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宏福外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1.(2024七上·潮南月考)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C.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解析】【解答】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2.(2024七上·潮南月考)“可以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眼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对照实验法 D.模拟法【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调查法通常涉及问卷、访谈、统计等手段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与题目描述不符。B、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或现象,记录其特征、行为或变化。题目中提到的肉眼观察、使用仪器观察、利用工具记录以及测量,都是观察法的典型手段。C、对照实验法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通过对比两组的差异来推断因果关系,与题目描述不符。D、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实际现象或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与题目描述不符。故选B。【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3.(2024七上·潮南月考)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观察时只需看不需记录【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BC、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ABC正确;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科学观察的要求:①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⑤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4.(2024七上·潮南月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古诗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古诗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惊起”是关键动作,它表示鸥鹭因为某种外界刺激(很可能是人的活动,如划船)而做出的反应。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5.(2024七上·潮南月考)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描述的植物主要的生命特征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排出代谢废物C.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有应激性【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析】【解答】A、虽然生物确实能适应环境,但诗句中主要强调的是草的生长,而不是草如何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B、这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一个环节,但诗句中并未提及与代谢废物相关的信息,B不符合题意。C、诗句中的“草长”直接描述了草的生长情况,这是生物生长的一个明显特征。虽然诗句没有直接提及繁殖,但生长是生物繁殖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且在此情境下,生长是最直接和显著的生命特征,C符合题意。D、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虽然生物确实具有应激性,但诗句中并未提及与应激性相关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主要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其中“草长”是描述草的生长情况。6.(2024七上·潮南月考)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会说话,能与学生互动。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A.能否生长和繁殖 B.能否自由行走C.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D.能否进行语言交流【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A.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I教师不能生长和繁殖,因此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BCD. 能否自由行走 、 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 能否进行语言交流都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2024七上·潮南月考)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较暗,应该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物镜【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A、粗准焦螺旋可以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不能调节光线强弱,A不符合题意。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凹面镜具有聚集光线的作用,光线弱应该用凹面镜,B符合题意。C、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视野的清晰度,微调细准焦螺旋能把物像调节更加清晰,C不符合题意。D、物镜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一些比较简单的结论是关键,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要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应该用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集光线,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要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应该用大光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变得越亮,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8.(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搭配使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 )A.目镜 10× 物镜 10×B.目镜 5× 物镜 30×C.目镜 15× 物镜 5×D.目镜 5× 物镜 10×【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A、目镜10×,物镜10×,总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B、目镜5×,物镜30×,总放大倍数为5×30=150倍。C、目镜15×,物镜5×,总放大倍数为15×5=75倍。D、目镜5×,物镜10×,总放大倍数为5×10=50倍。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9.(2024七上·潮南月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某种能游动的微小生物时,发现该生物正向右下方游动,为能继续观察,装片移动的方向应是(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该微小生物在视野中正向右下方游动,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能继续观察,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倒立成像:显微镜下的像是物体实际图像的倒立像。这意味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方向,与实际上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例如,如果物体在视野中向左上方移动,实际上物体是在向右下方移动。2、显微镜下的移动规律同向移动:为了保持物体在视野中的位置不变或追踪其移动,装片的移动方向应与物体在视野中的移动方向相同。这是因为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装片的移动方向与物体实际移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在视野中的位置才会保持不变或继续按原方向移动。10.(2024七上·潮南月考)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清洁的纱布擦拭① B.④视野下的细胞数比⑤多C.转动③的目的是为了看清物像 D.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为400倍【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精密的光学仪器,用纱布擦拭可能会划伤镜头,影响观察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擦镜纸轻轻擦拭,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大,但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数就越少。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小,但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数就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的放大倍数大于⑤,所以④视野下的细胞数应该比⑤少,B错误。C、显微镜中的③是细准焦螺旋,它的作用是微调焦距,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但物镜的放大倍数无法直接读出,因为图中没有给出物镜的放大倍数标识。所以,无法确定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否为400倍,D错误。故选C。【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高倍物镜(40×),⑤低倍物镜(20×)。11.(2024七上·潮南月考)蓝莓、桑葚、葡萄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是天然的“养眼”食品,决定花青素特性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质 B.叶绿体 C.细胞核 D.