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北京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试题一.选择题(共15小题)1.(2023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面对《长相思》一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久久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词人精神大振,保家卫国之情油然而生。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2.(2023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列词语和图中表现的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丰衣足食 B.路不拾遗 C.五谷丰登 D.人寿年丰3.(2023秋 通州区期末)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A.强逼(qiǎng) 凛冽(lǐn) 果实累累(léi)B.削弱(xuē) 苔藓(xiǎn) 津津有味(jīn)C.投奔(bēn) 间隔(jiān) 玲珑剔透(tī)D.湖畔(pàn) 皎洁(jiǎo) 人影绰绰(chuò)4.(2023秋 东城区期末)下列选项中,每组句子加点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展览会上,各式各样的物品让我们的眼睛应接不暇。应接不暇的工作让哥哥感到有些劳累,但的确锻炼了他的能力。B.走搭石的时候,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老师说,同学们要平衡好学习与玩乐的关系。C.这棵古槐姿态优美,吸引了游客驻足观赏。台上的舞者身体轻盈,姿态优美。D.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医院为老年患者开辟了绿色通道。5.(2023秋 房山区期末)小明做事总是拖拉,浪费时间。下列句子中用来劝诫他最合适的一项是(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B.居安思危,戒奢以俭。C.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D.见善则迁,有过则改。6.(2023秋 通州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随意春芳歇 歇:歇息B.死去元知万事空 元:本来C.九州生气恃风雷 恃:依靠D.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记住7.(2023秋 东城区期末)下面句子中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事情如果总是畏首畏尾,就不可能有大作为。B.我渐渐懂得:妈妈的喋喋不休是另一种爱的表达。C.日本侵略者处心积虑想搞垮我们的人民武装,那是白日做梦。D.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和“饮水思源”的意思是一样的。8.(2023秋 房山区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开始)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敏)D.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曾经)9.(2023秋 东城区期末)下列四句话中,使用的表达手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A.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B.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C.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那么亲切,那么难忘。D.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10.(2023秋 东城区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蔽”字的第四笔是“竖”。B.“疗”“勉”“履”“圈”都属于半包围结构的字。C.“暝”是“夜晚”的意思。D.“夜不闭户”“路不拾遗”说明国家安定,社会风气很好。11.(2023秋 西城区期末)“吃饭不剩碗底子”是老北京人的饭桌规矩,意思是说吃饭时不能剩菜、剩饭。选出与这句话意思一致的名言( )A.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C.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12.(2023秋 西城区期末)下列诗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一个是错误的( )A.随意春芳歇 歇:尽。B.聒碎乡心梦不成 聒:这里指风雪声。C.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要紧,重要。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敏:动作敏捷。13.(2023秋 西城区期末)林刚在参观后不由得感叹:“博物馆中的每一件展品,都能体现出匠人们为艺术创作费尽心血。”选出与这句话中画线部分意思一致的成语( )A.处心积虑 B.呕心沥血 C.足智多谋 D.直言不讳14.(2023秋 朝阳区期末)表达诗人“期待杰出人物涌现,挽救垂危国家”的爱国之情的诗句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C.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D.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15.(2023秋 顺义区期末)自古以来,很多诗人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怀,践行“强国逐梦”的信念。下面哪一项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人才制度的变革改变沉闷的局面?把它选出来。( )A.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B.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二.填空题(共9小题)16.(2023秋 东城区期末)看拼音写汉字,力求做到正确、规范、美观。 天地这个世界是我们最大的bó wù guǎn ,这其中的展品,有的来自于自然的èn huì ,有的来自于人类的智慧。bǎo lǎn 其中,用心去lǐng lüè ,享受一种yōu rán 的生命态度,就会获得被光zhào yào 的温暖和光明。17.