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大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大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大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兴宁期末) 深秋初冬之际,鹏城异木棉、三角梅花竞相开放,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 B.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 鹏城异木棉、三角梅花竞相开放,植物开花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2024七上·兴宁期末)下列研究方法与全国人口普查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B.观察新鲜菠菜叶的横切面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D.了解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
【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运用的是实验法,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新鲜菠菜叶的横切面,运用了实验法和观察法,B不符合题意。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运用了实验法,C不符合题意。
D.了解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全国人口普查都运用了调查法,该方法与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相同,都为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题需要熟记: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①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②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③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2024七上·兴宁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的争斗,蔬菜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符合题意。
B.合作关系是指同种生物彼此协作,互惠互利,不符合题意。
C.寄生是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靠另一种生物上获取养料维持生活,不符合题意。
D.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生存,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4.(2024七上·兴宁期末) 虎皮兰是一种观赏植物,生命力强,象征着坚定与刚毅。关于虎皮兰与老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B.虎皮兰的叶和老虎的血液都属于器官
C.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答案】D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虎皮兰属于植物,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老虎属于动物,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不符合题意;
B、虎皮兰的叶属于器官,但老虎的血液属于组织,不符合题意;
C、虎皮兰属于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老虎属于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不符合题意;
D、虎皮兰和老虎都是由很多器官组成的,因此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2024七上·兴宁期末)天宫课堂中,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在荧光显微镜下会闪闪发光的心肌细胞。由心肌细胞构成的组织功能是(  )
A.保护和分泌 B.支持和连接
C.收缩和舒张 D.产生和传导兴奋
【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各组织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上皮组织主要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
结缔组织主要是由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6.(2024七上·兴宁期末)红心火龙果富含花青素,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细胞的(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细胞核
【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7.(2024七上·兴宁期末)《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收录物种135061个,其中包括65362种动物、39539种植物和24571种真菌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环境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65362种动物、39539种植物和24571种真菌等均体现了生物种类很多,是生物种类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①基因的多样性(也叫遗传多样性);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8.(2024七上·兴宁期末)下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与原细胞不相同
B.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过程③是细胞的分化
D.①②③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细胞的生长过程;②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③是细胞的分化过程。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可见,A说法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经过①过程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①过程为细胞生长,经过②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所以,②过程为细胞分裂的过程,B说法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经过过程③,细胞的形态等发生了改变,该过程为细胞分化的过程,C说法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①是细胞的生长过程;使得细胞体积变大;②是细胞的分裂过程,使得细胞数量增多;③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形成不同的组织,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9.(2024七上·兴宁期末)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得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或结构看起来越大,但同时视野的范围会变小,进入视野的光线也会减少,导致视野变暗。因此,要确定视野最暗的组合,需要找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0.(2024七上·兴宁期末)长期吸烟者肺功能受到影响,一旦患上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肺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答案】B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肺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按照一定次序构成的器官。B正确,A、C、D错误。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11.(2024七上·兴宁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的放大倍数模糊不清(见图5)。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甲和乙无螺纹,为目镜,丙和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即选择短的目镜乙和长的物镜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此部分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12.(2024七上·兴宁期末)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  )
A.吸收不到氧气 B.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吸收不到水 D.释放不了氧气
【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因此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故B是正确的.
故选:B.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思考作答.
13.(2024七上·兴宁期末)如图为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实验的某一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的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是因为叶片在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而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对淀粉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有或含有极少量的淀粉。褪去叶片中的绿色是该装置的主要作用之一。通过将该装置(通常是盛有酒精的烧杯并加热)用于处理叶片,可以使得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从而褪去叶片的绿色。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褪去绿色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叶片中其他物质(如淀粉)的变化情况。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的实验设计及其原理。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为了去除叶片的绿色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常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14.(2024七上·兴宁期末)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花生早播要覆盖地膜 ②阴雨天适当增加光照
③农田适时松土 ④合理密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花生早播要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直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效果有限,主要作用在于保温和防寒。
②阴雨天适当增加光照:阴雨天光照不足,适当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直接作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③农田适时松土: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呼吸,间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但不是直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
④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避免植株之间相互遮挡,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选项②和④是直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5.(2024七上·兴宁期末)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二氧化碳浓度不同(甲为0.03%,乙为0.1%)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均相同。这样的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即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A正确。B、甲丙两组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甲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3%,温度为30℃;丙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温度为20℃。由于存在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准确地判断是哪一个变量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同。所以,甲丙不能构成一组有效的对照实验。B错误。
C、乙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乙为30℃,丙为20℃)外,其他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浓度)均相同。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即只有一个变量不同,C正确。
D、根据A和C选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实验实际上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乙之间,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另一组是乙丙之间,变量是温度,D正确。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6.(2024七上·兴宁期末)超市往往喜欢将新鲜的火龙果用保鲜膜包裹起来,达到延长其保存的目的,这其中的原理是(  )
A.减少机械的损伤 B.保持膜内恒定的温度
C.减少水分流失 D.抑制呼吸作用
【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A、减少瓜果蔬菜机械损伤的办法通常是将瓜果分层摆放,或者为瓜果套上可以减震的泡沫,而不是用保鲜膜包起来,A错误;
B、用保鲜膜将水果包起来,会导致水果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无法向外散失,有可能会导致水果温度升高,所以这样做并不能使内部保持恒定的温度,B错误;
C、减少瓜果蔬菜水分的散失,也可以用保鲜膜将水果密封,但是这不是使水果长期保存的原因,如果想减少水分散失,可以为水果直接喷水,C错误;
D、用保鲜膜将水果密封达到保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密封使水果很难呼吸到空气,使水果的呼吸作用降低,从而减缓了水果的变质腐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保存的原理,一般情况下想要采摘之后的水果和蔬菜保存时间长,要想办法抑制水果和蔬菜的呼吸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氧气浓度,隔绝空气,降低温度等办法抑制呼吸作用。
17.(2024七上·兴宁期末)某同学给花盆中的绿萝一次性施了比较多的肥料,结果绿萝出现了萎蔫现象。该同学应立即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将花盆搬到阳光下 B.用塑料袋把绿萝罩起来
C.给花盆疏松土壤 D.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一次性给绿萝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导致绿萝失水,导致绿萝因失水而萎蔫,此时,要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来补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
当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植物细胞失水。
18.(2024七上·兴宁期末)取一支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上向下运输 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向上运输
【答案】D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探究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剪取带叶的一段茎,插入红色的液体里。过一段时间,将茎取出,横切和纵切,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19.(2024七上·兴宁期末)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述了从花到果实的变化。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杏属于果实,由分析可知,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具体发育情况为:

20.(2024七上·兴宁期末)猕猴桃的果实结构如图所示,请推测其子房的结构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由猕猴桃的果实剖面示意图可知,种子位于两侧;推测其子房的结构为图B(子房内的胚珠位于两侧)所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1.(2024七上·兴宁期末)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
A.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用科学家发明的这种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的物质,将其喷到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这样就使的植物能照常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而水蒸气则不能蒸发出去,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移栽植物的时候要想办法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分析答题.
