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7张PPT)高中历史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ZHONGGUOGUDAIGUANYUANDEXUANBAYUGUANLISUITANGZHILIANGSONGSHIQIDEGUANYUANXUANBAYUGUANLI隋唐至两宋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QINHANZHIWEIJINNANBEICHAOSHIQIDEGUANYUANXUANBAYUGUANLI元明清时期的官员选拔与管理YUANMINGQINGSHIQIDEGUANYUANXUANBAYUGUANLI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在阶层固化的封建社会,通过考试来做官是为数不多的阶层上升通道。范进如果没有中举,那么颠颠的范进会一直生活在社会底层,被周围的所有人都看不起,而中举后人生则就大不同了,也难怪范进最后会开心到发疯。但是也不是每个朝代都会给范进考试做官的机会,这节课让我们来看下古代官员都是如何选拔及管理的。范进为何开心到发疯?FANJINWEIHEKAIXINDAOFAFENG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拔通过考试、面试、品行考察等方式发现和任用人才,为国家和朝廷服务。管理考核是历代考察官僚队伍行政效用的基本手段,是官员队伍有效运作的保障。考核事监察是防止国家机构、公职人员滥用权力、渎职贪腐的重要手段,用以保障中央集权和整顿吏治。监察人概念解释GAINIANJIESHI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位世袭,贵族垄断这个时期的特色是“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贵族集团垄断教育,自然也就垄断了官位。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GUANWEISHIXIGUIZULONGDUAN西周至春秋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萌芽于春秋,确立于战国。主要内容为不问出身,按士兵立下的功劳赐予相应爵位及其他赏赐,如田宅等。军功爵制人才举荐/军功爵制孔子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培养大量人才。诸侯的争霸战争也给了底层通过才学或军功进行阶层跃迁的机会。春秋战国战国争霸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秦依赖法家思想治国,认为严格的法律才能使国家更加稳定。通过考试或推举的人才,也必须向官吏学习律令来做官。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人善其所私学,闻令下,则各以其私学议之。臣请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者,以吏为师。——《史记·李斯传》但因为整个官僚体系过于强调法律的作用,最后出现了滥用法律的情况,为秦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YIFAWEIJIAOYILIWEISHI秦朝影响睡虎地秦简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察举制两汉CHAJUZHI从汉武帝开始推行察举制,察举制一直都是两汉最主要的选拔制度,积功劳为官以及征辟也对官员做了补充。先考察被举者在地方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再推举推荐为官提拔任用察举分常科和特科。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明法等科。董仲舒就是由地方向汉武帝推荐的人才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220年,还是魏王的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家世道德才能评定PINGDING分为九等写出评语状ZHUANG吏部授官授官SHOUGUAN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选贤任能的积极作用,但是门阀士族为了自己势力的发展,在选人时更看中家世,忽略道德才能,最终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加剧了社会矛盾。评价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每年岁末,各县、侯国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集簿”),上报中央,称为“上计”。御史参与审核计簿,防止造假。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秦汉时期上计制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这一时期的官员考核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门阀士族实力强大,战乱频仍,虽然也存在很多官员考核制度,但是都无法有效执行,最后流于形式。西汉《东海郡吏员簿木》“工资少,权力大的刺史”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刺史级别不高,官秩(级别) 不过六百石,约等于中下等县令。但他位卑权重,可代表中央,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高官、豪强势力,甚至诸侯王。——樊树志《国史概要》这一时期的监察制度秦汉时期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十三州刺史,位卑权重,代皇帝巡行郡国,依据朝廷规定的监察法规纠举豪强和郡国守、相不法行为。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科举制诞生的背景KEJUZHIDANSHENGDEBEIJING南北朝时,庶族地主借着政局的变化和江南的开发而崛起,他们不像士族地主那样拥有封建特权,希望通过参政来获取更多封建特权。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了改变这个弊端,隋朝致力于开创一种新的选官制度。庶族地主的诉求统治者的诉求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武则天扩大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隋文帝分科考试选拔官员宋太祖宋代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官的主要途径隋唐至两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唐太宗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隋唐至两宋时期科举制的发展和前朝相比,科举制有哪些进步性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以考试取人,扩大了用人范围,对历代封建国家政权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科举考试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负责部门:尚书省吏部隋唐时期隋朝九品以上官员每年考核,地方官每年向中央报告,或由皇帝遣使到州县考察。01唐朝以品德、才能标准考核,分九等,依据考核结果确定官员升降。02宋朝对官员的考核非常严格,通过“考课”制度来考核官员政绩,通过“审计”制度来防止官员贪腐。