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阳新县北部联盟 2024-2025 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二)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K:39 Cl:35.5 Mn:55
一、选择题(共 13 题,共 18 分,1~8 题每题 1 分;9~13 题每题 2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折纸飞机 B. 风吹散雾霾
C. 水果腐烂 D. 河流结冰
2.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下列一定不会改变的是
①化学性质②相对原子质量③粒子的电性④原子核⑤电子层数⑥最外层电子数⑦核外电子数
A.①⑦ B.①⑤ C.②④ D.③④⑥
3.物质的用途和其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A.氮气作保护气——稳定性
B.氢气充探空气球——密度小
C.稀有气体制霓虹灯——通电发出有色光
D.氧气供给呼吸——助燃性
4.2023 年 10 月 25 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神州十七号载人飞船.航天所用的燃料之一为
液氢,利用了氢气具备的化学性质是
A.液氢是液态 B.氢气密度小 C.氢气具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5.为进一步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小明同学将铜丝网放置在蜡烛火焰中上部,发现铜丝网下方蜡烛
正常燃烧,上方没有火焰,如图所示。请分析铜丝网上方没有火焰的原因是
A.铜丝网隔绝氧气或空气
B.铜丝网上方没有石蜡蒸气等可燃物
C.铜丝网散热,其上方温度没有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灭火就是要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固体
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产生白雾
D. 铝片放入 Cu(NO3)2溶液中,铝片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的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无色
7.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 CO2中的 CO 点燃
B 测定某无色气体是否为 CO2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C 实验室制取 CO2 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D 区分两瓶无色液体双氧水和水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
A.A B.B C.C D.D
8.某同学进行水的组成及变化的探究,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A. 检验氧气 B. 氢气验纯
C. 点燃氢气 D. 熄灭酒精灯
9.A、B、C、D 是四种金属单质,A 能从 B 的硝酸盐溶液中置换出 B,但 A 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相同条件下,
C、D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 H2,且 D 比 C 反应剧烈.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A—B—C—D B.B—A—C—D C.D—C—A—B D.D—C—B—A
10.下列实验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收集 CO2气体的装置:⑥⑦
B.用 H2O2溶液和 MnO2制 O2的发生装置:①②③
C.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 O2的装置:⑦⑧
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 CO2的发生装置:③④⑤
11.将石灰石煅烧可得到氧化钙(假设杂质不含碳元素且不发生反应),下图中纵坐标能表示某质量随加
热时间的变化关系,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 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杂质的质量为 m2g
B. 若纵坐标表示固体质量,则 CaCO3质量为(m1一 m2)g
C. 若纵坐标表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则 CO2质量为
D. 纵坐标能表示固体中碳元素的质量
12.某工厂先用孔雀石制取硫酸铜,再用“湿法炼铜”获得铜,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
A.孔雀石用粉末而不用块状可以使反应更快
B.固体 A 中含有铁和铜
C.两处滤液中都只含硫酸铁
D.干燥铜时不能用高温的方法
13.有 a、b 两份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只向 b 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固体,则 a、b 放出氧
气的质量(纵坐标)和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 7 小题,计 32 分)
14.2024 年 11 月 15 日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水 10 周年纪念日,该工程是华东、华北地区均衡发展、
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重要命脉线。回答下列问题:
(1)“南水北调”说明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是 。
(2)“南水北调”遵循的一个原则是“先治污后通水”。请写出一个造成水体污染的原因: 。
(3)“南水北调”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谈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节约用水的?
(写一条)。
15.一旦发生火灾,会造成严重的损失。准确使用灭火器能科学地灭火,显得尤为重要。下列材料介绍了
常见的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干粉灭火器】
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或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灭火时干粉中的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
和二氧化碳,而磷酸二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五氧化二磷和水。二者分解吸收热量,同时产生的固体粉
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熄灭。
干粉灭火器可扑灭一般失火及油燃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灭火时需上下播动灭火器几次,拔出保险销,距
火 3米处对准火焰,压下把手,扫射即可。
【二氧化碳灭火器】
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
因此常在图书馆、档案室等场所使用。
【水基型灭火器】
水基型灭火器中装有复合灭火剂,其中含表面活性剂阻燃剂等成分。灭火时操作方便,因为有泡沫和水膜
的双重作用,使其能快速、高效灭火,能用于扑灭非水溶性可燃性液体及固体材料引起的失火。
(1)干粉灭火器灭火时应对准火焰 (填“上部”“中部”或“根部”)扫射。
(2)请你推测,精密仪器失火可使用 灭火器灭火。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如果液体二氧化碳沾到手上,后果是 。
(4)在窄小和密闭的空间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要及时疏散人员以防窒息,原因是 。
(5)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一定注意应该选择 (填“上风口”、“逆风口”)喷射灭火。
16.“乌铜走银”是云南省石屏县始创的一种独特的铜制工艺品技艺,迄今已有 300 余年的历史。
(1)乌铜是一种合金,属于 材料;乌铜经锻打、碾压可做成不同厚度的乌铜片,说明乌铜具
有良好的 。
(2)“乌铜走银”的技艺是在乌铜上雕刻各种图案,然后将熔化的银水填入图案中,冷却后打磨光滑。
银长时间放置后依然光亮,原因是 。
(3)乌铜的废料经初步处理后可得到 AgNO3和 Cu(NO3)2的混合溶液。若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金属 Zn,充
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Ag 和 Cu
B.滤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AgNO3和 Cu(NO3)2
C.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渣的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
17.砂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人们以砂子为原料,先制成粗硅,然后提纯制成高纯硅,再用高纯硅
制造集成电路。生产粗硅的化学反应为: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 5g 砂子样品粉
碎后与一定量的碳粉混合来制取粗硅,产生的一氧化碳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完全反应后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砂子样品中二氧化硅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8.①和②是氟元素和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 是 4 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完成:
(1)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氟的原子序数为 ;D 中的 x为 。
(2)A、B、C、D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 (填字母),A 粒子的化学性质与 相似(填
字母)。
19.实验室常用 H2O2溶液和 MnO2来制氧气。为了证明 MnO2的催化作用,甲同学通过如图装置来进行实验探
究:
(1)图 1 中加入 amLH2O2溶液,然后塞入带有带火星木条的橡胶塞,如图 2 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 。
再通过漏斗加入 bgMnO2,如图 3 所示,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充分反应后,将图 3 的混合液进行过滤、洗涤、干燥、 ,固体仍为 bg,甲同学认为 MnO2是催化
剂。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请你帮乙同学说出理由: 。
20.每年的 6 月 5 日是世界环境日,我国倡导社会各界着力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理念,共同
履行环保责任,呵护环境质量。
(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2)下列行为不会形成 PM2.5的是______。(填序号)
A.汽车尾气排放 B.焚烧秸秆 C.风力发电
(3)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______。(填序号)
①CO2 ②SO2 ③N2 ④H2O(气)
(4)写出 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______(写一点即可)。
(5)改善空气质量需要全民行动,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一件事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C
6.B
7.D
8.D
9.C
10.B
11.C
12.C
13.C
14.(1)不均衡的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3)用洗菜的水浇花(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5.(1)根部
(2)二氧化碳
(3)造成冻伤
(4)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二氧化碳浓度高
(5)上风口
16.(1)金属;延展性;
(2)银的化学性质稳定;
(3)BC。
17.(1)2.8
(2)60%。
18.(1) 40.08 9 8
(2) BC B
19.(1) 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称量
(3)甲同学没有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是否改变
20.(1)小于 (2)C (3)② (4)伤害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导致哮喘、心血管疾病等(答对其中一点即
可) (5)植树造林、绿色出行等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