22.(2024七上·兴宁期末)惠州许多景区都种植了黄花风铃木,此花盛开时“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风铃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雌蕊和雄蕊 B.花萼 C.花瓣 D.花托
【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具有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花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答,熟记即可。一朵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内有胚珠)三部分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最主要的部分,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3.(2024七上·兴宁期末)种植用材林时,为了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侧枝长得少,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侧枝和侧芽 B.摘除主干的顶芽
C.保护主干的顶芽 D.保护侧枝的顶芽
【答案】C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解: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所以,有的植物为了多长侧枝,从而多开花结果,常摘掉枝条的顶芽,及时去除侧芽和侧枝,可以维护顶端优势,使树木长得又高又快.
因此,为了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侧枝长得少,在栽培时应该注意保护主干的顶芽.
故选:C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4.(2024七上·兴宁期末)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蛀坏,失去了生命力
D.种皮被破坏,失去了保护作用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虽然病毒确实可能影响种子的萌发,但题目中提到的是“被虫蛀过”,这更直接指向种子内部结构的破坏,而非病毒感染,不符合题意。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题目中并未提及外界条件的变化,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种子的胚被虫蛀坏,失去了生命力。这是最符合题目描述的选项。种子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关键部分,如果胚被虫蛀坏,种子将无法萌发,符合题意。
D:种皮被破坏,失去了保护作用。虽然种皮的破坏可能影响种子的保护作用,但种子萌发的关键在于胚的完整性和活性,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包括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被虫蛀过的种子,其萌发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原因是种子的内部结构被破坏。
25.(2024七上·兴宁期末)如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结构层次上来说,玉米种子属于器官
B.与菜豆种子相比,图中结构[3]的数量只有1片
C.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4]胚芽
D.图中的[7]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玉米种子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
B.菜豆种子的结构是种皮和胚,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两片,贮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构成,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B正确。
C.种子萌发时,6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将来发育为根,4胚芽将来发育为茎和叶,5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C错误。
D.7胚包括: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是种皮和果皮;2是胚乳;3是子叶;4是胚芽;5是胚轴;6是胚根。
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26.(2024七上·兴宁期末)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
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
C.“微量元素”因含量微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答案】D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A错误.
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磷、钾.B错误;
C、“微量元素”虽含量微少,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缺乏某一无机盐会产生相应的症状.C错误;
D、植物生长需要量多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收的水分,少部分被植物体利用,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出去了.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
27.(2024七上·兴宁期末)如图所示是花生幼苗的幼根,其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胚轴、②是成熟区、③是伸长区、④是分生区。其中,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大量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所以,图中②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位于根尖最尖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作用。
②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8.(2024七上·兴宁期末)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团——保护幼根和根毛
B.晒干谷子才入粮仓储存——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给果木打针输液一一主要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种庄稼时要“正其行,通其风”——利于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A正确;
B、晒干谷子才入粮仓储存,在晒干过程中减少种子的水分,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导管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所以给植物打针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树木茎内的导管,提供有水分和无机盐,利于其生长发育,C错误;
D、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作用的运用:
①低温可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鲜期。
②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避免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③晾晒可以降低植物种子内的水分,减少呼吸作用,有利于种子的保存。
(2)移栽树木需要注意:①去除多余成熟叶片,避免过度蒸腾导致细胞失水死亡;②尽量在傍晚或者阴天移栽,避免蒸腾作用过强;③保留部分幼嫩叶片,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素;④根部带土移栽可以有效保护幼根;⑤如有需要可以往树干中输入水和无机盐,移栽前期根的吸收能力较低,可以用输液的方式额外补充。
29.(2024七上·兴宁期末)近年来,我国政府制订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下列是植物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有(  )
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有助于形成降水,从而改善了局部气候条件,①符合题意;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但产生的水量相对较少,且主要以水蒸气形式释放,对环境改善作用有限,②不符合题意;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对改善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③符合题意;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植物的枝叶可以减缓风速,防止风沙侵蚀,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30.(2024七上·兴宁期末)街头绿地对于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有着重要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城区选取了4块大小相同但植物种类不同的样地,进行了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关于街头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街头绿地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可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
B.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们的健康生活
C.绿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绿地中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弱
【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柱状图可以看出,与裸地相比较,街头绿地的日平均气温地域裸地,相对湿度都大于裸地,所以, 街头绿地 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可以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可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所以,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们的健康生活,B说法正确。
C.街头绿地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对局部小气候有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说法正确。
D.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裸地、草地、灌木-草地、乔木-灌木-草地”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复杂,降温和增加空气的幅度更大,这体现了其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意义包括: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避免被灼伤;②促进了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③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31.(2024七上·兴宁期末)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如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大豆一生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②③ ,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 是大豆种子 的结构,   是种子最主要 的结构,其包括 图 中 ①②③ 和   。
(2)b 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萌发时图 a 的   (填序号)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 根,图 a 的①则发育成幼苗的   和   。
(3)d 是大豆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是   性花,经过   和   过程形成的受 精卵是大豆新生命的开端。
(4)e 所示结构为大豆的豆荚(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豆荚中的④是由大豆 花中的   发育而来。
【答案】(1)胚;子叶
(2)③;茎;叶
(3)两;传粉;受精
(4)子房;胚珠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1)图a中,①是胚芽,②是胚轴,③是胚根,④是种子。
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其中,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是种子最主要的结构,其包括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和子叶。
(2)b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萌发时,图a的 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B根与茎连接的部分,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胚就发育成了幼苗。
