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4七上·柴桑月考)下列古诗词中不包含生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 B.日照香炉生紫烟
C.两个黄鹂鸣翠柳 D.风吹草低见牛羊
2.(2024七上·柴桑月考)我们都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四条腿,尾巴也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这些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一特征(  )
A.遗传 B.变异 C.发育 D.繁殖
3.(2024七上·柴桑月考)用双目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  )
A.结构完整的 B.形态规则的 C.薄而透明的 D.活细胞的
(2024七上·柴桑月考)2023年末,中央广播电台CCTV-1(秘境之眼)栏目播出了用红外相机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红腿长吻松鼠在林中觅食松子的视频。请完成下面小题。
4.红腿长吻松鼠在林中觅食松子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运动 B.生物能繁殖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5.下列松树具有而松鼠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6.(2024七上·柴桑月考)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了视野中的一个污点,若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可能位于(  )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装片
7.(2024七上·柴桑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在光线较弱时,应该选用(  )
A.较小光圈 凹面镜 B.较大光圈 凹面镜
C.较小光圈 平面镜 D.较大光圈 平面镜
8.(2024七上·柴桑月考)绘制生物图时,下列用来表示图中较暗部分的是(  )
A.铅笔直线 B.铅笔涂黑 C.铅笔细点 D.铅笔斜线
9.(2024七上·柴桑月考)同学们用望远镜看远处的鸟。这些同学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归纳法 D.建构模型法
10.(2024七上·柴桑月考)若要观察叶绿体,可以选取的材料是(  )
A.洋葱鳞片叶 B.花生仁 C.菠菜叶 D.西瓜瓤
11.(2024七上·柴桑月考)杜鹃花(映山红)是江西省的省花,构成杜鹃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12.(2024七上·柴桑月考)小明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在载玻片上写上江西的“江”字,在低倍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放大的(  )
A. B. C. D.
13.(2024七上·柴桑月考)某同学课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动物细胞模型,其中结构标注错误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14.(2024七上·柴桑月考)植物叶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下图表示其中几种常见的排列方式,这样排列有利于植物(  )
A.呼吸 B.接受光照
C.繁殖 D.排出代谢废物
15.(2024七上·柴桑月考)在使用显微镜时,有图示的目镜和物镜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的物像形态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③和④ D.③和⑥
16.(2024七上·柴桑月考)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之一。下图所示各项中,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17.(2024七上·柴桑月考)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目的与操作所用工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解剖针
B.擦载玻片——纱布
C.夹取盖玻片——镊子
D.滴清水——滴管
18.(2024七上·柴桑月考)“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着处芳”描写的是我们熟悉的牵牛花。牵牛花有蓝色、粉色、紫色等不同花色,这主要与细胞中的花青素有关,花青素主要储存在细胞的(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细胞膜 D.液泡
19.(2024七上·柴桑月考)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视野中的黑色大圆圈是细胞核
B.刮取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较均匀
C.出现图示的现象与盖盖玻片有关
D.视野中可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20.(2024七上·柴桑月考)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流程是③→①→②→④
B.步骤②的目的是防止物镜接触玻片
C.步骤③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标志着对光完成
D.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21.(2024七上·柴桑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虽然虫体会一代代死去,但是他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的生存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此外,在这片海洋中,海草也是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柔软的叶片随水流摇曳,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庇护的场所。
(1)珊瑚虫是生物吗?   (填“是”或“不是”),请说出一条理由:    。
(2)珊瑚虫一般在温暖的浅水区生活,依靠藻类给它提供   ,进行呼吸。
(3)某同学取海草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液泡和   。
22.(2024七上·柴桑月考)写出下列俗语或诗句描写的生物的主要特征。
(1)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   。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   。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   的特性。
(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具有   的特性。
(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生物的生活需要   。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   。
23.(2024七上·柴桑月考)观察双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将载物台降到最低处,转动[2]   ,使低倍物镜对准   。
(2)调光时,调节[1]   间距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3)单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上升或下降,而双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4]   上升或下降。
(4)当视野中物像不清晰时,转动[6]   使物像更加清晰。
24.(2024七上·柴桑月考)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通过观察发现,除   外,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是由   构成的。
(2)若图甲是用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则放大倍数是   倍。
(3)图乙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的结构是[1]   ,在它的外面还有6这一结构对细胞起   和   作用。
(4)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4]   。