液泡【答案】C【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A、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态部分,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但并不直接决定花青素的特性。细胞质为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提供环境,但不特定于花青素的合成或特性,A错误。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它主要负责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虽然叶绿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它并不决定花青素的特性。花青素是一种色素,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B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花青素的合成和特性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编码了合成花青素所需的酶和调控因子,从而决定了花青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量、种类和分布,C正确。D、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主要存储水分、溶解的矿物质和有机物等。虽然液泡中可能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但它并不决定花青素的特性。花青素的特性和合成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由液泡本身决定的,D错误。故选C。【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12.(2024七上·潮南月考)小王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发现标本的细胞结构中有大液泡。该标本最可能来自(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病毒【答案】A【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液泡等结构,根据题干所述,该标本细胞结构中有大液泡,所以,该标本最可能来自植物,A符合题意。B.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没有液泡,B不符合题意。C.细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液泡,C不符合题意。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液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13.(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⑥⑦B.图甲表示植物细胞C.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③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⑤【答案】A【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解析】【解答】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但它并不含有叶绿体(⑦),因为表皮细胞主要负责保护,不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液泡(①)和细胞壁(⑥)虽然存在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但它们并不是该细胞特有的结构,也存在于其他植物细胞中。此外,线粒体③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结构,也不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A错误。B、由于图中存在细胞壁(⑥)和液泡(①)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我们可以判断图甲表示的是植物细胞,B正确。C、线粒体③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C正确。D、细胞膜⑤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故选A。【分析】题图中: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⑦是叶绿体14.(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甲和步骤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稀碘液 B.生理盐水、稀碘液C.稀碘液、清水 D.生理盐水、清水【答案】B【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解析】【解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擦片: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以避免杂质影响观察。滴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液体。这一步的液体选择很关键,它应该与细胞内部的液体环境相似,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对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来说,这个液体应该是生理盐水。取材: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涂抹几下。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标本上。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这一步是为了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步骤甲:对应的是上述步骤中的“滴水”。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一步应该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步骤乙:对应的是上述步骤中的“染色”。这一步应该滴加稀碘液,以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综上所述,步骤甲和步骤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稀碘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刮(用牙签)→涂→盖(盖玻片)→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纸)。15.(2024七上·潮南月考)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结构有明显差异。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叶绿体 B.细胞壁、细胞核C.细胞膜、线粒体 D.叶绿体、线粒体【答案】A【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解析】【解答】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叶绿体则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动物细胞,并不具备细胞壁和叶绿体这两种结构。A正确。B、虽然细胞壁是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但细胞核并不是其独有的。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细胞核,它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B错误。C、细胞膜和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共有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线粒体则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线粒体虽然是动植物细胞都共有的结构,但叶绿体并不是。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特别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些结构在细胞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它位于细胞的最外层,由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组成,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表面只有细胞膜。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液泡:植物细胞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大液泡,它们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体积,并含有细胞液。液泡在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和储存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细胞中的液泡相对较小,且不如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显著。其他共有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它们在细胞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则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16.(2024七上·潮南月考)芙蓉花与芙蓉鸟的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线粒体【答案】D【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解析】【解答】A、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它并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A错误。B、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它负责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调控,但同样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B错误。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然而,芙蓉鸟作为动物,其细胞中并不含有叶绿体,C错误。D、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它主要负责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使用。因此,芙蓉花与芙蓉鸟的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D正确。故选D。【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17.(2024七上·潮南月考)牡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的美称。研究发现,新鲜牡蛎体内锌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海水中锌元素的含量。这一现象主要与牡蛎细胞结构有关的是( )A.