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资源简介

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4八上·湖北期中)2023年4月27日,旅美20周年大熊猫“丫丫”平安抵达上海动物园,园区工作人员贴心的准备营养丰富的冷箭竹。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照料“丫丫”体重有了显著的增长,变成了憨态可掬的“胖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生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大约为120克,而成年大熊猫的体重通常在100千克左右,这体现出(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喜食冷箭竹。大熊猫细胞和竹子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2024八上·湖北期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更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生物学意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诗中描写的江边美景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竹 B.江水 C.芦苇 D.河豚
4.下列关于桃树和鸭子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桃树与鸭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细胞
B.从结构层次上分析,桃花属于器官
C.桃树与鸭子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桃树和鸭子都具有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
(2024八上·湖北期中)以色列科学家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人体细胞,打印出长约2厘米的人工心脏。这颗微型心脏不仅有心肌细胞和血管,还具备其他必要的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这一医学突破或将为千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的一种)组成,下列与心肌属于同种组织的是(  )
A. B.
C. D.
6.用于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由人体内多功能干细胞培养出来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细胞核分成两个的现象
B.②过程,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人体由小长大会经历①②两个过程
D.心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功能干细胞的一半
7.心肌细胞中有一种能够保证组织细胞供能的物质——肌酸激酶(CK),心肌炎患者血液中的CK浓度会高于正常值。这是由于心肌细胞中 受损,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导致心肌细胞中的CK进入血液。(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2024八上·湖北期中)由袁隆平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植物,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备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抗盐碱等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生物兴趣小组的萌萌同学,在课上制作并观察了海水稻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列对有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对光过程中,要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D.欲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装
9.生物兴趣小组的肖肖同学,在课后自制“冰滴显微镜”(图甲)观察海水稻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其成像原理与光学显微镜(图乙)相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水滴相当于图乙中的③
B.上下调节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中的②
C.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放大镜与水滴放大倍数的和
D.若换用更大倍数的放大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多
10.袁隆平院士带领的海水稻研究团队在250C条件下,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盐)溶液中的萌发率,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种子萌发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分生组织
B.海水稻种子的萌发要经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C.普通水稻萌发率随氯化钠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
D.氯化钠浓度为1.0时,海水稻与普通稻萌发率差距最大
11.(2024八上·湖北期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莲形象典雅,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图为莲个体不同的结构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藕是莲的根状茎,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③   组织。
(2)在a过程中   的变化最明显,其变化是先进行复制,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在a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   ,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3)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   ,①和②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同”)。
(4)由图可知,莲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   开始的。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莲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
12.(2024八上·湖北期中)光合作用常常被视为植物的“专利”,但有一种奇特的动物—绿叶海蛞蝓会通过一些小手段“绿”了自己,再通过晒太阳来更好地生存。绿叶海蛞蝓出生时,身体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海藻之后,会夺取海藻中的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中,使自己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2)吞食海藻后,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   种能量转换器。
(3)绿叶海蛞蝓通过细胞中的   (填结构名称)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   中。
(4)有些海蛞蝓能够自断头部,并从残存的头部再生身体,这个过程主要是海蛞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之后   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
13.(2024八上·湖北期中)生物实验课上,同学们制作并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 片,操作步骤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丽同学选取部分材料制作了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⑤(用图中的序号和→表示)。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④中滴的液体是   。
(二)观察装片
(3)使用图甲中的镜头观察时,小丽想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的物镜和目镜组合是   (填字母),她观察到的图像应该是   (填“乙”或“丙”)。
(4)小丽发现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非常清晰,但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得模糊,她应调节丁图中的结构E   ,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三)制作模型
小王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了黑藻叶片细胞的永久装片,并用彩泥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模型。
(5)图中①代表细胞核,②代表的结构中含有的液体称为   。
(6)该植物细胞模型最外面还缺少的结构是   。
(7)现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A食品保鲜膜、B细纱网,其中   (填“A”或“B”)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是因为该材料可以更好地模拟细胞膜的功能。
14.(2024八上·湖北期中)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池沼、小河、稻田等淡水中。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草履虫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活动一:获取草履虫
(1)同学们去野外采集了一瓶池塘水,该池塘水中不仅有草履虫,还有许多其他生物。查阅资料后发现:牛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于是同学们采取图所示操作将草履虫分离出来,一段时间后,草履虫会聚集在   (填“A”或“B”)中,使用毛细吸管收集培养即可。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产生新个体,使草履虫数目增多。
活动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
同学们将收集的草履虫放入烧杯中培养,并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内填图中序号)。
(2)培养液中草履虫往往聚集在含氧丰富的地方,因此取材时一般从草履虫培养液的   (填“表层虫中层”或“下层”)吸取培养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 察草履虫。盖上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若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3)在观察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太亮,应调节图甲中的[②]遮光 器和[③]   使视野变暗,此时观察到草履虫靠图乙中[⑤]   的摆动旋转前进。
活动三:探究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
(4)为了更好地培养草履虫,该实验小组的同学配制了不同种类的培养液来探究其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配制培养液:分别配制玉米粒培养液、熟鸡蛋黄培养液、奶粉培养液各100mL。
