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资源简介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
2.通过了解秦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秦统一的背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征。
难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概念及二者区别。
【重点知识】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 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具体表现 政治 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经济 封建经济初步发展;铁犁牛耕推广到全国,农业生产力不断进步,封建土地私有制和租佃关系发展,汉代田庄经济兴起;手工业较发达,领先世界;商业发展,政府对市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重农抑商政策强化;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沟通了中西方的贸易往来。
思想 经历了从推崇法家、奉行黄老思想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的演变,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佛教传入,道教兴起。文学艺术(汉赋)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造纸术等发明。
民族、对外关系 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汉武帝北击匈奴,设立河西四郡(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同时拓宽了对西南夷和南越的控制;丝绸之路开通后,加强了同周边国家的往来。
秦汉时期阶段特征 总体 我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与初步发展时期,奠定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
具体表现 政治 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并发展;郡县制成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加强了对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有效管辖,拓展了疆域。
秦朝的统一
秦统一条件
经济需求: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
人民愿望: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
商鞅变法:秦实行法治,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为日后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地理位置: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
主观努力: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
(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2.意义:
政治:不仅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形成。
经济: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民族关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融合
秦朝的统治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特点: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特点:
①互相牵制,皆取于上(皇帝任命,概不世袭);
②兼有“家天下”和“公天下”双重特色(家国同构)。
③职位分工,分层管理。
廷议制度: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利:大臣们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
弊:对君权的制约作用大小与皇帝个人的品质有关,缺乏政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中央官制特点:
a.以皇权为中心,官员各司其职,皇帝独揽大权而不致旁落。
b.体现家天下的特点,奉常、宗正等都为皇帝服务,家国同构。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官吏由选拔和任命产生。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特点:①郡县官员由中央任免;
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③各级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彼此牵制。
意义: 加强了中央集权, 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各地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民族融合,奠定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课堂探究】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
项目 分 封 制 郡 县 制
盛行时代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建立基础 血缘关系为基础 按地域划分(地缘)
权力传承 世袭,终身 皇帝任免,有任期
政治体制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与中央的关系 诸侯在领地内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分权) 地方行政机构,绝对服从中央(中央集权)
历史影响 前期巩固统治,后期成割据势力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维护统一
相同点 ①性质: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为了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
【深化拓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积极影响:
(1)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领土完整。
(2)经济: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以及救灾行动,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思想文化交流,推动了文化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
消极影响:
(1)政治:导致权力过分集中和个人崇拜极易形成暴政,导致腐败,引起政局动荡。
(2)思想:导致独尊一家、钳制思想,阻碍了思想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3)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造成渐渐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2.其他措施
政治:选官“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考核上计制: 每年岁末,郡国汇总,上报中央,御史参与审核
监察 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监御史
地方 文书制度
赋税制度:田赋税率高,人头税极重
户籍管理: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室籍(宗室贵族)、宦籍(官吏)、市籍(商贾)等
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统一车轨;
修筑驰道、直道、五尺道等,构成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开凿灵渠,沟通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文化:以法治国;焚书坑儒;统一文字
法律:律令并行。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民族关系:设立官职: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来管理民族事务
边疆管理: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设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其他:什伍组织;迁六国贵族豪强;大规模的移民;整顿社会风俗等
归纳总结】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政治:天下统一、专制集权、官僚政治、三公郡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包括:1.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 2.中央行政体制(君主专制);
3.地方行政体制(中央集权); 4.监察考课与官员选举;
5.军事制度; 6.法律体系。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器、交通发达、服务经济。
文化:法家理论、专制根基、焚书坑儒、思想统一。
社会:编户齐民、整顿风俗、赋役繁重、苛政暴行。
【巩固练习】
1.“人类能够使用和管制火,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因为这必须是在漫长的岁月中累积了绝对化的经验,有了相当的智慧才能办到的。”中国已发现最早学会用火的古人类(  )
开始从事原始农业 掌握了养蚕缫丝技术
从事渔猎和采集 制作精美的玉器
2.距今约5000年的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典型的文化代表有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些遗址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和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这可以用来说明(  )
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的大门 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特点
建立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
3.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
禅让制 内外服制
宗法制 分封制
4.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 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周王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2 /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