线粒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壁【答案】B【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解析】【解答】A、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主要负责产生ATP,为细胞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虽然线粒体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但它并不直接参与物质的主动运输过程,A错误。B、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包围着细胞质和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选择透过性是基于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通道或载体,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在这个问题中,牡蛎能够从海水中吸收并积累锌元素,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质对锌元素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通透性,B正确。C、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的部分,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虽然细胞质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直接控制物质的进出,C错误。D、细胞壁是某些细胞(如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某些原生生物细胞)的外层坚硬结构。它主要提供保护和支撑作用。然而,动物细胞(包括牡蛎细胞)并没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B。【分析】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也不相同。18.(2024七上·潮南月考)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结构是(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膜 D.叶绿体【答案】D【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解析】【解答】A、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态部分,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然而,细胞质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光能的转化,A错误。B、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如ATP。但线粒体并不参与光能的转化过程,而是参与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过程,B错误。C、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负责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流。细胞膜同样不直接参与光能的转化,C错误。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D。【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19.(2024七上·潮南月考)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转换物镜时需要调节的是( )A.镜筒 B.遮光器 C.物镜 D.转换器【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A、镜筒是显微镜的主体部分,用于支撑和固定其他部件,并容纳观察的样本。在转换物镜时,我们并不需要直接调节镜筒,A错误。B、遮光器位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主要用于调节光线的强弱,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控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它与物镜的转换无关,B错误。C、物镜是显微镜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将样本放大并投影到目镜上以供观察。然而,在显微镜的设计中,我们通常不直接手动调节物镜来转换不同的放大倍数,而是通过特定的机构来实现,C错误。D、转换器是显微镜上一个重要的部件,它位于镜筒的下方,靠近物镜的位置。转换器上安装有多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通过旋转转换器,我们可以方便地选择和切换不同的物镜,从而实现不同的放大效果。因此,在转换物镜时,我们需要调节的是转换器,D正确。故选D。【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20.(2024七上·潮南月考)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随后滴加( )A.碘液 B.酒精 C.清水 D.生理盐水【答案】C【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解析】【解答】A、碘液主要用于染色,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可见。但在制作临时装片的初步步骤中,并不直接滴加碘液,而是在盖玻片盖好后,根据需要再进行染色,A错误。B、酒精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于脱水、固定或洗涤等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并不需要使用酒精,B错误。C、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首先需要将载玻片擦拭干净,以避免杂质影响观察。随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清水。这是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能够维持细胞的形态,不需要额外的生理盐水来维持渗透压。清水可以为细胞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细胞的观察和保存,C正确。D、生理盐水主要用于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防止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胀破或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但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由于使用的是植物细胞,不需要生理盐水来维持渗透压,D错误。故选C。【分析】制作动植物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在滴这个步骤中,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21.(2024七上·潮南月考)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以闹剧为特色,讲述了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汤姆和杰瑞)的故事,十分有趣。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它们各体现了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猫吃老鼠 。(2)母猫生小猫,小猫长成大猫 。(3)母猫通过呼气排出二氧化碳 。(4)听到猫叫,老鼠立即躲进洞里 。(5)健康活泼的老鼠进入密闭的容器,很快缺氧而亡 。【答案】(1)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1)猫吃老鼠这一现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猫作为捕食者,通过捕食老鼠来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综上: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母猫生小猫,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小猫在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长大成为大猫,这是生物的生长现象。因此,母猫生小猫,小猫长成大猫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母猫通过呼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一部分。在呼吸过程中,生物体吸入氧气,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废物。这些废物需要通过呼气、排尿、排汗等方式排出体外。因此,母猫呼气排出二氧化碳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听到猫叫,老鼠立即躲进洞里,这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在这个例子中,老鼠听到猫叫这一刺激后,立即作出反应,躲进洞里以避免被捕食。因此,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健康活泼的老鼠进入密闭的容器后,很快缺氧而亡。这是因为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以获取能量并维持生命活动。在密闭的容器中,氧气很快被消耗完,导致老鼠缺氧而死亡。因此,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2.(2024七上·潮南月考)明明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进行了如下操作,请据图回答。(1)对光时,明明转动[③]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①] ,看到了明亮的圆形视野。(2)观察时,明明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他调节了[②]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3)明明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侧,他将玻片向 侧移动,物像移到了视野中央。【答案】(1)反光镜;目镜(2)细(3)左【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需要调整反光镜以反射光线进入显微镜。图中的③即为反光镜,它可以通过转动来调整反射光线的角度。当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后,最终会到达目镜,也就是图中的①。在目镜中,明明应该能够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这表示对光已经成功。(2)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可以通过调节准焦螺旋来调整焦距。图中的②即为准焦螺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应该填写的是“细”准焦螺旋,因为细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小,可以更精细地调整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3)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当明明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侧,实际上玻片上的“上”字应该在右侧,但由于是倒立的,所以在视野中看起来在左侧。