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2024八上·覃塘期末)“冰墩墩”以国宝熊猫为原型制作,憨态可掬,惹人喜爱。下列有关熊猫与鸟类特征相比,描述错误的是( )A.体温都恒定 B.都是体内受精C.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D.牙齿都有分化【答案】D【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温都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A正确;B、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体内受精的动物,只是哺乳动物是胎生,鸟类是卵生,B正确;C、哺乳动物和鸟类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D、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分化,鸟类有喙无齿,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①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②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③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能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3)我们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简单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等。(4)动物根据体温的变化方式可以简单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2.(2024八上·覃塘期末) 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黑猩猩利用石头敲开坚果,下列选项跟这种行为类似的是(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螳螂捕蝉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 D.惊弓之鸟、鹦鹉学舌【答案】D【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解析】【解答】 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黑猩猩利用石头敲开坚果,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 .蚂蚁搬家、孔雀开屏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A 不符合题意。B .猫捉老鼠、螳螂捕蝉都属于捕食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B 不符合题意。C .大雁南飞是季节性节律行为,公鸡报晓是公鸡的周期性节律行为,与体内的结构有关,属于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C 不符合题意。D .惊弓之鸟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听见弓箭的声音就很害怕;鹦鹉学舌意思是鹦鹉学人说话。这两种行为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D 符合题意。故选 D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3.(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蛇和家兔 B.家鸽和鲸 C.企鹅和青蛙 D.蝗虫与狗【答案】B【知识点】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解析】【解答】 A、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家兔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A 错误。B 、鲸是哺乳动物,家鸽是鸟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B 正确。C、青蛙是两栖类,属于变温动物,企鹅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C 错误。D、蝗虫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狗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D 错误。故选: B【分析】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变温动物正好相反,是指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4.(2024八上·覃塘期末)观察下列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具有遗传物质B.乙可以用于蒸馒头、酿酒,丁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中C.丙是由菌丝构成的,图中的a是该生物产生的种子D.甲和丁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答案】A【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病毒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A、图中,甲是细菌、乙和丙是真菌,丁是病毒,它们都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B、乙酵母菌发酵可以用于蒸馒头、酿酒,丁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B说法错误。C、丙青霉属于多细胞的真菌,主要靠孢子繁殖后代,丙图的a是霉菌产生的孢子,C说法错误。D、甲是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丁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D说法错误。【分析】此题考查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掌握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关键。(1)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当细胞壁增厚的时候,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又会变成一个细菌。(2)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5.(2024八上·覃塘期末)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一定相同” 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A.甲乙 B.甲乙丙 C.丙丁 D.甲乙丙丁【答案】D【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甲.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错误。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为 AA 或 Aa ,乙同学说法错误。丙.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丙同学说法错误。丁.并不是生物的性状表现都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由遗传物质改变的性状能遗传,而环境影响形成的性状改变不能遗传,如人工割的双眼皮,丁丙同字说法错误。故选 D 。【分析】 在生物学中,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统称为生物的性状。显性性状是指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可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隐性性状是指在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性状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基因相同,性状也不一定相同。6.(2024八上·覃塘期末) 植物学家计划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种植濒危物种红海榄,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红海榄树苗,应选用的培育方法是( )A.扦插 B.嫁接C.压条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答案】D【知识点】现代生物技术概述【解析】【解答】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也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繁殖技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的植物,所以经分析可知,植物学家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红海榄树苗应选用的培育方法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选 D .【分析】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嫁接技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压条是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在空中包以湿润材料,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独立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7.(2024八上·覃塘期末) 小明和小红姐弟俩是一对双胞胎,俗称“龙凤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龙凤胎一定来自于同个受精卵 B.龙凤胎一定来自于不同受精卵C.龙凤胎有可能来自同个受精卵 D.