膜内电位能从a上升到b以上,说明蛋白C整合成功D. cf段表示静息电位恢复过程,该阶段膜外电位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15. 如图是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A. 胰高血糖素浓度和神经递质都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 血糖的稳定受神经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丘脑是调节中枢C. 健康人在饭前,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分泌增加D. 肾上腺素浓度升高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升高血糖16. 丙肝病毒是一种RNA病毒,其RNA 进入宿主细胞后可直接翻译出RNA 聚合酶,进而促进RNA复制,并在细胞中完成翻译和装配以完成增殖。丙肝病毒通过血液传播,侵入人体后会导致严重的肝炎,下图为病毒侵入人体后,引发的部分免疫反应示意图(数字表示相关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a为吞噬细胞,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并呈递抗原信息B. 细胞c为B细胞,能直接识别丙肝病毒作为其活化的第一信号C. 丙肝病毒第二次进入机体时,引发的免疫过程只有⑨⑦⑧D. 丙肝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物质乙可使宿主细胞裂解死亡17. 下图表示两个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 “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①表示C. 图中表示的关系中,一方死亡,对另一方有益的是②D. 大豆和根瘤菌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③来表示18.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两种草食动物种群相关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气温和降水是影响两个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B. 0~t 期间,种群①和②的个体数量均不断增加C. t 时,种群①和种群②的个体数量达到一致D. t ~t 期间种群②的种内竞争程度低于 期间19. 图甲是幼苗某处弯曲部分纵切装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 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幼苗某处组织生长的影响曲线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图甲所示为根向地生长弯曲部分,则①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图乙中c,②侧为m,体现了生长素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点B. 若图甲所示为切面上放置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去尖端幼苗弯曲部分,则可能是在幼苗的①侧给予了单侧光照C. 若图甲所示为单侧光照射幼苗向光生长弯曲部分,则①侧为向光侧且生长素浓度较②侧高D. 若图甲所示为茎背地生长弯曲部分且②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m,则①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20. 某同学家承包了十亩鱼塘,鱼塘中养殖着鲢鱼、鳙鱼、草鱼、青鱼等多种鱼。其中,四种鱼及其食物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物种的生态位就是物种在群落中所处的空间位置B. 四种鱼在鱼塘中互利共生,其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C. 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进行立体养鱼,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D. 每种鱼都占据着稳定不变的生态位,这是与其他生物和环境之间协同进化的结果21. 下列有关“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叙述,错误的是A. 对酵母菌数量的调查方法常用抽样检测法B. 需设置一支不接种酵母菌的试管作为空白对照组C. 计数时,应先在计数室上方加盖玻片,再滴加少量样液D. 取样时从静置的培养液底部吸取,会导致数据偏大22. 如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表示血糖浓度过低,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进行调节来维持血糖恒定B. 若A表示处于应激状态,人体通过途径①⑥④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C. 若A表示寒冷环境,人体可通过途径①②③④、①⑥④和①②来维持体温恒定D. 若A表示血浆渗透压升高,人体可通过①②⑤使相应组织重吸收水的作用减弱23.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中,甲、乙所示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丙、丁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图表示激素调节方式,则参与这类的信号分子一定是蛋白质B. 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结构看,②属于传出神经,且甲图的调节比乙图更准确和迅速C. 若乙图所示的靶细胞是垂体细胞,则其所接受的信号分子一定为TRHD. 人体性腺所分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的作用方式应为丁24. 人类除了正常的摄食行为,还存在挑食行为,可能表现为厌恶与过敏有关的食物。研究发现,与过敏有关的挑食是大脑对身体的保护,调控挑食行为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其中IgE 是一种抗体,白三烯是一种细胞因子。下列有关调控挑食行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有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B淋巴细胞参与B. 一般有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参与细胞间的相互联络C. 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后,浆细胞合成分泌抗体D. 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接触并裂解致敏状态的肥大细胞25. 光敏色素是植物接收光信号的分子,具有非活化态(Pr)和活化态(Pfr)两种形式。在农业生产中,作物密植或高低作物间作有时会导致荫蔽胁迫。下图为某种光敏色素和几种重要植物激素响应荫蔽胁迫的信号传递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Pfr可导致作物体内多种植物激素的合成速率下降B. 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均可通过生长素影响生长,且作用机理相同C. 图中四种植物激素在调控下胚轴及茎秆的伸长方面表现为协同作用D. 