为了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明明应该将玻片向左侧移动,这样物像就会向右移动,最终移到视野中央。【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①]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意味着对光成功。(2)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明明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他应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观察时,如果发现“上”字的物像偏左,应将玻片标本向左方向移动,这样我们会观察到物像向右移到视野的中央。23.(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分别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①③表示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观察①的形态,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进行染色,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 ,用 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标本全部被染色液浸润。(2)若要将图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①移向视野下方,应向 方移动载玻片。(3)与③不同,②指的是 的边界而不是细胞结构。(4)从基本结构上看,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同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 和液泡。【答案】(1)碘液;吸水纸(2)上(3)显微镜视野(4)细胞壁【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解析】【解答】(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特别是像①(细胞核)这样的深色结构,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需要进行染色。染色时,常用的染色剂是碘液,它可以使细胞核等深色结构更加突出。染色的具体步骤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碘液,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这样可以使标本全部被染色液浸润,从而达到更好的染色效果。(2)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如果要将图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①(细胞核)移向视野下方,实际上应该向上方移动载玻片。这是因为当载玻片向上移动时,由于像是倒立的,所以细胞核在视野中会向下移动。(3)图中的③表示的是细胞结构,而②则指的是显微镜视野的边界,它并不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在观察细胞时,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视野中的细胞结构和视野边界,以避免产生误解。(4)从基本结构上看,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结构。但是,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这两种结构,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则没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而液泡则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里面含有细胞液,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分析】(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3)显微镜上调节镜筒上升和下降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4)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显微镜视野,③细胞膜。(1)为了观察细胞结构,特别是细胞核的形态,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对样本进行染色。染色时,通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然后使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标本被染色液完全浸润,从而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因此当需要将视野中的物体移向某一方向时,实际上的载玻片移动方向应与之相反。例如,若要将图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向视野下方,则应将载玻片向上方移动。(3)显微镜视野中的物体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图像,因此视野边界并不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与之不同,细胞结构如细胞膜、细胞核等都是细胞的组成部分。所以,②指的是显微镜视野的边界,而不是细胞结构。(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有所不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24.(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中,甲图是洋葱的实物图,乙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中的三个,丙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的一个视野,丁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洋葱,能被一层一层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它属于洋葱的 (填植物的结构层次)。(2)乙图中,步骤Ⅰ中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3)乙图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4)视野中出现丙图所示情况的原因是图乙中的 (填数字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5)剥洋葱时会辣得睁不开眼睛,这种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 (填丁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结构名称)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具备的细胞结构是 (填丁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结构名称)。【答案】(1)器官(2)清水(3)Ⅰ→Ⅲ→Ⅱ(4)Ⅲ(5)⑤液泡;③叶绿体【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解析】【解答】(1) 甲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洋葱,能被一层一层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鳞片叶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结构,因此它属于器官。(2)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Ⅰ中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这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脱水而变形。(3) 乙图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先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Ⅰ),然后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即表皮),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Ⅲ),最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Ⅱ)。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Ⅰ→Ⅲ→Ⅱ。(4) 视野中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即细胞重叠在一起,无法清晰观察,这是由于图乙中的步骤Ⅲ操作不当引起的。在步骤Ⅲ中,应该用镊子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细胞重叠在一起。(5) 剥洋葱时会辣得睁不开眼睛,这种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液泡中。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包括这种辣眼睛的物质。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植物细胞的一种,却不具备叶绿体这一细胞结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只存在于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并不含有叶绿体。因此,填空的答案分别是⑤液泡和③叶绿体。【分析】图乙中的Ⅰ滴加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Ⅱ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Ⅲ盖盖玻片。图丁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1 / 1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宏福外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1.(2024七上·潮南月考)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和观察法,其最本质的区别是( )A.研究者是否利用显微镜进行观察B.研究者是否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动物C.研究者是否对被研究的动物施加人为影响D.以上说法都正确2.(2024七上·潮南月考)“可以直接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眼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这是对下面哪种科学方法的描述(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对照实验法 D.模拟法3.