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资源简介

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4七上·襄都月考)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比较法 C.推测法 D.实验法
【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根据题文可知,科研人员借助红外相机对大熊猫进行拍摄,则结合分析可知,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方法。
(3)推测法是一种通过已知信息来预测未知结果的方法。
(4)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生物的是(  )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指一位老翁穿着防雨的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边钓鱼,周围是飘飘洒洒的雪花,可见有写到生物“翁”,A不符合题意;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但没有直接写到生物,B符合题意;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指春日清晨,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可见写到的生物是“鸟”,C不符合题意;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指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可见写到的生物是“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2024七上·襄都月考)“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散文《春》里的这段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  )
A.能从外界摄取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段描述中,树木开花是生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征,D正确。
故选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2024七上·襄都月考)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能否运动 B.能否长大
C.是否具有生命现象 D.是否有细胞结构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运动并非是生物独有的特性,也并非是非生物独有的特性。例如,非生物的汽车能运动,生物的植物通常不能运动,A不符合题意;
B、长大并非是生物独有的特性。例如,非生物钟乳石的变大等等,B不符合题意;
C、生命现象是生物独有的特性,包括分析中的生物特征,而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不需要明确对象
B.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C.观察要有明确目的
D.观察不用做记录
【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需要明确观察对象。明确观察对象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资源浪费,而且还能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是相关且有用的,A不符合题意;
B、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不一定相同,这是因为观察者的视角、方法和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观察结果,B不符合题意;
C、观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确保观察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后续的分析和结论都围绕着这一目的展开,C符合题意;
D、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6.(2024七上·襄都月考)每年11月份,鸬鹚、黑脸琵鹭等多种候鸟陆续南归,到深圳湾越冬,成群嬉戏觅食,场面壮观,引起了广泛关注。用望远镜或摄像机记录候鸟捕食过程:运用的方法是(  )
A.描写记录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由题文可知,是借助望远镜对候鸟进行记录,则结合分析可知,这种科学方法是观察法,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描写记录法是对事物、场景、人物等进行详细描绘和记录的方法,通过文字将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2)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4)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7.(2024七上·襄都月考)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日和煦 B.夏荷绽放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夏荷绽放”包含生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生命现象;而“春日和煦”、“秋风送爽”、“冬雪飞舞”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2024七上·襄都月考)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①和⑥ D.③和④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的放大倍数为:40×5=200(倍);B的放大倍数为:10×5=50(倍);C放大倍数为:5×5=25(倍);D放大倍数为:40×12.5=500(倍)。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①和⑥,因此C视野中细胞的数目最多,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3)①是5倍目镜,②是10倍目镜,③是12.5倍目镜;④是40倍物镜,⑤10倍物镜,⑥是5倍物镜。
9.(2024七上·襄都月考)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A.视野 B.目镜 C.粗准焦螺旋 D.物镜
【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0.(2024七上·襄都月考)小兰同学用显微镜观察香茄果肉细胞时,看到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并移动标本后,污点仍在原来的地方,请你帮忙判断:这个污点可能在(  )
A.日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D.反光镜上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的位置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题目中提到,小兰同学在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尝试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但污点的位置没有变化。根据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原理,如果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后,污点位置不变,那么可以排除污点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的可能性。因此,这个污点最可能的位置是在物镜上。B正确。
故选B。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11.(2024七上·襄都月考)数码液晶显微镜是在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将视野中的画面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投射在液晶屏上,便于拍照和录像。下列有关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物镜和目镜 B.成像原理没有变
C.能完成高倍镜和低倍镜的转换 D.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CD、数码液晶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一样,都具有物镜和目镜,也都具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也都能完成高倍镜和低倍镜的转换,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然后将视野中的画面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投射在液晶屏上,尽管数码液晶显微镜增加了电子显示和记录功能,但这并不改变其基本的成像原理,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2.(2024七上·襄都月考)某同学在使用双目显微镜对光调光时,打开电源开关,将光源调节旋钮调到了最大,底光源已经最亮,可视野内依旧是完全黑暗的,这可能是由于(  )
A.两目镜间的距离太近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镜头的放大倍数太小 D.载物台没有降到最低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两目镜间的距离主要影响观察者的舒适度及视野的重叠程度,与显微镜是否能够对光成功无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物镜是显微镜中负责将物体放大的关键部件,如果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就无法通过物镜进入显微镜内部,从而导致视野内完全黑暗,B符合题意;
C、镜头的放大倍数主要影响观察物体的放大程度,与显微镜是否能够对光成功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载物台的高度主要影响观察物体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与显微镜是否能够对光成功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13.(2024七上·襄都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怎样移动玻片标本才能使物像 位于视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 B.向右下方 C.向左下方 D.向右上方
【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故选B。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14.(2024七上·襄都月考)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其它设置均相同,绘出以下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确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C.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越暗,③的放大倍数最大,则③的视野最暗,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观察是先低倍镜再高倍镜,则结合分析可知,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B不符合题意;
