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第三节 探索宇宙 第四节 跨学科:弘扬科学家精神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 下列与“日心说”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哥白尼还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B. “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日心说”是一个正确的科学理论
D. “地心说”什么天文现象都解释不了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2. (无锡江阴期末)人类从未停止对宇宙的探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宇宙是一个没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B. 宇宙中的天体在不停运动,地球是宇宙真正的中心
C. 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D. 银河系的直径大约为10万光年,可知光年是长度单位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上海青浦三模)太阳属于( A )
A. 恒星 B. 行星 C. 卫星 D. 彗星
4. 在下列各天体中,离太阳最远的类地行星是( D )
A. 水星 B. 金星 C. 海王星 D. 火星
A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5. (盐城建湖期中)若有一天小明乘坐宇宙飞船从地球出发去探索太空,将先后飞离( B )
A. 太阳系、银河系、地月系
B.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C. 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D. 地月系、银河系、太阳系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6. 关于宇宙,人们的正确认识是 ( D )
A. 宇宙是以地球为中心的天体
B. 宇宙是指天体中的银河系
C. 宇宙只包括太阳系和银河系
D.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7. (陕西模拟)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B.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C. 光年是用来表示天体间距离的单位
D.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8. 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是( D )
A. 美国 B. 苏联 C. 法国 D. 中国
9. 下列不属于我国科学家身上蕴藏的优秀科学精神是( D )
A. 科学家有祖国 B. 执着追求,勇于奉献
C. 探索自然,始于志趣 D. 为人类的科技发展做贡献
D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39分)
10. (南阳期末)宇宙是一个有 层次 的天体结构系统。宇宙大千世界,从宏观到微观,从天体到原子,似乎都有那么多惊人的相同规律。如图为太阳系模拟图,行星们在各自的固定轨道上围绕太阳运转,这与 卢瑟福 (选填科学家名字)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十分相似,其中原子核相当于太阳,绕核运动的 电子 就相当于行星。
第10题
层次
卢瑟福
电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1. (南通通州期末)回答下面关于粒子与宇宙的问题:
(1) “端午浓情,粽叶飘香”,粽叶飘香是 扩散 现象。
(2) 创立“日心说”的天文学家是 哥白尼 (选填“卢瑟福”“哥白尼”或“伽利略”)。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太阳 不是 (选填“是”或“不是”)宇宙的中心。
第11题
扩散
哥白尼
不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如图,向粘有金属小颗粒的气球中打气时,任一金属小颗粒与周围的其他小颗粒都相互远离。这个实验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作为宇宙正在膨胀的证据。
不能
第11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2. (常州期末)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一开始是一个“原始火球”,原始的火球发生了大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 下降 (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到一定程度时,逐步形成了超星系团、星系团、星系乃至恒星和 行星(合理即可) 等。
下降
行星(合理即可)
13.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 钱学森 ,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邓稼先 ,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是 黄旭华 ,为“中国天眼”项目呕心沥血的总工程师是 南仁东 。
钱学森
邓稼先
黄旭华
南仁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三、 综合题(16分)
14. ★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浩瀚星空中太阳系这个大家庭里一颗相对很小的行星。太阳系除了太阳这颗唯一的恒星外,至今已经发现还有八大行星以及许多矮行星、小行星、彗星和卫星,表中是太阳系行星的部分近似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行 星 直径为地球的倍数 距离为太阳到地球的倍数 公转周期为地球的倍数
水星 0.38 0.39 0.24
金星 0.95 0.72 0.62
地球 1 1 1
火星 0.53 1.52 1.88
木星 11.2 5.20 11.9
土星 9.5 9.54 29.4
…… 太阳系行星的部分近似数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分析表中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解:(1) 距离太阳越远的星球,公转周期越长
(2) 水星的公转周期是多少天?
解:(2) 地球的公转周期为一年即365天,水星的公转周期是地球的公转周期的0.24,即 0.24×365天=87.6天,约88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3) 天体物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太阳系中的星球到太阳的距离满足公式a=(0.4+0.3×2n-2) ×a0(其中 a0为地球到太阳的距离),n=2的行星是哪一个?