龙凤胎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答案】B【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受精时,如果是含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X 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Y 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龙凤胎一定来自于不同受精卵,即同时排出两个成熟的卵细胞,分别与含 X 、 Y 染色体的两个精子结合,形成两个受精卵的过程, B 正确。故选 B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 人类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决定的。精子和卵子都只携带其中一种性别的染色体,精子携带 X 或 Y 染色体,而卵子只携带 X 染色体。如果一个 X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了一个 X 染色体的卵子,就会形成一个女性胚胎。如果一个 Y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了一个 X 染色体的卵子,就会形成一个男性胚胎。8.(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答案】D【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 A .狗的长毛和卷毛,是狗毛的长短和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A 不符合题意。B .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是兔和猴,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 B 不符合题意。C .豌豆的圆粒和黄粒,是豌豆的形状和颜色,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C 符合题意。D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分析】生物体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9.(2024八上·覃塘期末) 遗传使生命得以延续,变异使生物得以发展,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的性状都能够遗传给后代,变异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B.由于土壤肥力不同,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这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C.一对灰毛家鼠杂交,子代出现了灰毛和黑毛,则理论上子代中灰毛:黑毛=1:1D.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性染色体的类型【答案】D【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解析】【解答】 A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害的, A 错误。B .由于土壤肥力不同,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这样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是不遗传的变异, B 错误。C .一对灰毛家鼠杂交,子代出现了灰毛和黑毛,黑毛属于隐性性状,亲代个体一定是杂合体,则理论上子代中灰毛:黑毛=3:1, C 错误。D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性染色体类型,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为50%, D 正确。故选 D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现象。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10.(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C.从细胞小的生物到细胞大的生物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解析】【解答】ABD、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所以 ABD 合理。C、地球上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最大的细胞是鸵鸟的卵细胞 ,原生物细胞直径为数百至数九千微米。所以,细胞有大有小。即"从细胞小的生物到细胞大的生物"不是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C 不合理。故选 C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1.(2024八上·覃塘期末) 成年型多囊肾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E控制的。一位正常男青年的父母和姐姐均为成年型多囊肾,理论上,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该男青年的父母基因组成一定都为EeB.若该男青年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不一定正常C.该男青年的姐姐基因组成为EE或EeD.若该男青年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 AC .一位正常男青年的父母和姐姐均为成年型多囊肾,说明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 Ee ,则该男青年的姐姐基因组成为 EE 或 Ee ,故AC都正确。BD .若该男青年( ee )与正常女性( ee )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 ee ), 故B错误, D 正确。故选: B .【分析】生物的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指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12.(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生存斗争只可能发生在人类之间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不都是适应环境的【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 A .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A 正确。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遗传特性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生物的变异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 B 正确。C .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是有限的。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C 错误。D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不都是适应环境的,随着环境的改变,不适应环境的,会被自然淘汰, D 正确。故选 C 。【分析】 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13.(2024八上·覃塘期末)下列关于男性生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中X染色体一定遗传给女儿 B.精子中一定都含有X染色体C.精子中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母亲 D.精子中X染色体一定不成对【答案】B【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A、女儿体内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X,其中的一个X来自母亲,另一个X来自父亲,不符合题意。B、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所以不一定含有X,符合题意。C、男性的生殖细胞精子中的X来源于母亲,Y来源于父亲,不符合题意。D、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所以都是单条存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14.(2024八上·覃塘期末)下列有关鸟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二中的6是由图一中的5发育来的B.2为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C.3为卵黄,属于卵细胞的一部分D.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只有4【答案】D【知识点】鸟卵的结构【解析】【解答】图中:1是卵壳、2是气室、3是卵黄、4是卵白、5是胚盘、6是胚胎、7是卵黄。A.图一中,5是胚盘,胚盘内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图二中的6胚胎,A说法正确。B.图一中,2是气室,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2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说法正确。C.图一中,鸟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3卵黄、卵黄膜、5胚盘。其中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卵黄膜指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雏鸟,C说法正确。D.