C、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则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C符合题意;
D、根据细胞的大小可知,放大倍数由大到小的是③①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放大倍数由大到小的是③、①、②。
15.(2024七上·襄都月考)如图所示,挑取番茄的果肉细胞制成的是(  )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以上三者
【答案】C
【知识点】玻片标本的类型
【解析】【解答】结合题文、题图和分析可知,挑取番茄的果肉细胞制成的是装片,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个体微小的生物也可直接制成装片。
切片:用从生物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制成。
16.(2024七上·襄都月考)为改善菠菜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显微镜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视野过暗——改用小光圈
B.细胞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
C.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
D.有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规范
【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当视野过暗时,为了增加光线进入显微镜,应改用大光圈以增加光线的透过量,A符合题意;
B、在制作装片时,应将材料完全展平,以避免细胞重叠,B不符合题意;
C、取材过厚会导致光线难以穿透,使得观察效果不佳,因此当发现取材过厚时,应重新取材以获得更薄、更透明的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菠菜叶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当外界光线弱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小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平面镜。
(2)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7.(2024七上·襄都月考)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材料器具(  )
A.载玻片、盖玻片 B.镊子、吸水纸
C.清水、稀碘液 D.生理盐水、消毒牙签
【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观察并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洋葱鳞片叶,清水,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解剖针,还应该有 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不需要生理盐水、消毒牙签。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不需要生理盐水。
18.(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有关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别细胞和气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泡有黑色的厚边
B.细胞数目多,气泡数目少
C.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
D.气泡中央明亮,无细胞结构
【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气泡有黑色的厚边。这是正确的,气泡在显微镜下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且较宽,这是因为光线在气泡边缘发生折射,导致边缘看起来更黑,A正确。
B:细胞数目多,气泡数目少。这个选项不正确。细胞和气泡的数目多少并不能作为区分它们的标准,因为这取决于样本的制备和观察的区域。在某些情况下,气泡的数量可能比细胞多,尤其是在样本制备过程中操作不当的情况下,B不正确。
C: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这是正确的,气泡是由于空气或气体在样本中形成,因此它们在受到压力时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则不会,C正确。
D:气泡中央明亮,无细胞结构。这也是正确的,气泡内部为空,因此在显微镜下看起来中央明亮,且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气泡与细胞:
19.(2024七上·襄都月考)画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时,较暗的部分应怎样表示(  )
A.用铅笔涂黑 B.用铅笔勾画
C.用钢笔点较密的细点 D.用铅笔点较密的细点
【答案】D
【知识点】绘图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较暗的部分应怎样表示用铅笔点较密的细点,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
②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用铅笔轻轻画出细胞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④一般在图的右侧注文字说明。用尺子引出指示线,在线旁注字。
⑤在图的下方要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20.(2024七上·襄都月考)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给细胞染色 B.使细胞失水
C.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D.杀死细胞
【答案】C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使用基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的原理。当细胞处于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的环境中时,细胞既不会吸水膨胀也不会失水皱缩,从而保持其正常的形态。因此,使用生理盐水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1.(2024七上·襄都月考)“人体的200多种细胞,其基本结构和内部组成都很相似”,这是指这些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虽然人体细胞的形态不尽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它们一般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和④细胞核,不具有①细胞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等等,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等等)、细胞核。
22.(2024七上·襄都月考)在生物实践活动中,某小组的同学选用了以下材料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其中最适合模拟细胞核的是(  )
A.葡萄 B.韭菜 C.食用琼脂 D.塑料袋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制作细胞模型
23.(2024七上·襄都月考)以下实验材料中,不能观察到细胞壁的是(  )
A.番茄果肉 B.菠菜叶肉
C.洋葱根尖 D.人的口腔上皮
【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番茄细胞、菠菜叶肉和洋葱根尖都属于植物细胞,而人的口腔上皮属于动物细胞。结合分析可知,不能观察到细胞壁的是人的口腔上皮,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24.(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B.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因此,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AB错误。
CD.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膜在动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但是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官,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是细胞膜以内的结构,细胞核和线粒体之间的位置是并列关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膜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25.(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物质中能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脂肪 ④氧气 ⑤蛋白质 ⑥糖类
A.①③⑤ B.②③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答案】C
【知识点】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
【解析】【解答】①水、②无机盐和④氧气属于无机物。⑥糖类、③脂肪和⑤蛋白质属于有机物,能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物,如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碳元素;另一类是有机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26.(2024七上·襄都月考)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专门生长在盐碱地的品种,耐盐度可达到6%~7%。海水稻根部细胞中控制无机盐进出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 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海水稻根部细胞中控制无机盐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C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7.(2024七上·襄都月考)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静脉滴注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患者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患者细胞中的哪一结构中完成的(  )
A.细胞 B.线粒体 C.染色体 D.细胞膜