25.(2024七上·柴桑月考)结合“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两实验的第一步都是用洁净的   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而第二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   。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再缓缓地盖在被观察的材料上,避免产生   。
(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采菊东篱下”中的“菊”是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中不涉及生物,描述的是一种非生物现象,B符合题意;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黄鹂”和“柳”都是生物,C不符合题意;
D、“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草”、“牛”和“羊”都是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文描述的是青蛙幼体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成体,此过程主要是”发育“过程,而不是”遗传“、”变异“和”繁殖“,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3.【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必须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像。因此,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答案】4.C
5.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分析】(1)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4.红腿长吻松鼠以松子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对应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松树属于植物,松鼠属于动物,结合分析可知,松树具有而松鼠没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由题文可知,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可能位于装片,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
7.【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当外界光线弱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小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平面镜,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调节视野明亮程度的有反光镜、遮光器。
8.【答案】C
【知识点】绘图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绘制生物图时,铅笔细点表示图中较暗部分,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
②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用铅笔轻轻画出细胞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④一般在图的右侧注文字说明。用尺子引出指示线,在线旁注字。Θ在图的下方要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9.【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由题文可知,同学们借助望远镜对鸟进行观察,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实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4)建构模型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实际问题,以预测、解释或优化系统行为和性能的方法。
10.【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虽然洋葱鳞片叶、花生仁、菠菜叶和西瓜瓤都是植物,但只有菠菜叶是绿色,因此若要观察叶绿体,可以选取的材料是菠菜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
11.【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
1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立(上下左右均颠倒)放大的像。在载玻片上写上江西的“江”字,则在低倍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放大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
13.【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制作细胞模型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题图中错误的是液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14.【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叶片的排列方式可以最大化地接受阳光照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例如,对生叶和互生叶能够确保每片叶子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而轮生叶则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叶片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5.【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A的放大倍数是5×10=50倍,B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C的放大倍数是25×10=250倍,D的放大倍数是25×40=10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因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的物像形态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D(③和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是5倍目镜,②是10倍目镜,③是25倍目镜,④是10倍物镜,⑤是25倍物镜,⑥是40倍物镜。
16.【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正确盖盖玻片的步骤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产生气泡。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使盖玻片与载玻片形成一个小角度,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气泡的产生。选项B、C、D操作均不规范,很容易产生气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7.【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消毒牙签轻轻地在口腔内侧壁(如颊部)上刮取几下,以获取足够的细胞样本。解剖针由于其尖锐且可能带有细菌或其他污染物,不适合用于此操作,可能会损伤口腔粘膜或导致样本污染,A符合题意;
B、使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载玻片表面,可以去除灰尘和杂质,使载玻片变得干净透明,B不符合题意;
C、使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可以精确地控制盖玻片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它平稳地覆盖在样本上,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滴管可以精确地控制滴加液体的量和位置,确保样本被均匀地覆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操作目的与操作所用工具对应关系。
1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牵牛花有蓝色、粉色、紫色等不同花色,这主要与细胞中的花青素有关,结合分析可知,花青素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2)叶绿体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3)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4)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
