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名校高考模拟卷·历史(七)(75分钟1002)考生须知:1.本卷侧重:高考评价体系之创新性。2.本卷怎么考:①考查对史料进行新的解释和运用,对各历史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新发掘的能力(题1);②考查运用创新性思维,利用历史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题19)。3.本卷典型情境题:题1、2、6、12、19。4,本卷测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陕西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内涵共分为五期。相较于第一期文化时期,第二期文化时期出现了石锄、石矛头等新型工具和“黍”;第三期文化时期出现了新型收割工具一陶刀;第四期文化时期陶刀和陶纺轮的数量骤增,并出现了模制制陶技术和搓捻细线的技术等。材料表明,新石器时代的姜寨A.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超越农业B.陶器制造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C.原始经济呈现不断发展态势D.农业与纺织业已经紧密结合2.据下表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派主张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依贤固不困,依富固不穷”法家“明主在上,所举必贤,则法可在贤。法可在贤,则法在下”道家“举贤则民相轧,任知则民相盗”“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墨家“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A.百家思想出现融合趋势B.官学地位被私学取代C.君主制度得到显著发展D.贵族政治受到了冲击3.汉文帝时,对孝悌、力田、三老等基层教化乡官进行嘉奖并赐帛慰问;“诏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能直言极谏者”,要求被举荐之人品德高尚,且重孝道;对违背孝道之人要处以刑罚。据此可知,当时A.政府比较重视基层治理B.国家治理凸显儒家价值取向C.官员选拔制度逐步完善D.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尊崇历史(七)第1页(共8页)4.宋朝,在选拔各级官员的科举考试中,法律被列为必考内容。宋太宗曾诏令各州县官要“习读法书”,县官任满后要“于法书内试问”,对那些全不知者,要“量加殿罚”。这表明宋朝A.统治者对法家思想比较推崇B.科举考试的程序日益走向完善C.变革科举制以维护专制统治D.重视法律在维护统治中的作用5.清初,在江宁(南京)任职的番禺(隶属广州)人方殿元说:广州的贫穷之家,与当时同为中国富庶之地的江宁的贫穷之家相比,还算不上贫穷。这一现象主要源于A王朝更替对南京的破坏B.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影响C.闭关锁国政策的消极性D.江南地区土地兼并严重6,鸦片战争后,黄恩彤在《抚远纪略》一书中,将西方国家称为“远”(遥远的国家)而非“夷”。耆英与英、美、法等国公使互赠相片,且他每次给英国公使璞鼎查写信时,总是保持中式拾头书写的习惯,并使用亲密的称呼,最后以满文签名,以示友谊与尊重。据此可推知A.中国传统华夷观念出现松动B.中英关系进人和谐发展时期C,清廷对鸦片战争的认识片面D.官员勾结列强出卖国家利益7.据统计,从1840年到1911年,中国所创办的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总数约为953家,资本总额约为20380.5万元,而从1912到1927年,中国所创办的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总数约为1984家,资本总额约为45895.5万元。材料从侧面说明A.北洋政府找到了发展经济的方法B.西方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侵略C.南京临时政府经济政策成效显著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近代企业的发展8.1920年6月11日,孙中山在接见《字林西报》记者时表示,反对损害中国主权的英日军事政治同盟续约。同年6月29日,他又致函日本陆相田中义一,遣责日本政府“专以援助反动党排除民主主义为事”。孙中山此言论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三民主义的发展B.中日民族矛盾的激化C.五四运动的影响D.国民革命开展的需要9.1937年8月,在洛川会议上,中共中央提出“实行地方自治,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政治主张。1941年5月公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第八条规定:“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禁止任何公务人员假公济私之行为…”上述举措的实施A.意在抨击南京政府的腐朽B.旨在获得民众的支持C.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有利于统一党内思想历史(七)第2页(共8页)1PAGE第1页高考模拟卷·历史(七)参考答案题序23468910111213141516答案CDBDBDCBCBCADB17.客索[示例]论题:交通的改善是城市兴起的重要条件。(2分》论述:魏晋南北朝以来,南方开发进程如快,经济得到发展。隋场帝为了加强对南方地区的控制,同时也为了满足南北经济交流的需要,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沿岸地区农业,手工业产品的翰出,带动了运河沿岸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沿岸地区商业、服多业的发展,从而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由此,一大批城镇在运河沿岸的要冲兴起。这些城镇逐尚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的重要经济中心。综上可知,交通的改善是城市兴起的重要条件。(10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者,不作为啦一标准答案》18.警率(1》影哨:冲击了中国乡村传统社会秩序:城乡教有目益分流,乡村文化教有趋于衰败:城乡隔阅逐渐加深:加剧了中国乡村的危机:等等。〔4分)(2)间晦:农产品购买力下降,农产品相对贬值:大部分省份地价出现严重下跌。(2分)原因: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国内社会环境的动荡:小农经济的瓦解:等等。(6分)19.图家(1)动力:地理大发现为全球化提供了历史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是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工业革命是全球化的主要动力:资本的扩张是全球化的内在动力。(6分)(2)角度:目标导向:组织同盟:领导机。〔2分)经验:组织革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苹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组织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取得胜利:组织人民民主统一战践,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6分)20.答案〔1)历史依据:数百年来的殖民扩张历程:英国蠕起的历史经登:西方列强海上竞争加剧:第二次科技革命改变海军格局:等等。〔4分》实践:美国与西班牙之问爆发美西战争,美国获胜并占据菲律宾等地:美国积极推动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并控制该运河:美国重视海军建设: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4分)(2)因素:国家对海军力量发展的重视: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发展与创新的内在驱动:国际形势的变化:等等。(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历史.pdf 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