【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题文中问的是细胞中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可见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静脉滴注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患者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中完成的,B符合题意;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与能量转换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与能量转换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8.(2024七上·襄都月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所以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9.(2024七上·襄都月考)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膜的流动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质的流动是细胞内部物质运动和代谢的一个重要过程,但它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细胞核位置的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围绕在细胞的外围,而细胞核则位于细胞内部,因此细胞膜的流动性不会直接影响细胞核的位置,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的位置更多地受到细胞内部结构和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通常占细胞的大部分体积。由于液泡内充满了水分和溶解的物质,它会对周围的细胞结构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导致细胞核被挤压到细胞的一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
30.(2024七上·襄都月考)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分解PI
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物质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阻止PI的进入
【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活细胞在PI溶液中浸泡时,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如果将PI直接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则会被着色,这说明活细胞的细胞核本身并不能分解PI,A不符合题意;
B、由题文可知,PI能对细胞死活的鉴别作用,没有提到能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物质的差异,B不符合题意;
C、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说明PI能染色死细胞的细胞核,同时死细胞的细胞膜功能不正常。将活细胞浸泡PI中,其细胞核不着色,说明PI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说明PI能染色活细胞的细胞核。因此将PI应用于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C符合题意;
D、并非所有活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同时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与控制物质的进出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1.(2024七上·襄都月考)学过《生物的特征》这节课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观察生物,发现了它们身上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秋天到了,银杏树的绿叶逐渐变成黄褐色,并纷纷飘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
(2)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虽然都开喇叭状的花,但花色却有紫、白、粉和红等不同的颜色,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   的特性。
(3)草丛里的小鸟被惊扰后,迅速飞走,体现了生物能对   作出反应。
(4)草坪上,喜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5)常在学校食堂觅食的那只小橘猫,也在不经意间慢慢由小长大,竟然还生下3只小猫,体现了生物能   和   。
(6)除病毒外,校园里的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答案】(1)废物
(2)变异
(3)刺激
(4)营养物质
(5)生长;繁殖
(6)细胞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落叶能带走植物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秋天到了,银杏树的绿叶逐渐变成黄褐色,并纷纷飘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这些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可见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虽然都开喇叭状的花,但花色却有紫、白、粉和红等不同的颜色,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生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可见草丛里的小鸟被惊扰后,迅速飞走,体现了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可见草坪上,喜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5)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可见常在学校食堂觅食的那只小橘猫,也在不经意间慢慢由小长大,竟然还生下3只小猫,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除病毒外,校园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秋天到了,银杏树的绿叶逐渐变成黄褐色,并纷纷飘落,落叶可以带走植物体内的废物,这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
(2)牵牛花都开喇叭状的花,这是它们的遗传特性,但花色有紫、白、粉、红等,这又是它们在遗传基础上发生的变异,因此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草丛中的小鸟被惊扰后迅速飞走,这是小鸟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反应,因此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草坪上,喜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这一行为是喜鹊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因此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5)经常在学校食堂觅食的那只小橘猫,也慢慢由小长大,这是它的生长过程,而它竟然还生了3只小猫,这是它的繁殖过程,因此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校园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2.(2024七上·襄都月考)图1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的某些步骤;图2表示用显微镜观察该临时装片时的视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用图中序号表示)   。
(2)步骤③和步骤①分别滴加的是   和   。
(3)洋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存在于细胞的   中。
(4)在洋葱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5)图2视野中边缘黑色的圆形结构是   。为避免该现象出现,应采用下图中的方式来盖盖玻片   。
A. B. C. D.
【答案】(1)③⑤④②①
(2)清水;碘液
(3)液泡
(4)细胞核
(5)气泡;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擦→③滴→⑤撕→④展→②盖→①染和吸。
(2)步骤③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步骤①染和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
(3)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可见洋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4)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等)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在洋葱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5)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可见图2视野中边缘黑色的圆形结构是气泡。
正确的盖盖玻片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图中:①染和吸、②盖、③滴、④展、⑤撕。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图1中的实验步骤顺序是:③滴、⑤撕、④展、②盖、①染和吸。
(2)步骤③滴是清水,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步骤①的染色,滴是碘液,便于观察。
(3)洋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分等,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其中含有细胞液,包括水分、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等。
(4)在洋葱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它决定了细胞的遗传特性和功能。在染色过程中,细胞核会吸收更多的碘液,因此染色更深。
(5)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是气泡。盖的操作方法: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水会沿玻片向两边散开,然后缓缓放平后,水从一侧赶向另一侧,就不容易产生气泡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图   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   是植物细胞模式图。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   、   和   。
(3)洋葱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   。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撕取它的   表皮。
【答案】(1)乙;甲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⑥;细胞壁
(4)内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甲中有①液泡、⑦叶绿体和⑥细胞壁,图乙没有①液泡、⑦叶绿体和⑥细胞壁,则图甲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
(2)结合分析可知,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最外面是一层较薄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可见洋葱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⑥细胞壁。
