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永嘉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中社会法治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永嘉实验中学等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上册期中社会法治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 学年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期中试卷
七年级地理、中国历史、道德与法治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7页,有三大题,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写在试题卷或草稿纸上无效。
地理、中国历史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小部分,银河系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 )
2.《春秋》中关于日食的记载是传世文献中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日期的日食记录。( ▲ )
3.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灵渠,这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 )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
5.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因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渔阳。( ▲ )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24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小嘉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读右图,完成第6-7题。
6.能直接从小嘉同学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中获取的信息是( ▲ )
A.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绕地球一周需要走大约4万千米
C.地球是一个球体,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经线
D.给地球做一件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7.关于甲乙丙丁戊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丙点位于西半球 B.甲、乙点所在的纬线长度相等
C.丁点有极昼现象 D.戊点所在的经线是最长的经线
8.某同学在书本圈画了以下关键词句:“距今约170万年”“门齿化石”“粗糙的石器”“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之一”,由此可判断其学习的古人类遗址是( ▲ )
A.元谋人遗址 B.郧县人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南京人遗址
9.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年代尺示意图。下列描述符合d处时代特征的有( ▲ )
①国家统一安定 ②经历巨大变革
③出现民族交融 ④学术思想活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溯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材料中的“书面语”最有可能是( ▲ )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大篆
11.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 )
A.尧 B.黄帝 C.舜 D.大禹
12.右图为“二里头都邑布局示意图”。这反映了夏王朝的( ▲ )
A.阶级分化,等级界限 B.王室衰微,国力衰弱
C.原始聚落,生产低下 D.统治残暴,民不聊生
13.在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包括代表神权的玉琮、玉璧,象征王权、军权的玉钺。这表明当时( ▲ )
A.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B.出现了阶级分化的现象
C.开始使用打制石器 D.以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14.下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 )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15.中国古代某一思想家强调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下列观点与他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则无不治
C.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16.《前汉纪》记载:“秦钱文曰半两,重为其文。”近年来,各地出土的“半两”钱数量多且形制、重量、厚度基本一致。据此可知( ▲ )
A.“半两”钱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府铸币 B.秦始皇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C.“半两”钱作为秦朝法定货币在全国流通 D.秦始皇统一了全国度量衡制度
17.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
A.诸侯争霸的背景 B.商鞅变法的内容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1分)
18.(7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准确地反映了季节时令的变化,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意义,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与地球的 ▲ (“自转”或“公转”)运动有关,此运动周期是 ▲ 。(2分)
(2)据考证,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中下游流域,这与该流域的地理环境有关。该流域地处 ▲ (纬度带)、 ▲ (温度带)地区,四季变化明显。(2分)
《夏至避暑北池》(节选):“昼晷(日影)已云极,宵漏自此长。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3)当时间处于诗句所描述的节气时,太阳直射点在 ▲ 半球,该区域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 。此后,黄河流域的正午影子逐渐变 ▲ (“长”或“短”)。(3分)
19.(12分)每一件文物都像一块拼图,拼接出更加真实的历史图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寻找证物】
图1:古人类复原图 图2:古人类复原图 图3:穿孔骨针 图4:装饰品
(1)下面是关于我国古人类的描述,请在材料一中寻找相关考古证据并完善下表。(4分)
描述 古人类名称 考古证据(填图序)
长相类似古猿,前额低平、颧骨突出、吻部前伸 ▲ ▲
产生了审美观念和爱美意识 ▲ ▲
【文物考证】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孕育了两种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
图5:炭化稻粒 图6:炭化粟粒 图7:半地穴房屋 图8:干栏式房屋