②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不同的培养液,用毛细吸管各接种10只草履虫,在250C的恒温培养箱中持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培养液种类 达到高峰时所需时间/天 达到高峰时所需数量/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天
玉米培养液 7 576 36
熟鸡蛋培养液 25 860 58
奶粉培养液 20 721 48
由实验结果可知三种培养液均能用来培养草履虫,若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草履虫可以观察,最适宜的是   培养液。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1.新生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大约为120克,而成年大熊猫的体重通常在100千克左右,这体现出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大熊猫细胞和竹子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答案】3.B
4.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营养器官:根、茎、叶; ②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竹、芦苇和河豚都是生物,具有生命特征,而江水是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A.细胞(病毒除外)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桃树与鸭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
B.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桃花是桃树的生殖器官,B正确。
C.桃树属于植物体,河豚属于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桃树与鸭子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正确。
D.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故桃树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鸭子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D错误。
故选D。
【答案】5.D
6.D
7.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再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而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4)人体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5)第2题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故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原细胞相同。
5.心肌属于肌肉组织。
A.软骨属于结缔组织,故A错误。
B.消化道上皮属于上皮组织,故B错误。
C.心肌属于肌肉组织,故C错误。
D.平滑肌和心肌都属于肌肉组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A.图中①为细胞分裂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故A正确。
B.图中②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形成组织,故B正确。
C.人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进而构成人体,故人体由小长大会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故C正确。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故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心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多功能干细胞的一样,故D错误。
故选D。
7.A.心肌细胞属于人体细胞,人体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的结构,故A错误。
B.人体细胞中细胞膜的功能为控制物质进出,当心肌细胞受损,细胞膜的功能减弱,故肌酸激酶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故B正确。
C.心肌细胞的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故C错误。
D.心肌细胞属于人体细胞,没有液泡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答案】8.C
9.B
10.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图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③是反光镜,④是物镜。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2)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8.A.在对光过程中,要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这是正确的操作,因为低倍物镜能提供足够的视野范围,便于找到物像,A不符合题意。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可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接触,防止损坏,故B不符合题意。
C.制作海水稻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能够保持细胞形态,因此不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通常用于观察动物细胞或没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以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故C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的像是实物的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欲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A.图甲中的水滴在自制显微镜中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物镜④,故A不符合题意。
B.上下调节支架的高度在自制显微镜中相当于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即图乙中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故B符合题意。
C.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不是放大镜与水滴放大倍数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乘积,故C不符合题意。
D. 若换用更大倍数的放大镜,由于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范围会减小,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A.与种子萌发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营养组织,而不是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分裂,而营养组织则储存营养物质并供给种子萌发时所需,故A符合题意。
B.海水稻种子的萌发确实要经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这是种子萌发的基本生物学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实验数据图可以看出,普通水稻的萌发率确实随氯化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这符合实验观察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数据图还可以看出,当氯化钠浓度为1.0%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萌发率差距最大。这说明了海水稻在抗盐碱方面的优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1.【答案】(1)器官;输导
(2)染色体;细胞壁
(3)组织;相同
(4)受精卵;系统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因此,藕是莲的根状茎,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所以“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③输导组织。
(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因此,在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其变化是先进行复制,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在a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3)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b细胞分化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①保护组织和②营养组织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相同。
(4)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所以由图可知,莲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莲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分析】图可知,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①保护组织,②营养组织,③输导组织,④分生组织。
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
(1)藕是莲的根状茎,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所以“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③输导组织。
(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分析可知,在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其变化是先进行复制,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在a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3)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b细胞分化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①保护组织和②营养组织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相同。
(4)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所以由图可知,莲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莲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12.【答案】(1)细胞
(2)两
(3)叶绿体;有机物