(2023秋 石景山区期末)下列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1)A.搭乘(chéng) B.召集(zhào) C.侵略(qīn) D.杀菌(jǔn) (2)A.冠军(guàn) B.削弱(xuē) C.勉强(qiáng) D.水浒传(zhuàn) (3)A.胆怯(qiè) B.脊背(jí) C.任何(rèn) D.不可计数(shǔ) 18.(2023秋 石景山区期末)同学们发现了生活中的错别字,请你圈出并改正。 19.(2023秋 丰台区期末)选择。①我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 ②在学习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孔子所说的“敏而好学, ”。③长大要报效祖国,我们现在就应抓紧时间学习,就像陶渊明所说:“及时当勉励, 。”④少年,当牢记使命,正所谓“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A.一日难再晨 B.少年富则国富 C.不耻下问 D.当思来处不易E.岁月不待人 F.少年强则国强 G.学而不厌 H.恒念物力维艰20.(2023秋 通州区期末)语言积累。 爱国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陆游的诗中,爱国是“ , ”,死后也不忘祖国统一;而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 , ”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是“我劝天公重抖擞, ”的呼唤和期待;在《少年中国说》中,是中国少年“ ,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的担当与使命。21.(2023秋 石景山区期末)在本学期积累的古诗中,表达诗人陆游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真挚爱国情的诗句是:“ , 。”张继“ , ”一句将夜景与愁思交织在一起,情景交融,成为千古名句。22.(2023秋 东城区期末)日积月累,根据提示完成按原文填空。(1)情感,是诗歌的灵魂。陆游在《示儿》中,用“ , ”抒发未见祖国统一的悲愤;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 , ”表达对杰出人才的渴望;纳兰性德用“风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表达自己虽身在征途,却心系故园的深情。(2)关于读书,古人给我们留下宝贵的经验。孔子告诉我们读书要虚心:“敏而好学, ”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贵在专心:“心既到矣, ?”葛洪告诉我们读书还需惜时:“ ,不弃功与寸阴。”(3)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用纯用“一粥一饭,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来提醒人们要节约粮食,珍惜劳动果实;魏征用“ ,戒奢以俭”告诉我们,在安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危险,要节俭不要浪费。23.(2023秋 丰台区期末)小明要介绍如下标签,请帮他完成问题。(1)“一条路”指南中轴路。为句子补充正确的标点符号,使介绍更清楚。 南中轴路从前门向南经天桥 永定门 最终到达三营门 它是北京的历史轴 文化轴 生态轴 如今更是发展轴!(2)“一个车站”指丰台火车站。简练概括下面语句的主要意思,把握介绍要点。 丰台站为更好地服务不同类型的旅客,在候车大厅进行了分区设计,设有儿童娱乐区、重点旅客服务区、军人服务区、商务候车区和母婴哺乳室。这一举措大大方便了出行旅客。 (3)“一栋楼”指丽泽SOHO。要介绍该楼“科技节能”的特点,应选: (多选)A.丽泽SOHO有个“5G实验室”,AR眼镜、5G手机、XR设备等齐聚这里,为参观者展现了5G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场景。B.该楼采用双层呼吸式玻璃幕墙,与传统幕墙比,采暖时会节约能源42%~52%,制冷时将节约能源38%~60%。C.楼内智能电梯控制系统能根据历史运行数据,预测各层人数并智能分配各部电梯,使得高峰时段电梯等待时间不超30秒,电梯运行能托大大减少。D.五条地铁在此地换乘,去往北京西站、南站,7分钟内即可到达。24.(2023秋 房山区期末)按要求把表格补充完整。题目 《示儿》 《题临安邸》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 。 , 。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相同点 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的 之情。不同点 这首诗表达了 。 这首诗讽刺了 。三.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25.(2023秋 海淀区期末)漫步“典籍博物馆”,完成问题。(1)博物馆设置了“诗词天地”板块,推出了“诗词互动”环节。请你参与其中,与经典为伴,传承中华文化。①请将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枫桥夜泊[唐]张继 ,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②请选择富含哲理的一句古诗,最恰当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C.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D.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2)博物馆推出了“座右铭”专场,小丽参观之后想把其中一句送给弟弟,希望他珍惜时间,改掉做事拖延的毛病,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C.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D.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26.(2023秋 通州区期末)语言运用。 2023年10月18日,十二兽首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时隔163年后首次与马首重聚圆明园,一起亮相“五首重聚 故园新语”圆明园兽首铜像特别展览。自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包括十二兽首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被无情烧毁、非法掠夺……艰难又坎坷的流散文物回家之路也就此开始。为让更多流失海外的文物尽早回归祖国,请你为“文物回归与保护”写两条宣传标语。标语1: 标语2: 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27.(2023秋 海淀区期末)走进“民间故事馆”,完成问题。 “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百姓智慧的结晶。”本学期,我们一起走进了民间故事单元,召开了民间故事会。(1)请为本次故事会选择一组民间故事,最合适的一项是 A.《精卫填海》《女娲补天》《西游记》B.《守株待兔》《嫦娥奔月》《将相和》C.《狐假虎威》《滥竽充数》《田螺姑娘》D.《田螺姑娘》《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2)小丽在故事会上把《猎人海力布》这个民间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她是这样讲的:我是海力布,我最终变成了一块石头,人们世世代代纪念我。如果你想问我为什么,还要从那天我救了一条小白蛇说起…… 你觉得小丽这样讲故事好在哪里? (3)本学期,我们阅读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等许多民间故事。如果为民间故事绘制连环画,你会选择《 》,请把连环画第一幅图的内容用文字写出来。 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28.(2023秋 海淀区期末)开启探秘之旅 三星堆遗址是一个让人惊叹不已的神秘之地,请你根据提供的博物馆材料,为本场探秘之旅做好准备。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08:30~18:00 停止入馆时间:17:00 三星堆博物馆全年无休(临时公告闭馆除外),周一不闭馆,仅除夕闭馆半天(12:00闭馆)。 普通票:72元/张(凭本人身份证购票) 优惠票:65元/张(退役军人凭本人身份证和退役军人证购票);36元/张(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下学历学生,凭本人有效学生证购票) 通过“三星堆博物馆”小程序或公众号,预约购票。现场窗口不售票。藏品陈列 展签青铜纵目面具展签 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它有“千里眼”“顺风耳”之誉。其形象特征为:眉尖上挑,双眼斜长,眼球极度夸张,呈柱状外凸达167厘米,像竹筒一样;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短鼻梁,鼻翼呈牛鼻状向上内卷;口阔而深,嘴角上扬,作神秘微笑状。青铜大立人展签 青铜大立人,整体高260.8厘米,重约180千克。铜像头戴高冠,双手环握中空,两臂呈环抱状。衣服纹饰繁复精美,且象征意义非凡,如龙纹,象征着地位与权力。在全世界范围内,青铜大立人与其它铜像相比,它的体量最大,被誉为“铜像之王”。(根据相关材料改写)(1)五年级的小丽同学计划在寒假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参观三星堆博物馆,请你根据材料对小丽拟定的参观攻略作出判断,请用“√”“×”表示。三星堆博物馆参观攻略①购票方式:不能现场买票,需要通过网络预约购票。 ②票价:优惠后票价费用共计216元。 ③参观时间:不安排周六参观,因为当日博物馆要闭馆休整。 ④必看展品:青铜纵目面具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2)请你仿照前面两件文物的展签内容,为青铜神树制作展签,写在横线上。(可参照短文《唤醒沉睡文物的人》第③自然段,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青铜神树展签 (3)小丽的妈妈平时工作很忙,只有节假日才能休息。下面推荐语中最适合她的一项是 A.用小程序预约订票,为您提供便利的服务。B.全年无休的博物馆,让您的参观说走就走。C.邀您探秘文明根脉,感受古蜀先民的智慧。D.学生仅需购半价票,就能获得全程的体验。29.(2023秋 石景山区期末)阅读。气象学家竺可桢 ①竺可桢是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他首先提出季风系统概念,首创区域气候研究,提出划分亚热带指标,确定中国八大气候区,确立气候区划和自然区划的基本轮廓。在气象学方面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②物候观察记录是气象科技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之一。竺可桢从 1921 年留学回国的第二天起,到 1974 年逝世,每天都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艰难地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翻开竺可桢的日记可以看到,在每天日记的正文前,都记载着当天的天气情况,如天气阴晴、风向风力。同时还记有花开花落、冬去春回等物候内容。 ③建国初期,竺可桢在科学院院部工作,家住北海公园北门附近。虽然当时他已年近花甲,但却拒绝了组织上派车接送他的照顾。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位老人早晨从公园的北门进来,南门出去;傍晚又从南门进来,北门出去。他不是像游人那样悠闲自得地观赏公园里宜人的景色,而是细心地观察:有时……有时……。回家后,就在日记上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一习惯,一直保持了几十个年头。有时候,竺可桢因公出差或有事耽误,就动员老伴、女儿,甚至邻居家的孩子帮他观察记录。这些平凡而真实的记录,为他的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④由于历史的原因,要研究某一地区尤其是全球的气候变化规律几乎是不可能的。但竺可桢巧用文献资料,通过“对比法”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规律。 ⑤他广泛收集整理了我国历史文献资料,进行时间上的纵向比较和不同地域上的横向比较,对气候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如,他从文献上看到,三四千年前,家燕在春分时节飞到郯国;而现在是春分时节飞到上海,春分后 10 到 12 天飞到山东泰安。而郯国就在上海与泰安之间。通过这个纵向比较,推断出当时黄河流域的气候比现在温暖。他根据公元前 5600﹣6080 年的出土文物,发现西安半坡遗址中有獐和竹鼠;而现在没有了。通过这个纵向比较,推断出当时西安的气候比现在温暖。 ⑥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他写出了《关于我国气候若干特点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这篇学术论文,综合地分析了光、温度和降水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认为我国农业生产还有很大潜力,指出发挥这些潜力应采取的若干途径,给气候工作和农业生产开辟了崭新的前景。 ⑦作为中国现代气象科学的奠基人,竺可桢先生始终关注并“尽毕生之力”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他关于气候变化的一系列奠基性研究,对于人们今天认识全球重大问题具有基础的科学意义。