图一中的3和图二中的7的结构名称都是卵黄,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4卵白既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少量的养料,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鸟卵由外及里的结构为:①卵壳起保护作用;②卵壳膜起保护作用;③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④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⑤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⑥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⑦卵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⑧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15.(2024八上·覃塘期末) 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的组合是( )组别 水稻苗 光照 温度① 200株 有 25℃② 200株 无 15℃③ 200株 有 10℃④ 200株 无 25℃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 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则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对照实验的组合是①(200株、有光照、25℃)和④(200株、无光照、25℃),故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16.(2024八上·覃塘期末)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组成的。(2)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的慢跑状态时,右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 状态。小王在篮球比赛中用力过猛摔跤倒地,造成如乙图中 中滑脱出来称为 。(3)小红的爸爸在外打工,因经常睡在潮湿的工棚内而患上了关节炎,感觉肿胀,引起积液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乙的[ ]。(4)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⑥是 。【答案】(1)骨、关节、肌肉(2)舒张、收缩;关节头从关节窝(或⑤从③);脱臼(3)②(4)肌腹【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因此,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肌肉、关节组成的。(2)图乙中:①是关节软骨、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窝、④是关节腔、⑤是关节头。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的慢跑状态时,右上肢(伸肘)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舒张、收缩状态。③关节头从⑤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结合题图可知,小王在篮球比赛中用力过猛摔跤倒地,造成如乙图中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3)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因关节囊发生病变,导致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可见,小红的爸爸患上了关节炎,引起积液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乙的②关节囊。(4)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可见,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⑥是肌腹。故答案为:(1)骨、关节、肌肉;(2)舒张、收缩、关节头从关节窝、脱臼;(3)②;(4)肌腹。【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故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肌肉组成的。(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的慢跑状态时,右上肢(伸肘)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舒张、收缩状态。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结合题图可知,小王在篮球比赛中用力过猛摔跤倒地,造成如乙图中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3)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因关节囊发生病变,导致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可见,小红的爸爸患上了关节炎,引起积液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乙的②关节囊。(4)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可见,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⑥是肌腹。17.(2024八上·覃塘期末) 鹰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化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的脖子较长,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鹅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请分析回答问题。(1)鹰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当鹅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的行为属于 ,这种行为是由幼鹅体内的 所决定的。幼鹅长大后,看到鹅的影子时不再蜷缩的行为属于 。(3)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鹰捕食其他幼鸟的行为属于 。(4)人们把以上动物的行为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答案】(1)飞行(2)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学习行为(3)觅食行为(4)观察法【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 (1)鹰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当鹅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的行为是幼鹅生来就有的,由幼鹅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幼鹅长大后,看到鹅的影子时不再蜷缩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觅食行为是生物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所以,鹰捕食其他幼鸟的行为属于觅食行为。(4)人们把以上动物的行为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故答案为: (1)飞行 ; (2)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学习行为; (3)觅食行为 ; (4)观察法 。【分析】1.动物的先天性行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不由遗传物质决定。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18.(2024八上·覃塘期末) 某学校组织了实践活动,同学们参加馒头制作、泡菜制作等活动,由此体会到学习了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揉好的面团需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一段时间,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 生殖。酵母菌除了用于制作面包、馒头以外,还可参与 。(2)制作泡菜时离不开 。制作时将处理好的蔬菜等加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并向坛口凹槽内注入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乳酸菌在 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所需物质。这种菌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3)超市货架上待售的食用醋的制作离不开的微生物是 。【答案】(1)出芽;酿酒(2)乳酸菌;无氧;无成形细胞核(3)醋酸菌【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解析】【解答】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因此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 酵母菌除了用于制作面包、馒头以外,还可参与酿酒 。(2)制作泡菜时,离不开乳酸菌。需要将调味料加入清水并煮至沸腾,目的是高温灭菌。冷却后将蔬菜等加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并向坛口凹槽内注入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等;真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由于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所以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醋酸菌可以把糖类物质分解为醋酸,因此食用醋的制作离不开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故答案为: (1)出芽;酿酒; (2)乳酸菌;无氧;无成形细胞核; (3)醋酸菌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如酿酒等等。酵母菌制作馒头的过程为: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逸出导致蒸熟的馒头等松软多孔。