19.【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和题图可知,视野中出现的黑色大圆圈是气泡,A符合题意;
B、题图中的细胞分散,没有重叠,则说明刮取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较均匀,B不符合题意;
C、由A分析可知,影响观察细胞的黑色大圆圈是气泡,气泡的产生与盖盖玻片有关,C不符合题意;
D、由题文可知,观察的细胞是人口腔上皮细胞,则视野中可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20.【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结 合分析可知,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流程是③→①→②→④,A不符合题意;
B、步骤②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 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③中,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同时也标志着对光完成,C不符合题意;
D、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直到看清物像为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对光调光。
④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1.【答案】(1)是;珊瑚虫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氧气
(3)细胞壁;叶绿体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1)由题文可知,珊瑚虫能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珊瑚虫能排出的废物,需要氧气,可见珊瑚虫属于生物。
(2)题文写道“珊瑚虫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在温暖的浅水区生活,依靠藻类给它提供氧气,进行呼吸。
(3)海草属于植物,结合分析可知,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分析】(1)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1)根据“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可知,珊瑚虫需要营养、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需要呼吸,属于生物。
(2)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进行呼吸。
(3)海草属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2.【答案】(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长发育繁殖
(3)遗传
(4)变异
(5)物质和能量
(6)生长发育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葵花向阳生长的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光照刺激的一种反应,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生物在灾难后能恢复生长,繁衍后代,延续生命,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种植瓜类植物会得到瓜类果实,种植豆类植物会得到豆类果实,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
(4)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的是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
(5)向阳花木易为春,是指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好,发芽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述的是红豆植株通过生长长出新的枝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发育。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繁花朵朵向太阳”,说明葵花因受到光的照射,向光的方向生长,说明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真实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征。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的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孩子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属于变异现象。
(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发育的特征。
23.【答案】(1)转换器;通光孔
(2)目镜
(3)镜筒;载物台
(4)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在双目显微镜的操作中,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转动[2]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调节两个[1]目镜间的距离,使之与瞳距相匹配,确保它们与观察者的瞳孔间距相匹配,这样可以避免眼睛疲劳和视觉不适。
(3)在单目显微镜的操作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或上升。在双目显微镜的操作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4]载物台上升或下降。
(4)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当视野中物像不清晰时,转动[6]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分析】图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载物台,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1)使用双目显微镜时,首先需要将显微镜放置在稳固的工作台上。对光时,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将载物台降到最低处,转动[2]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将两只目镜完全分开到最大位置,用左右眼同时观察,然后将两只目镜向中间收缩,直到两只眼睛同时看见且只看见一个圆形视野,记录下观察筒上方、目镜下方的一个50-70的示数,此示数为瞳距。记下这个瞳距,在下次观察或者在别的显微镜观察时,直接调至这个示数即可。因此,调节两个[1]目镜间距以适应瞳距。
(3)单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以此来调节焦距。而双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让显微镜[4]载物台快速地上下移动。
(4)[6]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24.【答案】(1)病毒;细胞
(2)400
(3)细胞膜;保护;支持
(4)液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除病毒外,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若图甲是用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则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3)最外面是一层较薄的壁,叫[6]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1]细胞膜。
(4)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可见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4]液泡。
【分析】图中:甲表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1)人们通过观察发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遵循这一基本规律。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而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若图甲是用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则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10×40=400倍。