(4)细胞膜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的实质;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吞食海藻后,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绿叶海蛞蝓出生时,身体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海藻之后,会夺取海藻中的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中,使自己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即叶海蛞蝓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接着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即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之后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1)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 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因此,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分析题干可知,绿叶海蛞蝓在窃取了海藻的叶绿体后,绿叶海蛞蝓还把海藻的基因和自身染色体进行结合,形成新的基因,和叶绿体共同合成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蛋白质,所以成年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绿叶海蛞蝓出生时,身体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海藻之后,会夺取海藻中的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中,使自己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即叶海蛞蝓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 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接着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即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之后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
13.【答案】①→②→⑥→③;碘液;bc;丙;细准焦螺旋;细胞液;细胞壁;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 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薄膜;⑥展:将薄膜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③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④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 ~2滴碘液;⑤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④中滴的液体是碘液,用于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使用图甲中的镜头观察时,小丽想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则应该选用高倍镜的目镜和物镜,即b物镜和c目镜。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丙图中有细胞壁,因此,小丽观察的是丙图。
(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小丽发现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非常清晰,但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得模糊,她应调节丁图中的结构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5)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②液泡代表的结构中含有的液体称为细胞液。
(6)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该植物细胞模型最外面还缺少的结构是细胞壁。
(7)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细纱网能模拟选择性透过性,A食品保护膜没有选择性透过性。因此B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是因为该材料可以更好地模拟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图中:①滴、②取、③盖上盖玻片、④染、⑤吸、⑥展平。
甲图: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即c是高倍目镜、d是低倍目镜。
丁图:A是目镜、B是转换器、C是反光镜、D是粗准焦螺旋、E是细准焦螺旋。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4.【答案】B;细胞分裂;表层;气泡;反光镜;纤毛;熟鸡蛋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1)牛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因此在实验中,将牛肉汁置于培养液的一端,草履虫会向牛肉汁方向移动,聚集在A端。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会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使草履虫数目增多。
(2)草履虫在含氧丰富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在取材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因为表层含氧量较高,草履虫多聚集于此。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若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3)在观察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如果视野太亮,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反光镜,将遮光器上的光圈调小,将反光镜调成平面镜,使视野变暗。草履虫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些纤毛不仅用于运动,还参与食物的摄取和废物的排出,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
(4)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三种培养液均能用来培养草履虫,但熟鸡蛋黄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达到高峰时所需时间最长,且全部死亡所需时间也最长。这意味着在熟鸡蛋黄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生长速度虽然较慢,但它们的存活时间更长。因此,若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草履虫可以观察,最适宜的是熟鸡蛋黄培养液。
【分析】活动二:图甲中①是物镜,②是遮光器,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图乙中⑤是纤毛,⑥是食物泡,⑦是伸缩泡,⑧是细胞核。
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 / 1湖北省荆楚联盟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2024八上·湖北期中)2023年4月27日,旅美20周年大熊猫“丫丫”平安抵达上海动物园,园区工作人员贴心的准备营养丰富的冷箭竹。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照料“丫丫”体重有了显著的增长,变成了憨态可掬的“胖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生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大约为120克,而成年大熊猫的体重通常在100千克左右,这体现出(  )
A.生物能进行呼吸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喜食冷箭竹。大熊猫细胞和竹子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
A.细胞膜 B.线粒体 C.叶绿体 D.细胞核
【答案】1.C
2.B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解析】【分析】(1)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被称为能量转换器和细胞内能量供应的“动力工厂”,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
1.新生大熊猫的平均体重大约为120克,而成年大熊猫的体重通常在100千克左右,这体现出生物能生长、发育和繁殖,C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大熊猫细胞和竹子细胞中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024八上·湖北期中)“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卷,更巧妙地融入了深刻的生物学意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诗中描写的江边美景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A.竹 B.江水 C.芦苇 D.河豚
4.下列关于桃树和鸭子的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桃树与鸭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细胞
B.从结构层次上分析,桃花属于器官
C.桃树与鸭子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
D.桃树和鸭子都具有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
【答案】3.B
4.D
【知识点】生物的特征;动物体的基本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1)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①营养器官:根、茎、叶; ②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2)除病毒外,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经过细胞的分裂、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组织。而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所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3.竹、芦苇和河豚都是生物,具有生命特征,而江水是非生物,没有生命特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A.细胞(病毒除外)是所有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因此,桃树与鸭子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细胞,A正确。
B.植物的花、果实、种子是植物的生殖器官,桃花是桃树的生殖器官,B正确。
C.桃树属于植物体,河豚属于动物体,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故桃树与鸭子的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C正确。
D.保护组织是由植物体表面的表皮构成,具有保护功能。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分布在皮肤、内脏器官的表面、体内各种管腔内表面,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如皮肤上皮能保护体表,小肠腺上皮能分泌消化液,故桃树起保护作用的保护组织,鸭子起保护作用的上皮组织,D错误。
故选D。
(2024八上·湖北期中)以色列科学家通过3D生物打印技术,首次成功用人体细胞,打印出长约2厘米的人工心脏。这颗微型心脏不仅有心肌细胞和血管,还具备其他必要的支撑结构,甚至能像真实的心脏一样跳动。这一医学突破或将为千万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福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心脏的壁主要由心肌(肌肉组织的一种)组成,下列与心肌属于同种组织的是(  )