19.(2024八上·覃塘期末)如下图所示,图甲为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圆粒和皱粒两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统计图,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中成熟的生物体代表豌豆,在豌豆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已知豌豆的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皱粒豌豆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 。(2)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乙可知 是显性性状。(3)若控制豌豆种子粒形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实验一中亲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在实验二中子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 。(4)若用实验二中的子代皱粒和实验一中的子代圆粒杂交,则所得后代中圆粒约占 。【答案】(1)生殖细胞;7条(2)圆粒(3)BB;BB或Bb(4)50%(或1/2)【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皱粒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其精子中有7条染色体。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即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干中,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圆粒→子代出现:皱粒),可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3)若控制豌豆种子粒形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圆粒种子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实验一中,亲代皱粒种子遗传给子代种子的基因一定是b,由于所有子代都是圆粒(Bb),说明亲代圆粒豌豆没有b基因,基因组成是BB。实验二中,皱粒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圆粒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可见,实验二中子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BB或Bb。(4)若用实验二中的子代皱粒bb和实验一中的子代圆粒Bb杂交,遗传图解如下:从图看出,则所得后代中圆粒约占50%。故答案为:(1)生殖细胞、7条;(2)圆粒;(3)BB、BB或Bb;(4)50%。【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性状遗传等基础知识,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为难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1)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皱粒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其精子中有7条染色体。(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圆粒→子代出现:皱粒),可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3)若控制豌豆种子粒形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圆粒种子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实验一中,亲代皱粒种子遗传给子代种子的基因一定是b,由于所有子代都是圆粒(Bb),说明亲代圆粒豌豆没有b基因,基因组成是BB。实验二中,皱粒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圆粒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可见,实验二中子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BB或Bb。(4)若用实验二中的子代皱粒bb和实验一中的子代圆粒Bb杂交,遗传图解如下:从图看出,则所得后代中圆粒约占50%。20.(2024八上·覃塘期末)如下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该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 。(2)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3)实验后检测发现了 。他的实验说明在类似原始地球条件下, 。【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O2(2)闪电;能量(3)氨基酸;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知识点】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解析】【解答】(1)图中,该装置是美国青年学家米勒设计的,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是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相比没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实验中,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该做法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在实验中,经过检测发现了氨基酸,该类型的氨基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答案为:(1)原始大气、氧气;(2)闪电、能量;(3)氨基酸、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此题考查米勒模拟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2)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3)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1)题图中的装置是美国青年学家米勒设计的,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相比没有氧气。(2)实验中,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该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1 / 1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1.(2024八上·覃塘期末)“冰墩墩”以国宝熊猫为原型制作,憨态可掬,惹人喜爱。下列有关熊猫与鸟类特征相比,描述错误的是( )A.体温都恒定 B.都是体内受精C.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 D.牙齿都有分化2.(2024八上·覃塘期末) 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黑猩猩利用石头敲开坚果,下列选项跟这种行为类似的是( )A.蚂蚁搬家、孔雀开屏 B.猫捉老鼠、螳螂捕蝉C.大雁南飞、公鸡报晓 D.惊弓之鸟、鹦鹉学舌3.(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蛇和家兔 B.家鸽和鲸 C.企鹅和青蛙 D.蝗虫与狗4.(2024八上·覃塘期末)观察下列生物的形态结构图,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都具有遗传物质B.乙可以用于蒸馒头、酿酒,丁寄生在动物的活细胞中C.丙是由菌丝构成的,图中的a是该生物产生的种子D.甲和丁都通过分裂繁殖后代5.(2024八上·覃塘期末) 学习了性状的遗传后,同学们议论纷纷。以下四位同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甲:“基因组成相同,性状一定相同” 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一定相同”丙:“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被隐藏起来” 丁:“生物的变异都能遗传给后代”。A.甲乙 B.甲乙丙 C.丙丁 D.甲乙丙丁6.(2024八上·覃塘期末) 植物学家计划在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种植濒危物种红海榄,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红海榄树苗,应选用的培育方法是( )A.扦插 B.嫁接C.压条 D.植物组织培养技术7.(2024八上·覃塘期末) 小明和小红姐弟俩是一对双胞胎,俗称“龙凤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龙凤胎一定来自于同个受精卵 B.龙凤胎一定来自于不同受精卵C.龙凤胎有可能来自同个受精卵 D.龙凤胎是由于基因突变形成的8.(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各项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和卷毛 B.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C.豌豆的圆粒和黄粒 D.豌豆的高茎和矮茎9.(2024八上·覃塘期末) 遗传使生命得以延续,变异使生物得以发展,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异的性状都能够遗传给后代,变异对生物体的生存都是有害的B.由于土壤肥力不同,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这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C.一对灰毛家鼠杂交,子代出现了灰毛和黑毛,则理论上子代中灰毛:黑毛=1:1D.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性染色体的类型10.