(3)图乙中,1是细胞膜,它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易看清楚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非常薄且透明,因此难以直接观察。然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方法,如电子显微镜或染色等,来间接观察细胞膜。此外,6是细胞壁,它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对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4)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4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内部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各种物质,如糖分、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这些物质使得液泡具有不同的味道和颜色。当我们挤压水果时,液泡中的细胞液就会被挤压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果汁。
25.【答案】(1)纱布;清水;生理盐水
(2)气泡
(3)碘液;标本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两个实验的第一步骤: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第二步骤: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第二步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目的是突出细胞核,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1)两个实验的过程基本相同,第一步都是用干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由于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浓度不同,因此第二步,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而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2)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地盖在被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若看到边缘黑中间白的则为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不规范造成的。
(3)染色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1 / 1江西省九江市柴桑区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4七上·柴桑月考)下列古诗词中不包含生物的是(  )
A.采菊东篱下 B.日照香炉生紫烟
C.两个黄鹂鸣翠柳 D.风吹草低见牛羊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采菊东篱下”中的“菊”是生物,A不符合题意;
B、“日照香炉生紫烟”中不涉及生物,描述的是一种非生物现象,B符合题意;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中的“黄鹂”和“柳”都是生物,C不符合题意;
D、“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草”、“牛”和“羊”都是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区分生物和非生物。
2.(2024七上·柴桑月考)我们都知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长出了四条腿,尾巴也逐渐变短直至消失。这些变化最符合下列哪一特征(  )
A.遗传 B.变异 C.发育 D.繁殖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题文描述的是青蛙幼体蝌蚪变态发育成青蛙成体,此过程主要是”发育“过程,而不是”遗传“、”变异“和”繁殖“,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特征 概 念 举 例
应 激 性 指生物体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规律性的反应。【植物和低等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应激性,而高等动物和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称为反射。】 向日葵的花盘朝着太阳转;草履虫避开食盐、吃酸梅分泌唾液,听说酸梅分泌唾液等。
生 长 指生物体由小变大的过程。其特点是:使体重增加,体形增大。 小树长成大树;
小狗长成大狗等。
繁 殖 指生物体发育成熟并产生新个体的过程。 植物产生孢子或种子;蜻蜒点水、大猫生小猫等。
新陈代谢 指生物体在生长过程中,必须从外界不断地获取物质和能量,并把体内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它是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新陈代谢也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除以上特征以外,还有呼吸、排泄、遗传和变异,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并具有严紧的结构等都是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

3.(2024七上·柴桑月考)用双目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对观察的生物材料的要求是(  )
A.结构完整的 B.形态规则的 C.薄而透明的 D.活细胞的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必须让可见光穿过被观察的物体,这样才能看清物像。因此,被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2024七上·柴桑月考)2023年末,中央广播电台CCTV-1(秘境之眼)栏目播出了用红外相机在江西齐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红腿长吻松鼠在林中觅食松子的视频。请完成下面小题。
4.红腿长吻松鼠在林中觅食松子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物能运动 B.生物能繁殖
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进行呼吸
5.下列松树具有而松鼠没有的细胞结构是(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4.C
5.A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分析】(1)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4.红腿长吻松鼠以松子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维持生存,对应的生物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5.松树属于植物,松鼠属于动物,结合分析可知,松树具有而松鼠没有的细胞结构是细胞壁,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2024七上·柴桑月考)小明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发现了视野中的一个污点,若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可能位于(  )
A.目镜 B.物镜 C.粗准焦螺旋 D.装片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由题文可知,移动装片,污点移动,则污点可能位于装片,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污点一般只出现在物镜、目镜和玻片标本(装片)上。
7.(2024七上·柴桑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鳞茎表皮细胞,在光线较弱时,应该选用(  )
A.较小光圈 凹面镜 B.较大光圈 凹面镜
C.较小光圈 平面镜 D.较大光圈 平面镜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当外界光线弱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小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平面镜,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可以调节视野明亮程度的有反光镜、遮光器。