(3)d是大豆的花,大豆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属于两性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大豆新生命的开端,将来发育成胚。
(4)e 所示结构为大豆的豆荚,这是大豆的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豆荚属于果皮,是子房壁发育来的,豆荚中的④种子是由大豆花中的胚珠发育来的。
故答案为:(1)胚、子叶;(2)③、茎、叶;(3)两、传粉、受精;(4)子房、胚珠。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传粉和受精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种皮起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3)当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情况如下:
(1)a是大豆种子的结构,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是种子最主要的结构,其包括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和子叶。
(2)b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萌发时图a的 ③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图a的①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
(3)d是大豆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是两性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形成的受精卵是大豆新生命的开端,将来发育成胚。
(4)e 所示结构为大豆的豆荚(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豆荚中的④种子是由大豆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32.(2024七上·兴宁期末)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罗浮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罗浮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26 种,如桫椤、黑桫椤、格木、观音座莲、水松等,还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6 种,如蟒蛇、穿山甲、小灵猫等。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罗浮山的生物和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罗浮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其实质是   多样性。
(3)文中所提及动植物的结构和   单位是细胞,水松的细胞与小灵猫的细胞相比多了   、   和叶绿体。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小灵猫比水松多了    这一层次。
(4)文中提及的桫椤是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是木本蕨类植物。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主要是由于茎中的   细胞不断分裂,此结构属于   组织。
【答案】(1)环境;生物圈
(2)物种;遗传
(3)功能;细胞壁;液泡;系统
(4)形成层;分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罗浮山的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含了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2)生物多样性通常体现在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也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罗浮山动植物种类繁多,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小灵猫是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以看出,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4)木本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是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的一层活跃的细胞,能够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分裂的能力。
故答案为:(1)环境、生物圈;(2)物种、遗传;(3)功能、细胞壁、液泡、系统;(4)形成层、分生。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即包括此地域内所有的生物,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如一块麦田,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通常体现在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产生的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但比较少,所以木本植物能逐年不断长粗。
(1)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含了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2)物种多样性也称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它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罗浮山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正是物种多样性的体现,其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提供支持和保护,大液泡负责储存物质和废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小灵猫作为动物,其细胞没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动物体通常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层次,而植物体通常只到器官层次,没有系统层次。
(4)木本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是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的一层活跃的细胞,能够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分裂的能力。
33.(2024七上·兴宁期末)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将会向   (左或右)移动。
【答案】甲(和)乙;氧气;增加光照强度;遮光(暗);右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那么唯一的变量是光,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和乙。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或者卫生香复燃,所以,“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这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这表明光合作用越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远,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少,这表明光合作用越弱。因此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因此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增加光照强度。
(4)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以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图丁中,瓶子内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所以,“一段时间后”,因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甲和乙、氧气、增加光照强度、遮光、右。
【分析】此题考查有关绿色植物的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往往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是对照组。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中,在光下,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水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可以合成淀粉;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叶绿素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酒精,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利用。
34.(2024七上·兴宁期末)暑假期间小红同学在奶奶的指导下,在阳台上种植了小油菜、生菜、油麦菜,西红柿、大蒜等蔬菜。在阳台种菜不仅丰富了餐桌,巩固了学习到的生物如识,还能体会到劳动的辛 苦和收获的快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选择了有机物丰富的土壤种菜,这样的土壤不仅疏松 透气,而且有机物被分解后,能产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提高了土壤肥力。小红发现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如图),此现象属 于    ,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2)奶奶告诉小红播种后每天要浇水,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的水分、充足的   和适宜的   。
(3)小红将蒜瓣种在土里,奶奶说蒜瓣不是种子而是茎,是   器官,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   (主根或不定根)。
(4)西红柿开花期间,小明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他是在帮助西红柿    ,以提高坐果率。
(5)蔬菜生长期间,小红提醒奶奶白天和夜间都需要开窗通风,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   与人竞争   。
【答案】(1)无机盐;应激性
(2)适量(一定);空气;温度
(3)营养;不定根
(4)传粉
(5)呼吸作用;氧气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传粉及其类型;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小红同学选择了有机物丰富的土壤种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为土壤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正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是幼苗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蒜瓣是茎,植物的茎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的根包括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叫侧根,主根与侧根相连,向土壤四周生长;从茎、叶和胚珠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所以,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不定根。
(4)一朵花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西红柿开花期间,小红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这是在帮助西红柿传粉。
(5)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内,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蔬菜生长期间,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竞争氧气。
故答案为:(1)无机盐、应激性;(2)适量、空气、温度;(3)营养、不定根;(4)传粉;(5)呼吸作用、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种子萌发的条件、根的类型、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需要熟记:
(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种子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有完整的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3)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土壤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产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是幼苗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蒜瓣是茎,属于营养器官。从茎、叶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所以,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不定根。