在植物细胞中,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细胞膜。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将它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分析】(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2)图中: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线粒体,④细胞质,⑤细胞膜,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1)图乙的结构中有①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所以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甲是植物细胞模式图。
(2)结合题图可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都包括:②细胞核,④细胞质,⑤细胞膜。
(3)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可见,洋葱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⑥细胞壁;而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紧贴细胞壁,不易被看到。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撕取较薄、透明的内表皮,方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
34.(2024七上·襄都月考)我国科学家在北极狼的身上提取了皮肤样本,利用“某种技术”成功培育了一只“小玛雅”。下图甲是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种技术”指的是   ;利用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应与   (填“北极狼”或“雌性犬”)更相似,理由是   。
(2)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的发育提供场所,因此该比格犬必须为   性。
(3)科学家用玻璃针将一只变形虫切割为a、b两部分(如图乙)开展探究实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科学家发现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失去摄食行为并逐渐死亡。该实验说明   。
【答案】(1)克隆;北极狼;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或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雌
(3)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生殖而产生的遗传上均一的生物群,即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组成的一群细胞或者生物个体。结合题图可知,“某种技术”指的是克隆。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其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的遗传信息来源于北极狼提供的细胞核,因此利用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应与北极狼更相似,理由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或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雌性的生殖器官。因此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的发育提供场所,因此该比格犬必须为雌性。
(3)a部分和b部分的区别是a部分有细胞核,而b部分没有细胞核。在适宜条件下培养,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失去摄食行为并逐渐死亡。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分析】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其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挥、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题中的“某种技术”指的是克隆技术。分析图可知,图中应用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属于克隆技术,因此,“小玛雅”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是一只北极狼,细胞核中含有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小玛雅”的主要性状最像提供细胞核的北极狼。
(2)哺乳动物进行胎生,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熟,因此,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胚胎的发育提供场所子宫,因此该比格犬必须是雌性。
(3)a、b两组的自变量是细胞核的有无;适宜条件下培养,科学家发现: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逐渐失去摄食行为并死亡。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 / 1河北省邢台市襄都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学试题
1.(2024七上·襄都月考)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科研人员利用红外相机拍摄大熊猫的活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比较法 C.推测法 D.实验法
2.(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生物的是(  )
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2024七上·襄都月考)“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散文《春》里的这段描述体现了生物的哪项基本特征(  )
A.能从外界摄取营养 B.能进行呼吸
C.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 D.能生长和繁殖
4.(2024七上·襄都月考)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  )
A.能否运动 B.能否长大
C.是否具有生命现象 D.是否有细胞结构
5.(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有关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不需要明确对象
B.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一定相同
C.观察要有明确目的
D.观察不用做记录
6.(2024七上·襄都月考)每年11月份,鸬鹚、黑脸琵鹭等多种候鸟陆续南归,到深圳湾越冬,成群嬉戏觅食,场面壮观,引起了广泛关注。用望远镜或摄像机记录候鸟捕食过程:运用的方法是(  )
A.描写记录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7.(2024七上·襄都月考)风吹麦浪,稻花飘香,夏蝉低吟,鸟儿浅唱……万千生物演绎着生命奇迹,诠释了强大而神秘的生命力量。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春日和煦 B.夏荷绽放 C.秋风送爽 D.冬雪飞舞
8.(2024七上·襄都月考)用显微镜观察蚕豆叶表皮临时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在下列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中应选择(  )
A.①和④ B.②和⑥ C.①和⑥ D.③和④
9.(2024七上·襄都月考)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A.视野 B.目镜 C.粗准焦螺旋 D.物镜
10.(2024七上·襄都月考)小兰同学用显微镜观察香茄果肉细胞时,看到一个污点,他转动目镜,并移动标本后,污点仍在原来的地方,请你帮忙判断:这个污点可能在(  )
A.日镜上 B.物镜上 C.玻片标本上 D.反光镜上
11.(2024七上·襄都月考)数码液晶显微镜是在传统光学显微镜的基础上,将视野中的画面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投射在液晶屏上,便于拍照和录像。下列有关数码液晶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没有物镜和目镜 B.成像原理没有变
C.能完成高倍镜和低倍镜的转换 D.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12.(2024七上·襄都月考)某同学在使用双目显微镜对光调光时,打开电源开关,将光源调节旋钮调到了最大,底光源已经最亮,可视野内依旧是完全黑暗的,这可能是由于(  )
A.两目镜间的距离太近 B.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
C.镜头的放大倍数太小 D.载物台没有降到最低
13.(2024七上·襄都月考)使用显微镜观察时,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怎样移动玻片标本才能使物像 位于视野的中央(  )
A.向左上方 B.向右下方 C.向左下方 D.向右上方
14.(2024七上·襄都月考)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三次,每次仅调整物镜和准焦螺旋,其它设置均相同,绘出以下各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时视野最暗的是②
B.正确观察顺序是③①②
C.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
D.放大倍数从高到低依次是②①③
15.(2024七上·襄都月考)如图所示,挑取番茄的果肉细胞制成的是(  )
A.切片 B.涂片 C.装片 D.以上三者
16.(2024七上·襄都月考)为改善菠菜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显微镜观察效果,下列提出的改进建议不合理的是(  )
A.视野过暗——改用小光圈
B.细胞有重叠——材料应完全展平
C.取材过厚——应重新取材
D.有气泡——盖盖玻片时应规范
17.(2024七上·襄都月考)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不需要用到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材料器具(  )
A.载玻片、盖玻片 B.镊子、吸水纸
C.清水、稀碘液 D.生理盐水、消毒牙签
18.(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有关在光学显微镜下区别细胞和气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泡有黑色的厚边
B.细胞数目多,气泡数目少
C.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
D.气泡中央明亮,无细胞结构
19.(2024七上·襄都月考)画生物细胞结构示意图时,较暗的部分应怎样表示(  )
A.用铅笔涂黑 B.用铅笔勾画
C.用钢笔点较密的细点 D.用铅笔点较密的细点
20.(2024七上·襄都月考)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  )
A.给细胞染色 B.使细胞失水
C.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D.杀死细胞
21.(2024七上·襄都月考)“人体的200多种细胞,其基本结构和内部组成都很相似”,这是指这些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细胞质 ④细胞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2024七上·襄都月考)在生物实践活动中,某小组的同学选用了以下材料制作动物细胞模型,其中最适合模拟细胞核的是(  )
A.葡萄 B.韭菜 C.食用琼脂 D.塑料袋
23.(2024七上·襄都月考)以下实验材料中,不能观察到细胞壁的是(  )