(2024七上·潮南月考)科学观察与日常观察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科学观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 B.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C.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 D.观察时只需看不需记录4.(2024七上·潮南月考)“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古诗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5.(2024七上·潮南月考)诗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中描述的植物主要的生命特征是( )A.生物适应环境 B.排出代谢废物C.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有应激性6.(2024七上·潮南月考)据报道,已经有AI教师在学校“正式上岗”。AI教师是一款人形机器人,会说话,能与学生互动。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的是( )A.能否生长和繁殖 B.能否自由行走C.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D.能否进行语言交流7.(2024七上·潮南月考)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较暗,应该调节( )A.粗准焦螺旋 B.反光镜 C.细准焦螺旋 D.物镜8.(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列选项中哪一个搭配使显微镜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 )A.目镜 10× 物镜 10×B.目镜 5× 物镜 30×C.目镜 15× 物镜 5×D.目镜 5× 物镜 10×9.(2024七上·潮南月考)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某种能游动的微小生物时,发现该生物正向右下方游动,为能继续观察,装片移动的方向应是( )A.左上方 B.左下方 C.右上方 D.右下方10.(2024七上·潮南月考)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清洁的纱布擦拭① B.④视野下的细胞数比⑤多C.转动③的目的是为了看清物像 D.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为400倍11.(2024七上·潮南月考)蓝莓、桑葚、葡萄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是天然的“养眼”食品,决定花青素特性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质 B.叶绿体 C.细胞核 D.液泡12.(2024七上·潮南月考)小王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玻片标本,发现标本的细胞结构中有大液泡。该标本最可能来自(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病毒13.(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为细胞结构模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结构是①⑥⑦B.图甲表示植物细胞C.使细胞内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的结构是③D.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⑤14.(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表示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部分操作步骤,步骤甲和步骤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 )A.清水、稀碘液 B.生理盐水、稀碘液C.稀碘液、清水 D.生理盐水、清水15.(2024七上·潮南月考)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不同,主要原因是它们的结构有明显差异。与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相比,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A.细胞壁、叶绿体 B.细胞壁、细胞核C.细胞膜、线粒体 D.叶绿体、线粒体16.(2024七上·潮南月考)芙蓉花与芙蓉鸟的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叶绿体 D.线粒体17.(2024七上·潮南月考)牡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的美称。研究发现,新鲜牡蛎体内锌元素的含量远高于海水中锌元素的含量。这一现象主要与牡蛎细胞结构有关的是( )A.线粒体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壁18.(2024七上·潮南月考)植物细胞中可以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的结构是( )A.细胞质 B.线粒体 C.细胞膜 D.叶绿体19.(2024七上·潮南月考)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实验观察的过程中,转换物镜时需要调节的是( )A.镜筒 B.遮光器 C.物镜 D.转换器20.(2024七上·潮南月考)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将载玻片擦拭干净,随后滴加( )A.碘液 B.酒精 C.清水 D.生理盐水21.(2024七上·潮南月考)经典动画片《猫和老鼠》以闹剧为特色,讲述了一对水火不容的冤家(汤姆和杰瑞)的故事,十分有趣。下面是猫和鼠的部分生命现象,请分析它们各体现了生物的何种基本特征。(1)猫吃老鼠 。(2)母猫生小猫,小猫长成大猫 。(3)母猫通过呼气排出二氧化碳 。(4)听到猫叫,老鼠立即躲进洞里 。(5)健康活泼的老鼠进入密闭的容器,很快缺氧而亡 。22.(2024七上·潮南月考)明明练习使用显微镜时进行了如下操作,请据图回答。(1)对光时,明明转动[③]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①] ,看到了明亮的圆形视野。(2)观察时,明明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他调节了[②] 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3)明明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侧,他将玻片向 侧移动,物像移到了视野中央。23.(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分别表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①③表示细胞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为观察①的形态,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进行染色,染色时,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 ,用 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标本全部被染色液浸润。(2)若要将图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①移向视野下方,应向 方移动载玻片。(3)与③不同,②指的是 的边界而不是细胞结构。(4)从基本结构上看,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不同的是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 和液泡。24.(2024七上·潮南月考)下图中,甲图是洋葱的实物图,乙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操作步骤中的三个,丙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临时装片时的一个视野,丁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洋葱,能被一层一层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它属于洋葱的 (填植物的结构层次)。(2)乙图中,步骤Ⅰ中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 。(3)乙图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 (用数字和箭头表示)。(4)视野中出现丙图所示情况的原因是图乙中的 (填数字序号)步骤操作不当引起的。(5)剥洋葱时会辣得睁不开眼睛,这种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 (填丁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结构名称)中。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具备的细胞结构是 (填丁图中的数字序号和细胞结构名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实验【解析】【解答】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实验法是对发生行为的动物或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它们之间使用的信号,然后进一步分析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可见C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2.【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调查法通常涉及问卷、访谈、统计等手段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与题目描述不符。B、观察法是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或现象,记录其特征、行为或变化。题目中提到的肉眼观察、使用仪器观察、利用工具记录以及测量,都是观察法的典型手段。C、对照实验法涉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通过对比两组的差异来推断因果关系,与题目描述不符。D、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模型来模拟实际现象或过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与题目描述不符。故选B。【分析】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法等。3.【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ABC、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有一定的方法,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相结合,ABC正确;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科学观察的要求:①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观察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③对于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④观察时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⑤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4.