(4)当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西红柿开花期间,小红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这是在帮助西红柿传粉。
(5)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蔬菜生长期间,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竞争氧气。
1 / 1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大坪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1.(2024七上·兴宁期末) 深秋初冬之际,鹏城异木棉、三角梅花竞相开放,这一现象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A.生活需要营养 B.都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C.都能生长和繁殖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2024七上·兴宁期末)下列研究方法与全国人口普查方法相同的是(  )
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B.观察新鲜菠菜叶的横切面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D.了解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
3.(2024七上·兴宁期末)《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对世界农业科学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对菜地的管理有“有草锄之”的论述。种菜要锄草,因为杂草与蔬菜之间的关系是(  )
A.竞争 B.合作 C.寄生 D.共生
4.(2024七上·兴宁期末) 虎皮兰是一种观赏植物,生命力强,象征着坚定与刚毅。关于虎皮兰与老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有保护组织和输导组织
B.虎皮兰的叶和老虎的血液都属于器官
C.结构层次都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D.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5.(2024七上·兴宁期末)天宫课堂中,叶光富老师向我们展示了在荧光显微镜下会闪闪发光的心肌细胞。由心肌细胞构成的组织功能是(  )
A.保护和分泌 B.支持和连接
C.收缩和舒张 D.产生和传导兴奋
6.(2024七上·兴宁期末)红心火龙果富含花青素,生活中可将红心火龙果榨汁用于面食染色。花青素最可能存在于细胞的(  )
A.叶绿体 B.液泡 C.细胞膜 D.细胞核
7.(2024七上·兴宁期末)《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3版》共收录物种135061个,其中包括65362种动物、39539种植物和24571种真菌等。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
A.物种的多样性 B.环境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
8.(2024七上·兴宁期末)下图中①②③表示细胞不同的生理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过程产生的新细胞染色体的数目与原细胞不相同
B.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C.过程③是细胞的分化
D.①②③过程本质是相同的
9.(2024七上·兴宁期末)用同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通过更换目镜、物镜和调节细准焦螺旋后,在视野中分别看到了下列图象.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10.(2024七上·兴宁期末)长期吸烟者肺功能受到影响,一旦患上新冠肺炎,发展为重症和出现死亡的风险更高。肺属于人体结构层次中的(  )。
A.系统 B.器官 C.组织 D.细胞
11.(2024七上·兴宁期末)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使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的放大倍数模糊不清(见图5)。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的镜头组合是
A.乙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丙 D.甲和丁
12.(2024七上·兴宁期末)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造成光合作用速率下降,原因是(  )
A.吸收不到氧气 B.吸收不到二氧化碳
C.吸收不到水 D.释放不了氧气
13.(2024七上·兴宁期末)如图为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实验的某一装置,该装置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
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 B.把叶片煮熟
C.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
14.(2024七上·兴宁期末)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花生早播要覆盖地膜 ②阴雨天适当增加光照
③农田适时松土 ④合理密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2024七上·兴宁期末)为了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某校生物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下表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下列对该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大棚 甲 乙 丙
二氧化碳浓度 0.03% 0.1% 0.1%
温度 30℃ 30℃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C.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16.(2024七上·兴宁期末)超市往往喜欢将新鲜的火龙果用保鲜膜包裹起来,达到延长其保存的目的,这其中的原理是(  )
A.减少机械的损伤 B.保持膜内恒定的温度
C.减少水分流失 D.抑制呼吸作用
17.(2024七上·兴宁期末)某同学给花盆中的绿萝一次性施了比较多的肥料,结果绿萝出现了萎蔫现象。该同学应立即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将花盆搬到阳光下 B.用塑料袋把绿萝罩起来
C.给花盆疏松土壤 D.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
18.(2024七上·兴宁期末)取一支带叶的白色百合花枝条,将其下端插入滴有红墨水的溶液中,3﹣4小时后,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依据这种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
A.运输水分的是筛管 B.运输有机物的是导管
C.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上向下运输 D.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向上运输
19.(2024七上·兴宁期末)诗句“花褪残红青杏小”描述了从花到果实的变化。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  )
A.子房 B.子房壁 C.胚珠 D.受精卵
20.(2024七上·兴宁期末)猕猴桃的果实结构如图所示,请推测其子房的结构为(  )
A. B. C. D.
21.(2024七上·兴宁期末)据报道,科学家发明了一类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等物质,在移栽植物时,若将其喷到叶面上,则能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能大大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这主要是因为薄膜(  )
A.增强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B.增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
C.减弱了植物的蒸腾作用 D.减弱了植物的呼吸作用
22.(2024七上·兴宁期末)惠州许多景区都种植了黄花风铃木,此花盛开时“满城尽带黄金甲 ”。在风铃木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  )
A.雌蕊和雄蕊 B.花萼 C.花瓣 D.花托
23.(2024七上·兴宁期末)种植用材林时,为了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侧枝长得少,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侧枝和侧芽 B.摘除主干的顶芽
C.保护主干的顶芽 D.保护侧枝的顶芽
24.(2024七上·兴宁期末)被虫蛀过的种子,一般都不能萌发成幼苗,其原因往往是(  )
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
C.种子的胚被虫蛀坏,失去了生命力
D.种皮被破坏,失去了保护作用
25.(2024七上·兴宁期末)如图是玉米种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结构层次上来说,玉米种子属于器官
B.与菜豆种子相比,图中结构[3]的数量只有1片
C.种子萌发时,最先突破种皮的是[4]胚芽
D.图中的[7]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26.(2024七上·兴宁期末)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水分和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有机物
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硫、磷
C.“微量元素”因含量微少,所以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不大
D.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
27.(2024七上·兴宁期末)如图所示是花生幼苗的幼根,其吸水的主要部位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8.(2024七上·兴宁期末)生产生活中,下列采取的措施与目的不一致的是(  )
A.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团——保护幼根和根毛
B.晒干谷子才入粮仓储存——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C.给果木打针输液一一主要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D.种庄稼时要“正其行,通其风”——利于补充光合作用的原料
29.(2024七上·兴宁期末)近年来,我国政府制订了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政策,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下列是植物可以改善环境的原因有(  )
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
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2024七上·兴宁期末)街头绿地对于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有着重要作用。某学校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城区选取了4块大小相同但植物种类不同的样地,进行了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如下图。下列关于街头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街头绿地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可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
B.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们的健康生活
C.绿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D.绿地中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弱
31.(2024七上·兴宁期末)大豆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子中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如图中 a、b、c、d、e 分别表示大豆一生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②③ , 请据图回答问题。
(1)a 是大豆种子 的结构,   是种子最主要 的结构,其包括 图 中 ①②③ 和   。
(2)b 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萌发时图 a 的   (填序号)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 根,图 a 的①则发育成幼苗的   和   。
(3)d 是大豆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是   性花,经过   和   过程形成的受 精卵是大豆新生命的开端。
(4)e 所示结构为大豆的豆荚(果实),是由   发育而来,豆荚中的④是由大豆 花中的   发育而来。