(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B.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C.从细胞小的生物到细胞大的生物D.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11.(2024八上·覃塘期末) 成年型多囊肾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E控制的。一位正常男青年的父母和姐姐均为成年型多囊肾,理论上,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该男青年的父母基因组成一定都为EeB.若该男青年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不一定正常C.该男青年的姐姐基因组成为EE或EeD.若该男青年与正常女性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12.(2024八上·覃塘期末) 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生物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B.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生存斗争只可能发生在人类之间D.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不都是适应环境的13.(2024八上·覃塘期末)下列关于男性生殖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中X染色体一定遗传给女儿 B.精子中一定都含有X染色体C.精子中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母亲 D.精子中X染色体一定不成对14.(2024八上·覃塘期末)下列有关鸟卵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图二中的6是由图一中的5发育来的B.2为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C.3为卵黄,属于卵细胞的一部分D.能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的只有415.(2024八上·覃塘期末) 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的组合是( )组别 水稻苗 光照 温度① 200株 有 25℃② 200株 无 15℃③ 200株 有 10℃④ 200株 无 25℃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16.(2024八上·覃塘期末)慢跑是一种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请根据下图分析回答问题。(1)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 组成的。(2)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的慢跑状态时,右上肢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 状态。小王在篮球比赛中用力过猛摔跤倒地,造成如乙图中 中滑脱出来称为 。(3)小红的爸爸在外打工,因经常睡在潮湿的工棚内而患上了关节炎,感觉肿胀,引起积液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乙的[ ]。(4)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⑥是 。17.(2024八上·覃塘期末) 鹰的脖子较短,能捕食刚孵化出不久的其他鸟的幼鸟。而鹅的脖子较长,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随着幼鹅逐渐长大,当它们看到鹰的影子时仍然会将身体蜷缩起来,但它们看到鹅的影子时却不再蜷缩。后来,人们将这种现象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请分析回答问题。(1)鹰的主要运动方式为 。(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当鹅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的行为属于 ,这种行为是由幼鹅体内的 所决定的。幼鹅长大后,看到鹅的影子时不再蜷缩的行为属于 。(3)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鹰捕食其他幼鸟的行为属于 。(4)人们把以上动物的行为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18.(2024八上·覃塘期末) 某学校组织了实践活动,同学们参加馒头制作、泡菜制作等活动,由此体会到学习了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1)揉好的面团需要放在温暖的地方发酵一段时间,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 生殖。酵母菌除了用于制作面包、馒头以外,还可参与 。(2)制作泡菜时离不开 。制作时将处理好的蔬菜等加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并向坛口凹槽内注入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乳酸菌在 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产生所需物质。这种菌和酵母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 。(3)超市货架上待售的食用醋的制作离不开的微生物是 。19.(2024八上·覃塘期末)如下图所示,图甲为某些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示意图(其中①代表受精过程,②代表发育过程),图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圆粒和皱粒两种豌豆进行杂交实验的结果统计图,请据图回答。(1)若图甲中成熟的生物体代表豌豆,在豌豆的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 。已知豌豆的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皱粒豌豆精子的染色体数目为 。(2)豌豆的圆粒与皱粒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图乙可知 是显性性状。(3)若控制豌豆种子粒形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则实验一中亲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是 。在实验二中子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 。(4)若用实验二中的子代皱粒和实验一中的子代圆粒杂交,则所得后代中圆粒约占 。20.(2024八上·覃塘期末)如下图是用以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模拟实验装置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设计的,该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 的成分,它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主要是不含 。(2)实验中,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了 ,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 。(3)实验后检测发现了 。他的实验说明在类似原始地球条件下,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解析】【解答】A、熊猫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温都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A正确;B、哺乳动物和鸟类都是体内受精的动物,只是哺乳动物是胎生,鸟类是卵生,B正确;C、哺乳动物和鸟类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D、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分化,鸟类有喙无齿,D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1)鸟类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羽;前肢变成翼;有喙无齿;有气囊辅助肺呼吸。(2)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①胎生哺乳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②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既提高了哺乳动物的摄食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③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系统,能敏锐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3)我们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将动物简单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有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等。(4)动物根据体温的变化方式可以简单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鸟类和哺乳类是恒温动物。2.【答案】D【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解析】【解答】 幼年黑猩猩跟随年长黑猩猩利用石头敲开坚果,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 .蚂蚁搬家、孔雀开屏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A 不符合题意。B .猫捉老鼠、螳螂捕蝉都属于捕食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B 不符合题意。C .