【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句古诗描述了一个场景,其中“惊起”是关键动作,它表示鸥鹭因为某种外界刺激(很可能是人的活动,如划船)而做出的反应。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⑧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5.【答案】C【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解析】【解答】A、虽然生物确实能适应环境,但诗句中主要强调的是草的生长,而不是草如何适应环境,A不符合题意。B、这是生物体进行新陈代谢的一个环节,但诗句中并未提及与代谢废物相关的信息,B不符合题意。C、诗句中的“草长”直接描述了草的生长情况,这是生物生长的一个明显特征。虽然诗句没有直接提及繁殖,但生长是生物繁殖前的一个重要阶段,且在此情境下,生长是最直接和显著的生命特征,C符合题意。D、应激性是指生物对外界刺激所发生的反应,虽然生物确实具有应激性,但诗句中并未提及与应激性相关的信息,D不符合题意。故选C。【分析】“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这句诗主要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其中“草长”是描述草的生长情况。6.【答案】A【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A.生长和繁殖是生物的基本特征,AI教师不能生长和繁殖,因此不属于生物,A符合题意。BCD. 能否自由行走 、 能否进行思维活动 、 能否进行语言交流都不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不能判断AI教师是否属于生物,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A、粗准焦螺旋可以较大幅度的升降镜筒,不能调节光线强弱,A不符合题意。B、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凹面镜具有聚集光线的作用,光线弱应该用凹面镜,B符合题意。C、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视野的清晰度,微调细准焦螺旋能把物像调节更加清晰,C不符合题意。D、物镜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一些比较简单的结论是关键,在显微镜的结构中,能够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遮光器和反光镜,要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应该用凹面镜,凹面镜可以聚集光线,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等的光圈,要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应该用大光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见的细胞体积越小,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变得越亮,相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越大,视野越暗。8.【答案】B【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体积就越大。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A、目镜10×,物镜10×,总放大倍数为10×10=100倍。B、目镜5×,物镜30×,总放大倍数为5×30=150倍。C、目镜15×,物镜5×,总放大倍数为15×5=75倍。D、目镜5×,物镜10×,总放大倍数为5×10=50倍。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9.【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该微小生物在视野中正向右下方游动,向右下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能继续观察,故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倒立成像:显微镜下的像是物体实际图像的倒立像。这意味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方向,与实际上物体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例如,如果物体在视野中向左上方移动,实际上物体是在向右下方移动。2、显微镜下的移动规律同向移动:为了保持物体在视野中的位置不变或追踪其移动,装片的移动方向应与物体在视野中的移动方向相同。这是因为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所以装片的移动方向与物体实际移动方向一致时,物体在视野中的位置才会保持不变或继续按原方向移动。10.【答案】C【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精密的光学仪器,用纱布擦拭可能会划伤镜头,影响观察效果。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擦镜纸轻轻擦拭,A错误。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大,但视野范围就越小,看到的细胞数就越少。反之,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就越小,但视野范围就越大,看到的细胞数就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④的放大倍数大于⑤,所以④视野下的细胞数应该比⑤少,B错误。C、显微镜中的③是细准焦螺旋,它的作用是微调焦距,使观察到的物像更加清晰,C正确。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从图中可以看出,目镜的放大倍数是10×,但物镜的放大倍数无法直接读出,因为图中没有给出物镜的放大倍数标识。所以,无法确定此时物像的放大倍数是否为400倍,D错误。故选C。【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粗准焦螺旋,③细准焦螺旋,④高倍物镜(40×),⑤低倍物镜(20×)。11.【答案】C【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A、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态部分,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但并不直接决定花青素的特性。细胞质为细胞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提供环境,但不特定于花青素的合成或特性,A错误。B、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它主要负责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虽然叶绿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它并不决定花青素的特性。花青素是一种色素,与光合作用无直接关系,B错误。C、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它包含了细胞的遗传信息。花青素的合成和特性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决定的。这些基因编码了合成花青素所需的酶和调控因子,从而决定了花青素在植物体内的合成量、种类和分布,C正确。D、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主要存储水分、溶解的矿物质和有机物等。虽然液泡中可能含有花青素等色素,但它并不决定花青素的特性。花青素的特性和合成是由细胞核中的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由液泡本身决定的,D错误。故选C。【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12.【答案】A【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解析】【解答】A.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液泡等结构,根据题干所述,该标本细胞结构中有大液泡,所以,该标本最可能来自植物,A符合题意。B.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没有液泡,B不符合题意。C.细菌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也没有液泡,C不符合题意。D.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液泡,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此题考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判断一个细胞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13.【答案】A【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解析】【解答】A、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的一种,但它并不含有叶绿体(⑦),因为表皮细胞主要负责保护,不进行光合作用。同时,液泡(①)和细胞壁(⑥)虽然存在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但它们并不是该细胞特有的结构,也存在于其他植物细胞中。此外,线粒体③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基本结构,也不是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特有的,A错误。B、由于图中存在细胞壁(⑥)和液泡(①)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我们可以判断图甲表示的是植物细胞,B正确。C、线粒体③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C正确。D、细胞膜⑤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D正确。故选A。【分析】题图中:①是液泡、②是细胞核、③是线粒体、④是细胞质、⑤是细胞膜、⑥是细胞壁、⑦是叶绿体14.【答案】B【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解析】【解答】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擦片: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以避免杂质影响观察。滴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液体。这一步的液体选择很关键,它应该与细胞内部的液体环境相似,以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对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来说,这个液体应该是生理盐水。取材:用凉开水漱口后,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液滴中均匀涂抹几下。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标本上。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这一步是为了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便于观察。步骤甲:对应的是上述步骤中的“滴水”。