32.(2024七上·兴宁期末)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罗浮山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是广东省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及珍稀动植物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罗浮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 26 种,如桫椤、黑桫椤、格木、观音座莲、水松等,还有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16 种,如蟒蛇、穿山甲、小灵猫等。
阅读以上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罗浮山的生物和   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2)罗浮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多,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   多样性,其实质是   多样性。
(3)文中所提及动植物的结构和   单位是细胞,水松的细胞与小灵猫的细胞相比多了   、   和叶绿体。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小灵猫比水松多了    这一层次。
(4)文中提及的桫椤是国家一类保护植物,是木本蕨类植物。木本植物的茎能逐年加粗,主要是由于茎中的   细胞不断分裂,此结构属于   组织。
33.(2024七上·兴宁期末)实验探究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回答:
(1)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   。
(2)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   。
(3)有同学利用甲装置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
光源与试管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5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5 35 15 6 1
据实验结果分析,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4)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   处理,一段时间后,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将会向   (左或右)移动。
34.(2024七上·兴宁期末)暑假期间小红同学在奶奶的指导下,在阳台上种植了小油菜、生菜、油麦菜,西红柿、大蒜等蔬菜。在阳台种菜不仅丰富了餐桌,巩固了学习到的生物如识,还能体会到劳动的辛 苦和收获的快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同学选择了有机物丰富的土壤种菜,这样的土壤不仅疏松 透气,而且有机物被分解后,能产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    ,提高了土壤肥力。小红发现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如图),此现象属 于    ,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2)奶奶告诉小红播种后每天要浇水,因为种子萌发需要   的水分、充足的   和适宜的   。
(3)小红将蒜瓣种在土里,奶奶说蒜瓣不是种子而是茎,是   器官,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   (主根或不定根)。
(4)西红柿开花期间,小明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他是在帮助西红柿    ,以提高坐果率。
(5)蔬菜生长期间,小红提醒奶奶白天和夜间都需要开窗通风,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   与人竞争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
【解析】【解答】 鹏城异木棉、三角梅花竞相开放,植物开花是为了繁殖后代,说明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
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的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答案】D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解答】A.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运用的是实验法,A不符合题意。
B.观察新鲜菠菜叶的横切面,运用了实验法和观察法,B不符合题意。
C.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运用了实验法,C不符合题意。
D.了解国内新冠患者治愈总数、全国人口普查都运用了调查法,该方法与全国人口普查的方法相同,都为调查法,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探究的一般方法,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题需要熟记: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①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②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③调查法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3.【答案】A
【知识点】生物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A.竞争关系是指两种生物为争夺资源、空间而发生的争斗,蔬菜与杂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和无机盐以及生存的空间等,符合题意。
B.合作关系是指同种生物彼此协作,互惠互利,不符合题意。
C.寄生是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体表或体外,靠另一种生物上获取养料维持生活,不符合题意。
D.共生关系是指两种生物在一起互相依赖、彼此有利,分开后至少有一方不能生存,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
4.【答案】D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解析】【解答】A、虎皮兰属于植物,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等;老虎属于动物,动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不符合题意;
B、虎皮兰的叶属于器官,但老虎的血液属于组织,不符合题意;
C、虎皮兰属于植物,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老虎属于动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不符合题意;
D、虎皮兰和老虎都是由很多器官组成的,因此各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经过分裂和分化形成组织,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植物体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而动物则由器官构成系统,再由系统构成动物体.所有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答案】C
【知识点】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解答】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如心肌、平滑肌、骨骼肌等,可见,C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各组织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人体的基本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各具有不同的功能。
上皮组织主要是由上皮细胞构成,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作用。
结缔组织主要是由结缔组织种类很多,细胞间质发达,分布广泛,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等功能。
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6.【答案】B
【知识点】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解析】【解答】液泡是植物细胞中的泡状结构,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个细胞体积的90%,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内有细胞液,其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7.【答案】A
【知识点】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解析】【解答】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65362种动物、39539种植物和24571种真菌等均体现了生物种类很多,是生物种类多样性。
故答案为:A。
【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①基因的多样性(也叫遗传多样性);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8.【答案】C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细胞的生长过程;②是细胞的分裂过程;③是细胞的分化过程。A.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细胞核中的染色体首先要完成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相同和数目也相同。保证了新细胞和原细胞遗传物质一样,可见,A说法错误。
B.由图可以看出,经过①过程细胞的体积增大,所以,①过程为细胞生长,经过②过程,细胞的数目增多,所以,②过程为细胞分裂的过程,B说法错误。
C.由图可以看出,经过过程③,细胞的形态等发生了改变,该过程为细胞分化的过程,C说法正确。
D.由图可以看出,①是细胞的生长过程;使得细胞体积变大;②是细胞的分裂过程,使得细胞数量增多;③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形成不同的组织,它们的本质是不同的,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分裂、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等基础内容,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细胞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9.【答案】C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相乘得到。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或结构看起来越大,但同时视野的范围会变小,进入视野的光线也会减少,导致视野变暗。因此,要确定视野最暗的组合,需要找到放大倍数最大的组合。图C中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因而视野最暗,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物镜,所以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的数目越少,视野越暗;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越小,细胞的数目越多,视野越亮。
10.【答案】B
【知识点】高等动物体的结构层次;器官和系统的概念
【解析】【解答】肺是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按照一定次序构成的器官。B正确,A、C、D错误。
【分析】人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做组织;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系统是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11.【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解析】【解答】图中,甲和乙无螺纹,为目镜,丙和丁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放大倍数大的目镜和物镜,即选择短的目镜乙和长的物镜丙,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此部分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内容。
(1)目镜和物镜是显微镜的主要部件,具有放大物像的作用,物镜有螺纹,长度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长度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无螺纹,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2)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的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越亮,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细胞的体积越小。
12.【答案】B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
【解析】【解答】解:由分析可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而二氧化碳是通过叶片的气孔进入的,水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因此夏日中午12时,由于阳光过强,使气孔关闭,就会影响二氧化碳的进入,从而抑制光合作用的进行,造成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故B是正确的.
故选:B.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思考作答.