8.(2024七上·柴桑月考)绘制生物图时,下列用来表示图中较暗部分的是(  )
A.铅笔直线 B.铅笔涂黑 C.铅笔细点 D.铅笔斜线
【答案】C
【知识点】绘图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绘制生物图时,铅笔细点表示图中较暗部分,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
②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用铅笔轻轻画出细胞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④一般在图的右侧注文字说明。用尺子引出指示线,在线旁注字。Θ在图的下方要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9.(2024七上·柴桑月考)同学们用望远镜看远处的鸟。这些同学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观察法 C.归纳法 D.建构模型法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由题文可知,同学们借助望远镜对鸟进行观察,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归纳法是指从个别事实中归纳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4)建构模型法是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模拟和分析实际问题,以预测、解释或优化系统行为和性能的方法。
10.(2024七上·柴桑月考)若要观察叶绿体,可以选取的材料是(  )
A.洋葱鳞片叶 B.花生仁 C.菠菜叶 D.西瓜瓤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虽然洋葱鳞片叶、花生仁、菠菜叶和西瓜瓤都是植物,但只有菠菜叶是绿色,因此若要观察叶绿体,可以选取的材料是菠菜叶,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
11.(2024七上·柴桑月考)杜鹃花(映山红)是江西省的省花,构成杜鹃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液泡 C.细胞质 D.细胞核
【答案】A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
12.(2024七上·柴桑月考)小明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实验中,在载玻片上写上江西的“江”字,在低倍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放大的(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像是倒立(上下左右均颠倒)放大的像。在载玻片上写上江西的“江”字,则在低倍镜的视野中会看到放大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显微镜观察到的物像是倒像(物像旋转180度)。
13.(2024七上·柴桑月考)某同学课后做了如图所示的动物细胞模型,其中结构标注错误的是(  )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液泡 D.细胞核
【答案】C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制作细胞模型
【解析】【解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题图中错误的是液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14.(2024七上·柴桑月考)植物叶的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下图表示其中几种常见的排列方式,这样排列有利于植物(  )
A.呼吸 B.接受光照
C.繁殖 D.排出代谢废物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植物从外界吸收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叶片的排列方式可以最大化地接受阳光照射,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例如,对生叶和互生叶能够确保每片叶子都能获得充足的阳光,而轮生叶则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最大化叶片数量,从而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5.(2024七上·柴桑月考)在使用显微镜时,有图示的目镜和物镜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的物像形态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  )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③和④ D.③和⑥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A的放大倍数是5×10=50倍,B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C的放大倍数是25×10=250倍,D的放大倍数是25×40=1000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因此要使被观察的物体的物像形态最大,应选择的镜头组合为D(③和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是5倍目镜,②是10倍目镜,③是25倍目镜,④是10倍物镜,⑤是25倍物镜,⑥是40倍物镜。
16.(2024七上·柴桑月考)盖盖玻片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关键步骤之一。下图所示各项中,盖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临时装片时,正确盖盖玻片的步骤是至关重要的,以避免产生气泡。正确的操作应该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使盖玻片与载玻片形成一个小角度,这样可以减少或避免气泡的产生。选项B、C、D操作均不规范,很容易产生气泡,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分析】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
①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要适量,水滴太小容易产生气泡或干涸,水滴太大容易溢出载玻片而污染显微镜);
③取材、展平: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可以用刀片纵横划数刀,形成0.5cm×0.5cm大小的正方形),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
④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
⑤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2滴碘液,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
17.(2024七上·柴桑月考)制作细胞临时装片时,下列操作目的与操作所用工具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解剖针
B.擦载玻片——纱布
C.夹取盖玻片——镊子
D.滴清水——滴管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通常使用消毒牙签轻轻地在口腔内侧壁(如颊部)上刮取几下,以获取足够的细胞样本。解剖针由于其尖锐且可能带有细菌或其他污染物,不适合用于此操作,可能会损伤口腔粘膜或导致样本污染,A符合题意;
B、使用干净的纱布轻轻擦拭载玻片表面,可以去除灰尘和杂质,使载玻片变得干净透明,B不符合题意;
C、使用镊子夹取盖玻片,可以精确地控制盖玻片的位置和角度,确保它平稳地覆盖在样本上,C不符合题意;
D、使用滴管可以精确地控制滴加液体的量和位置,确保样本被均匀地覆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熟记操作目的与操作所用工具对应关系。
18.(2024七上·柴桑月考)“青青柔蔓绕修篁,刷翠成花着处芳”描写的是我们熟悉的牵牛花。牵牛花有蓝色、粉色、紫色等不同花色,这主要与细胞中的花青素有关,花青素主要储存在细胞的(  )
A.细胞核 B.叶绿体 C.细胞膜 D.液泡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牵牛花有蓝色、粉色、紫色等不同花色,这主要与细胞中的花青素有关,结合分析可知,花青素主要储存在细胞的液泡,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2)叶绿体能够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它制造的糖类等有机物中。
(3)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4)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
19.(2024七上·柴桑月考)如图是显微镜视野中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视野中的黑色大圆圈是细胞核
