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写作指导:“才”与“德”的关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写作指导:“才”与“德”的关系

资源简介

高中作文复习和素材积累
“才”与“德”的关系
材料分析+立意指导+标题范例+素材积累+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
“大圭①廉②不割,利剑用不缺。当其斩马时,良玉不如铁。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良玉同其中,三日烧不热。君疑才与德,咏此知优劣。”——白居易《答友问》
【注】①大圭: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②廉:即棱角。
以上论述具有思辨价值与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作文材料分析
本次作文引用了司马光和白居易的名言,核心聚焦于“才”与“德”的关系探讨,具有浓厚的思辨色彩。
司马光所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简洁而精准地阐述了二者关联:才是德得以彰显的凭借,德是才得以正确运用的统帅。有才无德,才如无舵之舟,易迷失方向;有德无才,德亦难施其善,无法充分发挥作用。这强调了德对才的引领性,有才之人若缺德,知识、技能反而可能沦为作恶工具。
白居易诗中以大圭、利剑、良玉、铁为喻,形象地从不同情境辨析才德优劣。大圭有廉不割,虽无利刃之锋,却具温润、方正之质,象征德厚;利剑、铁能斩马,尽显才用,但置于洪炉,铁易消融,良玉三日烧不热,凸显德在考验中的坚守。这表明在安稳时,德可安身立命;危机下,才发挥解难之能,而德又确保才不被“熔毁”,二者相辅相成。
任务要求结合材料感悟思考、撰文,意味着要深入挖掘才德内涵,联系现实生活,如职场用人、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各领域,思索如何权衡、培育二者,以严谨论证、充实论据展现对这一古老而常新命题的深刻洞察,文体不限,但需紧扣才德思辨行文。
二、立意指导
1. 以德驭才,行稳致远:着重强调德的主导地位。如古有清官包拯,才学过人,断案如神,但其公正廉洁之德,使其才华用于为民伸冤,而非谋取私利,才德兼备,名垂青史。今之人若能以德为先,驾驭才能,必能在人生、事业道路稳健前行,为社会谋福祉。
2. 才德兼备,方为栋梁:倡导追求才与德的双重卓越。像“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海外求学练就顶尖科研才能,归国后又心怀赤诚报国之德,冲破重重阻碍,为新中国国防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是才德并济的楷模,国家发展正需此类栋梁。
3. 养才修德,同步并举:关注个人成长层面,阐述培育才德的方法与重要性。以苏炳添为例,他刻苦训练提升短跑才能,又秉持坚韧不拔、为国争光之德,自律奋进,在突破年龄体能局限、创造亚洲纪录同时,传递拼搏精神,启示我们成长中要兼顾才德修炼。
三、标题范例参考
1. 《以德为帆,以才为桨》
2. 《才德相济,共筑辉煌》
3. 《修德以固本,携才以致远》
4. 《让才德之花并蒂绽放》
5. 《德润心田,才耀苍穹》
6. 《以才为笔,以德为墨》
7. 《德才兼备,绘就人生华章》
8. 《铸德魂,砺全才》
9. 《才德配位,成就非凡》
四、五句名言名句
1.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分析:强调德从点滴做起,贤德服人,有才者若无此德心,难获认可,警示重德修身,为才指引方向。
2.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诸葛亮。分析:点明才学积累途径,而有才后需以德束之,如只学无德,才或成歪才,凸显德对学才、用才的规范意义。
3.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分析:突出德者在困境担当,有才者具此善德,面对艰难抉择,能凭德坚守,让才服务正义。
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分析:阐述修身养德之法,为蓄才奠基,人静修、俭朴,德厚才聚,说明德才培育内在关联,促人成长。
5.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夸美纽斯。分析:强调德在实践,有才之人言行一致践行德,才不空洞,让德与才在行动中融合,创造价值。
五、八个经典事例
1. 季羡林的学术与品格:季羡林先生是学界泰斗,精通梵文、巴利文等多种语言,学术成果斐然,其才学为中外文化交流架桥。但他更以德服人,文革期间即便遭批斗,仍坚守学术良心,不随波逐流诬陷他人。晚年婉拒“国学大师”等虚名,谦逊低调。他用一生诠释才德兼具,才为德添彩,德为才领航,让学问与人格同辉。
2. 于敏与氢弹研发:于敏本是理论物理学家,有深厚学术造诣,可为科研之才。当国家需要攻克氢弹难关,他毅然投身其中,隐姓埋名数十载。在艰苦环境下,凭借顽强意志与爱国之德,克服理论、技术重重难题,成功研制氢弹,既施展科研才能,又以对国家忠诚之德保障才用于正途,护国安邦。
3. 颜宁的科研之路:颜宁在生物学领域才华出众,从清华到普林斯顿,科研成果不断,解析诸多生物学难题,以出众才学在国际学界崭露头角。同时,她热心科普,致力于打破学术壁垒,将知识传递给大众,培养后备人才,以担当之德让才服务社会,拓宽科研影响力,是青年才俊才德并修范例。