(1)竺可桢为了能够做好物候观察记录工作做了很多事情,下面是林浩同学根据第②、③自然段内容梳理的阅读提纲,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2)林浩阅读文章后,想进一步了解竺可桢在气象学方面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于是搜集了一些资料。下面哪一条资料不能帮助林浩了解竺可桢的开拓性贡献? A.1964 年竺可桢发表了《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分析了气候对粮食的影响,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许多设想。毛泽东看到此文非常高兴,专门请竺可桢到中南海谈。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B.1910 年竺可桢和胡适二人同赴北京,在路途中打赌谁能更长寿,虽然是玩笑,但自从打赌之后,竺可桢坚持锻炼身体,并养成了游泳、远足等习惯,这也为竺可桢后来到全国各地进行气候测量提供了体力上的保证。C.竺可桢于 1928 年应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之聘,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同年,竺可桢在南京北极阁建立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3)短文第②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抓住 描写让竺可桢去世前一天的场景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中。借助加点的词语,我能体会到 。(4)林浩结合文章内容展开想象,把第③自然段画曲线的地方补充完整了。你认为下面补充不合理的一项是 A.他有时走进桃林数一数桃花开放了几朵,有时仰望天空观察柳絮飞舞的样态。B.他有时坐在长椅上安静地晒着太阳,有时来到湖边拍照记录下如画的美景。(5)北极阁气象博物馆为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竺可桢其人,举办了为竺可桢雕像征集云词条活动。现面向大众征稿,活动要求参与者能够用一个词语高度概括竺可桢精神。现在,邀请你参加活动,请把你想到的词写在词卡上,并结合材料内容说明理由。 (6)今年是竺可桢先生诞辰 133 周年,同学们为先生做了一期宣传板报。根据板报内容,请你结合当下的生活和学习,谈谈我们应怎样看待“求是”精神?[座右铭]一丝不苟 [做人原则—求是精神]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 [处世原则]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名言]“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 七.习作(共1小题)30.(2023秋 海淀区期末)习作 博物馆包罗万象,令人神往。其实,童年也是一座博物馆,珍藏着许多美好的记忆,那里有难忘的人、事、物、景……请选择“童年博物馆”中令你印象深刻的一个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注意把内容写清楚,表达真情实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小题)1.【答案】C2.【答案】B3.【答案】C4.【答案】C5.【答案】A6.【答案】A7.【答案】D8.【答案】B9.【答案】B10.【答案】D11.【答案】A12.【答案】D13.【答案】B14.【答案】B15.【答案】B二.填空题(共9小题)16.【答案】博物馆 恩惠 饱览 领略 悠然 照耀17.【答案】(1)D;(2)C;(3)B。18.【答案】蒜——禁19.【答案】①D H;②C;③E;④B F。20.【答案】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不拘一格降人材 故今日之责任21.【答案】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22.【答案】(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雪一更 故园无此声;(2)不耻下问 眼口岂不到乎 不饱食以终日;(3)当思来之不易 居安思危。23.【答案】(1)南中轴路从前门向南经天桥、永定门,最终到达三营门,它是北京的历史轴、文化轴、生态轴,如今更是发展轴!(2)丰台站在候车大厅进行了分区设计;(3)BC。24.【答案】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爱国诗人的无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热忱。统治者们的奢侈生活和对国家的漠不关心。三.古诗词赏析(共1小题)25.【答案】(1)①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②D;(2)C。四.语言表达(共1小题)26.【答案】文物保护,我们共同的责任。请为我们的后代留下历史的痕迹。五.综合性学习(共1小题)27.【答案】(1)D;(2)小丽在讲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我”来讲述,让听众更有代入感,更容易产生共鸣。(3)牛郎织女 牛郎按照老牛的指点来到湖边,找到了那件粉红色的纱衣,与姑娘相识了。牛郎把自己的情形告诉了姑娘,从姑娘那里知道她是天上的织女,渴望自由来到人间。他们决定生活在一起。六.现代文阅读(共2小题)28.【答案】(1)①√;②×;③×;④√;(2)青铜神树,古代巴蜀文化的瑰宝,展现了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高3.96米,树干残高3.84米,树上共有372片树叶,每片长0.4米,采用分铸法铸造而成。作为中国古代祭祀的重要礼器,青铜神树与其它铜像相比,青铜神树代表了古巴蜀先民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崇拜。(3)B。29.【答案】(1)每天都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无论刮风下雨、酷暑严寒,坚持到公园观察,回家在日记上详细地记录下来;(2)B;(3)动作 竺可桢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热爱科学,一丝不苟,常年不懈的精神;(4)B;(5)常年不懈。在他去世的前一天,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气象预报时,还躺在病床上,用颤抖的手握住笔,艰难地记下“晴转多云,东风一至二级”,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6)“求是精神”就是一种“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理”的精神,必须有严格的科学态度:一是不盲从,不附和,只问是非,不计利害;二是不武断,不蛮横;三是专心一致,实事求是。“求是精神”首先是科学精神,但同时又是牺牲精神、奋斗精神、革命精神。七.习作(共1小题)30.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