13.【答案】C
【知识点】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在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的实验中,我们通常需要排除叶片中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是因为叶片在光照条件下会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而我们的实验目的是探究光照对淀粉产生的影响,因此需要确保实验开始时叶片中不含有或含有极少量的淀粉。褪去叶片中的绿色是该装置的主要作用之一。通过将该装置(通常是盛有酒精的烧杯并加热)用于处理叶片,可以使得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从而褪去叶片的绿色。叶绿素是叶片呈现绿色的主要原因,褪去绿色后,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叶片中其他物质(如淀粉)的变化情况。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学实验中探究阳光与有机物关系的实验设计及其原理。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为了去除叶片的绿色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常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
14.【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①花生早播要覆盖地膜: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但直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效果有限,主要作用在于保温和防寒。
②阴雨天适当增加光照:阴雨天光照不足,适当增加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直接作用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③农田适时松土:松土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促进根系呼吸,间接影响光合作用效率,但不是直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
④合理密植: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光照,避免植株之间相互遮挡,提高光能利用率,是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有效措施。
综上所述,选项②和④是直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的措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有机物的积累过程,所以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产量。
①充分利用光照:合理密植,进行套种。
②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和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15.【答案】B
【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甲乙两组实验中,除了二氧化碳浓度不同(甲为0.03%,乙为0.1%)外,其他条件(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均相同。这样的设计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即只有一个变量不同,其他条件都相同,A正确。B、甲丙两组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甲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03%,温度为30℃;丙组的二氧化碳浓度为0.1%,温度为20℃。由于存在两个变量,因此不能准确地判断是哪一个变量导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同。所以,甲丙不能构成一组有效的对照实验。B错误。
C、乙丙两组实验中,除了温度不同(乙为30℃,丙为20℃)外,其他条件(包括二氧化碳浓度)均相同。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对照实验的原则,即只有一个变量不同,C正确。
D、根据A和C选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该实验实际上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一组是甲乙之间,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另一组是乙丙之间,变量是温度,D正确。
故选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16.【答案】D
【知识点】呼吸作用的意义
【解析】【解答】A、减少瓜果蔬菜机械损伤的办法通常是将瓜果分层摆放,或者为瓜果套上可以减震的泡沫,而不是用保鲜膜包起来,A错误;
B、用保鲜膜将水果包起来,会导致水果呼吸作用产生的热量无法向外散失,有可能会导致水果温度升高,所以这样做并不能使内部保持恒定的温度,B错误;
C、减少瓜果蔬菜水分的散失,也可以用保鲜膜将水果密封,但是这不是使水果长期保存的原因,如果想减少水分散失,可以为水果直接喷水,C错误;
D、用保鲜膜将水果密封达到保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密封使水果很难呼吸到空气,使水果的呼吸作用降低,从而减缓了水果的变质腐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食品保存的原理,一般情况下想要采摘之后的水果和蔬菜保存时间长,要想办法抑制水果和蔬菜的呼吸作用,可以通过降低氧气浓度,隔绝空气,降低温度等办法抑制呼吸作用。
17.【答案】D
【知识点】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所述,一次性给绿萝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导致绿萝失水,导致绿萝因失水而萎蔫,此时,要向花盆中浇适量的水,降低土壤溶液浓度来补救,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
当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植物细胞失水。
18.【答案】D
【知识点】导管及其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探究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解析】【解答】导管是由一种死亡了的,只有细胞壁的细胞构成的,而且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它位于维管束的木质部内,它的功能是把从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全身各器官,运输方向自下而上。滴有红墨水的水中主要是水和无机盐,是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的,花瓣中的"经络"变红了,说明水分在植物体内从下往上运输。分析得知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导管和筛管:导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下而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的主要功能是自上而下运输有机物质。剪取带叶的一段茎,插入红色的液体里。过一段时间,将茎取出,横切和纵切,可以看到染成红色的部分是木质部,正是因为木质部中含有导管,是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的管道。
19.【答案】A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杏属于果实,由分析可知,发育成果实杏的结构是花的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受精卵发育成胚。
故答案为:A。
【分析】植物开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花萼、花冠、花蕊等结构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子房却慢慢膨大起来,具体发育情况为:

20.【答案】B
【知识点】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从以上可以看出,当受精完成后,子房继续发育成为果实,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里面的胚珠发育成种子,胚珠中的受精卵发育成胚;由猕猴桃的果实剖面示意图可知,种子位于两侧;推测其子房的结构为图B(子房内的胚珠位于两侧)所示,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花经过传粉和受精以后,花萼凋落或存留,花冠、雄蕊都凋落,柱头和花柱凋落,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子房发育成果实。
21.【答案】C
【知识点】蒸腾作用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解: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叶片的气孔是水蒸气外出的门户,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移栽植物的根系或多或少的会有一定的破坏,吸水的能力会降低,因此在移栽植物时,用科学家发明的这种无色透明塑料、低粘性蜡的物质,将其喷到叶面上,结成一层二氧化碳可以通过而水分不易通过的薄膜,这样就使的植物能照常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进行光合作用,而水蒸气则不能蒸发出去,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可见C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移栽植物的时候要想办法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分析答题.
22.【答案】A
【知识点】花的结构
【解析】【解答】花蕊包括雄蕊和雌蕊,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花药里有许多花粉,花粉中含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具有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细胞,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后,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形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雄蕊和雌蕊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具有直接关系,是一朵花的主要结构,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此题考查花的结构,为基础题,比较简答,熟记即可。一朵花是由花柄、花托、花萼、花冠、雌蕊和雄蕊等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内有胚珠)三部分组成,雄蕊由花药和花丝两部分组成,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最主要的部分,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
23.【答案】C
【知识点】芽的结构及其发育
【解析】【解答】解:在生产实践中,人们经常利用植物的顶端优势原理,对作物、果树、花卉等进行整枝、打杈或摘心,调整顶芽和侧芽的生长发育状况,提高作物和果树产量以及花卉的观赏价值.所以,有的植物为了多长侧枝,从而多开花结果,常摘掉枝条的顶芽,及时去除侧芽和侧枝,可以维护顶端优势,使树木长得又高又快.
因此,为了使主干长得笔直高大,侧枝长得少,在栽培时应该注意保护主干的顶芽.