根据前面的分析,这一步应该滴加生理盐水,以保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步骤乙:对应的是上述步骤中的“染色”。这一步应该滴加稀碘液,以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综上所述,步骤甲和步骤乙中滴加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和稀碘液。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分析】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顺序是:擦→滴(生理盐水)→漱(凉开水)→刮(用牙签)→涂→盖(盖玻片)→染和吸(稀碘液和吸水纸)。15.【答案】A【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解析】【解答】A、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位于细胞的最外层,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叶绿体则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作为动物细胞,并不具备细胞壁和叶绿体这两种结构。A正确。B、虽然细胞壁是菠菜叶肉细胞特有的结构,但细胞核并不是其独有的。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含有细胞核,它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B错误。C、细胞膜和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都共有的结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线粒体则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D、线粒体虽然是动植物细胞都共有的结构,但叶绿体并不是。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特别是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D错误。故答案为:A【分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无论是植物细胞还是动物细胞,都具有一些共同的结构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这些结构在细胞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共同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差异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它位于细胞的最外层,由纤维素和果胶等物质组成,对细胞起到支持和保护的作用。动物细胞则没有细胞壁,其表面只有细胞膜。叶绿体: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主要存在于绿色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液泡:植物细胞通常具有一个或多个大液泡,它们占据了细胞的大部分体积,并含有细胞液。液泡在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形态和储存物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动物细胞中的液泡相对较小,且不如植物细胞中的液泡显著。其他共有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线粒体等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它们在细胞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细胞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线粒体则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16.【答案】D【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解析】【解答】A、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它并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A错误。B、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包含遗传物质DNA,它负责细胞的遗传和代谢调控,但同样不直接参与能量的转换,B错误。C、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将光能转换为化学能,并储存在有机物中。然而,芙蓉鸟作为动物,其细胞中并不含有叶绿体,C错误。D、线粒体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它主要负责细胞呼吸作用,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各项生命活动使用。因此,芙蓉花与芙蓉鸟的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D正确。故选D。【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17.【答案】B【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解析】【解答】A、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主要负责产生ATP,为细胞的各种活动提供能量。虽然线粒体对细胞的生存和功能至关重要,但它并不直接参与物质的主动运输过程,A错误。B、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包围着细胞质和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这种选择透过性是基于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作为通道或载体,允许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在这个问题中,牡蛎能够从海水中吸收并积累锌元素,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膜上的特定蛋白质对锌元素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通透性,B正确。C、细胞质是细胞内液态的部分,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虽然细胞质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并不直接控制物质的进出,C错误。D、细胞壁是某些细胞(如植物细胞、真菌细胞和某些原生生物细胞)的外层坚硬结构。它主要提供保护和支撑作用。然而,动物细胞(包括牡蛎细胞)并没有细胞壁,D错误。故选B。【分析】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结构,不同的结构功能也不相同。18.【答案】D【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解析】【解答】A、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态部分,它包含了各种细胞器和生物分子,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然而,细胞质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光能的转化,A错误。B、线粒体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它负责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细胞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形式,如ATP。但线粒体并不参与光能的转化过程,而是参与有机物的化学能释放过程,B错误。C、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边界,它负责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以及细胞与外界环境的交流。细胞膜同样不直接参与光能的转化,C错误。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主要负责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正确。故选D。【分析】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体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19.【答案】D【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A、镜筒是显微镜的主体部分,用于支撑和固定其他部件,并容纳观察的样本。在转换物镜时,我们并不需要直接调节镜筒,A错误。B、遮光器位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主要用于调节光线的强弱,通过改变光圈的大小来控制进入显微镜的光线量。它与物镜的转换无关,B错误。C、物镜是显微镜的关键部件之一,负责将样本放大并投影到目镜上以供观察。然而,在显微镜的设计中,我们通常不直接手动调节物镜来转换不同的放大倍数,而是通过特定的机构来实现,C错误。D、转换器是显微镜上一个重要的部件,它位于镜筒的下方,靠近物镜的位置。转换器上安装有多个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通过旋转转换器,我们可以方便地选择和切换不同的物镜,从而实现不同的放大效果。因此,在转换物镜时,我们需要调节的是转换器,D正确。故选D。【分析】显微镜的结构由光学部分、支持部分及调节部分三部分组成;光学部分由镜头和反光镜组成,支持部分包括镜筒、镜臂、载物台、镜柱及镜座等,调节部分由转换器、遮光器和准焦螺旋。20.【答案】C【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解析】【解答】A、碘液主要用于染色,使细胞结构更加清晰可见。但在制作临时装片的初步步骤中,并不直接滴加碘液,而是在盖玻片盖好后,根据需要再进行染色,A错误。B、酒精在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于脱水、固定或洗涤等步骤。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并不需要使用酒精,B错误。C、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首先需要将载玻片擦拭干净,以避免杂质影响观察。随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加一滴清水。这是因为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能够维持细胞的形态,不需要额外的生理盐水来维持渗透压。清水可以为细胞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有利于细胞的观察和保存,C正确。D、生理盐水主要用于维持动物细胞的渗透压,防止细胞因吸水过多而胀破或因失水过多而皱缩。但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临时装片时,由于使用的是植物细胞,不需要生理盐水来维持渗透压,D错误。故选C。【分析】制作动植物细胞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简单记忆为:擦、滴、撕(刮)、展(涂)、盖、染。在滴这个步骤中,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向洁净的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21.