宋朝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隋唐宋时期的官员考核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御史台YUSHITAI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监察御史殿中御史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监察系统。唐太宗将全国分为十道监察区,玄宗时增为十五道,每道派监察御史一人定期或不定期巡回监察。隋朝SUICHAO唐朝TANGCHAO隋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隋唐宋时期的监察制度宋朝SONGCHAO中央监察御史台谏院苏轼就曾担任过杭州通判宋代监察制度的重大变化就是台谏合一,御史拥有谏官的议事权,谏官拥有了御史的监察权。宋朝在地方监察制度方面建立了与路、府州二级相适应的监察体系,并且对地方监察体制自身监察进行了强化。其在路上建立监司,府州一级设置了通判,称为 “监州 ”,与知州同领州事并专门负责对知州的监察 。材料分析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隋唐以前,中央只任命州、郡、县的主要官员,属官则由长官自己选用。隋唐以后,九品以上的官员皆由中央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隋书·刘炫传》载: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阅读材料,谈谈隋唐时期地方官员任用上的变化对中央集权有什么样的影响。在隋唐之前,地方官员的任用主要由地方长官自行任命,这种做法容易导致地方势力的过度集中,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而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开始逐渐将地方官员的任免权收归中央,通过科举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并派遣到各地担任地方长官。这种做法有利于中央政府对地方官员的掌控,加强了中央集权。CAILIAOFENXI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时断时续的科举制元朝是第一个少数民族建立并统治全国的政权,一方面为了保护统治集团的利益保留了很多蒙古传统,另一方面为了维持帝国,又不得在是否恢复科举制的问题上摇摆,所以元朝的科举制呈现了时断时续的特征。YUANCHAO元朝忽必烈DUANDUANXUXUDEKEJUZHI忽必烈一直觉得儒生没太大用处从1206年铁木真建立大蒙古国开始,整个元代存在的年间,其中开科取士不过断断续续的47年,共16次,自延幼二年至元代灭亡,共取进士1135人,……科举入仕者只占元代官员比例的1/22。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明清MINGQING三级科举考试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在科举考试中,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三级考试中取得第一名。这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特殊情况,由于难度较大,所以能够连续取得三个第一名的考生非常少见。连中三元仇英《观榜图卷》局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明清MINGQING为什么会出现南北卷制度主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教育水平和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较高,而北方地区的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会试录取100人,其中南方60人,北方40人。后来,南北卷演变为南北中卷,录取比例也逐渐稳定,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WEISHENMEHUICHUXIANNANBEIJUANZHIDU历代累计进士状元分布图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官员任职期满的考核,任职满:3年初考,6年再考,9年通考,结果分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是决定官员正常升迁或降、调的依据。考满明朝MINGCHAO01. 外地官员每3年一次的朝觐考察,京官每6年一次的京察;02. 重在查处贪、酷、不作为考察每3年一次:京察考察京官、大计考察外省文官考课制度清朝QINGCHAO元明清时期的官员考核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元代监察制度以三台为主干,以二十二道肃政廉访司为网结,颇为严密。独创了行台制度,从中央到地方浑然一体,从组织上保证了对各级官吏实行有效的监察,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明清时期的官员监察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元明清时期的官员监察改御史台为都察院,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成为六部的独立监察机构,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成地方三重临察网络。明沿袭明代,仍设督察院,以都御史为主事官。雍正年间,将六科给事中归属都察院,科道合一,实现监察权的统一。清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地方朝代 制度 途径 标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官制举荐、军功爵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察举制(补充:积功劳为官、征辟)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科举制蒙古传统方式和科举制科举制世袭举荐、通过战争获得军功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先考察后推举,分常科和特科中正定品,吏部授官分科考试,分为制举和常举分科考试(“取士不问家世”)从学校参加考试,分三级考试血缘才能、军功品行、才能初创:家世、道德、才能西晋:主要看重家世考试成绩考试成绩考试成绩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高中历史选修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朝代 中央 地方秦朝汉朝隋唐两宋元朝明朝清朝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演变御史大夫御史大夫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台、台谏合一御史台都察院、六科都察院监察史十三州刺史唐太宗将全国分为10道监察区,派监察官巡回监察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四监司)、通判御史台、肃政廉访司御史巡按各省高中历史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Thanks For Watchin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