4. 文天祥的生死抉择:文天祥身为南宋大臣,文韬武略,有济世之才。面对元军入侵,他散尽家财,起兵抗元,被俘后,元世祖以高官厚禄劝降,他坚守民族气节与忠诚之德,不为所动,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以死明志,尽显才德辉映下的人格力量,激励后世。
5. 钟南山的逆行担当:钟南山院士医术精湛,是呼吸病学权威,新冠疫情爆发,80 多岁高龄,他凭借深厚专业才能奔赴抗疫一线,精准研判疫情,指导防控。更可贵的是,他心怀苍生之德,不顾个人安危,如实通报疫情,给民众信心,用行动诠释才德在大灾大难面前的担当,为抗疫胜利奠基。
6. 樊锦诗的敦煌坚守:樊锦诗毕业于北大考古专业,有扎实学术功底,本可在大城市安逸生活。但她为保护敦煌文化,扎根大漠五十余载,面对恶劣环境、研究困境,凭借热爱与敬业之德,运用专业知识,数字化保护敦煌壁画、推动研究传承,让才德在敦煌绽放,守护文化瑰宝。
7. 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袁隆平一生痴迷水稻研究,科研才能卓越,培育高产杂交水稻,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他又满怀济世之德,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脚踩泥土,心系农民,将科研成果无私推广,不图名利,以才德之力让世界远离饥饿,书写大善人生。
8. 张桂梅的教育奉献:张桂梅老师扎根贫困山区教育,教学才能出众,摸索出适合山区孩子的教育方法,帮无数女孩走出大山。她更具无私大爱之德,为办学四处奔走,身患多种疾病仍坚守岗位,用自己工资资助学生,以才德托举山区希望,改写孩子命运。
范文一:
以德驭才,行稳致远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之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而言,才与德相辅相成,而德尤为关键,唯有以德驭才,方能行稳致远。
以德为先,才能确保才不跑偏。古往今来,有才无德者误入歧途的例子不胜枚举。秦桧,进士出身,才华横溢,书法堪称一绝,然而他缺的是为人之德,为一己私利,残害忠良,以“莫须有”罪名害死岳飞,遗臭万年。他的“才”成为了满足私欲、祸国殃民的工具,倘若他能以德修身,以才报国,历史或许将改写。这警示着我们,德是才的方向盘,一旦偏离,万劫不复。
德厚方能载才,让才华绽放光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其科研才能自是卓越非凡。但更令人敬仰的是他心怀天下苍生的大德,几十年如一日,扎根田间地头,不顾年岁已高,身体多病,只为实现“把饭碗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上”的梦想。他用自己的德行承载着科研才华,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不懈努力,让生命因德才兼备而熠熠生辉。
在社会的舞台上,德才兼备更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力量。华为公司,在全球通信领域崭露头角,靠的不仅是科研人员的顶尖技术才能,更有整个企业坚守的诚信、创新、爱国等诸多品德。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们没有投机取巧,而是凭借自身实力,以德为先,研发出 5G 等核心技术,为国家争光,为人类通信事业助力。
德与才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让我们在成长路上,以德为基,驭才前行,向着光明未来稳步迈进,为个人幸福、社会进步添砖加瓦,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范文二:
才德相济,共筑辉煌
“大圭廉不割,利剑用不缺……”白居易的诗,引发我们对才德关系的深深思索。在时代浪潮中,我们清晰地看到,唯有才德相济,方能共筑辉煌。
才为德之资,是实现抱负的羽翼。回首往昔,诸葛亮智谋超群,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凭借非凡的军事、政治才能,辅佐刘备成就蜀汉大业。他以才济世,若空有一腔报国之德,而无济世之才,恐难以在乱世中力挽狂澜。正是他的才能,让其高尚品德有了施展的舞台,为历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德为才之帅,指引才的方向。黄文秀,北师大硕士毕业,本有无数选择,可她毅然回到家乡,投身脱贫攻坚一线。她的专业知识为扶贫工作提供了强大助力,而她心怀乡亲、无私奉献的美德,更是让这份才能毫无保留地挥洒在大山深处。她用生命诠释了德对才的引领,确保才能用于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在当今时代,才德相济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航天领域,无数科研人员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爱国敬业、严谨务实之德。从“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到“嫦娥五号”实现月球采样返回,他们凭借才德双馨,攻克重重难关,推动我国航天事业迈向世界前列,让华夏儿女逐梦苍穹。
时代呼唤才德兼备之人,让我们努力修养品德,磨砺才能,以才为笔,以德为墨,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行,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