B.刮取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较均匀
C.出现图示的现象与盖盖玻片有关
D.视野中可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
【答案】A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A、根据分析和题图可知,视野中出现的黑色大圆圈是气泡,A符合题意;
B、题图中的细胞分散,没有重叠,则说明刮取的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涂抹较均匀,B不符合题意;
C、由A分析可知,影响观察细胞的黑色大圆圈是气泡,气泡的产生与盖盖玻片有关,C不符合题意;
D、由题文可知,观察的细胞是人口腔上皮细胞,则视野中可观察到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膜,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20.(2024七上·柴桑月考)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流程是③→①→②→④
B.步骤②的目的是防止物镜接触玻片
C.步骤③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标志着对光完成
D.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细准焦螺旋继续寻找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结 合分析可知,显微镜操作的正确流程是③→①→②→④,A不符合题意;
B、步骤②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防止物镜镜头与玻片接触, B不符合题意;
C、步骤③中,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同时也标志着对光完成,C不符合题意;
D、步骤④中若找不到物像,应转动粗准焦螺旋继续寻找,直到看清物像为止,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图中:①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正面朝上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
③对光调光。
④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另一只眼要睁开,便于画图),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21.(2024七上·柴桑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珊瑚虫大多群居生活,虽然虫体会一代代死去,但是他们分泌的外壳却堆积在一起,慢慢形成千姿百态的珊瑚,进而形成珊瑚礁。珊瑚虫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藻类的生存需要阳光和温暖的环境,珊瑚堆积得越高,越有利于藻类的生存。此外,在这片海洋中,海草也是常见的生物之一,它们柔软的叶片随水流摇曳,为许多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庇护的场所。
(1)珊瑚虫是生物吗?   (填“是”或“不是”),请说出一条理由:    。
(2)珊瑚虫一般在温暖的浅水区生活,依靠藻类给它提供   ,进行呼吸。
(3)某同学取海草制成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   、液泡和   。
【答案】(1)是;珊瑚虫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2)氧气
(3)细胞壁;叶绿体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1)由题文可知,珊瑚虫能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珊瑚虫能排出的废物,需要氧气,可见珊瑚虫属于生物。
(2)题文写道“珊瑚虫与藻类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因此珊瑚虫一般在温暖的浅水区生活,依靠藻类给它提供氧气,进行呼吸。
(3)海草属于植物,结合分析可知,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分析】(1)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1)根据“珊瑚虫身体微小,口周围长着许多小触手,用来捕获海洋中的微小生物;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可知,珊瑚虫需要营养、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需要呼吸,属于生物。
(2)珊瑚虫与藻类植物生活在一起,这些藻类从珊瑚虫排出的废物中获取营养物质,同时给珊瑚虫提供氧气,进行呼吸。
(3)海草属于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海草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叶绿体和液泡。
22.(2024七上·柴桑月考)写出下列俗语或诗句描写的生物的主要特征。
(1)朵朵葵花向太阳——生物能   。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生物能   。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具有   的特性。
(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生物具有   的特性。
(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生物的生活需要   。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生物能   。
【答案】(1)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生长发育繁殖
(3)遗传
(4)变异
(5)物质和能量
(6)生长发育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葵花向阳生长的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光照刺激的一种反应,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述的是生物在灾难后能恢复生长,繁衍后代,延续生命,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3)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指种植瓜类植物会得到瓜类果实,种植豆类植物会得到豆类果实,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都有遗传的特性。
(4)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的是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都有变异的特性。
(5)向阳花木易为春,是指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好,发芽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描述的是红豆植株通过生长长出新的枝条,体现的生物基本特征是生物能生长、发育。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繁花朵朵向太阳”,说明葵花因受到光的照射,向光的方向生长,说明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对植物生命周期的真实写照。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发育和繁殖的特征。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说明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4)“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描述的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孩子性格、特点各不相同,属于变异现象。
(5)“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的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因为没有树木的遮挡,能先看到月亮的投影:而迎着阳光的花木,光照自然好得多,所以发芽就早,最容易形成春天的景象。这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6)“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发育的特征。
23.(2024七上·柴桑月考)观察双目显微镜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光时,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将载物台降到最低处,转动[2]   ,使低倍物镜对准   。