A.番茄果肉 B.菠菜叶肉
C.洋葱根尖 D.人的口腔上皮
24.(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
A. B.
C. D.
25.(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列物质中能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有机物是(  )
①水 ②无机盐 ③脂肪 ④氧气 ⑤蛋白质 ⑥糖类
A.①③⑤ B.②③④⑥ C.③⑤⑥ D.②④⑤⑥
26.(2024七上·襄都月考)袁隆平院士带领团队研发的海水稻,是专门生长在盐碱地的品种,耐盐度可达到6%~7%。海水稻根部细胞中控制无机盐进出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质 C.细胞膜 D.细胞壁
27.(2024七上·襄都月考)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静脉滴注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患者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患者细胞中的哪一结构中完成的(  )
A.细胞 B.线粒体 C.染色体 D.细胞膜
28.(2024七上·襄都月考)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在青蒿(一种植物)中发现了抗疟“利器”——青蒿素,而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  )
A.细胞壁 B.细胞核 C.细胞质 D.细胞膜
29.(2024七上·襄都月考)显微镜下观察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你会发现细胞核不在细胞的中央,而是位于细胞的一侧,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细胞质的流动 B.细胞膜的流动
C.细胞核的活动 D.液泡的挤压
30.(2024七上·襄都月考)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一定浓度的水溶性染色剂(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将活细胞浸泡其中,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因此可将PI应用于细胞死活的鉴别。其鉴别的基本原理是(  )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分解PI
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物质不同
C.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
D.活细胞的细胞壁能阻止PI的进入
31.(2024七上·襄都月考)学过《生物的特征》这节课后,同学们兴致勃勃地在校园里观察生物,发现了它们身上能体现出的生物特征。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秋天到了,银杏树的绿叶逐渐变成黄褐色,并纷纷飘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
(2)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虽然都开喇叭状的花,但花色却有紫、白、粉和红等不同的颜色,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   的特性。
(3)草丛里的小鸟被惊扰后,迅速飞走,体现了生物能对   作出反应。
(4)草坪上,喜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   。
(5)常在学校食堂觅食的那只小橘猫,也在不经意间慢慢由小长大,竟然还生下3只小猫,体现了生物能   和   。
(6)除病毒外,校园里的生物都是由   构成的。
32.(2024七上·襄都月考)图1表示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时的某些步骤;图2表示用显微镜观察该临时装片时的视野。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用图中序号表示)   。
(2)步骤③和步骤①分别滴加的是   和   。
(3)洋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存在于细胞的   中。
(4)在洋葱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   。
(5)图2视野中边缘黑色的圆形结构是   。为避免该现象出现,应采用下图中的方式来盖盖玻片   。
A. B. C. D.
33.(2024七上·襄都月考)下图是细胞的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图   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   是植物细胞模式图。
(2)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包括   、   和   。
(3)洋葱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 ]   。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   。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撕取它的   表皮。
34.(2024七上·襄都月考)我国科学家在北极狼的身上提取了皮肤样本,利用“某种技术”成功培育了一只“小玛雅”。下图甲是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某种技术”指的是   ;利用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应与   (填“北极狼”或“雌性犬”)更相似,理由是   。
(2)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的发育提供场所,因此该比格犬必须为   性。
(3)科学家用玻璃针将一只变形虫切割为a、b两部分(如图乙)开展探究实验。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科学家发现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失去摄食行为并逐渐死亡。该实验说明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根据题文可知,科研人员借助红外相机对大熊猫进行拍摄,则结合分析可知,这种研究方法属于观察法,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2)比较法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的方法。
(3)推测法是一种通过已知信息来预测未知结果的方法。
(4)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2.【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指一位老翁穿着防雨的蓑衣,戴着斗笠,独自在寒冷的江边钓鱼,周围是飘飘洒洒的雪花,可见有写到生物“翁”,A不符合题意;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都在天涯共相望,但没有直接写到生物,B符合题意;
C、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指春日清晨,不知不觉天已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叫声,可见写到的生物是“鸟”,C不符合题意;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是指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可见写到的生物是“花”,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答案】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段描述中,树木开花是生物生长和繁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体现了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特征,D正确。
故选D。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包括: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A、运动并非是生物独有的特性,也并非是非生物独有的特性。例如,非生物的汽车能运动,生物的植物通常不能运动,A不符合题意;
B、长大并非是生物独有的特性。例如,非生物钟乳石的变大等等,B不符合题意;
C、生命现象是生物独有的特性,包括分析中的生物特征,而非生物不具有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属于生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5.【答案】C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观察需要明确观察对象。明确观察对象不仅有助于集中注意力,避免资源浪费,而且还能确保收集到的数据是相关且有用的,A不符合题意;
B、观察对象相同,观察结果不一定相同,这是因为观察者的视角、方法和条件等因素都可能影响观察结果,B不符合题意;
C、观察需要有明确的目的,这样才能确保观察的方向和重点,以及后续的分析和结论都围绕着这一目的展开,C符合题意;
D、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从观察的结果中找寻规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并做好记录;对于耗时较长的观察,要有计划和耐心;观察过程中要积极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还需要同别人交流看法,进行讨论。
6.【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或利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由题文可知,是借助望远镜对候鸟进行记录,则结合分析可知,这种科学方法是观察法,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描写记录法是对事物、场景、人物等进行详细描绘和记录的方法,通过文字将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表现出来。
(2)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3)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的,通过访问、座谈、问卷、测验和查阅书面材料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对象的材料。
