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1课时)【一、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它们与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二、课标解读】通过阅读教材知道新、旧石器时代的概念及代表性遗存有哪些,知道中华文明起源的时间和标志各是什么?理解私有制、阶级、国家产生的表现有那些?【三、重难点】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重点)【四、新课导学】(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1、根据纲要上P2第一段,总结旧石器时代的概念(时间、特征、遗存代表、生活状况)在课本上划出关键词,并在学案上写出。根据纲要上P2《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分布图》分析我国早期人类分布的基本特点?3、根据课本写出新石器时代的起止时间?工具的主要制作方法?生活状况?分布特点?(在课本上划出,并在学案上写出关键词)4、依据纲要上P3—P4,填下列表格文化遗存 概况距今约7000- 年前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以 等为主要栽培作物(黄河下游) —(长江下游) 种植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距今约 年 (黄河中下游) 代表器物是 ,被称为“蛋壳陶”(辽河上游) 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较大规模的祭坛和 。(长江下游)依据表格,在课本P4上找出并划出原始社会时期的三个阶段在学案上写出关键词,(所属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社会生活状况) 【拓展深化一】史前史研究的主要史料和工具实物史料 因为其高度的真实性,考古发现是当今研究人类史前史的主要素材,随着考古挖掘的发展,很多传说得到了印证神话传说 是夹杂着个人想象的口口相传的历史,其内容与真实的历史相差甚远,但是,这些传说有的也是基于一些真实发生的史实,是研究历史的素材之一古籍记载 撰写者距史前史较近,相对来说更加真实,但是,限于当时科技发展的水平和主观目的,其记载存在偏颇,需要其他史料加以印证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运用于史学研究,对于判定历史时间、分析历史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变迁等都有巨大的帮助(二)从部落到国家1、学生在课本中找出三皇五帝时的中国历史概况,用几个字概括出禅让制的表现?2、依据 “图解历史--国家雏形的出现” 为什么说在龙山文化时代,,有些邦国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3、图解历史-国家雏形的出现提醒 金属器具使用、贫富分化产生、文字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等是早期国家形成的突出标志。史学前沿——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材料考古学家发现高等级大墓和小型墓葬共存、分区埋葬的现象,大墓中发现多件石钺、石锛等仪仗武器 考古学家发现一条长达2 000米、最宽约30米、最深至6米的大型环绕壕沟遗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同时期最大壕沟遗迹之一【解读】①通过墓葬规模的差异→看出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已经出现,私有制产生。②通过石钺、石锛→说明出现权贵阶层。③通过大型壕沟遗迹→说明当时社会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实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可以推测,当时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的雏形。学生依据课本简述夏朝的建立和灭亡情况?怎么证明夏朝的存在?(写出关键词)简述夏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写出“世袭制度”的主要表现?(写出关键词)第1课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第2课时)【一、课标要求】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的特征。【二、课标解读】知道早期国家有哪些?说出每个政权有的概况?知道甲骨文和青铜铭文都属于文献史料?通过课本归纳早期国家的特征。【三、重难点】早期国家的特征(重点)私有制、阶级和早期国家产生的关系(难点)【四、新课导学】商和西周简述商朝的建立和灭亡情况?2、从课本中P5-6“商和西周”一目第一段,找出我们为什么认为商朝的历史是可信的?(用关键词答出)3、用知识框架的形式写出商朝政治制度与势力范围和文化影响之间的关系?4、简述西周建立和灭亡的情况?5、从课本中找到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目的?表现?影响?6、依据课本P7历史纵横找出西周宗法制的依据、核心内容,表现?并试着评价其影像?7、根据课本P7整理商和西周的经济、文化发展概况农业 地位 生产部门工具 以木、石、骨、蚌等材质为主, 农具极少土地制度 制手工业 是主要部门文化 、认识 井田制是经济基础,其兴衰决定了宗法分封制的发展状况【五、本课重要概念阐释】1、文化遗存:指某地区的先民留下的实物证据或者“痕迹”。一般是指建筑物群落,如洞穴、庙宇、楼阁、基地等;也有指书籍、语言、习俗的形式等等。2、部落联盟指原始社会末期几个亲近部落由于某种需要结成暂时或永久性的联盟的社会组织,是氏族结合为部落的进一步扩大,是部落向民族的形成跨出的第一步,其最高权力机关是联盟议事会。3、禅让制:指统治者把首领之位让给别人,“禅”意为“在祖宗面前大力推荐”,“让”指“让出帝位”。尧是黄帝以后比较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年老时,把部落联盟首领位置让于舜,推舜为帝。这种做法,历史上称为“禅让”。4、王位世袭制: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沿袭的制度。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这是继“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之后出现的一种政治制度。5、图解历史——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6、井田制:商周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土地制度,其性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名义上属周王所有,分配给臣下使用,土地不能随意买卖,耕种井田的领主对国王承担义务和责任。内外服制8、误区警示——“封建”的不同含义西周的“封建”是一种政治统治,而不是社会形态。封建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内容,近代以后才传入中国。【六、本课重要知识点】阶段分期 代表遗址 分布位置 工具 生活 文化特点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 ——1万年 元谋人 长江中上游 打制石器 渔猎采集,学会用火,群居 早期原始人群;晚期母系氏族社会诞生北京人 海河流域丁村人 黄河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1万年前 新石器时代中期 距今约7000 —5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掌握养蚕缫丝技术,饲养猪和狗新石器时代晚期 距今约5000年 龙山文化 黄河流域 黑陶,胎壁薄如蛋壳,称蛋壳陶 父系氏族社会,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红山文化 辽河上游 玉器,祭坛,积石冢良渚文化 长江下游玉器,城墙,祭坛,神庙1.分封制的影响积极:①加强了对地方 的统治;②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扩大了统治区域;③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融与经济交流。消极: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以后的诸侯国混战埋下了隐患。2.中国早期国家的基本特点?政治:①王权与神权相结合,神权色彩浓厚(甲骨文);②血缘纽带、家国一体(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③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从内外服到分封制);④贵族长期垄断特权,享受世卿世禄;经济:①土地国有,集体劳作(井田制)②青铜铸造发达(青铜器)。文化:①甲骨文和青铜铭文——出现成熟文字;②开始形成多元一体的心理认同(华夏子孙);③敬天保民的民本观念;④礼乐文化(礼乐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