故选:C
【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顶芽对侧芽有一定的制约关系.当顶芽生长旺盛时,侧芽的生长就会受到抑制,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24.【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A:种子感染了病毒,失去了萌发能力。虽然病毒确实可能影响种子的萌发,但题目中提到的是“被虫蛀过”,这更直接指向种子内部结构的破坏,而非病毒感染,不符合题意。
B:萌发时外界条件不适宜。题目中并未提及外界条件的变化,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
C:种子的胚被虫蛀坏,失去了生命力。这是最符合题目描述的选项。种子的胚是种子萌发的关键部分,如果胚被虫蛀坏,种子将无法萌发,符合题意。
D:种皮被破坏,失去了保护作用。虽然种皮的破坏可能影响种子的保护作用,但种子萌发的关键在于胚的完整性和活性,因此这个选项不是最直接的原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包括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被虫蛀过的种子,其萌发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主要原因是种子的内部结构被破坏。
25.【答案】C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
【解析】【解答】A.玉米种子是果实,属于生殖器官,A正确。
B.菜豆种子的结构是种皮和胚,胚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组成,子叶两片,贮存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和胚构成,子叶一片,转运营养物质,B正确。
C.种子萌发时,6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将来发育为根,4胚芽将来发育为茎和叶,5胚轴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C错误。
D.7胚包括:3子叶;4胚芽;5胚轴;6胚根,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是种皮和果皮;2是胚乳;3是子叶;4是胚芽;5是胚轴;6是胚根。
双子叶种子和单子叶种子的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菜豆种子 都有种皮和胚 只有种皮,子叶两片,无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
玉米种子 胚都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构成 种皮核果皮愈合在一起,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
26.【答案】D
【知识点】无机盐的种类及其对植物的作用
【解析】【解答】解:A、合理施肥主要目的是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所需的无机盐,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A错误.
B、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素”的无机盐是氮、磷、钾.B错误;
C、“微量元素”虽含量微少,但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影响较大,缺乏某一无机盐会产生相应的症状.C错误;
D、植物生长需要量多种无机盐,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运输到茎、叶等其他器官.D正确.
故选:D.
【分析】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根吸收的水分,少部分被植物体利用,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蒸发出去了.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多种无机盐.
27.【答案】B
【知识点】根尖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图中,①是胚轴、②是成熟区、③是伸长区、④是分生区。其中,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毛的大量存在增加了根的吸收面积,所以,图中②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根尖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①根冠位于根尖最尖端的帽状结构,罩在分生区的外面,有保护作用。
②分生区是具有强烈分裂能力的、典型的顶端分生组织,个体小、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
③伸长区位于分生区稍后的部分,是根部向前推进的主要区域,生长最快的部分是伸长区。
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绒毛即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28.【答案】C
【知识点】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解析】【解答】A、移栽植物时根部带土坨,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提高幼苗的成活率,A正确;
B、晒干谷子才入粮仓储存,在晒干过程中减少种子的水分,减弱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B正确;
C、导管具有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所以给植物打针输液时,针头应插入到树木茎内的导管,提供有水分和无机盐,利于其生长发育,C错误;
D、在移栽植物时,往往要剪掉大量的枝叶,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避免移栽植物出现萎蔫现象,提高移栽植物的成活率,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呼吸作用的运用:
①低温可以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保鲜期。
②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空气,有利于植物根部的呼吸作用,避免根部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导致烂根。
③晾晒可以降低植物种子内的水分,减少呼吸作用,有利于种子的保存。
(2)移栽树木需要注意:①去除多余成熟叶片,避免过度蒸腾导致细胞失水死亡;②尽量在傍晚或者阴天移栽,避免蒸腾作用过强;③保留部分幼嫩叶片,为植物生长提供生长素;④根部带土移栽可以有效保护幼根;⑤如有需要可以往树干中输入水和无机盐,移栽前期根的吸收能力较低,可以用输液的方式额外补充。
29.【答案】C
【知识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综合)
【解析】【解答】①蒸腾作用旺盛,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水分从根部吸收,通过叶片的气孔蒸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有助于形成降水,从而改善了局部气候条件,①符合题意;②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水量增多:植物的呼吸作用主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但产生的水量相对较少,且主要以水蒸气形式释放,对环境改善作用有限,②不符合题意;
③光合作用旺盛,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对改善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③符合题意;
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同时植物的枝叶可以减缓风速,防止风沙侵蚀,对保护生态环境有重要作用,④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③绿色植物通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
30.【答案】D
【知识点】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解析】【解答】A.根据题干中柱状图可以看出,与裸地相比较,街头绿地的日平均气温地域裸地,相对湿度都大于裸地,所以, 街头绿地 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A说法正确。
B.绿色植物可以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可调节城市局部小气候,所以,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们的健康生活,B说法正确。
C.街头绿地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对局部小气候有调节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说法正确。
D.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裸地、草地、灌木-草地、乔木-灌木-草地”的植物种类越来越复杂,降温和增加空气的幅度更大,这体现了其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D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为基础题难度一般,需要熟记:
(1)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植物体内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植物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意义包括:①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避免被灼伤;②促进了水分的吸收,以及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③增加大气湿度,提高降水量,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2)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会影响环境,同时环境也会影响生物,环境与生物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
31.【答案】(1)胚;子叶
(2)③;茎;叶
(3)两;传粉;受精
(4)子房;胚珠
【知识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过程;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植物受精过程
【解析】【解答】(1)图a中,①是胚芽,②是胚轴,③是胚根,④是种子。
种子包括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其中,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是种子最主要的结构,其包括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和子叶。
(2)b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萌发时,图a的 ③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发育成B根与茎连接的部分,胚芽突破种皮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通过这个过程,种子的胚就发育成了幼苗。
(3)d是大豆的花,大豆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属于两性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是大豆新生命的开端,将来发育成胚。
(4)e 所示结构为大豆的豆荚,这是大豆的果实,果实是由子房发育来的,豆荚属于果皮,是子房壁发育来的,豆荚中的④种子是由大豆花中的胚珠发育来的。
故答案为:(1)胚、子叶;(2)③、茎、叶;(3)两、传粉、受精;(4)子房、胚珠。
【分析】此题考查种子的结构及种子的萌发过程、传粉和受精等基础内容,为基础题,比较简单,熟记即可。
(1)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种皮起保护作用,胚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将来发育成根,胚轴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子叶储存营养物质。
(2)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将储存在子叶(或胚乳)内的营养物质逐步分解,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质,输送到胚的胚轴、胚根和胚芽,萌发时,胚根生长最快,首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并发育成根,随后胚轴伸长,胚芽突破种子背地生长,发育成茎和叶。
(3)当一株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开花、传粉、受精后,只有雌蕊的子房继续发育,发育情况如下:
(1)a是大豆种子的结构,胚是新生植物的幼体,是种子最主要的结构,其包括图中①胚芽、②胚轴、③胚根和子叶。
(2)b是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萌发时图a的 ③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图a的①胚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