(4)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7.【答案】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结合分析可知:“夏荷绽放”包含生物,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的生命现象;而“春日和煦”、“秋风送爽”、“冬雪飞舞”不包含生物,没有生命现象。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的放大倍数为:40×5=200(倍);B的放大倍数为:10×5=50(倍);C放大倍数为:5×5=25(倍);D放大倍数为:40×12.5=500(倍)。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显微镜,应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的一组,放大倍数最小的是C①和⑥,因此C视野中细胞的数目最多,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一台显微镜的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
(3)①是5倍目镜,②是10倍目镜,③是12.5倍目镜;④是40倍物镜,⑤10倍物镜,⑥是5倍物镜。
9.【答案】D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当镜筒下降的时候,如果只注视目镜,我们看到不物镜的位置,就容易让物镜压碎了玻片标本,所以在镜筒下降时我们要注视物镜防止其压碎玻片标本。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2、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3、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
10.【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如果视野中出现污点,污点的位置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上。题目中提到,小兰同学在观察番茄果肉细胞时,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他尝试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但污点的位置没有变化。根据显微镜使用的基本原理,如果转动目镜或移动玻片标本后,污点位置不变,那么可以排除污点在目镜和玻片标本上的可能性。因此,这个污点最可能的位置是在物镜上。B正确。
故选B。
【分析】显微镜上出现污点,污点只可能在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中.判断方法:①旋转目镜,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目镜上,若动则在目镜上;②移动玻片标本,若污点不动则污点不在玻片标本上,若动则在玻片标本上;③既不在目镜上也不在玻片标本上,那么就一定在物镜上。
11.【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CD、数码液晶显微镜与单目显微镜和双目显微镜一样,都具有物镜和目镜,也都具有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也都能完成高倍镜和低倍镜的转换,A符合题意,CD不符合题意;
B、 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成像原理与传统光学显微镜是一致的,都是通过目镜和物镜放大物体,然后将视野中的画面通过光电转换技术投射在液晶屏上,尽管数码液晶显微镜增加了电子显示和记录功能,但这并不改变其基本的成像原理,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数码液晶显微镜的操作步骤与双目显微镜的基本一致。数码液晶显微镜可以直接在液晶屏上显示观察到的视野画面,为拍照和录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2.【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两目镜间的距离主要影响观察者的舒适度及视野的重叠程度,与显微镜是否能够对光成功无直接关系,A不符合题意;
B、物镜是显微镜中负责将物体放大的关键部件,如果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就无法通过物镜进入显微镜内部,从而导致视野内完全黑暗,B符合题意;
C、镜头的放大倍数主要影响观察物体的放大程度,与显微镜是否能够对光成功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载物台的高度主要影响观察物体与物镜之间的距离,与显微镜是否能够对光成功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双目显微镜的操作提示——对光调光:
①打开显微镜电源开关,确认载物台已经降到最低处、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②调节两个目镜间距离以适应瞳距,用光源调节旋钮调节视野亮度。
13.【答案】B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
故选B。
【分析】在显微镜中成的像是放大的倒像,如果发现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上方,它实际上位于玻片标本的左下方,所以要移到中央,应向右上方移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记忆: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看到的图形。
14.【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视野越暗,③的放大倍数最大,则③的视野最暗,A不符合题意;
B、显微镜观察是先低倍镜再高倍镜,则结合分析可知,正确观察顺序是②①③,B不符合题意;
C、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则观察视野③时可调节细准焦螺旋,C符合题意;
D、根据细胞的大小可知,放大倍数由大到小的是③①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放大倍数由大到小的是③、①、②。
15.【答案】C
【知识点】玻片标本的类型
【解析】【解答】结合题文、题图和分析可知,挑取番茄的果肉细胞制成的是装片,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装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个体微小的生物也可直接制成装片。
切片:用从生物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制成。
16.【答案】A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当视野过暗时,为了增加光线进入显微镜,应改用大光圈以增加光线的透过量,A符合题意;
B、在制作装片时,应将材料完全展平,以避免细胞重叠,B不符合题意;
C、取材过厚会导致光线难以穿透,使得观察效果不佳,因此当发现取材过厚时,应重新取材以获得更薄、更透明的材料,C不符合题意;
D、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菠菜叶表皮上,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1)当外界光线弱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大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凹面镜;当外界光线强时,使用遮光器中的小光圈和反光镜中的平面镜。
(2)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擦→滴→撕→展→盖→染→吸。
17.【答案】D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解:“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
“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
“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
“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
“吸”,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观察并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到的材料和用具有:洋葱鳞片叶,清水,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解剖针,还应该有 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不需要生理盐水、消毒牙签。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吸水也不会胀破,可以用清水不需要生理盐水。
18.【答案】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A:气泡有黑色的厚边。这是正确的,气泡在显微镜下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黑且较宽,这是因为光线在气泡边缘发生折射,导致边缘看起来更黑,A正确。
B:细胞数目多,气泡数目少。这个选项不正确。细胞和气泡的数目多少并不能作为区分它们的标准,因为这取决于样本的制备和观察的区域。在某些情况下,气泡的数量可能比细胞多,尤其是在样本制备过程中操作不当的情况下,B不正确。
C:用解剖针轻压盖玻片,气泡会变形。这是正确的,气泡是由于空气或气体在样本中形成,因此它们在受到压力时会变形或移动,而细胞则不会,C正确。
D:气泡中央明亮,无细胞结构。这也是正确的,气泡内部为空,因此在显微镜下看起来中央明亮,且没有细胞结构,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气泡与细胞:
19.【答案】D
【知识点】绘图的方法和要求
【解析】【解答】根据分析可知,较暗的部分应怎样表示用铅笔点较密的细点,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生物图的画法及注意事项:
①图的大小要适当,在纸上的位置要适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注字和书写图名。
②根据观察到的物像(不要照书画),用铅笔轻轻画出细胞轮廓,经过修改,再正式画好。务必使图形真实。
③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细点表示。越暗的地方细点应越多。
④一般在图的右侧注文字说明。用尺子引出指示线,在线旁注字。