在玉米-大豆间作体系中,荫蔽胁迫会使大豆植株的茎秆过度伸长而减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26.(13分) 图1表示多个神经元共同控制肌肉收缩的过程,①②③表示不同的神经元。回答下列问题:注: “+"表示促进, “-”表示抑制。(1) 神经元①兴奋时,细胞膜对 的通透性增加,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2)图1中,兴奋在a、b之间的传递方向为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原因是 。(3) 分析图1可知,机体防止肌肉持续收缩的机制为突触前膜(b) 释放 性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a),使 通道打开,离子内流,导致神经元 (填“①”“②”或“”) 的兴奋性减弱,肌肉收缩强度下降。(4) i. 用药物阻断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上的Na 通道和Cl 通道,同时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 。ii. 神经元③未受到刺激时、用药物促使图1放大处的突触后膜Cl 通道开放,使Cl 内流,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 。iii. 若图1放大处的突触前膜释放的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乙酰胆碱, 则给予神经元②适宜刺激后,在P时刻用药物抑制a、b之间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a处膜电位对应图2中的曲线 。27.(11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 暑假中某同学从户外进入冰雕馆看冰雕,环境温度下降,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导至下丘脑, 方面使图中的 (填字母) 含量增加,促进机体产热。另一方面,还可以减少散热维持体温,此时该同学机体的产热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散热量。(2) 某同学未吃早餐,上午10点时检测其血糖浓度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此时其体内的血糖的来源有 ,图1中肝脏、肌肉细胞表面均有激素D的受体,激素D是 。(3) 某同学因运动大量出汗,血浆渗透压升高,激活位于 的神经元A,促使其合成和分泌 ,进而促进肾脏对水的重吸收,该调节方式属于 调节,该过程是通过图2中 (填“甲”“乙”或“丙”) 模式调节的。(4) 若图2甲模式中靶腺为卵巢,女性排卵前性激素的含量逐渐升高,进而影响下丘脑和垂体中某些激素的分泌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 。28. (15分) 请利用植物激素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与植物激素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效果稳定等优点,它们是由 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 作用的化学物质。(2)在生产实践中,用 (填植物激素名称) 处理大变种子,可使大麦种子无需发芽就可以产生α-淀粉酶; 大麦在即将成熟时,如果经历一段时间的干热之后,又遇大雨,种子就容易在穗上发芽,这与 (填植物激素名称) 含量的降低有关; 常用于豆芽生产的6-苄基腺嘌呤,具有促进细胞核分裂和生长等多种效能,该物质与 (填植物激素名称)的作用类似,这种植物激素是由 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而来。(3)当研究水稻胚芽鞘的向光生长时,发现生长素分布不均也能引起根的背光生长现象,图甲中的A、D点最可能分别对应图乙中的 点(填图乙中的字母)。(4) 图丙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验证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请据图回答: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一段时间后,在 组的空白琼脂块中能检测到生长素。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端的运输方式是 (填“极性运输”或“非极性运输”)。(5) 某种南瓜矮生突变体可分为两类:激素合成缺陷型突变体和激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研究某种矮生南瓜的矮生突变体属于哪种类型,研究者应用赤霉素和生长素溶液分别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① 图1表明赤霉素对 有促进伸长的作用,而对另外一种几乎无作用。② 分析图1、图2可知,正常南瓜茎对 更敏感。③ 对比研究两种激素对南瓜茎伸长量的影响可以判断,喷施赤霉素或生长素 (填“能”或“不能”) 使矮生南瓜的茎恢复至正常南瓜茎的伸长量,由此可推测:该矮生南瓜属于 突变体。29.(11分)藏羚羊栖息于海拔 3700-5500 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回答下列问题:(1) 科研小组调查草原植物种群密度采用的方法是 ,调查时应注意 。(2) 右图表示某地区藏羚羊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变化(R=出生率/死亡率) b-c段时间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是 如果在d时间,少量藏羚羊从其它地区迁入该地区,则该地区藏羚羊的K 值 , 原因是 。(3)下图甲表示藏羚羊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关系(①表示出生率,②表示死亡率),图乙表示该生物一段时间内种群增长速率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①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影响该生物种群密度的因素除甲图中的因素外,还有 。② 根据甲图给出的信息,该生物种群在甲图所示时间内,数量增长模型为 型。若一段时间后,甲图中的①②发生重合,表明此时该生物种群数量达到 ,对应在乙图上的时间点为 。第二次练习生物科目试卷答案一、选择题 (本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1-5 CDDCC 6-10 BDDAA 11-15 DDBBC16-20 BABAC 20-25 BBDDB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小题,共50分,除标明外,每空1分)26. (13分)(1) Na 相同(2) b→a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3) 抑制 Cr ②(4) Ⅱ (2 分) I (2 分) IV (2 分)27. (11分)(1) B、C (2分) 等于(2) 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2分) 胰岛素(3)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神经-体液 乙(4) (负) 反馈调节28. (15分)(1) 人工 调节(2) 赤霉素 脱落酸 生长素 色氨酸(3) M、N (2分)(4) 玉米胚芽鞘放置方向 甲 极性运输(5) ①正常南瓜 ②生长素 ③不能 激素不敏感型29. (11分)(1) 样方法 随机取样(2) 先增加后减少 (2分) 不变 K 值是由环境资源量决定的,与迁入率无关 (2分)(3) ①迁入率和迁出率 ②J K值 (环境容纳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