A. B.
C. D.
6.用于3D打印心脏的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是由人体内多功能干细胞培养出来的,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细胞核分成两个的现象
B.②过程,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C.人体由小长大会经历①②两个过程
D.心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功能干细胞的一半
7.心肌细胞中有一种能够保证组织细胞供能的物质——肌酸激酶(CK),心肌炎患者血液中的CK浓度会高于正常值。这是由于心肌细胞中 受损,失去控制物质进出的能力,导致心肌细胞中的CK进入血液。(  )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答案】5.D
6.D
7.B
【知识点】细胞膜的功能;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动物体的基本组织
【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组织的结构、功能与分布表格如下:
名称 结构 功能 分布
上皮组织 上皮细胞,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保护、分泌 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内表面
结缔组织 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质发达 连接、支持、保护、营养等 分布最广泛,如:血液、肌腱、骨、韧带和脂肪等
肌肉组织 肌肉细胞 收缩、舒张 附着在骨骼上、心脏、胃、肠和血管等处
神经组织 神经细胞 产生、传到兴奋 脑和脊髓中的组织
(2)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加,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先一个分成两个,细胞质再分成两份,每份各有一个细胞核,而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植物细胞在原来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3)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4)人体细胞的结构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5)第2题图中,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
(6)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后均分,故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数目和原细胞相同。
5.心肌属于肌肉组织。
A.软骨属于结缔组织,故A错误。
B.消化道上皮属于上皮组织,故B错误。
C.心肌属于肌肉组织,故C错误。
D.平滑肌和心肌都属于肌肉组织,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6.A.图中①为细胞分裂过程,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变成两个,故A正确。
B.图中②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一定的变化,形成组织,故B正确。
C.人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受精卵经过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过程,形成组织、器官和系统,进而构成人体,故人体由小长大会经历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故C正确。
D.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先复制再均分,故新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心肌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多功能干细胞的一样,故D错误。
故选D。
7.A.心肌细胞属于人体细胞,人体细胞中没有细胞壁的结构,故A错误。
B.人体细胞中细胞膜的功能为控制物质进出,当心肌细胞受损,细胞膜的功能减弱,故肌酸激酶通过细胞膜进入血液,故B正确。
C.心肌细胞的细胞核是控制中心,没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故C错误。
D.心肌细胞属于人体细胞,没有液泡的结构,故D错误。
故选B。
(2024八上·湖北期中)由袁隆平院士带领科研团队培育的海水稻是一种介于野生稻和栽培稻之间的植物,普遍生长在海边滩涂地区,具备抗旱、抗涝、抗倒伏、抗病虫害、抗盐碱等特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生物兴趣小组的萌萌同学,在课上制作并观察了海水稻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下列对有关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对光过程中,要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制作该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D.欲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装
9.生物兴趣小组的肖肖同学,在课后自制“冰滴显微镜”(图甲)观察海水稻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其成像原理与光学显微镜(图乙)相似。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水滴相当于图乙中的③
B.上下调节支架的高度,相当于调节图乙中的②
C.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放大镜与水滴放大倍数的和
D.若换用更大倍数的放大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增多
10.袁隆平院士带领的海水稻研究团队在250C条件下,设计并实施了系列实验,统计了两种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盐)溶液中的萌发率,得到的数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与种子萌发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分生组织
B.海水稻种子的萌发要经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
C.普通水稻萌发率随氯化钠浓度升高而逐渐下降
D.氯化钠浓度为1.0时,海水稻与普通稻萌发率差距最大
【答案】8.C
9.B
10.A
【知识点】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解析】【分析】图乙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③是反光镜,④是物镜。
(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
①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
②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安装好目镜和物镜。
对光
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注意,物镜的前端与载物台要保持2厘米的距离。
②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
观察
①安装装片: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②调焦: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这时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找到物象,物象不清晰,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最后整理实验台。(2)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度过休眠期的。