(2)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并说明原因。(6分)
【思考沉淀】
图9 玉龙安徽凌家滩遗址 图10 C型玉龙辽宁红山文化遗址 图 11 龙首纹玉饰江苏青城墩遗址
(3)仔细观察不同遗址出土的龙形玉器,概括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特征。(2分)
20.(12分)某校七年级(1)班同学开展了以“探寻中华文明演进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
展板一:工具革新——见证经济文明
时期 发展情况
① ▲ 河姆渡遗址的骨耜是水稻种植的主要生产工具。
春秋后期 ② ▲ 和牛耕的出现,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之一。
根据所学知识,将展板一①②处补充完整。(2分)
展板二:文化弥新——促进思想发展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并分析这种局面产生的意义。(4分)(不得照抄原文)
展板三:制度创新——发展政治文明
材料三:西周初期建立了许多邦国,邦国之内、邦国之间都存在不小的空隙地带……郡县与原来的封邑不同,官员都由国君直接任命而不世袭。“大一统”就是这种地方行政系统“制度创新”的推广和全面实施。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西周和秦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简述秦朝推行该制度的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推进中华文明演进的因素。(2分)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將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1.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对朋友我们一定要忠诚。( ▲ )
2.一般来说,集体的联结度越高,个体感知到的温暖就越多。( ▲ )
3.学习并不局限在学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学习。( ▲ )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 8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6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 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4.初中生活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天地,我们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下列对新生活“味道”的描述中,需要纠正的是( ▲ )
A.酸:告别小学同学,有点恋恋不舍 B.甜:有了新的朋友,心里乐开了花
C.苦:晚上熬夜学习,白天无精打采 D.辣:课外活动丰富,我要积极参与
5.面对“儿子的困惑”,爸爸的回答最恰当的是( ▲ )
A.“你需要学会自主自立”
B.“你需要拒绝不良诱惑”
C.“你需要学会发泄情绪”
D.“你需要正确认识自己”
6.学校召开辩论会,辩题是“别人眼中不切实际的梦想,应该不应该追求”。下列观点支持应该追求的是( ▲ )
①追求这样的梦想会经历更多的挫折,让人变得消极、悲观
②追求梦想能不断激发生命的热情和勇气,让生命更有色彩
③人生本就短暂,没有那么多从头再来的机会,不要虚耗光阴
④虽然梦想有时不切实际,但人类进步和发展需要这样的梦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家是除夕的那一串鞭,家是那束芬芳的合欢……家是风雨同舟,家是荣辱共担,家是生命停泊的港湾。”以上歌词主要体现了家( ▲ )
A.是靠血缘关系结合的亲属生活组织 B.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
C.是我们生命的居所,是心灵的港湾 D.只是一所房子,是由家风和家训组成
8.自然界中的“共生效应”: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矮小且缺乏生机,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时,就会竞相生长,生机盎然。“共生效应”给我们的启迪是( ▲ )
A.学会与不同的人交往,才能健康成长 B.与朋友在一起,有利于共同发展进步
C.与朋友竞争,必然会导致友谊的淡出 D.友谊只会带来快乐,而不会带来困扰
9.朋友、父母和老师是我们成长中重要的见证者和陪伴者,在与他们建立和谐的关系中,下列行为恰当的是( ▲ )
①小丽:在班级诗朗诵排练中故意缺席 ②小美:在考场上拒绝给朋友传递答案
③小青: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老师互动 ④小海:在空闲时间主动帮父母做家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进入初中一周后,军军发现老师管理比较严格,自己很不适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心里很抵触,非常怀念小学老师。解决军军此烦恼的正确路径是( ▲ )
①善于发现新任老师的优点 ②承认并接受老师之间的差异
③主动与新任老师交流探讨 ④适应新老师风格,提高成绩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11.右面漫画给我们建设班集体的启示有( ▲ )
①各尽其能,自觉为班级服务
②团结协作,营造良好的班风
③将个人优势转化为集体合力
④突出自我表现,争取个人荣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1分)
12.(8分)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教育部发布《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中小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思考
【情景一】临近期中考试,小强复习结束后,有点累,本想打开手机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妈妈却以为他又在玩游戏,便批评他:“整天就知道玩手机,还不好好学习!”小强非常生气,和妈妈吵了起来。 (1)小强应该怎样和妈妈沟通?(4分)
【情境二】“不让带手机也好,没有手机,没有诱惑,我可以安心学习。何况校有校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也要为学校发展着想。”小新赞同限制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的做法。 (2)请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的角度,评析小新的观点。(4分)
13.(13分)为更好地适应中学生活,“逐梦”调查组开展了一次“初中生活适应情况”微调查。下面是小陈同学的问卷(部分),请你参与分析。
初中生活适应情况调查(部分)
本人填写 1.现在的学校环境、学习要求与小学差别较大,你能否很快适应?能 无法肯定 否2.你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可多选)□无 基础不好 对一些学科缺乏兴趣不适应教学方式 学科难度大 其他 3.在学校里,你会感到孤独吗? 经常会 偶尔会 不会 4.你在交友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可多选)无 较内向 没有共同话题 不会正确处理冲突 其他 5.当你有心理压力时,选择调适的方式是:(可多选)向父母倾诉 向老师倾诉 向同学倾诉 其他 6.你是否拥有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制定规划、付诸努力?无梦想未规划、努力 有梦想未规划、努力 有梦想有规划、努力
同桌评价 1.你同桌的自我评价是否与你对他的看法相符?非常符合 符合 不符 完全不符2.你最想对他说:你有点内向,希望你更主动一些,我们的朋友圈可以更大哦!