⑤在图的下方要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20.【答案】C
【知识点】观察动物细胞
【解析】【解答】在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的使用基于细胞内外渗透压平衡的原理。当细胞处于与细胞内液渗透压相等的环境中时,细胞既不会吸水膨胀也不会失水皱缩,从而保持其正常的形态。因此,使用生理盐水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便于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形态特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①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③漱口→④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⑥盖盖玻片→⑦染色。
21.【答案】B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虽然人体细胞的形态不尽相同,但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它们一般都有②细胞膜、③细胞质和④细胞核,不具有①细胞壁,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等等,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等等)、细胞核。
22.【答案】A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制作细胞模型
23.【答案】D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
【解析】【解答】番茄细胞、菠菜叶肉和洋葱根尖都属于植物细胞,而人的口腔上皮属于动物细胞。结合分析可知,不能观察到细胞壁的是人的口腔上皮,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24.【答案】C
【知识点】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B.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因此,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故AB错误。
CD.动物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膜在动物细胞的最外层,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的功能,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但是细胞质内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官,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细胞质和细胞核都是细胞膜以内的结构,细胞核和线粒体之间的位置是并列关系,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其中,细胞膜位于细胞的最外层,起到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膜内、细胞核外的胶状物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核位于细胞质中,是细胞的遗传信息库,控制着细胞的生长、发育和遗传。
25.【答案】C
【知识点】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细胞生活需要的能量
【解析】【解答】①水、②无机盐和④氧气属于无机物。⑥糖类、③脂肪和⑤蛋白质属于有机物,能为细胞的生活提供能量,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物,如水和无机盐等简单的物质,这类物质一般不含碳元素;另一类是有机物,如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复杂的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26.【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 B不符合题意。
C.细胞膜是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具有保护、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海水稻根部细胞中控制无机盐进出的结构是细胞膜,C符合题意。
D.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与控制物质进出无关,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植物细胞中,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细胞的生活需要水和其他多种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进入细胞,都要经过细胞的边界--细胞膜。细胞膜将细胞的内部与外界分隔开来,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但是它并没有将细胞封闭起来。细胞膜有适于运输物质的结构,能够让细胞生活需要的物质进入细胞,而把有些物质挡在细胞外面。细胞在生活过程中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也要通过细胞膜排出。可见,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7.【答案】B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解答】A、细胞是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题文中问的是细胞中的结构,A不符合题意;
B、线粒体可以使细胞中的一些有机物,通过复杂的变化将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可见医生给危重病人吸氧,静脉滴注葡萄糖,归根到底是让患者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这一能量转换作用是在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中完成的,B符合题意;
C、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与能量转换无直接关系,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与能量转换无直接关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28.【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A.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所以青蒿细胞内指导青蒿素形成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B符合题意。
C.细胞质能够流动,加速物质的交换,C不符合题意。
D.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的进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中有一些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DNA是遗传物质,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每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量和形态是一定的。DNA呈双螺旋结构,它是细胞核中遗传信息的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29.【答案】D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A、细胞质的流动是细胞内部物质运动和代谢的一个重要过程,但它通常不会直接导致细胞核位置的改变,A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主要围绕在细胞的外围,而细胞核则位于细胞内部,因此细胞膜的流动性不会直接影响细胞核的位置,B不符合题意;
C、细胞核的位置更多地受到细胞内部结构和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在成熟的植物细胞中,液泡通常占细胞的大部分体积。由于液泡内充满了水分和溶解的物质,它会对周围的细胞结构产生压力。这种压力可以导致细胞核被挤压到细胞的一侧,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
30.【答案】C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
【解析】【解答】A、活细胞在PI溶液中浸泡时,其细胞核不着色,但如果将PI直接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则会被着色,这说明活细胞的细胞核本身并不能分解PI,A不符合题意;
B、由题文可知,PI能对细胞死活的鉴别作用,没有提到能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物质的差异,B不符合题意;
C、将死亡的细胞浸泡在PI中,细胞核会被着色,说明PI能染色死细胞的细胞核,同时死细胞的细胞膜功能不正常。将活细胞浸泡PI中,其细胞核不着色,说明PI不能通过细胞膜进入。将PI注入活细胞中,细胞核会被着色,说明PI能染色活细胞的细胞核。因此将PI应用于鉴别细胞死活的基本原理是活细胞的细胞膜能阻止PI的进入,C符合题意;
D、并非所有活细胞都具有细胞壁,同时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与控制物质的进出无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31.【答案】(1)废物
(2)变异
(3)刺激
(4)营养物质
(5)生长;繁殖
(6)细胞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1)落叶能带走植物产生的一部分废物,因此秋天到了,银杏树的绿叶逐渐变成黄褐色,并纷纷飘落,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2)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很多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特征,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又存在差异,这些就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可见牵牛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性植物,虽然都开喇叭状的花,但花色却有紫、白、粉和红等不同的颜色,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生物能够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可见草丛里的小鸟被惊扰后,迅速飞走,体现了生物能对刺激作出反应。