(3)d是大豆的花,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是两性花,经过传粉和受精过程形成的受精卵是大豆新生命的开端,将来发育成胚。
(4)e 所示结构为大豆的豆荚(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豆荚中的④种子是由大豆花中的胚珠发育而来。
32.【答案】(1)环境;生物圈
(2)物种;遗传
(3)功能;细胞壁;液泡;系统
(4)形成层;分生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动、植物细胞结构的比较;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所以,罗浮山的生物和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含了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2)生物多样性通常体现在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也称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罗浮山动植物种类繁多,这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其实质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3)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小灵猫是动物,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以看出,植物体没有系统这个层次。
(4)木本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是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的一层活跃的细胞,能够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分裂的能力。
故答案为:(1)环境、生物圈;(2)物种、遗传;(3)功能、细胞壁、液泡、系统;(4)形成层、分生。
【分析】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区别等基础知识,难度一般,熟记即可。
(1)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即包括此地域内所有的生物,又包括生物所生活的环境,如一块麦田,一片草原等都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2)生物多样性通常体现在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遗传)的多样性。
(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植物的绿色部分还有叶绿体,动物细胞不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4)木本植物茎包括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其中,维管束由韧皮部、形成层和木质部组成,形成层是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一种分生组织,能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可以不断向内产生新的木质部与向外产生新的韧皮部,产生的细胞向内形成新的木质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但比较少,所以木本植物能逐年不断长粗。
(1)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生态系统。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它包含了地球表面的所有生物和适合生物生存的环境。
(2)物种多样性也称生物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也称基因多样性,它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罗浮山动植物种类繁多,这正是物种多样性的体现,其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细胞壁提供支持和保护,大液泡负责储存物质和废物,叶绿体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场所。小灵猫作为动物,其细胞没有细胞壁、大液泡和叶绿体。在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动物体通常具有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等层次,而植物体通常只到器官层次,没有系统层次。
(4)木本植物的茎含有形成层,是位于树皮和木质部之间的一层活跃的细胞,能够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分裂形成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使茎逐年加粗。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具有分裂的能力。
33.【答案】甲(和)乙;氧气;增加光照强度;遮光(暗);右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实质;探究呼吸作用原料与产物的实验
【解析】【解答】(1)根据题干所述,“若要探究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那么唯一的变量是光,其他因素都必须相同,所以,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和乙。
(2)氧气有助燃的特性,氧气能使带火星的细木条或者卫生香复燃,所以,“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这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了氧气。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多,这表明光合作用越强;光源与试管的距离越远,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越少,这表明光合作用越弱。因此上述实验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光合作用越强(或光照越弱,光合作用越弱),因此若要提高大棚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的增加光照强度。
(4)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光合作用只能在光下才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利用丁装置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时”,应对装置进行遮光处理,以避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图丁中,瓶子内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植物进行呼吸作用会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所以,“一段时间后”,因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瓶内气压减小,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滴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甲和乙、氧气、增加光照强度、遮光、右。
【分析】此题考查有关绿色植物的探究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
(1)在探究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往往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且条件适宜的是对照组。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中,在光下,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水和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可以合成淀粉;淀粉有遇到碘液变蓝色的特性;叶绿素难溶于水,但是易溶于酒精,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3)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内,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利用。
34.【答案】(1)无机盐;应激性
(2)适量(一定);空气;温度
(3)营养;不定根
(4)传粉
(5)呼吸作用;氧气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传粉及其类型;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解答】(1)小红同学选择了有机物丰富的土壤种菜,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因为土壤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无机物正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是幼苗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蒜瓣是茎,植物的茎属于营养器官。植物的根包括主根、侧根和不定根,由种子的胚根发育而成的根叫主根,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从主根上生出的根叫侧根,主根与侧根相连,向土壤四周生长;从茎、叶和胚珠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所以,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不定根。
(4)一朵花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后,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西红柿开花期间,小红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这是在帮助西红柿传粉。
(5)呼吸作用是指在活细胞内,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在无光和有光的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蔬菜生长期间,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竞争氧气。
故答案为:(1)无机盐、应激性;(2)适量、空气、温度;(3)营养、不定根;(4)传粉;(5)呼吸作用、氧气。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种子萌发的条件、根的类型、植物的呼吸作用等基础内容,比较简单,需要熟记:
(1)生物的基本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生物能进行呼吸;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能生长和繁殖;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种子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有完整的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等。
(3)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
(4)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体由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构成,其中根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由茎运到叶等地方供植物体利用,在叶里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植物的根、茎、叶与营养物质有关,属于营养器官,花开放之后,经过传粉和受精结出果实和种子,再用种子繁殖后代,花、果实和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1)土壤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后,能产生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幼苗都向着窗外方向生长是幼苗对光的刺激作出的反应,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胚是完整的、胚是活的、种子不在休眠期以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3)蒜瓣是茎,属于营养器官。从茎、叶上生出的根叫不定根,所以,蒜瓣经过一段时间就长出了根,这根属于不定根。
(4)当一朵花开发之后必须完成传粉与受精,才能结出果实和种子,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西红柿开花期间,小红同学用毛笔去刷每朵花的花蕊,这是在帮助西红柿传粉。
(5)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蔬菜生长期间,夜间通风的主要原因是植物体进行呼吸作用与人竞争氧气。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