8.A.在对光过程中,要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这是正确的操作,因为低倍物镜能提供足够的视野范围,便于找到物像,A不符合题意。
B.下降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可以避免物镜与玻片接触,防止损坏,故B不符合题意。
C.制作海水稻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叶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能够保持细胞形态,因此不需要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通常用于观察动物细胞或没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以防止细胞因吸水或失水而变形,故C符合题意。
D.显微镜下的像是实物的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因此,欲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需向右下方移动装片,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9.A.图甲中的水滴在自制显微镜中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相当于图乙中的物镜④,故A不符合题意。
B.上下调节支架的高度在自制显微镜中相当于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即图乙中的②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故B符合题意。
C.水滴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并不是放大镜与水滴放大倍数的简单相加,而是两者的乘积,故C不符合题意。
D. 若换用更大倍数的放大镜,由于放大倍数的增加,视野范围会减小,因此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会减少,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0.A.与种子萌发这一特性有关的组织主要是营养组织,而不是分生组织。分生组织主要负责植物的生长和分裂,而营养组织则储存营养物质并供给种子萌发时所需,故A符合题意。
B.海水稻种子的萌发确实要经历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这是种子萌发的基本生物学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根据实验数据图可以看出,普通水稻的萌发率确实随氯化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下降。这符合实验观察的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实验数据图还可以看出,当氯化钠浓度为1.0%时,海水稻与普通稻的萌发率差距最大。这说明了海水稻在抗盐碱方面的优势,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1.(2024八上·湖北期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莲形象典雅,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图为莲个体不同的结构层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藕是莲的根状茎,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   。“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③   组织。
(2)在a过程中   的变化最明显,其变化是先进行复制,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在a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   ,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3)b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   ,①和②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   (填“相同”或“不同”)。
(4)由图可知,莲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   开始的。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莲缺少的结构层次是   。
【答案】(1)器官;输导
(2)染色体;细胞壁
(3)组织;相同
(4)受精卵;系统
【知识点】细胞分裂;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异同
【解析】【解答】(1)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因此,藕是莲的根状茎,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输导组织有运输物质的作用,所以“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③输导组织。
(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因此,在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其变化是先进行复制,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在a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3)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b细胞分化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①保护组织和②营养组织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相同。
(4)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所以由图可知,莲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莲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分析】图可知,a表示细胞分裂,b表示细胞分化,①保护组织,②营养组织,③输导组织,④分生组织。
绿色植物的结构层次:
(1)藕是莲的根状茎,属于植物体结构层次中的器官,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输导组织贯穿于根、茎、叶等处,细胞呈长管形,细胞间以不同方式相互联系,运输水、无机盐、营养物质 ,所以“藕断丝连”的“丝”是植物体的③输导组织。
(2)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分析可知,在a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其变化是先进行复制,再均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动植物细胞在a过程中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不同点是:植物细胞会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从而使细胞一分为二。
(3)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因此,b细胞分化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不同的组织,①保护组织和②营养组织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相同。