大雁南飞是季节性节律行为,公鸡报晓是公鸡的周期性节律行为,与体内的结构有关,属于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C 不符合题意。D .惊弓之鸟意思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听见弓箭的声音就很害怕;鹦鹉学舌意思是鹦鹉学人说话。这两种行为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D 符合题意。故选 D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2)学习行为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3.【答案】B【知识点】恒温动物与变温动物【解析】【解答】 A、蛇是爬行动物,属于变温动物;家兔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A 错误。B 、鲸是哺乳动物,家鸽是鸟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B 正确。C、青蛙是两栖类,属于变温动物,企鹅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 C 错误。D、蝗虫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狗是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D 错误。故选: B【分析】恒温动物是指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变温动物正好相反,是指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4.【答案】A【知识点】真菌的生殖;病毒的形态结构【解析】【解答】A、图中,甲是细菌、乙和丙是真菌,丁是病毒,它们都有遗传物质,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等生命活动,A说法正确。B、乙酵母菌发酵可以用于蒸馒头、酿酒,丁是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B说法错误。C、丙青霉属于多细胞的真菌,主要靠孢子繁殖后代,丙图的a是霉菌产生的孢子,C说法错误。D、甲是细菌,细菌通过分裂繁殖后代,丁病毒通过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D说法错误。【分析】此题考查细菌、酵母菌、霉菌和病毒的基本特征,为基础题,难度一般,掌握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及病毒的主要特征是关键。(1)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靠分裂的方式繁殖后代,当细胞壁增厚的时候,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适宜时芽孢又会变成一个细菌。(2)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也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发酵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3)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5.【答案】D【知识点】遗传和变异现象;基因、环境与性状的关系【解析】【解答】甲.生物的特征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但也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基因组成相同,则性状不一定相同,甲同学说法错误。乙.性状表现相同,则基因组成不一定相同,如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为显性,基因组成为 AA 或 Aa ,乙同学说法错误。丙.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丙同学说法错误。丁.并不是生物的性状表现都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由遗传物质改变的性状能遗传,而环境影响形成的性状改变不能遗传,如人工割的双眼皮,丁丙同字说法错误。故选 D 。【分析】 在生物学中,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统称为生物的性状。显性性状是指只要有一个显性基因即可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隐性性状是指在两个隐性基因同时存在才能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性状相同,基因不一定相同;基因相同,性状也不一定相同。6.【答案】D【知识点】现代生物技术概述【解析】【解答】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制备的培养基上进行无菌培养,并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使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科学技术,也是繁殖速度最快的繁殖技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培育无病毒的植物,所以经分析可知,植物学家需要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红海榄树苗应选用的培育方法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故选 D .【分析】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在园艺上称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嫁接技术,植物的人工营养繁殖方法之一。即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压条是将未脱离母体的枝条压入土内或在空中包以湿润材料,待生根后把枝条切离母体,成为独立新植株的一种繁殖方法。7.【答案】B【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受精时,如果是含 X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X 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 Y 染色体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 XY 染色体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龙凤胎一定来自于不同受精卵,即同时排出两个成熟的卵细胞,分别与含 X 、 Y 染色体的两个精子结合,形成两个受精卵的过程, B 正确。故选 B 。【分析】 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其中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 XY ,女性的性染色体是 XX 。 人类的性别决定是由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决定的。精子和卵子都只携带其中一种性别的染色体,精子携带 X 或 Y 染色体,而卵子只携带 X 染色体。如果一个 X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了一个 X 染色体的卵子,就会形成一个女性胚胎。如果一个 Y 染色体的精子结合了一个 X 染色体的卵子,就会形成一个男性胚胎。8.【答案】D【知识点】性状和相对性状【解析】【解答】 A .狗的长毛和卷毛,是狗毛的长短和形状,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A 不符合题意。B .兔的长毛和猴的短毛,是兔和猴,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 B 不符合题意。C .豌豆的圆粒和黄粒,是豌豆的形状和颜色,是两种性状,不是相对性状, C 符合题意。D .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是豌豆茎的高矮,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D 。【分析】生物体的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9.【答案】D【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变异的类型、原因和意义【解析】【解答】 A .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利的,不利变异对生物生存是有害的, A 错误。B .由于土壤肥力不同,两块地里的玉米茎秆高度不同,这样的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是不遗传的变异, B 错误。C .一对灰毛家鼠杂交,子代出现了灰毛和黑毛,黑毛属于隐性性状,亲代个体一定是杂合体,则理论上子代中灰毛:黑毛=3:1, C 错误。D .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与卵细胞结合的精子的性染色体类型,生男生女的可能性各为50%, D 正确。故选 D 。【分析】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差异现象。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不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10.【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解析】【解答】ABD、生物进化是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所以 ABD 合理。C、地球上最小的细胞是支原体细胞,最大的细胞是鸵鸟的卵细胞 ,原生物细胞直径为数百至数九千微米。所以,细胞有大有小。即"从细胞小的生物到细胞大的生物"不是生物进化的总趋势, C 不合理。故选 C 。【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1.【答案】B【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 AC .一位正常男青年的父母和姐姐均为成年型多囊肾,说明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所以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体即 Ee ,则该男青年的姐姐基因组成为 EE 或 Ee ,故AC都正确。BD .若该男青年( ee )与正常女性( ee )婚配,所生子女一定正常( ee ), 故B错误, D 正确。