【答案】(1)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知识点】生物的特征【解析】【解答】(1)猫吃老鼠这一现象,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猫作为捕食者,通过捕食老鼠来获取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综上: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母猫生小猫,这是生物的繁殖现象。小猫在出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长大成为大猫,这是生物的生长现象。因此,母猫生小猫,小猫长成大猫这一过程,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3)母猫通过呼气排出二氧化碳,这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一部分。在呼吸过程中,生物体吸入氧气,利用氧气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废物。这些废物需要通过呼气、排尿、排汗等方式排出体外。因此,母猫呼气排出二氧化碳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4)听到猫叫,老鼠立即躲进洞里,这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生物具有应激性,能够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适应环境。在这个例子中,老鼠听到猫叫这一刺激后,立即作出反应,躲进洞里以避免被捕食。因此,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健康活泼的老鼠进入密闭的容器后,很快缺氧而亡。这是因为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以获取能量并维持生命活动。在密闭的容器中,氧气很快被消耗完,导致老鼠缺氧而死亡。因此,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的基本特征。综上:体现了生物能进行呼吸。【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2.【答案】(1)反光镜;目镜(2)细(3)左【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解析】【解答】(1)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需要调整反光镜以反射光线进入显微镜。图中的③即为反光镜,它可以通过转动来调整反射光线的角度。当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后,最终会到达目镜,也就是图中的①。在目镜中,明明应该能够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这表示对光已经成功。(2)在观察过程中,如果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可以通过调节准焦螺旋来调整焦距。图中的②即为准焦螺旋,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应该填写的是“细”准焦螺旋,因为细准焦螺旋的调节范围较小,可以更精细地调整焦距,使物像更加清晰。(3)显微镜下的物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当明明观察写有“上”字的玻片时,发现物像在视野的左侧,实际上玻片上的“上”字应该在右侧,但由于是倒立的,所以在视野中看起来在左侧。为了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明明应该将玻片向左侧移动,这样物像就会向右移动,最终移到视野中央。【分析】题图中:①目镜,②细准焦螺旋,③反光镜。(1)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③]反光镜,使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①]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意味着对光成功。(2)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所以,明明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够清晰,他应该调节[②]细准焦螺旋。(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观察时,如果发现“上”字的物像偏左,应将玻片标本向左方向移动,这样我们会观察到物像向右移到视野的中央。23.【答案】(1)碘液;吸水纸(2)上(3)显微镜视野(4)细胞壁【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解析】【解答】(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特别是像①(细胞核)这样的深色结构,在制作临时装片时通常需要进行染色。染色时,常用的染色剂是碘液,它可以使细胞核等深色结构更加突出。染色的具体步骤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碘液,然后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这样可以使标本全部被染色液浸润,从而达到更好的染色效果。(2)显微镜下的像是倒立的,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如果要将图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①(细胞核)移向视野下方,实际上应该向上方移动载玻片。这是因为当载玻片向上移动时,由于像是倒立的,所以细胞核在视野中会向下移动。(3)图中的③表示的是细胞结构,而②则指的是显微镜视野的边界,它并不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在观察细胞时,我们需要注意区分视野中的细胞结构和视野边界,以避免产生误解。(4)从基本结构上看,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一些共同之处,比如它们都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等结构。但是,它们也有一些不同之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这两种结构,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则没有。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它主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而液泡则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里面含有细胞液,可以溶解多种物质。【分析】(1)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2)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3)显微镜上调节镜筒上升和下降的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像,调节细准焦螺旋使像更加清晰。(4)图中①是细胞核,②显微镜视野,③细胞膜。(1)为了观察细胞结构,特别是细胞核的形态,制作临时装片时需要对样本进行染色。染色时,通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然后使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标本被染色液完全浸润,从而更清晰地观察细胞结构。(2)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因此当需要将视野中的物体移向某一方向时,实际上的载玻片移动方向应与之相反。例如,若要将图中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向视野下方,则应将载玻片向上方移动。(3)显微镜视野中的物体实际上是一个放大的图像,因此视野边界并不是细胞结构的一部分。与之不同,细胞结构如细胞膜、细胞核等都是细胞的组成部分。所以,②指的是显微镜视野的边界,而不是细胞结构。(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与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在基本结构上有所不同。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和液泡,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则没有这些结构。24.【答案】(1)器官(2)清水(3)Ⅰ→Ⅲ→Ⅱ(4)Ⅲ(5)⑤液泡;③叶绿体【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解析】【解答】(1) 甲图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洋葱,能被一层一层剥开的结构是洋葱的鳞片叶。在植物的结构层次中,鳞片叶是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特定功能的结构,因此它属于器官。(2)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Ⅰ中往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是清水。这是为了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防止细胞因脱水而变形。(3) 乙图中的三个实验步骤是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应该是先在载玻片上滴加清水(Ⅰ),然后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即表皮),把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Ⅲ),最后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这样才能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而影响观察(Ⅱ)。因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Ⅰ→Ⅲ→Ⅱ。(4) 视野中出现丙图所示的情况,即细胞重叠在一起,无法清晰观察,这是由于图乙中的步骤Ⅲ操作不当引起的。在步骤Ⅲ中,应该用镊子轻轻地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如果操作不当,就会导致细胞重叠在一起。(5) 剥洋葱时会辣得睁不开眼睛,这种辣眼睛的物质存在于洋葱细胞的液泡中。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含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包括这种辣眼睛的物质。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作为植物细胞的一种,却不具备叶绿体这一细胞结构。叶绿体是植物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它只存在于绿色部分的细胞中,而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并不含有叶绿体。因此,填空的答案分别是⑤液泡和③叶绿体。【分析】图乙中的Ⅰ滴加清水,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Ⅱ染色,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Ⅲ盖盖玻片。图丁中①细胞壁,②细胞膜,③叶绿体,④细胞核,⑤液泡,⑥细胞质,⑦线粒体。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宏福外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陈店宏福外语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