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碳的氧化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2024)上册化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碳的氧化物 同步练习(含答案)-2024-2025学年九年级人教版(2024)上册化学

资源简介

6.2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后,加热溶液,最后溶液的颜色为
A.无色 B.红色 C.紫色 D.蓝色
2.下列事实中,能够说明集气瓶里的气体是CO2而不是N2的是
A.将集气瓶放在桌上,瓶中气体是无色的
B.闻集气瓶中的气体,没有气味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木条熄灭
D.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
3.根据如图所示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密度比空气大 B.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用来灭火 D.蜡烛燃烧生成和
4.下列是几种二氧化碳的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A.灭火 B.人工增雨 C.制化肥 D.气体肥料
5.在地球的大气层中,因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而使气候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温室效应。引起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植物的光合作用 B.人口增长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C.含碳燃料的燃烧 D.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放出
6.如图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用学科观点分析“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
A.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7.下列关于一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缺氧窒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C.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常用的气体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8.如图是CO与CuO反应的装置,下列关于图示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①说明CO具有还原性
②玻璃管中黑色固体变成了红色固体
③说明CO被还原后的产物是CO2
④既有效地防止了CO对空气的污染,又充分利用了能源
⑤玻璃管中发生的反应为化合反应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⑤ D.全部正确
9.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正确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C.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通过灼热的木炭
10.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 B.CO C. D.
11.熙蕾在学完“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后,对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和整理,其中合理的是(  )
A.CO2和CO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CO2和CO都有毒
C.CO2和CO都有可燃性
D.CO2和CO都能用于冶炼金属
二、判断题
12.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
13.CO2溶于水的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14.二氧化碳能灭火,故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
15.打开雪碧、可乐等汽水,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会变浑浊。( )
16.我们倡导“低碳”生活,所谓“低碳”就是指较低的二氧化碳排放( )
三、实验题
17.工业上常用碳或一氧化碳冶炼金属。如图所示:
(1)写出一个能证明碳与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 ;
(2)写出一个能证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碳和一氧化碳都表现出 (填“氧化”或“还原”)性;
(4)当实验过程中固体减少质量相等时,下列几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更多
B.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更多
C.得到的铜一样多
D.参加反应的碳和一氧化碳的质量相同
(5)图2实验的装置有一定缺陷,你的改进措施是 。
四、计算题
18.“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达到峰值后再慢慢减下去。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减少,在晴天时,通常每平方米叶片每天可以吸收5g。假设一年我国北方平均有200天为晴天,一棵叶片总面积为1.8m2的树,一年约能吸收二氧化碳 g,相当于 g碳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若减少12t碳的充分燃烧,最多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2页,共3页
试卷第3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C
6.D
7.D
8.A
9.C
10.B
11.A
12.错误
13.正确
14.错误
15.正确
16.正确
17.(1)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或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
(3)还原
(4)B
(5)在末端加一个燃着的酒精灯或绑一个小气球
18.(1) 1800 490.9
(2)解:设最多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x。
,t,
答:最多可减少向空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t。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