故选: B .【分析】生物的性状分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其中显性性状是指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是指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12.【答案】C【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学说【解析】【解答】 A .自然界中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产生大量后代。 A 正确。B .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遗传特性保证了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生物的变异包括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这些都是不定向的, B 正确。C .在自然界中生物赖以生存的生活条件是有限的。生物之间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C 错误。D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不都是适应环境的,随着环境的改变,不适应环境的,会被自然淘汰, D 正确。故选 C 。【分析】 自然选择说是由达尔文提出的关于生物进化机理的一种学说。达尔文认为,在变化着的生活条件下,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并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13.【答案】B【知识点】染色体组成和性别遗传【解析】【解答】A、女儿体内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X,其中的一个X来自母亲,另一个X来自父亲,不符合题意。B、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条常色体+Y染色体的精子,所以不一定含有X,符合题意。C、男性的生殖细胞精子中的X来源于母亲,Y来源于父亲,不符合题意。D、基因经过精子或卵细胞传递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所以都是单条存在,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决定着人的性别.男性的性染色体为XY,女性的性染色体为XX。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类型: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种类型:X精子和Y精子,X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女孩,Y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受精卵发育成男孩。14.【答案】D【知识点】鸟卵的结构【解析】【解答】图中:1是卵壳、2是气室、3是卵黄、4是卵白、5是胚盘、6是胚胎、7是卵黄。A.图一中,5是胚盘,胚盘内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胚胎发育的部位,将来发育成图二中的6胚胎,A说法正确。B.图一中,2是气室,在鸟卵的钝端,外卵壳膜与内卵壳膜之间具有气室,2气室含有空气,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B说法正确。C.图一中,鸟卵中的卵细胞指的是3卵黄、卵黄膜、5胚盘。其中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卵黄膜指的是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胚盘内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场所,将来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雏鸟,C说法正确。D.图一中的3和图二中的7的结构名称都是卵黄,其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它的主要作用是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4卵白既对卵细胞起保护作用,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少量的养料,D说法错误。故答案为:D【分析】此题考查鸟类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即可。鸟卵由外及里的结构为:①卵壳起保护作用;②卵壳膜起保护作用;③气室可以为胚胎发育提供氧气;④卵白既有保护卵细胞又有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和水分的功能;⑤系带起到固定卵黄的作用;⑥卵黄膜是紧包在卵黄外面的膜,起保护作用;⑦卵黄即鸟卵内部发黄的部分,鸟卵中的大多数蛋白质都集中在蛋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⑧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鸟卵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15.【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解析】【解答】 在探究某种水稻的白化病现象时,以光照为变量,则其他条件应该相同且适宜。所以,对照实验的组合是①(200株、有光照、25℃)和④(200株、无光照、25℃),故 B 正确, ACD 错误。故选 B 。【分析】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对照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16.【答案】(1)骨、关节、肌肉(2)舒张、收缩;关节头从关节窝(或⑤从③);脱臼(3)②(4)肌腹【知识点】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骨骼肌;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解析】【解答】(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和骨连结;骨连结包括关节、半活动连接和不活动连接,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因此,慢跑等运动依赖于运动系统,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肌肉、关节组成的。(2)图乙中:①是关节软骨、②是关节囊、③是关节窝、④是关节腔、⑤是关节头。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有受到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的慢跑状态时,右上肢(伸肘)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舒张、收缩状态。③关节头从⑤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结合题图可知,小王在篮球比赛中用力过猛摔跤倒地,造成如乙图中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3)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因关节囊发生病变,导致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可见,小红的爸爸患上了关节炎,引起积液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乙的②关节囊。(4)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可见,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⑥是肌腹。故答案为:(1)骨、关节、肌肉;(2)舒张、收缩、关节头从关节窝、脱臼;(3)②;(4)肌腹。【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特点、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需要熟记:(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包括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骨起支持作用,骨连接起保护作用,骨、关节和骨骼肌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以及其他系统的协调下共同完成的。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2)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1)人体的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骼与骨骼肌组成,骨骼包括骨与骨连结;骨连结有不活动的、半活动的和活动的三种形式,其中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故人的运动系统主要是由骨、关节、肌肉组成的。(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可见,当人处于甲图中所示的慢跑状态时,右上肢(伸肘)的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分别处于舒张、收缩状态。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的现象,称为脱臼,脱臼后,关节无法正常活动,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复位。结合题图可知,小王在篮球比赛中用力过猛摔跤倒地,造成如乙图中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称为脱臼。(3)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疾病,患者因关节囊发生病变,导致关节腔内存在大量积液并伴有肿胀疼痛。可见,小红的爸爸患上了关节炎,引起积液的部位最可能是图乙的②关节囊。(4)骨骼肌是一种附着在骨骼上的肌肉,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肌腱,由结缔组织构成,能跨关节附在不同的骨上,有固定作用;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由肌细胞组成,是骨骼肌收缩和舒张的部分,受刺激可收缩。