解:(3) 把n=2代入公式a=(0.4+0.3×2n-2)×a0,(0.4+0.3×20)×a0=(0.4+0.3×1)×a0=0.7a0,星球到太阳的距离a=0.7a0,金星到太阳的距离最接近 0.7a0,该行星为金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共27张PPT)
第一节 走进微观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
第十二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
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 A )
A. 质量极大,体积极小
B. 质量极小,体积极小
C. 质量极大,体积极大
D. 质量极小,体积极大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湖南模拟)20世纪初,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最终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验证了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C )
A. 实心球模型 B. 西瓜模型
C. 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D. 分层绕核模型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3. (广东中考)在如图所示的原子模型中,a是( D )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第3题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4. (苏州吴江期中)关于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
B. 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C.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绕原子核旋转
D. 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5. (徐州期末)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观点加以解释的是( B )
A. 柳絮漫天 B. 荷花飘香
C. 落叶缤纷 D. 瑞雪飞舞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6. (无锡中考)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B )
A. 液体很难被压缩
B. 两个铅块相互压紧后粘在一起
C. 美味佳肴,香气扑鼻
D. 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7. (盐城中考)将红墨水滴入水中,一会儿整杯水变红了,这一现象中( C )
A. 只有水分子运动,进入红墨水分子空隙
B. 只有红墨水分子运动,进入水分子空隙
C. 水分子和红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
D. 水分子和红墨水分子都在运动,只是红墨水分子进入水分子空隙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8. (哈尔滨南岗期末)关于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 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
B. 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当固体物块被压缩时,分子间只存在斥力,不存在引力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二、 填空题(每空4分,共40分)
9. 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地研究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重大成就。 道尔顿 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汤姆孙 发现了电子, 卢瑟福 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0. (河池中考)花园里百花争艳,人在远处就能闻到花香,这是 扩散 现象;荷叶上相距很近的两滴水珠,会自动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
道尔顿
汤姆孙
卢瑟福
扩
散
引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1. (兰州中考)各种原子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周围带 负 (选填“正”或“负”)电的 电子 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12. (江西中考)当液体温度升高时,其分子 热运动 加剧,从而表层中有更多的分子脱离液体分子的束缚跑到空气中去。气体分子间距很大,相互作用力很小,表现为气体没有固定的 形状 和体积。
质子
负
电子
热运动
形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三、 实验题(20分)
13. ★(深圳模拟)在学习了“分子动理论”后,小宇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小实验:
(1) 如图甲所示,小宇在一个圆柱形深筒中依次倒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和无色的水,放置30天后,液体变为均匀的淡蓝色,这说明:分子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小宇想,气体之间能否发生类似的现象呢?于是他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他在上、下两个集气瓶中分别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透明的空气,
并用玻璃板隔开(已知ρ二氧化氮>ρ空气),
再将玻璃板拿走后,观察两个瓶中的
颜色变成均匀的浅棕色。小宇 不能
(选填“能”或“不能”)从这个实验
得出相同的结论。
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不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2) 如图丙所示,小宇先后将50mL水和50mL的酒精倒入量筒中,反复翻转几次后,发现水和酒精的总体积 小于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 有空隙 。
小于
有空隙
(3) 如图丁所示,小宇用细线拴住玻璃板的四个角,用弹簧测力计勾住细线,将玻璃板平放在水面上与水面刚好接触,向上拉弹簧测力计时,发现测力计的示数变大了。这说明:
分子间 有引力 。这个原理可以用来
解释固体很难被 拉伸 (选填“拉伸”
或“压缩”)。
有引力
拉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小测
一、 选择题(每小题8分,共56分)
1. (肇庆模拟)物质是由大量分子、原子构成的,如图所示为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下列选项中,按尺度从大到小排序的是( C )
A. 原子 夸克 原子核
B. 电子 原子 原子核
C. 原子 原子核 夸克
D. 夸克 原子核 原子
第1题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D )
A. 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
B. 长时间堆放煤的墙角,墙壁内部会变黑
C. 一个人吸烟,满屋子都可以闻到烟味
D. 扫地的时候,看见灰尘在阳光下飞舞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济南期末)如图,热爱物理的小明同学把一块表面很干净的玻璃片挂在弹簧测力计下面,手持弹簧测力计上端,把玻璃片往下放到刚好和一盆水的水面接触,再慢慢向上提起弹簧测力计,观察到玻璃片未离开水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离开水面后的示数大。关于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分子间有引力
B. 玻璃板所受浮力变小
C. 大气压的作用
D. 水粘在了玻璃片上
第3题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扬州广陵期中)从“神舟”到“天宫”,从“嫦娥”到“天问”,我国一代代科学家为探索宇宙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下列对宇宙认识正确的是( C )
A. 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时间单位
B. 宇宙的大小是固定的,不再改变
C.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D.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济南历下模拟)中国散裂中子源加速器和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人造太阳)的研发成功,是我国在微观粒子的研究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下列微观粒子中,空间尺度最小的是( D )
A. 分子 B. 原子
C. 原子核 D. 中子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徐州沛县期末)对于宇宙的认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B.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
C. 宇宙是有起源的、膨胀的和演化的
D. 宇宙诞生于上百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
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下列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是( D )
A. 赵忠尧 B. 钱学森
C. 邓稼先 D. 黄旭华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二、 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8. (惠州惠阳期末)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中,1897年汤姆孙发现阴极射线是由高速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的,这种粒子是 电子 ;1911年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 核式 结构模型,人们又发现原子核是由 质子 和中子组成的……人类对微观世界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电子
核式
质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肇庆期末)研究表明分子会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夏日荷花盛开飘来阵阵花香,这是 扩散 现象;水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有 斥 力;小朋友们吹泡泡时,阳光下看到极薄的肥皂泡有一定弹性,不易破,这是分子间的 引 力起了作用。
扩散
斥
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随着望远镜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着从迷信到科学,从狭隘到广袤的过程。以下对宇宙的认识由先到后的排序是 ②①③ (选填序号:① 日心说;② 地心说;③ 大爆炸宇宙论)。
11. 为我国核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并在培养核物理科学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科学家是 赵忠尧 。
②①③
赵忠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 综合题(20分)
12. ★(淮安涟水段考)如图甲所示为α粒子散射实验示意图。1909年,著名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的α粒子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 。
(2) 1μ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下列有关该现象的解释中合理的是 B 。
A. 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 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原子核
B
甲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 卢瑟福根据实验现象,经过想象、类比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 核式结构 模型。这种方法叫 建构模型 (选填“控制变量”或“建构模型”)法。
(4) 根据以上的现象分析,以氢原子为例,正确的模型是图乙中的 C 。
核式结构
建构模型
C
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