(2)调光时,调节[1]   间距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3)单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   上升或下降,而双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使[4]   上升或下降。
(4)当视野中物像不清晰时,转动[6]   使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1)转换器;通光孔
(2)目镜
(3)镜筒;载物台
(4)细准焦螺旋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在双目显微镜的操作中,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转动[2]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调节两个[1]目镜间的距离,使之与瞳距相匹配,确保它们与观察者的瞳孔间距相匹配,这样可以避免眼睛疲劳和视觉不适。
(3)在单目显微镜的操作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或上升。在双目显微镜的操作中,转动粗准焦螺旋,使[4]载物台上升或下降。
(4)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因此当视野中物像不清晰时,转动[6]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分析】图中:1目镜,2转换器,3物镜,4载物台,5粗准焦螺旋,6细准焦螺旋。
(1)使用双目显微镜时,首先需要将显微镜放置在稳固的工作台上。对光时,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将载物台降到最低处,转动[2]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将两只目镜完全分开到最大位置,用左右眼同时观察,然后将两只目镜向中间收缩,直到两只眼睛同时看见且只看见一个圆形视野,记录下观察筒上方、目镜下方的一个50-70的示数,此示数为瞳距。记下这个瞳距,在下次观察或者在别的显微镜观察时,直接调至这个示数即可。因此,调节两个[1]目镜间距以适应瞳距。
(3)单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可以使镜筒上升或下降,以此来调节焦距。而双目显微镜调焦是转动粗准焦螺旋让显微镜[4]载物台快速地上下移动。
(4)[6]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24.(2024七上·柴桑月考)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通过观察发现,除   外,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是由   构成的。
(2)若图甲是用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则放大倍数是   倍。
(3)图乙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的结构是[1]   ,在它的外面还有6这一结构对细胞起   和   作用。
(4)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4]   。
【答案】(1)病毒;细胞
(2)400
(3)细胞膜;保护;支持
(4)液泡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除病毒外,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因此若图甲是用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则放大倍数是10×40=400倍。
(3)最外面是一层较薄的壁,叫[6]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1]细胞膜。
(4)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可见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4]液泡。
【分析】图中:甲表示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乙表示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1细胞膜,2细胞质,3细胞核,4液泡,5叶绿体,6细胞壁。
(1)人们通过观察发现,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无论是植物、动物,还是细菌、真菌,它们都遵循这一基本规律。病毒是一种特殊的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而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共同决定的。若图甲是用10×目镜和40×物镜组合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则放大倍数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即10×40=400倍。
(3)图乙中,1是细胞膜,它在光学显微镜下是不易看清楚的。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它非常薄且透明,因此难以直接观察。然而,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方法,如电子显微镜或染色等,来间接观察细胞膜。此外,6是细胞壁,它位于细胞膜的外侧,对细胞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
(4)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汁液主要来自4液泡。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它内部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各种物质,如糖分、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这些物质使得液泡具有不同的味道和颜色。当我们挤压水果时,液泡中的细胞液就会被挤压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果汁。
25.(2024七上·柴桑月考)结合“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两实验的第一步都是用洁净的   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而第二步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在载玻片的中央滴的是   。
(2)盖盖玻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再缓缓地盖在被观察的材料上,避免产生   。
(3)染色: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   ,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   。
【答案】(1)纱布;清水;生理盐水
(2)气泡
(3)碘液;标本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1)两个实验的第一步骤: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第二步骤:将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第二步骤: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2)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
(3)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目的是突出细胞核,便于观察细胞结构。
【分析】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1)两个实验的过程基本相同,第一步都是用干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由于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浓度不同,因此第二步,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生理盐水,而在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中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2)盖盖玻片的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再缓缓地盖在被观察的材料上,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产生气泡,视野中若看到边缘黑中间白的则为气泡,是由于盖盖玻片不规范造成的。
(3)染色的方法是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