可见,丙图中,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⑥是肌腹。17.【答案】(1)飞行(2)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学习行为(3)觅食行为(4)观察法【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行为的类型;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解析】【解答】 (1)鹰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飞行。(2)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当鹅刚孵化出的幼鹅看到任何鸟类的影子时,它们就马上将身体蜷缩起来的行为是幼鹅生来就有的,由幼鹅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幼鹅长大后,看到鹅的影子时不再蜷缩的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来分,觅食行为是生物通过自身独特的方式获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为。所以,鹰捕食其他幼鸟的行为属于觅食行为。(4)人们把以上动物的行为拍成了视频进行研究,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法。故答案为: (1)飞行 ; (2)先天性行为;遗传物质;学习行为; (3)觅食行为 ; (4)观察法 。【分析】1.动物的先天性行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动物的学习行为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不由遗传物质决定。2.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18.【答案】(1)出芽;酿酒(2)乳酸菌;无氧;无成形细胞核(3)醋酸菌【知识点】细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发酵技术【解析】【解答】 (1)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条件适宜时一般进行出芽生殖,在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足时一般进行孢子生殖。因此在温度适宜、氧气和养料充足的条件下,酵母菌进行出芽生殖。 酵母菌除了用于制作面包、馒头以外,还可参与酿酒 。(2)制作泡菜时,离不开乳酸菌。需要将调味料加入清水并煮至沸腾,目的是高温灭菌。冷却后将蔬菜等加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并向坛口凹槽内注入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让乳酸菌在无氧环境中将有机物分解成乳酸。细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等;真菌的基本结构主要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由于乳酸菌属于细菌,酵母菌属于真菌,所以二者在细胞结构上的最主要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3)醋酸菌可以把糖类物质分解为醋酸,因此食用醋的制作离不开的微生物是醋酸菌。故答案为: (1)出芽;酿酒; (2)乳酸菌;无氧;无成形细胞核; (3)醋酸菌 。【分析】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如酿酒等等。酵母菌制作馒头的过程为:在有氧的条件下分解淀粉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气体遇热膨胀逸出导致蒸熟的馒头等松软多孔。19.【答案】(1)生殖细胞;7条(2)圆粒(3)BB;BB或Bb(4)50%(或1/2)【知识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性状和相对性状;基因的显隐性及其性状遗传【解析】【解答】(1)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皱粒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其精子中有7条染色体。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即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是生殖细胞。(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题干中,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圆粒→子代出现:皱粒),可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3)若控制豌豆种子粒形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圆粒种子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实验一中,亲代皱粒种子遗传给子代种子的基因一定是b,由于所有子代都是圆粒(Bb),说明亲代圆粒豌豆没有b基因,基因组成是BB。实验二中,皱粒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圆粒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可见,实验二中子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BB或Bb。(4)若用实验二中的子代皱粒bb和实验一中的子代圆粒Bb杂交,遗传图解如下:从图看出,则所得后代中圆粒约占50%。故答案为:(1)生殖细胞、7条;(2)圆粒;(3)BB、BB或Bb;(4)50%。【分析】此题考查相对性状、性状遗传等基础知识,此部分内容为重点也为难点,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础知识。(1)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隐性性状。(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判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相对性状需要扣住概念中的关键词“同种生物”和“同一性状”。(3)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1)基因控制生物体的性状,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通常是成对存在,染色体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分别进入不同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故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一半。所以,皱粒豌豆体细胞中有7对染色体,则其精子中有7条染色体。(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所以,根据实验二的遗传规律(亲代:圆粒×圆粒→子代出现:皱粒),可推知圆粒是显性性状,皱粒是隐性性状。(3)若控制豌豆种子粒形的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圆粒种子的基因可能是BB或Bb,皱粒种子的基因组成是bb。实验一中,亲代皱粒种子遗传给子代种子的基因一定是b,由于所有子代都是圆粒(Bb),说明亲代圆粒豌豆没有b基因,基因组成是BB。实验二中,皱粒子代的基因组成是bb,一个b基因来自父方,一个b基因来自母方,因此圆粒亲代的基因组成为Bb和Bb,遗传图解如下:可见,实验二中子代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BB或Bb。(4)若用实验二中的子代皱粒bb和实验一中的子代圆粒Bb杂交,遗传图解如下:从图看出,则所得后代中圆粒约占50%。20.【答案】(1)原始大气;氧气#O2(2)闪电;能量(3)氨基酸;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知识点】地球原始条件模拟实验分析【解析】【解答】(1)图中,该装置是美国青年学家米勒设计的,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是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相比没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2)实验中,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里的闪电,该做法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在实验中,经过检测发现了氨基酸,该类型的氨基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故答案为:(1)原始大气、氧气;(2)闪电、能量;(3)氨基酸、 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分析】此题考查米勒模拟实验,为基础题,难度一般,熟记基础知识即可。(1)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2)在研究生命的起源中,美国学者米勒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了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合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3)地质学家研究表明,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1)题图中的装置是美国青年学家米勒设计的,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该装置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代大气相比没有氧气。(2)实验中,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主要为该实验提供能量,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3)该模拟装置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学生版).docx 广西贵港市覃塘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教师版).docx