(1)结合小陈同学的问卷结果,分析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4分)
(2)问卷中的“同桌评价”属于认识自己的哪一途径?小陈应该如何对待同桌的评价?(4分)
(3)调查组发现全班40位同学中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只有22位。少年有梦,我们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请你完成圆梦规划书内容。(温馨提示:规划应结合实际,切实可行并体现正确价值观。)(5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黄河流域示意图
地球**与节气示意图
35°
40°
儿子的困惑
儿子:爸爸,你说我长大后能有出息吗
爸爸:为什么这么问
儿子:因为我在学校学习不算好啊……
我的圆梦规划书
一、我的梦想: ▲ (1分)
二、实现梦想的条件分析
①自身优势: ▲ (1分)
②自身不足: ▲ (1分)
三、我的圆梦行动: ▲ (2分)2024学年第一学期五校联考期中试卷参考答案
地理、中国历史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分,共5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
请將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F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
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
均不给分。)
题号
6
7
8
9
10
11
答案
C
B
A
0
A
D
题号
12
14
15
16
17
答案
A
B
D
B
C
D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1分)
18.(7分,每空一分)
(1)公转1年或365天
(2)中纬度
北温带
(3)北昼长夜短或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长
19.(12分)
(1)北京人;图1:山顶洞人:图4(4分,每空1分)
(2)不同点: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人住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半地穴式房屋:在农
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和黍。(4分)
原因:自然环境差异(写地理位置不同也可给分)(2分)
(3)多元一体(2分)
20.(12分)
(1)①新石器时代②铁制工具(2分,每空1分)
(2)百家争鸣。(2分)促进学术思想的交流与发展;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
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对后世产生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分,一点即可)
(3)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2分,一点1分)
意义: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巩固统治,开创了此后我国
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2分)
(4)改革或创新(2分)
道德与法治部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分,共3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
请將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T涂黑,错误的请将答题纸相应题号后的F涂黑。)
题号
2
3
答案
2
T
二、选择题(本大题有8小题,每小题2分,共1盼。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
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4
56
7
8
9
10
11
答案
C
D
C
B
D
A
A
三、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1分)
评分建议:在非选择题的阅卷评分标准中,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只要方向正
确,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就应的情给分。
12.(8分)
(1)①诚恳地向妈妈道歉,承认自己态度不好。②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把自己最近
的学习情况告诉妈妈,让妈妈放心。③让妈妈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任务很重,适当地放松和
休息可以提高学习效率。(4分,写出2点。正确、合理的沟通方式均可。)
(2)小新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建设美
好集体,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
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2分)不带手机进校园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手机不带入
校园既有利于集体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1分)
13.(13分)
(1)他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学习交友方法等方面仍需努力(2分。写出
具体问题也给分,如:学习中对一些学科缺乏兴趣、交友过程中不会正确处理冲突等。)
针对自己分析出的问题提出具体建议。(2分)
示例:学习中对一些学科缺乏兴趣,可以通过明确目标、主动提问等方式培养兴趣,即
便对有些科目内容暂时不感兴趣,也可以在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逐渐培养起探究的兴
趣:交友过程中冲突发生时,可以一起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2)他人评价。(2分)他应重视同桌的评价,客观冷静分析,既不盲从,也不忽视
(2分)
(3)开放题,结合生活实际写出具体的梦想、自身优缺点,并说明为圆梦采取的行动,
言之有理即可。(5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