(4)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是新个体发育的起点,所以由图可知,莲的个体发育的起点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所以与人体的结构层次相比,莲缺少的结构层次是系统。
12.(2024八上·湖北期中)光合作用常常被视为植物的“专利”,但有一种奇特的动物—绿叶海蛞蝓会通过一些小手段“绿”了自己,再通过晒太阳来更好地生存。绿叶海蛞蝓出生时,身体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海藻之后,会夺取海藻中的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中,使自己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
(2)吞食海藻后,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   种能量转换器。
(3)绿叶海蛞蝓通过细胞中的   (填结构名称)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   中。
(4)有些海蛞蝓能够自断头部,并从残存的头部再生身体,这个过程主要是海蛞蝓细胞分裂和分化的结果。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之后   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
【答案】(1)细胞
(2)两
(3)叶绿体;有机物
(4)细胞膜
【知识点】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细胞分裂;光合作用的实质;单细胞生物
【解析】【分析】(1)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因此,吞食海藻后,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两种能量转换器。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绿叶海蛞蝓出生时,身体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海藻之后,会夺取海藻中的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中,使自己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即叶海蛞蝓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接着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即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之后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分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1)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由细胞形成组织,由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构成系统。 生物体的细胞有细胞膜,可以保护细胞,同时控制物质的进出,使之从结构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细胞内有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细胞质里有能量转换器--线粒体,把有机物分解并释放出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使之从功能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单位。 因此,绿叶海蛞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2)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能量转换器,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进行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分析题干可知,绿叶海蛞蝓在窃取了海藻的叶绿体后,绿叶海蛞蝓还把海藻的基因和自身染色体进行结合,形成新的基因,和叶绿体共同合成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蛋白质,所以成年绿叶海蛞蝓消化小管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为叶绿体和线粒体两种。
(3)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是绿色植物细胞特有的一种能量转换器。绿叶海蛞蝓出生时,身体其实是透明的,但当它吞食了海藻之后,会夺取海藻中的叶绿体,储存到消化道分支小管的细胞中,使自己像植物一样从太阳光中获得能量。即叶海蛞蝓通过细胞中的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吸收光能,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4) 细胞的分裂的过程:先是细胞核由一个分成两个;接着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有一个细胞核;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缢裂为两个细胞。即细胞分裂时,首先发生变化的是细胞核,之后细胞膜从细胞中央向内凹陷,形成两个细胞。
13.(2024八上·湖北期中)生物实验课上,同学们制作并观察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 片,操作步骤如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小丽同学选取部分材料制作了临时装片,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④→⑤(用图中的序号和→表示)。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④中滴的液体是   。
(二)观察装片
(3)使用图甲中的镜头观察时,小丽想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你认为她应该选用的物镜和目镜组合是   (填字母),她观察到的图像应该是   (填“乙”或“丙”)。
(4)小丽发现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非常清晰,但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得模糊,她应调节丁图中的结构E   ,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三)制作模型
小王同学使用显微镜观察了黑藻叶片细胞的永久装片,并用彩泥制作了黑藻叶片细胞模型。
(5)图中①代表细胞核,②代表的结构中含有的液体称为   。
(6)该植物细胞模型最外面还缺少的结构是   。
(7)现有两种材料可供选择:A食品保鲜膜、B细纱网,其中   (填“A”或“B”)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是因为该材料可以更好地模拟细胞膜的功能。
【答案】①→②→⑥→③;碘液;bc;丙;细准焦螺旋;细胞液;细胞壁;B
【知识点】观察植物细胞
【解析】【解答】(1)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要的概括为:擦、滴、撕、展、盖、染、吸。因此, 擦片:用洁净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①滴水: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②取材: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撕下一块薄膜;⑥展:将薄膜浸入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展平;③盖片: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轻轻盖在表皮上。盖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④染色:在盖玻片一侧滴1 ~2滴碘液;⑤吸水: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碘液,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2)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步骤④中滴的液体是碘液,用于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晰。