(4)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物质。可见草坪上,喜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5)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可见常在学校食堂觅食的那只小橘猫,也在不经意间慢慢由小长大,竟然还生下3只小猫,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可见除病毒外,校园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分析】生物的特征: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能够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1)秋天到了,银杏树的绿叶逐渐变成黄褐色,并纷纷飘落,落叶可以带走植物体内的废物,这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的特征。
(2)牵牛花都开喇叭状的花,这是它们的遗传特性,但花色有紫、白、粉、红等,这又是它们在遗传基础上发生的变异,因此体现了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3)草丛中的小鸟被惊扰后迅速飞走,这是小鸟对外部刺激作出的反应,因此体现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4)草坪上,喜鹊啄食草籽,也啄食吃草的小蚂蚱,这一行为是喜鹊为了获取食物而进行的,因此体现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5)经常在学校食堂觅食的那只小橘猫,也慢慢由小长大,这是它的生长过程,而它竟然还生了3只小猫,这是它的繁殖过程,因此体现了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校园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2.【答案】(1)③⑤④②①
(2)清水;碘液
(3)液泡
(4)细胞核
(5)气泡;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为擦→③滴→⑤撕→④展→②盖→①染和吸。
(2)步骤③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步骤①染和吸: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2滴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
(3)液泡内的液体称为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着无机盐、糖类、色素等多种物质。可见洋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它们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
(4)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碘液等)染成深色的物质,因此在洋葱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5)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可见图2视野中边缘黑色的圆形结构是气泡。
正确的盖盖玻片步骤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洋葱内表皮上,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
图中:①染和吸、②盖、③滴、④展、⑤撕。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图1中的实验步骤顺序是:③滴、⑤撕、④展、②盖、①染和吸。
(2)步骤③滴是清水,为了保持细胞原来的形态,步骤①的染色,滴是碘液,便于观察。
(3)洋葱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糖分等,它们主要存在于细胞的液泡中。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结构,其中含有细胞液,包括水分、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质等。
(4)在洋葱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DNA,它决定了细胞的遗传特性和功能。在染色过程中,细胞核会吸收更多的碘液,因此染色更深。
(5)边缘很黑、较宽,里面为空白的圆形或椭圆形,用镊子轻压盖玻片,会移动、变形,这是气泡。盖的操作方法:先用盖玻片的一侧接触水滴,水会沿玻片向两边散开,然后缓缓放平后,水从一侧赶向另一侧,就不容易产生气泡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33.【答案】(1)乙;甲
(2)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⑥;细胞壁
(4)内
【知识点】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图甲中有①液泡、⑦叶绿体和⑥细胞壁,图乙没有①液泡、⑦叶绿体和⑥细胞壁,则图甲是植物细胞模式图,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
(2)结合分析可知,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植物细胞最外面是一层较薄的壁,叫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可见洋葱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⑥细胞壁。
在植物细胞中,紧贴细胞壁内侧的一层膜非常薄,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叫细胞膜。
(4)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薄而透明的内表皮,将它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
【分析】(1)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内含液泡、线粒体,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细胞核。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内含线粒体)、细胞核。
(2)图中:①液泡,②细胞核,③线粒体,④细胞质,⑤细胞膜,⑥细胞壁,⑦叶绿体。
(1)图乙的结构中有①液泡,⑥细胞壁,⑦叶绿体,这是植物细胞特有的,所以图乙是动物细胞模式图,图甲是植物细胞模式图。
(2)结合题图可知,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共有的基本结构都包括:②细胞核,④细胞质,⑤细胞膜。
(3)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可见,洋葱细胞中起保护和支持作用的结构是⑥细胞壁;而在光学显微镜下不容易看清的结构是细胞膜,因为细胞膜紧贴细胞壁,不易被看到。
(4)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需要撕取较薄、透明的内表皮,方便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
34.【答案】(1)克隆;北极狼;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或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雌
(3)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克隆是指通过无性生殖而产生的遗传上均一的生物群,即具有完全相同的遗传组成的一群细胞或者生物个体。结合题图可知,“某种技术”指的是克隆。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其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的遗传信息来源于北极狼提供的细胞核,因此利用该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应与北极狼更相似,理由是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或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2)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子宫雌性的生殖器官。因此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的发育提供场所,因此该比格犬必须为雌性。
(3)a部分和b部分的区别是a部分有细胞核,而b部分没有细胞核。在适宜条件下培养,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失去摄食行为并逐渐死亡。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分析】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其中的DNA上有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包含了指挥、控制细胞中物质和能量变化的一系列指令,也是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
(1)题中的“某种技术”指的是克隆技术。分析图可知,图中应用了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等属于克隆技术,因此,“小玛雅”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出来的。“小玛雅”是一只北极狼,细胞核中含有主要的遗传物质,是遗传信息库,“小玛雅”的主要性状最像提供细胞核的北极狼。
(2)哺乳动物进行胎生,胚胎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成熟,因此,比格犬的作用是为A胚胎的发育提供场所子宫,因此该比格犬必须是雌性。
(3)a、b两组的自变量是细胞核的有无;适宜条件下培养,科学家发现:a部分仍然有摄食行为并逐渐恢复成一只完整的变形虫,b部分则逐渐失去摄食行为并死亡。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