(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使用图甲中的镜头观察时,小丽想使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则应该选用高倍镜的目镜和物镜,即b物镜和c目镜。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和线粒体。 丙图中有细胞壁,因此,小丽观察的是丙图。
(4)细准焦螺旋的作用是较小幅度的升降镜筒,更重要的作用是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小丽发现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非常清晰,但换用高倍镜后,物像变得模糊,她应调节丁图中的结构E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更清晰。
(5)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②液泡代表的结构中含有的液体称为细胞液。
(6)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植物绿色部分的细胞还有叶绿体。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保护和支持作用。该植物细胞模型最外面还缺少的结构是细胞壁。
(7)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B细纱网能模拟选择性透过性,A食品保护膜没有选择性透过性。因此B细纱网材料更适合用来代表细胞膜,是因为该材料可以更好地模拟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图中:①滴、②取、③盖上盖玻片、④染、⑤吸、⑥展平。
甲图:物镜上有螺纹,它像上螺钉一样安装在转换器的孔上。放大倍数低的短,放大倍数高的长。a是低倍物镜、b是高倍物镜;目镜没有螺纹,它直接插在镜筒的顶端。放大倍数低的长,放大倍数高的短,即c是高倍目镜、d是低倍目镜。
丁图:A是目镜、B是转换器、C是反光镜、D是粗准焦螺旋、E是细准焦螺旋。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壁:起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内侧,起保护作用并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植物细胞的细胞质里面有叶绿体、液泡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带甜味、酸味的汁液--来自于液泡中的细胞液;
线粒体:存在于动、植物细胞,呼吸作用的场所,化学能转换成其他能量。
14.(2024八上·湖北期中)草履虫是一种常见的单细胞生物,一般生活在池沼、小河、稻田等淡水中。某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草履虫为实验材料,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
活动一:获取草履虫
(1)同学们去野外采集了一瓶池塘水,该池塘水中不仅有草履虫,还有许多其他生物。查阅资料后发现:牛肉汁对于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于是同学们采取图所示操作将草履虫分离出来,一段时间后,草履虫会聚集在   (填“A”或“B”)中,使用毛细吸管收集培养即可。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就会通过   产生新个体,使草履虫数目增多。
活动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
同学们将收集的草履虫放入烧杯中培养,并制作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的生命活动([]内填图中序号)。
(2)培养液中草履虫往往聚集在含氧丰富的地方,因此取材时一般从草履虫培养液的   (填“表层虫中层”或“下层”)吸取培养液,滴一滴在载玻片上,用肉眼和放大镜观 察草履虫。盖上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   。若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3)在观察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发现视野太亮,应调节图甲中的[②]遮光 器和[③]   使视野变暗,此时观察到草履虫靠图乙中[⑤]   的摆动旋转前进。
活动三:探究不同培养液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
(4)为了更好地培养草履虫,该实验小组的同学配制了不同种类的培养液来探究其对草履虫数量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
①配制培养液:分别配制玉米粒培养液、熟鸡蛋黄培养液、奶粉培养液各100mL。
②取3支试管,分别加入10mL不同的培养液,用毛细吸管各接种10只草履虫,在250C的恒温培养箱中持续培养,每天定时取样计数,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培养液种类 达到高峰时所需时间/天 达到高峰时所需数量/只 全部死亡所需时间/天
玉米培养液 7 576 36
熟鸡蛋培养液 25 860 58
奶粉培养液 20 721 48
由实验结果可知三种培养液均能用来培养草履虫,若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草履虫可以观察,最适宜的是   培养液。
【答案】B;细胞分裂;表层;气泡;反光镜;纤毛;熟鸡蛋
【知识点】观察草履虫并探究其趋性
【解析】【解答】(1)牛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因此在实验中,将牛肉汁置于培养液的一端,草履虫会向牛肉汁方向移动,聚集在A端。草履虫通过细胞分裂进行繁殖,当草履虫生长到一定大小时,会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个体,使草履虫数目增多。
(2)草履虫在含氧丰富的环境中生长良好,因此在取材时,应从草履虫培养液的表层吸取培养液,因为表层含氧量较高,草履虫多聚集于此。在制作临时装片时,盖上盖玻片时,应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操作可以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若草履虫运动过快不便观察,可以先在载玻片的培养液液滴上放几丝棉花纤维,再盖上盖玻片,寻找一只运动相对缓慢的草履虫进行观察。
(3)在观察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如果视野太亮,应调节显微镜的遮光器和反光镜,将遮光器上的光圈调小,将反光镜调成平面镜,使视野变暗。草履虫全身长满纵行排列的纤毛,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本相同。这些纤毛不仅用于运动,还参与食物的摄取和废物的排出,所以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旋转前进。
(4)分析实验结果可知,三种培养液均能用来培养草履虫,但熟鸡蛋黄培养液中的草履虫达到高峰时所需时间最长,且全部死亡所需时间也最长。这意味着在熟鸡蛋黄培养液中,草履虫的生长速度虽然较慢,但它们的存活时间更长。因此,若要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有草履虫可以观察,最适宜的是熟鸡蛋黄培养液。
【分析】活动二:图甲中①是物镜,②是遮光器,③是反光镜,④是粗准焦螺旋;图乙中⑤是纤毛,⑥是食物泡,⑦是伸缩泡,⑧是细胞核。
草履虫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它身体的一侧有一条凹入的小沟,叫“口沟”,相当于草履虫的“嘴巴”,口沟内的密长的纤毛摆动时,能把水里的细菌和有机碎屑作为食物摆进口沟,再进入草履虫体内,形成食物泡,供其慢慢消化吸收,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